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志伟  鹿化煜 《地理学报》2018,73(1):192-196
2017年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变化背景下自然地理学新发展与新挑战”为主题,近3000位学者与会。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学会秘书长、英国地貌学会主席等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并安排了41个专题共1261个口头报告和展板报告。本次大会规模空前、主题前沿、层次高端、宣传多样,在学术上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自然地理学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本文就本次大会的会议概况和主要议题进行了介绍,并对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1月1日至3日,2019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大会特邀了11位中外著名地理学家做大会报告,并设立了61个分会场进行专题学术交流。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承办了第31分会场学术交流活动。第31分会场的主题为"变化环境下的山地未来",采取学术沙龙的形式,邀请了国内四位专家做主题引  相似文献   

3.
梳理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需要说明近年代表性的研究课题或著述与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1990-2005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主要从五个文化地理学主题开展研究。然而这五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十分清晰,也没有说清主要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搭建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树"。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方和区域",文化地理学的目标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地方"的形成机制。本文将这个研究目标作为文化地理学"学科树"的主干,此外建立了"层间关系"和"尺度转换"两个分支,它们是探究地方性的两类方法。本文其次将文化地理学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分别挂在主干和两个分支上,并努力呈现出主要概念和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揭示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进程。本文最后用"学科树",分析了中国大陆主要文化地理学研究者自己提出的代表性著述。分析的结果是:第一,关于地方形成机制的案例类型多样,多是基于结构主义认识论的分析。第二,关于层间关系的研究已经突破了自然与文化两层关系的分析,延展到文化各层之间的关系。第三,在不同尺度文化区转换的领域研究较薄弱。  相似文献   

4.
《地理研究》2020,(1):F0002-F0002,F0003
2019年12月6日至8日,纪念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40周年暨中山大学地理学创办90周年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大会以"新时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吸引了包括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叶嘉安,国际地理联合会前秘书长、南非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国际地理联合会前第一副主席、德国科隆大学荣退教授Dietrich Soyez,全国政协常委、中山大学教授闫小培等著名地理学家在内的来自国内外167个单位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和100余名中山大学地理学校友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5.
2021年12月12-15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和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21年中国地理学大会(China Conference on Geography 2021,CCG2021)"以"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举行,大会在福州设线下主会场.来自国内外300多所教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学生2300多人参加会议,其中300余人亲临线下会场.同时,大会通过中国地理学会B站进行网络直播,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6万人在线收看了开幕式盛况和大会特邀报告.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时代挑战理论创新社会实践",旨在研判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理科学问题,总结地理学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谋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学科发展指向.大会会期4天,设立开幕式、相关发布、特邀报告、平行论坛和展览展示等多个板块.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2月6-10日,第四届亚洲地理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承办,日本地理学会、韩国地理学会、印度国家地理学会、香港地理学会、澳门地理暨教育研究会等协办。大会以"崛起的亚洲与我们的地理学"为主题,吸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蒙古、印度、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12-13日,第三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暨"《国情与发展》战略研究组"第二届年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协办,来自中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加拿大莱斯桥大学等30多所海内外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一带一路"、"地缘政治"等热点问题提出讨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理学会于2017年3月25日在南京召开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先生到会发言。陆院士分析了变化条件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认为国际和国内的重大变化对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陆院士的讲话,就新时期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重点从人文经济地理研究中的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与宏观经济地理学、信息地理学、知识生产与人文地理学、非洲地理研究、"多规合一"等时代新要求和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政策地理等方面阐述了对新时代、新变化和新条件下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10月30日,以"城市人口、社会与空间"为主题的纪念胡焕庸诞辰120周年2021年中国人口地理学术年会暨第12届城市社会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人口学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承办.大会围绕纪念胡焕庸先生和人口地理学主题,就中国人口分布、人口流动、人口地理研究新方法、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乡村振兴、人口健康等多个专题展开.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研究单位的160多位专家学者与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相似文献   

10.
王军 《地理学报》2015,70(11):1855-1856
<正>2015年10月9-11日,"第十届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大会以"城市化中的亚洲:多样性对应全球化"为主题,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蒙古、巴基斯坦、尼泊尔、老挝等8个亚洲国家,以及美国、瑞典、英国等欧美国家的318名地理工作者和学生代表齐聚上海,共同关注城市化中的亚洲。这是中国地理学会继2006年发起创办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10年后,为亚  相似文献   

11.
地理与地理学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为地球上山川土地的描述,后者为研究山川土地规律、关系的科学.本文提出把地理学作为地理的分支是不妥的,应予重新归划.  相似文献   

12.
13.
14.
各类图表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课程改革也对图表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地理教学中加强图表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发挥"图优效应"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高等地理教育对地理学基础教育人才和科研创新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地理学本专科专业设置与招生状况、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机构的统计,分析我国地理学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地理学高等教育学校或机构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学科发展明显增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规模取得较大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培养机构的背景比较单一、生源质量和地理院系冠名多样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地理教授、研究员地域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双双  延军平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298-1304
针对人才地理学对具有特殊专业或学科背景人才研究明显缺失的问题,选取具有地理学背景的教授、研究员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当代地理教授、研究员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揭示影响其数量、年龄结构及分布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当代地理教授、研究员地域分布不均衡,南方多于北方,沿海多于内陆。东部多于中部,西部最少。青年地理教授、研究员本区比例则呈现东部少于中部,中部少于西部的特征。工作地区域聚集和空间分异现象明显。其特点反映了中国当代地理教授、研究员地域分异,除受经济地理环境、政治、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外,还有其自身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bstract Chinese governments have long pai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to the collection of geodata, and existing sources have been further enhanced by technological advances, notably in remote sensing. Progress has also been made with automated cartography. An expert working group has been examining GIS and it is recognized that a system combining both national and regional components is most appropriate for China. Three basic functions are envisaged for such GIS: comprehensive regional analysis, prediction of change and the sharing of data. Such systems must serve the needs of users an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regional experiments are being undertaken, including examples of urban information systems, river basi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pecialized systems (e.g. for tourist and forest resources). In the next few years, the emphasis will be on research and on techn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the adoption of GIS, including the use of an experimental set of geographical grid cells. Chinese scholars are also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he study of global problems and propose a cooperative programme for a glob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8.
<正>Centennial Celebr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GSC), together with the 2009 GSC Annual Meeting, was held on October 17-19, 2009. A total of over 2000 people  相似文献   

19.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推动地理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举措,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低效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厘清地理实践活动与地理实践力的概念、优化地理实践活动实施流程的基础上,从载体设计与架构、操作要义等方面提出地理实践力培育策略:活动项目化以助推地理实践力的精细化培育、活动基地化以激活地理实践力的最优化培育、活动课程化以保障地理实践力的精品化培育、活动测控化以完善地理实践力的一体化培育,进而构建一个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的地理实践力培育体系,实现系统化、整体性推进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取得地理实践力培养成效的最优化,真正实现"着地"学习地理的方式转变,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20.
"破碎地带": 当代国际关系的地理枢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忻华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1):100-106
“破碎地带”是指从巴尔干半岛经中东、克什米尔地区、喜马拉雅山南麓直到东南亚的一条斜贯欧亚大陆南部的地带。这一地带民族众多,各种宗教、教派纷繁复杂,是世界主要文明交汇与碰撞的地方。同时这一地带国家林立,且各国大小不同、强弱迥异、贫富悬殊。这一地带处于沟通海陆的战略要地,历来还是世界各大国竞相争夺的焦点。冷战以后,世界各大国追求国家安全和争夺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复杂。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在这里不断集中并加深,使之成为动荡之地和恐怖主义等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发源地。因此,这一“破碎地带”是解读当今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