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雷击事故鉴定主体、鉴定程序、鉴定结论的探讨,阐明雷击事故鉴定的重要性,以使雷击事故鉴定更规范、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2020年揭阳市雷击资料,分析了雷击灾情特征,结果表明:揭阳市雷击事故具有明显的年际、月际、日变化特征,平均为19.6次/年,2015年最多达到38宗。4—9月雷击灾情较为集中,占全年96.4%,其中8月份最多共33宗;66.4%的雷击事故发生在13:00—20:00。雷击事故主要出现在农村,占77%,并具有山区多、平原和沿海少的分布特点。雷击事故发生最多的是电力行业,占31%;其次是企事业办公场所占27%。雷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平均73.08万元/年,2015年直接经济损失最高,达到142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以7.721 1万元/年的速率逐年下降,通过信度为0.01的显著性检验;揭阳市雷击人员伤亡事故全部发生在农村,均出现在4—9月份。  相似文献   

3.
浅议雷击事故鉴定的规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雷击事故鉴定主体、鉴定程序、鉴定结论的探讨,阐明雷击事故鉴定的重要性,以使雷击事故鉴定更规范、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4.
一次雷击事故的天气形势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形势图、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2007年8月13日下午揭阳市一宗雷击事故的天气条件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雷击事故的强对流天气是由于地面低压槽和高空槽的激发而引起的。发生雷击事故时,闪电频数达到26.3次/min,电流幅值均值为21.2kA,由于发生雷击事故的岐山塔处在雷电高发区,地势突出,具备了先导放电的条件,而且该塔没有任何防雷设施,从而导致了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祎  姜瑜君  童杭伟  李浩 《气象科技》2016,44(3):505-509
利用浙江省电力部门雷击跳闸数据、浙江省气象局闪电定位数据,统计分析了2007—2011年电力雷击跳闸事故与地闪数据之间的时空分布特点、雷击跳闸事故与地闪参数及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力雷击跳闸事故与地闪数据的日分布和月分布均为单峰结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5和0.9881;空间分布虽有一定对应,但并非显著相关;导致110kV、220kV及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地闪强度主要集中在90kA以下,并且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对应的电流强度相对较小;地闪与雷击跳闸事故杆塔距离、地闪与雷击跳闸杆塔对应输电线路的距离均主要集中在2km以下。  相似文献   

6.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弱电设备愈来愈多,雷击事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开展雷击事实鉴定是防雷减灾管理的重要内容。雷击事实鉴定方法的研究为分析火灾原因和设备故障,确定雷击灾害保险赔偿,分清事故责任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雷击事故可能产生的热效应、机械效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等是判定雷击事实的重要依据。而热效应、机械效应、雷电波入侵虽然直观但缺乏定量的指标,很难作为雷击事故的判据。由于雷击现象必然伴随着强大的雷电流,导致在雷击现场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雷击灾害的不可完全避免性、防雷标准的认定 ,探讨了雷击事故的责任划分。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气形势图、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资料, 对2012年7月30日下午蒙阴县联城镇沙沟峪村发生的雷击事故的天气条件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雷击事故的强对流天气是由于地面倒槽和高空槽的激发而引起的;山区孤立建筑物遭受雷击后,雷电流下泄时产生的闪络和击穿,导致了雷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2006年春季发生在黄陂区某局的一次雷击事故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雷击中所损坏的电子设备,属雷击电磁脉冲干扰所致。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信号系统进线端未安装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装置;供电系统采用TT制式且未采取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微机房防静电地板未接地。  相似文献   

10.
高陵县2008年一次雷击事故分析及整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2008年8月20日高陵雷击事故现场和周边环境调查,通过对雷击事故前后的天气背景和闪电定位实况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了雷击事故的主要原因和主导因素,提出了县气象局计算机网络系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及数据自动传输系统综合防雷技术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翠华  张文煜 《干旱气象》2021,39(6):1025-1030
基于1990—2017年河北石家庄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资料,结合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6 h的气象要素数据,利用发生概率、发生频率、线性趋势和波动幅度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输电线路雷击发生规律以及输电线路雷击发生前6 h内的定时风向、气压、相对湿度、气温和地温变化;通过界定输电线路雷击累计发生频率确定其气象指标,并利用EC数值预报和自动站实况对比,检验2018年8月9日石家庄井陉县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等级预报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近来年石家庄输电线路雷击事件呈逐年明显增加趋势,呈现出3个高峰期,主要发生在夏季的午后至次日清晨,其中8月03:00—04:00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发生概率最大;当出现偏东风,气压和相对湿度上升,或气温和地表温度下降时,输电线路雷击事故发生次数较多;在6 h内当气压上升0.0~2.0 hPa,空气湿度上升0~14%,气温下降0.0~3.0℃,地表温度下降0.0~6.5℃,定时风向在以东风为中心风向的90°范围内时极易发生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输电线路雷击的发生规律和气象指标在2018年8月9日得到较好的预测检验,对防范雷击事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某公司发生雷击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查出雷击事故发生的原因,得到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宗农村民宅雷击事故调查分析,找出雷击事故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雷电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为减少农村民宅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越峰  王力  甘恒德 《浙江气象》2006,27(3):42-46,F0003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设备在浙江省投入业务运行以来,本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革命,同时对台站系统及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雷击事故对本省自动站及电脑、网络设备威胁最大,每年因雷击造成系统瘫痪影响资料采集和传输的事件屡见不鲜,具有覆盖面广、发生频繁、破坏力强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突发性。本文从本站发生的一次雷击事故入手,就雷电防御及雷击事故应对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邹琤 《辽宁气象》2003,(4):30-31
介绍了雷击灾害的不可完全避免性、防雷标准的认定,探讨了雷击事故的责任划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国内收集的地铁运营事故类型统计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地铁雷灾事故案例,分析发现:雷击是引发地铁不同类型运营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雷击地铁线路造成的经济损失时,笔者将时间成本对应的个体劳动力价值体现作为评估依据,通过建立雷击地铁造成乘客延误总时间与乘客流量、列车运行参数以及恢复通车时间等参量的数值关系,利用成都地铁1号线运营数据对地铁遭受雷击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地铁运营的平峰时段因雷击停运30分钟将造成8.97万元的经济损失,在高峰时段因雷击停运60分钟将造成85.64万元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1998年7~8月间,在湖北省境内发生了两起震惊全国的特大雷击事故,一起是7月13日16时10分发生在武汉市黄肢县石油总公司横店石油储库的雷击起火爆炸事故(简称横店雷击事故,下同);另一起是8月22日21时03分发生在湖北省南漳县城关的雷击炸药库特大事故(简称南漳雷击事故,下同)。这两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愈千万元,为湖北省有雷灾记录以来所罕见。通过对两起事故现场凋查并与当地当时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其结果表明,前者为局地强对流天气产生强雷暴,由直市雷击中油灌引起油灌顶呼吸阀口油汽着火,继而导致罐体爆炸;后者…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规范调查程序和项目、强化调查鉴定主体资格条件、完善综合分析鉴别法,形成规范化的雷击灾害事故调查鉴定工作方法,从而保障雷击事故调查鉴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钦州市某次雷击事故成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7年5月12日钦州市钦州港某三星级宾馆遭受雷击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霓虹灯和计算机系统等的防雷措施.并以此次雷击事故为鉴,提出了搞好防雷工作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石化临沂第三十八加油站雷击事故的调查,明确了造成本次雷击事故的雷电流闪击路径,以及造成本次事故的雷电流的能量与雷电闪击设备的破坏效应,分析并确定了雷电流反击加油机的调查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