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1997,(3)
台湾被日本占领时期所绘制的世界唯—一套结合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地形勘测而制成的地图集“地堡图”,在事隔92年之后,由台湾一家出版社重新出版。据报道,这份国宝级的旧地图共分386张,重现了92年前台湾的风貌。“地堡图”是日本占领时期成立的“临时台湾土地调查局”,运用科学绘图方法,动用百万次人力,费时6年时间,于1904年完成的。该图集有466张1:2万的地图,历经战火,目前只收集复原386张,是研究台湾地形、地貌、行政区划、人文景观的珍贵资料。台湾出版近百年前地图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图藏南地名的表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针对1958年之后,中国地图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区只标志寥寥无几地名的历史状况,以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区编制方法的历史状况为纽带,搜索相关历史事实,重现1958年针对藏南地区地图问题引发的两国交流,认清地图对于国家领土主权确认的重要性,推动标注藏南地区地名标注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地名是地图的重要要素。●地名的称谓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作为历史产物的地名,根据“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往往是确认领土主权归属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地图产品上规范地标注地名,是国家版图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地图注记的要素阐述地名、名胜古迹命名、街道名、行政区划等名称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类似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东琴 《测绘科学》2019,44(6):291-295
针对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地图在藏南地区仅表示9个地名,远远不符合地图表达规则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藏南地区部分历史地图上地名的表达来探索藏南地名的合理表达。通过研究,该文获取了该区近100条历史地名,为地名合理表达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这些地名的研究中,该文发现藏南地区地名烙上了中国印记,具有中国基因。  相似文献   

6.
以晚清藏南地区地图编制的历史状况为纽带,重现当时的地图绘制者在藏南地区地图编制中存放的意图;梳理多种藏南地图的表达方式,探索晚清时期中国版图之中印边界在地图中表达的状况,以及对当时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名标注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认清地图对于国家领土主权宣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卷首     
徐以芊 《地图》2009,(2):5-5
地图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各级境界,而其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表现疆域和行政区划。在古代,地图不仅表现了行政区域,其本身就代表了行政归属。发生在战国时期著名的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燕国拿上打算要献给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区地图来取信于秦始皇,进而刺杀秦王。可见,地图对于行政区划和归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牟子谦 《地图》2005,(6):98-98
我由于10年前先后数次中风,视力、语言、听力、书写,行动都极为困难,曾一度悲观失望,对如何打发今后的余生,进行了长时间的思索。幸好我自幼热爱地图,就打算坐在书桌边.电视机前进行“静态旅游“。我的方法就是“边看边查”:边看电视、旅游文章,边查地图。看文章时还好办,如果需要查一个地名可以慢慢看:可看电视时就不同了,字幕可不会等你,只好事先准备好笔和纸,看到较重要的地名.景点就赶快记下来,过后再查地图。但我这只右瘫的手情急之下写的字像“鬼画符”,事后得费不少力气来辨认,有些甚至根本无法辨认了。  相似文献   

9.
关于小比例尺地图上我国地名罗马化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英 《地图》1993,(1):8-13
我国地名的罗马化长期存在分歧混乱。《汉语拼音方案》法定后椐以拼写的我国地名,经联合国地名会议通过,已成为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为了图面清晰,如何处理地名的拼写,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1)现行汉字版小比例尺地图上,对专名为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县名的通名县字往往脱落,而当专名为单音节时,通名保留并和专名联写。这在体例上似乎存在矛盾,其实是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2)少数民族自治县行政单位驻地名称大都用一长串汉字称说。现在汉字版地图上有的标全称,有的标简称。在罗马化时以采用简称为宜。(3)台湾方面地名的音译沿用威妥玛式。台湾已于1984年制订了《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并于1986年公告正式使用。如果它也适用于地名的罗马化,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我们今后出版的地图上也宜采用。(4)现行的地名罗马化的地图集中,对多音节县名只标专名,不见通名,但其所附的地名索引中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分写。而对单音节县名,在图面上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但在索引中则分写,形成图面和索引的矛盾。国际电信联盟对我国的多音节县名略去通名,对单音节县名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这正和图面相同,有利于地名标准的推广。此外,本文还列举大量统计,说明单音节县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不合现代汉语习惯。这对今后我国地名的标准化也有深远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左图右史”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史”包括“经”和“志”,它们又常是地名和历史地理文献。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中国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是相辅相成,有其密不可分的源流。我国地图测绘,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古代又可分为二个阶段:(一)从远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地图(包括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中所采用的注记原则和方法,几十年来,有的方面已日臻完善、合理,而有的方面则与发展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相适应。总的说,对地图注记的不断深入研究,使之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则显得不足。本文从地图上如何正确显示地名这一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市、镇名称在作为居民地名称和行政区划名称时所指代的地域范围截然不同的现状,讨论在保持市、镇名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对所指代的不同地域范围从通名上加以区分,以消除地图上一个市、镇名称要表示多层不同地域范围所造成的名称上的混乱现象。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着重讨论市、县,镇名称及相应的政府机关驻地地名在地图上如何合理表示的问题,使地图上的此类名称注记更能体现我国的特点、符合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2.
孙靖国 《地图》2014,(1):128-129
我们常常混淆“古地图”与“历史地图”这两个概念,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简而言之,“古地图”是古代人绘制的地图;“历史地图”则是现代人绘制的表现历史时期地理状况的地图,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属于此类。这两类地图并非截然不同,也有交集。古人绘制的前代地图,相对于今天来说,属于古地图,但对于绘制者的时代而言,也可以划到历史地图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牛汝辰 《地图》1991,(3):50-51
一、问题的提出地名与测绘自古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相辅相成,有密不可分的源流。”曾世英先生早在1962年就曾指出:“地名是地图主要内容之一,而地图是大量地、成批地、系统地出现地名的场所。用图者往往先查阅地名,然后再看其他地理要素,因此,地名的正确与否成为地图的科学水平及其使用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地图》1986,(1)
香港的测绘业务由香港政府地政署管辖。地政署下设土地部、城镇开发部、测量部和行政处。测量部分有大地测量、地籍测量、地图(航测及制图)三部分。香港作为世界上一个经济发达的金融和贸易中心,近20年来,由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更因其特殊的地形、地理环境,许多建设施工均在地势陡峭的地区进行,施工前常要进行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及挖掘土方,故必须要有最新而准确的地图作为依据。加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5,(2)
浙江的“地图之最”虞南浙江省的地图制图有着悠久的历史,浙江的“地图之最”大致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成图情况。笔者根据现存的地图资料,大体分为舆地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将浙江的“地图之最”介绍中给读者。一、舆地图在郡县图志中,最早有浙江地名的是唐元和八年李吉...  相似文献   

16.
<正> 开展地名管理,实施地名标准化都要运用地图上提供的信息,参考制图工作中收集、整理、经选择加以推广运用的资料。地图是用专门符号将经过选取、概括的自然地理实体和社会经济现象绘制在特定的平面上。只有符号而无注记说明名称的地图,其使用价值是十分有限的。名称注记是地图注记的主要内容,注记的地名是否正确会影响地图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但是他的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波澜,美洲大陆的概念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得到确认,一幅500年前绘制并最早提及“亚美利加”的地图,能给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8.
地图趣闻     
《地图》1987,(1)
水上航程漫长的“美洲地图”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次年3月准备返航回国。他担心返航不一定能顺利回到西班牙,于是绘制了一幅美洲大陆地  相似文献   

19.
杨国华  巩曰沐 《测绘学报》1994,23(3):184-189
本文根据均衡理论,编绘了我国大陆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图(不包括台湾、海南等岛屿)。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的运动特征为“南和或北降”、“东弱西强”;且明显地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所控制,以印度板块的作用为最强烈。  相似文献   

20.
汪洺赐 《地图》2002,(5):16-28
日本的业余集邮家高木实说:“地图邮票小到可以托在手掌之上,是世界上最小的地图。它的缺点是太小,很难看清楚,但是若用放大镜来观察的话,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地名和地图符号就会通过放大镜清楚地呈现出来,那时的心情便不由激动而欢快起来,这就是欣赏地图邮票所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