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构成淮阴市春季连阴雨的成因、大气环流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对大气环流特征参量的计算和环流分型及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等方法,建立不同时间尺度的预报方法,预测连阴雨的发生时间及长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阐述产生秋季连阴雨天气北高南低形势的环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并对这种秋季连阴雨天气中的中期预报思路的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焦作市连阴雨天气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02年气象资料,分析了焦作市连阴雨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特征,并在寻找出连阴雨预报和结束指标的基础上,利用T213预报场确定相似场,通过计算相似系数,作出连阴雨天开始、持续和结束的预报。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0~2002年气象资料,分析了焦作市连阴雨天气的气候特征和环流特征,并在寻找出连阴雨预报和结束指标的基础上,利用T213预报场确定相似场,通过计算相似系数,作出连阴雨天开始、持续和结束的预报.  相似文献   

5.
何慧根  唐红玉  李永华  孙俊  王勇 《气象》2015,41(10):1190-1202
利用1961—2012年3—5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海温、重庆34个站气象资料和74项环流特征指数,分析了重庆春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的大气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前期冬季的海温、OLR、大气环流以及西太副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春季连阴雨有发生频率高的特征,3月最容易发生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连阴雨,其次是5月。连阴雨明显的时段重庆受影响的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气温偏低。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频次较低,东南部较高。连阴雨分布主要为全市一致型和东西相反型。春季巴伦支海地区和青藏高原的500 hPa高度场偏低,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偏高,欧亚中高纬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和西太副高的减弱东退是重庆的连阴雨发生的主要因素。冬季拉尼娜事件的发生、赤道150°E地区的对流加强和鄂霍次克海地区中高层大气高压脊的建立都有利于来年春季重庆连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预报模式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连阴雨时期大气环流特征、影响系统和物理要素的平均场,揭示了该次连阴雨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该次连阴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且稳定维持,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偏强,脊线偏北;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副高西侧盛行的偏南气流及700hPa西风带短波槽沿副高西北缘东移,是造成连续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输送条件均有利于黄河流域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7.
秋季连阴雨是影响三秋工作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此种天气的出现直接影响着我区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和地瓜干的切晒工作,也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本文试用500 hPa候平均高度和距平资料,分析了我区10月连阴雨产生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前期环流形势演变,然后作出有无连阴雨的长期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渭南地区 1960~1996 年 “三夏”期间连阴雨气候特征; 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了连阴雨的有、无二级判别方程, 其历史拟合率达917% ; 并分析了连阴雨的基本环流型式为乌山阻高型、两脊一槽型和两槽一脊型, 将天气型与数值预报相结合, 来制作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1990年西华县气象资料,分析了麦收期连阴雨环流形势特征,确定了预报因子,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1~1990年西华县气象资料,分析了麦收期连阴雨环流形势特征,确定了预报因子,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值预报模式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连阴雨时期大气环流特征、影响系统和物理要素的平均场,结果表明:该次连阴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且稳定维持,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偏强,脊线偏北;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副高西侧盛行的偏南气流及700 hPa西风带短波槽沿副高西北缘东移,是造成长期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输送条件均有利于黄河流域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3~1993年南阳市春播期连阴雨天气资料及元月逐候亚洲纬向环流指数,绘制元月纬向环流指数历年位相图;根据预报年元月逐候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在历年位相图上选择历史相似年,并根据历史相似年春播期连阴雨出现实况,制作该年春播期连阴雨趋势预报。经1984~1998年试用,预报准确率为75%。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河南省103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资料,采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河南区域性秋季连阴雨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SOM)对河南区域性秋季连阴雨环流进行客观分型。结果表明:河南区域性秋季连阴雨以7-9 d的过程居多,其次为10 d以上过程。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是河南区域性秋季连阴雨多发期,90年代为连阴雨少发期,7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发生次数与近59 a年均频次基本持平,21世纪10年代河南区域性秋季连阴雨比其他年代强,20世纪90年代强度最弱。20世纪70年代区域性秋季连阴雨年平均过程降水量存在准5 a周期,21世纪00年代前半期及10年代区域性秋季连阴雨年平均过程降水量存在2-3 a周期。近59 a河南区域性秋季连阴雨平均降水量分布上,黄河以南地区比黄河以北地区降水多,山区比平原地区多,降水大值区与山区分布基本一致。河南区域性秋季连阴雨降水空间分布型上,最主要的特征是全省一致变化型,其次是南北反相型。SOM方法不仅可以区分出环流形态上的差别,还可以区分出环流型的发生时间和连阴雨期间环流的阶段性演变特征。SOM分型得到8类区域性连阴雨环流型,从天气学意义上可归结为阻塞型、低槽型和平直环流型。大部分河南区域性秋季连阴雨过程为2到3种环流型的组合,不同环流型之间存在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特点及环流条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陕西省2003年秋季连阴雨降水的特征和形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天气学、热力学特点。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的落区和时间相对集中, 降水强度大, 日数多且持续时间长, 是1954年以来陕西又一次极端连阴雨事件。在大气环流由夏季型向冬季型转变过程中, 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南压至40°N时, 青藏高原东北侧包括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东部, 位于急流南侧的高空辐散区, 该地区对流层低层却保持着高温高湿的热力特征, 对流上升运动活跃, 形成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环流机制, 这时对流层中部500 hPa欧亚环流形势相对稳定, 乌拉尔山的长波脊和中亚低槽维持, 偏强、偏北、偏西的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为该区域输送了大量的水汽, 从而形成了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持续的连阴雨天气; 当西风带中纬度新疆高压脊建立, 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时, 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的连阴雨天气结束。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961—2010年全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给出了我国秋季连阴雨的定义,分析我国秋季连阴雨和不同级别(5~7 d、8~10 d和11 d及以上)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将我国秋季连阴雨划分为华北、西南、江淮和华南地区4区,并分析华北地区秋季连阴雨期间和不同级别秋季连阴雨期间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秋季连阴雨及不同级别秋季连阴雨50 a累计频次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较大,黄河以北地区较小;随着连阴雨级别的增加,连阴雨频次大值区由东南地区移向西南地区;频次标准差与频次的分布特征类似。2)华北地区连阴雨及不同级别连阴雨期间,巴尔喀什湖与贝加尔湖间的阻塞高压增强,850 h Pa上增强的偏北和偏南气流交汇于华北地区,500 h Pa上东亚大槽槽后偏北气流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气流引导南方暖空气北上,冷、暖空气在华北地区交汇,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初秋河南连阴雨期间大气环流异常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江苏雷暴日发生规律及其大气环流预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根据江苏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得出:江苏各地全年有96%~98%雷暴日出现在3~9月,平均年雷暴日数为27~36天。平均年雷暴日太湖周边地区最多,其次是里下河水网密集区及洪泽湖周边地区,徐州市最少。年雷暴日的年际间波动大,最多年份的雷暴日是最少年份的2.5倍。根据500 hPa大气环流特征量能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的这一特性,利用最优化因子技术对环流因子进行普查、对比分析,挑选一批与年雷暴日相关极其显著、稳定性强、因子间相互独立、可靠的大气环流特征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江苏省年雷暴日预报的大气环流模型,模拟及预报效果佳,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东营市月降水量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相关分析 ,得到了与各月降水量相关显著的环流特征量。以这些特征量为因子制作月降水量预报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欧阳玫君  刘开颜  高文兰 《气象》1995,21(12):29-31
从大气存在低应振荡这一事实出发,阐述了1993年11月17-21日寒潮低温过程的环流及低频振荡特征,对提高寒潮中期预报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方麦收期间连阴雨天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秀文  李月安 《气象》2005,31(9):52-56
利用1980-2004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北方麦收区30个代表站降水实况资料,连阴雨期间亚欧范围500hPa逐日形势图和500hPa高度平均图等,分析总结了近25年来北方麦收期间连阴雨的天气气候和环流形势特征;对北方麦收期间出现的连阴雨天气过程与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确定连阴雨天气的概念模型。分析表明,阻塞高压形势且贝加尔湖附近伴有冷涡是造成连阴雨天气最主要的环流特征;在500hPa地转风υ场上,麦收区多处于南北风交界处;长连阴雨期间,850hPa东亚地区中低纬度盛行南风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