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地卫星多波段遥感图象在地质学领域里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利用电子计算机对遥感图象进行增强和分类处理方面也有较迅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对遥感资料的处理结果,一般都以图象显示为主,对遥感数据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遥感图象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简明地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最佳波段选择方法,论述了用于提取多光谱数据分类特征的主成分分析和典型分析方法及其在岩性地层分类、动态遥感信息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系统地介绍了遥感图象光谱模式识别的监督分类及非监督分类方法的计算机分析步骤、常用算法、误差分析及其应用条件.最后概略地论述了遥感图像定量分析方法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遥感图象的典型变换方法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建立典型变换矩阵的两种方法:(1)从野外地物反射波谱数据的典型分析求出;(2)直接从遥感数字图象的亮度值数据求出。文中还讨论了地面反射波谱的典型分析结果与多光谱遥感图象亮度值典型分析结果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将地面波谱典型分析结果用于数字遥感图象处理的可行性。简述了在101图象处理系统上实现典型变换的步骤。最后给出两个用于岩性识别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选择黑龙江省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开展了基于Dempster-Shafer理论的证据推理方法(ER)湿地遥感空间分类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ETM+多波段遥感影像的计算证据支持度的新算法,利用证据推理方法集成研究区5个时相的ETM+影像。研究表明,证据推理方法能有效集成多时相ETM+影像实现湿地空间分类,其总体分类精度比基于任一单时相影像的最大似然法(MLC)分类精度都高,提高幅度约为2%~12%。  相似文献   

5.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种分类方法,它在地质学与勘查地球化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有一定成效。但聚类分析有时也会得到地质上难以解释的结果,或者将明显相似的成员误分入不同的组中。这些情况也许是由于变量选择不当,或者由于原始数据中存在问题,但也需要对方法本身进行探讨与改善。  相似文献   

6.
矿物、岩石反射光谱特性是遥感地质的基础。借助遥感图象研究地壳地球化学场的空间分布是十分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反映了这一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保加利亚科学院宇宙研究中心,用UCOX-ZO(0.4—0.8微米;20个通道)反射波谱仪对各类岩石进行了大量的室内与野外测定,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范围内,花岗岩类岩石  相似文献   

7.
ASTER数据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遥感数据分类方法大多基于统计学的参数估计,假设数据分布服从高斯正态分布。神经网络方法无需参数估计和统计假设,因而,近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遥感数据分类之中。介绍了基于聚类分析的自组织特征映射分类方法。ASTER卫星数据是新型遥感数据,包括 3个15 m分辨率波段和 3个30 m分辨率的短波红外波段。选择北京地区的ASTER数据作为方法实验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小波融合,然后进行了土地覆盖类型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分类研究,把研究结果同最大似然判别法得到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类精度比最大似然判别法总体提高了9%。  相似文献   

8.
研究聚类分析新方法一直是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课题。针对概率距离聚类算法不能解决非线性可分聚类问题的缺欠,笔者应用核函数理论将该模型拓展成为一种能够解决非线性可分聚类问题的统计模型,称为核概率距离聚类分析模型。研制出一种应用新模型进行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研究的实施策略和可行算法;在GDAL遥感图像数据输入输出函数库基础上,用VC++语言开发了遥感图像核概率距离聚类分析算法程序;用ERDAS软件提供的一幅7波段491像素×440像素大小的TM图像进行新方法分类应用实验研究。对比了新模型和其原版本的TM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效果,结果表明新模型的非监督分类效果优于原有的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9.
遥感资料是根据电磁波原理,将地质体的波谱特性记录在图象上或磁带上的一种资料。应用遥感资料进行地质调查和研究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本文拟对遥感资料的三个主要特点及应用进行论述,这对发挥遥感资料在地质工作中的作用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们对辅助数据与数字图象分析的复合普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数据类型是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s),以及由此派生的数据集合。然而,在现行图象分析系统中要求使用这些数据的软件却不多见。 这篇文章概述了DEMs在遥感数据数字分析中的作用,阐述了遥感应用中使用和处理DEMs的运算软件包(PRODEM)。这个软件包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包含了数据操作和格式转换模型。并允许直接同图象分析系统接口。  相似文献   

11.
马英 《物探与化探》1988,12(6):474-477
聚类分析方法是根据多个变量进行数字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近年来在地质学中有许多成功的应用,如对岩石,矿物、矿床、化探异常的分类等。  相似文献   

12.
微体古生物微型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体古生物微型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是一个包括古生物化石属种数据厍、图象库、图象处理和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定量分析系统在内的综合性古生物数据处理系统。其中,数据库和图象库的主要作用在于辅助化石鉴定。目前数据库和图象库包括了新生代浮游有孔虫1036个种的文字和图象资料。数据库和定量分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非常方便,实现了对大批量古生物数据的定量分析,包括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瓦格纳网络分析、个体发育分析以及各种统计方法,这些分析程序都配制了相应的绘图功能,使分析结果能以直观的形式输出。定量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一些“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问题的厘定,并由此产生对分类问题的一些新认识。同时,定量分析有助于从定量的角度考查新生代浮游有孔虫的整体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语义分割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也大量涌现。为系统定量地研究经典的和先进的视觉语义分割模型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性能,在总结深度学习语义分割进展的基础上,选择9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视觉注意力的语义分割算法,对米级和厘米级2个尺度的遥感数据集进行分析研究。在模型构建上基于计算机视觉通用的语义分割框架,训练时采用红绿蓝3波段遥感图像并基于ImageNet预训练权重进行迁移学习训练。研究结果表明:通用的语义分割模型通过常规训练设置进行训练能取得较好的遥感影像分类效果,部分地物的交并比(IoU)可以达到90%以上;基于视觉注意力的遥感影像分类模型的精度普遍高于基于CNN的模型,且MaskFormer能更有效地提取离散的地物信息;不同类别的精度最高值并不全在总体最优模型中,部分会存在于次优模型中;类似的地物在更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集中可以获得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270多个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中随机选择47个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Bayer准则下建立判别函数组。将永泰—德化地区的火山岩分为G_1和G_2两群,其G_1的分类水平=0.24、G_2的分类水平=0.35的距离系数。在G_1群中可分出G_(1-1)和G_(1-2)两亚群。代表该区的火山岩岩石分类。即:G_(1-1)—流纹岩类(λ);G_(1-2)—英安岩类(ζ);G_2—安山岩类(α)。该法是一种应用数学地质法对火山岩分类的探索,也可做为今后区域岩石学对比。  相似文献   

15.
许伯济 《现代地质》1991,5(2):215-221
模糊聚类分析在地学中有广泛应用。其核心问题之一是确定相似系数。目前有14种以上的定义,且多含有参数。为免除应用者选择之苦,本文证明对某几种相似系数定义中的不同参数值都代表相同的分类结构,只要适当选择一个参数值就够了。核心问题之二是作出聚类动态图。本文引入等价模糊矩阵的脊形变换得到脊形矩阵,已证明n阶脊形矩阵至多含有n个互异元素(包括主对角线元素1),它们分布在1级对角线上。取这些数值作为人阀值就能作出聚类动态图。对于众多的分类集合U,脊形变换能使U的元素重新排列,使任一等价类的元素都相邻排列,便于计算机自动输出聚类动态图。  相似文献   

16.
1989年七月九日到十九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第二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遥感地质应用及有关技术的学术交流主要集中在五个专题讨论会上,包括:(一)地球景观变化遥感,(二)由太空解译地球大地构造(三)用遥感进行油气和矿产勘查,(四)由太空研究地球的环境地质,(五)地质数据复合及图象处理。在这五个分讨论会上共发表了有关论文四十多篇,内容侧重于各种遥感技术在世界各地及地质领域各方面的应用成果,同时也反映了一些遥感新技木的进展及计算机图象数据处理和信息复合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若尔盖高原地物遥感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物质在遥感数据中都有其特征的波谱吸收峰。因此通过波谱识别就可以大大减少以往遥感分类方法中的漏分及混分现象。为了解决若尔盖高原地物遥感分类问题,首次对本区ETM多光谱融合数据采用了地物波谱角分类法进行地物识别。分类步骤:遥感数据定标→选择训练区样本→MNF变换减维去噪处理→利用纯净像元指数(PPI)进行样本提纯→利用n-D散度法进行样本重组→波谱角分类(SAM).其分类结果表明,类别精度评价总精度为0.806,kappa系数为0.785.其精度均符合1:5万比例尺的土地详查工作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四十年我部物探、化探、遥感工作经历了早期创业(1952年到1958年夏)、成长壮大(1958年秋到1977年)和全面发展(1978年到1991年)三个阶段,建立了一支方法技术完备,基本能自我配套的队伍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和建设,物探、化探、遥感地质队伍已达到45 000人的规模.物探技术人员9 500多人,综合物化探大队38个;化探技术人员2 000人,专业化探大队4个,遥感地质1 600人,遥感中心和站(室)38个.勘查中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六大类40种,常用化探方法有六类,遥感方法有三类.国际上常用的方法技术我们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湘南东坡矿田多种遥感图象的解译,用数学地质(ISOMIX分类)的方法,对解译出的线形构造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线形构造与内生金属矿产分布规律的关系,并对该矿田内生金属矿产的成矿预测进行初步探讨。根据解译结果,结合现有地质矿产资料,划分了四个找矿远景区,并在Ⅱ级成矿远景区的40号单元(天鹅塘地区),经我站验证,发现锡矿产地一处。可见,表明遥感地质与数学地质相结合的方法在普查找矿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矿产地质调查中的成像光谱遥感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成像光谱技术是80年代遥感发展的最新成果,是90年代遥感应用研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技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所负责,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含广州分部)、新疆地理所和安徽光机所等单位参加的“红外多光谱遥感技术在金矿调查中应用”项目自1985年起即紧紧跟踪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先进技术,经过在新疆等地的试验和实际应用,促进了仪器技术从开始试验时的几个通道增加到现在的71个通道,数据图象处理、分析和应用技术也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取得的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只有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掌握成像光谱技术,在金矿调查应用方面我们还更胜一筹。国内只有中科院拥有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