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WebGIS在浙江省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信息发布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该省的人民生命安全与建设和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本文结合WebGIS,应用MAPGIS IMS(Internetmapserver)以及Internet的WWW服务模式,建立了浙江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的WebGIS服务,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开放的网络数据库,集中管理浙江省现已有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的空间信息数据及预测预报信息,并使用WebGIS将之发布、共享。远程客户端使用普通的WWW浏览器就可以实现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的远程查询访问,使地质灾害信息能够更广泛的为浙江省的减灾与防灾和预警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GIS的环境地质灾害网络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大量环境和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处于单机、封闭的系统形式,导致数据信息的管理、更新和使用落后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花费巨资建立的数据库资源无法被需要者利用,难于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变为数量众多“信息孤岛”。改变这种局面的主要技术途径就是建立一个通用、高效、开放的平台来管理、发布和共享这些空间数据。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GIS的最新发展趋势,介绍了WebGIS,一种GIS与网络技术相融合产物的主要技术特征,并结合实例,简要论述了系统的建设要求、体系结构、技术构成等。利用ArcIMS以及数据库、ASP等技术建立起“环境与地质灾害网络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的集中管理、远程浏览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区域群发性滑坡(泥石流)灾害概率预报预警系统(LAPS)应用发展的需要,提出基于ArcIMS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式,开发完成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系统(LAPS-IMS)。该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管理海量滑坡(泥石流)、地质、DEM、土地利用、土壤、降雨等数据。基于WebGIS技术实现了突发性地质灾害概率空间分布预报预警图的发布、信息查询、空间定位和空间叠加等功能。改变了先前仅以栅格图片发布灾害信息存在的缺陷,可传达现势的、准确的和直观的灾情信息。经系统试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性能高效,在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及减灾防灾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GIS和实时降雨信息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WEBGIS平台,根据浙江省地质灾害大调查和补充调查资料,结合浙江省气象台提供的雨季实时降雨量与降雨量预测信息,建立了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该系统目的在于:(1)建立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库管理系统,实现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分布和灾情信息的图形和数据一体化管理;(2)建立基于网络或其它通讯方式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实时预警预报系统,实现与气象部门的连接,根据雨季的实时降雨预报和雨量资料,对浙江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空间范围进行实时发布。该系统核心是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块,而模块是在区域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实时的气象动态信息,研究在不同地质环境和不同气象条件下地质灾害体发生的规律,以提高区域地质灾害的预报精度。2004年的5月底到7月初的雨季中进行了试运行,该系统的预测情况与地质灾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吻合性较好,表明预测方法和模型是基本可行的,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构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基于网络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并结合地质环境专业知识,建立集数据发布、管理、查询、共享等为一体的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数据网络发布与共享平台的设计过程,并以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巡查与监测信息为数据源,实现了天津市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发布平台的建设,进而为政府、社会公众等进行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在该市地质灾害防治中提高灾害管理、评估和预测技术,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该市地质环境管理数据库系统.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瓦片地图技术实现地质环境数据和地质灾害数据的有机集成、图形化显示、查询和分析.采用B/S架构实现多人对同一数据的访问,大大缩短灾害上报和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针对目前灾害信息管理的不足,采用信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及基础数据库,并以MAPTNFO作为后台支持,利用VB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该系统具有数据输入、查询、数据统计、图形浏览、信息输出、灾害应急预案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地质环境的管理工作,更好的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服务,采用OLE A u tom ation技术与M ap in fo集成的开发环境开发了矿业城市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此文章详细论述了矿业城市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总体构成,以及建立系统的工作流程,将用户提供的A u to CAD图形转换导入到M ap in fo后根据用户要求归类建立图形库,并将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建立了地质灾害属性数据库。文章同时介绍了系统的图形文件管理模块、数据采集及处理模块、查询统计模块、信息输出模块的建立,实现了图形浏览、图形的导入、图形的可视化、查询、输出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基于GIS技术的实现地质灾害数据管理信息化的专题型应用信息系统,重点在于解决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和灾害区划空间分析模型两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地质灾害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给出描述地质灾害的数据范畴,从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建设、地质灾害数据信息标准化、地质灾害区划分析评价模型几方面阐述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利用MAPGIS二次开发平台,在VC++5.0MFC方式下进行了该系统的软件开发,对软件系统的信息流程结构、数据结构及基本功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南平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况,实现的功能.着重介绍了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巧用"词典表"实现多库、多表、多字段编辑和查询;灵活生成查询数据和查询条件,达到各县市库的任意组合,任意字段的单独查询,任意字段问的综合查询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立基于WebGIS技术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对旅游事业的发展及人们外出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系统引入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把WebGIS和SDSS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根据徐州市旅游业发展实际,从方便用户出发,构建了基于WebGIS技术的徐州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查询和分析功能;另一方面,在基于WebGIS的基础上,利用SDSS,可以根据游客选定的标准以及个人偏好,为游客制定旅游计划提供空间决策支持服务。该系统的建立将对进一步树立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形象,促进徐州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国重要成矿区带基础数据库服务体系分为技术服务和数据服务两大部分.在技术服务层面上,根据全国重要成矿区带基础数据的特点,划分了数据裁剪类型;利用2个长二进制字段分别存储图元信息和拓扑信息,解决了空间数据装入数据库中易造成数据丢失和格式转换信息缺失的难题;利用关系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引擎解决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存储和联合查询难题.在数据服务层面上,指出采用WebGIS在线服务、目录服务和解说服务以及光盘邮寄服务相互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既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又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并划分了数据类型和用户级别;提出了保护数据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马维峰  王晓蕊  高山 《地球科学》2008,33(3):423-430
如何高效管理、利用中国东部已有地球科学研究数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地球化学数据模型研究基础上, 应用关系数据库和WebGIS技术, 建立了中国东部地球化学科学数据库(ECGD).ECGD深度整合WebGIS技术, 研究者可利用ECGD基于Web对地球化学数据进行检索、分析、输出和空间可视化, 查询结果可以标注于基于WebGIS的网络地图, 生成分类、分级专题图, 并对查询结果进行地球化学图解等专业分析.ECGD是第一个基于Web, 集成了数据检索、空间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功能的地球化学科学数据库, 为地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地球化学数据管理、共享、获取、交流的协作平台,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具有工程数量多、数据量浩大、资料上交时间段集中的特点。基层信息软件不仅要满足基层业务需要,还应兼顾后期资料管理和使用需求,为此研发了面向勘察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勘察点源信息系统GeoHazard。该系统以地矿点源信息系统思想为指导,点源主题数据库为核心,设计了基于地理底图的数据采集、基于GIS的图件编绘、基于图件的可视化查询检索和基于网络的远程数据汇交等工作方案;初步实现勘察工作中数据采集、图形编绘、存储管理、输出的全程计算机辅助化;具有支持地质灾害勘察应用的专业性、面向地质灾害勘察工作全过程的完整性、术语代码和图式图例的标准化、各类数据和资料管理的一体化、数据分析检索和表达的可视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斜坡地质灾害的频发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斜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无疑是减少经济损失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国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研究及WebGIS系统开发现状,引入先进的RIA技术,构建RIA下的WebGIS体系结构;针对系统需求分析,进行了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且基于ArcSDE Geodatabase和SQL Server技术设计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最后利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C#基于WebGIS平台开发出了具有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预报预警及动态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斜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助于提高斜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能动性、高效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因素(降雨)诱发的斜坡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对系统各个功能进行了具体应用,为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及预测预报提供强劲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梦华  陈圣波  张栋  刘焱 《世界地质》2015,34(3):848-852
WebGIS能在网络上发布地理信息,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操作。针对当前WebGIS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Web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一个基于开源MapServer与PostgreSQL(PostGIS)的空间数据发布系统的构建方法。通过Mapfile文件进行描述和配置,实现了以开源空间数据库PostgreSQL(PostGIS)为数据源并基于开源MapServer的地理信息的发布。结果表明:通过MapServer和Postgre SQL(PostGIS)能搭建一个开源地理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对Mapfile属性中的逻辑表达式进行修改,可以使地物在不同比例尺下进行分层显示;图层的数量对系统的性能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数量大于100个时,减少图层数量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pXtreme的校园WebGIS系统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利用互联网(Internet)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一项新技术,是由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方法。目前,用于开发WebGIS的方法有许多种,文章研究基于MapXtreme的WebGIS实现方法,把MapXtreme与JavaScript及ASP相结合开发WebGIS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校园信息查询中。实现基于MapXtreme的校园WebGIS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GIS 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WebGIS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系统涉及了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等。本文简要介绍了WebGIS的关键技术,并从数据库、WebGIS综合管理服务、Web服务器和Web浏览器4个方面阐述了构成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系统的技术框架。根据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开发和配置,并以山东省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为例,实现了基于WebGIS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发布。  相似文献   

19.
A web GIS (WGIS) system for the Brazilian Amazon, named ImazonGeo and based on open source and public domain data, is presented. ImazonGeo was built following three principles. First, the system is based on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architecture and web interface built using free software and public domain data. Second, we went beyond visualization of maps and spatial queries by providing information obtained with spatial analysis models. To do that, we designed a database that stores the results of previously defined spatial analyses and developed customized reports and query tools to facilitate fast access of information by end-users. Finally, the system is application-oriented in the areas of forest monitoring, conservation and forest law enforcement, meaning that it aims to contribute to support the protection of Brazilian Amazon forests. We illustrate these principles by presenting ImazonGeo’s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content and tools. Moreover, we present two successful case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system is being used. We conclude the paper discussing the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to turning our WGIS-SDI system into an internet hub of geo-information about the Brazilian Amaz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