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西娄山关组顶部存在古岩溶不整合面,有众多陆上暴露和溶蚀标志,表明其产生受寒武纪末海平面下降事件的控制。它不仅形成了碳酸盐台地上典型的Ⅱ型层序界面,而且恰与寒武—奥陶纪年代地层界线相重合,体现了层序界面、年代界线和事件界线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梅仕龙 《地质学报》1995,69(3):277-284
通过对层序界面的详细剖析,指明了层序地层系统是独立存在于地方性的岩石地层系统和全球性的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区域性、过渡性地层系统,并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通过将层序界面概念和界线层型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应该将全球层型剖面和点选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建立最佳自然界线的观点,为建阶工作指出了工程层位和地区;以二叠纪Guadalupian统和乐平统的分界研究为实例,对最佳自然界线的概  相似文献   

3.
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分类和级别体系等地层学根本理论问题上给地层学带来了新认识、新概念和新方法。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可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传统的自然界线(或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和GSSP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年代地层界线成为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的界线。论证了层序地层是独立存在于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之间的地层类别和包含这三个基本地层类别的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阐述用层序地层界线优化各类原有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界线的原理和方法,探讨和阐述了新的地层学体系和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层序地层与地层界线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建强  王训练  于炳松  林畅松  李兴武 《地层学杂志》2001,25(4):241-246,298,T001,T
以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和塔里木地台早古生代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和典型范例为基础 ,讨论了层序地层与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年代地层方面 ,进一步强调以初始海泛面 ( FFS)作为优化年代地层“阶”的标准。从自然界线的观点 ,建议将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 GSSP)在层序地层序列中的位置优化至初始海泛面 ( FFS)。探讨了三级层序结构与生物宏演化阶段之间的可能关系。在岩石地层方面 ,强调以层序地层的关键界面 (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 )优化组、段界线。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分类和级别体系等地层学根本理论问题上给地层学带来了新认识、新概念和新方法。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可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传统的自然界线(或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和GSSP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年代地层界线成为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的界线。论证了层序地层是独立存在于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之间的地层类别和包含三个基本地层类别的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阐述用层序地层界线优化  相似文献   

6.
二叠系-三叠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近年来二叠系、三叠系年代地层学的研究趋势及最新的年代地层表与磁性地层表。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方面报道了新的底界方案及四个层型候选剖面,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地层学进展。界线事件地层学的,总趋势是球外事件研究趋于沉静而缺氧事件、海侵事件及火山事件的综合作用导致生物大绝灭的观点已占主导地位,其中界线缺氧事件的确立以及海侵始于二叠纪末的新观点是引人注目的发展。在层序地层学方面对于二叠系的全球海平面变化一般趋向于分四个旋回,但对于三叠纪则尚未统一。早二叠世的全球冰期-海平面升降旋回及三叠纪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在我国均有可能发现和研究。文章最后提出了层序地层界线与年代地层界线不一致所产生的理论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梅仕龙  史晓颖 《地球科学》1999,24(2):167-172
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应尽可能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地层的自然界线、层 GSSP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年代地层界线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层序地层可以做为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的而独立存在,构成新的三重地层分类,地层界线的优化应尽可能与层序界面相结合,以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损伤性,随着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地层学和概念上取得了的创新和突破,有在新的地层学体系指导下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从而更加客观地反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泥盆—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宁  张仁杰  冯少南 《地质科学》2002,37(3):313-319
通过对新建立的海南岛上泥盆统昌江组及其下石炭统南好组多重地层的综合研究,并以首次发现的南好组底部的河流相砾岩和砂砾岩为标志,指出海南岛在泥盆纪末期曾发生大规模海退事件,这恰好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完全一致。不仅确认了昌江组与南好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而且两者以Ⅰ型层序界面相隔分别构成2个三级层序,因而认为海南岛泥盆—石炭纪年代地层界线已与层序界面重合为一个共同的分界面——平行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9.
二叠系-三叠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近年来二叠系、三叠来年代地层学的研究趋势及最新的年代地层表与磁性地层表。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方面报道了新的底界方案及四个层型候选剖面,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地层学进展。界线事件地层学的总趋势是球外事件研究趋于沉静而缺氧事件、海侵事件及火山事件的综合作用导致生物大绝灭的观点已占主导地位,其中界线缺氧事件的确立以及海侵始于二叠纪末的新观点是引人注目的发展。在层序地层学方面对于二叠系的全球海平面变化一般趋向于分四个旋回,但对于三叠纪则尚未统一。早二叠世的全球冰期—海平面升降旋回及三叠纪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在我国均有可能发现和研究。文章最后提出了层序地层界线与年代地层界线不一致所产生的理论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贵州威宁哲觉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露头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尚彦  周成刚 《贵州地质》2001,18(3):139-144
本文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方法,以贵州威宁哲觉剖面为基础,首次将该区晚二叠世沉积的陆相煤系地层宣威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介绍了其层序界面和三类副层序,探讨了层序界面与地层界线之间的关系和层序体系域与煤层聚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重新探讨了蓟县中、新元古代层序及不同层序的层序界面、副层序的类型、相溶化及海平面变化;初步识别出18个层序界面,因而将其划分为17个层序,其中有5个层序界岩与岩组界线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黔南斜坡相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年代地层对比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黔南斜坡相区的二叠系划分为16个三级层序,4个层序组,分属于2个中层序。大多数三级层序的底界属整合界面,有良好的牙形石和化石带控制。该区二叠纪有4次重要的海平面下降事件,它们分别出现在牙形石Swwhitei带底部,Swafhanzhongensis带下部,JXuanhanensis带下部以及Clyini带底部。已识别的海进事件中,有3个最具地层划分和对比意义,分别出现在牙形石Nexculptus带底部,Jnankingensis带底部和Jpostbiteri带下部,均伴随有重要的生物群替代。研究表明,沉积层序的关键界面对于进一步优化阶和生物时带的界线,使年代地层界线成为野外可识别的物理界面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重新探讨了蓟县中、新元古代层序及不同层序的层序界面、副层序的类型、相演化及海平面变化;初步识别出18个层序界面,因而将其划分为17个层序,其中有5个层序界面与岩组界线不一致。通过生物的丰度探讨了生油层,通过岩相组合探讨了可能的储油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并解释这一中、新元古代地层剖面时注重对已有资料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海相石炭—二叠系界线典型剖面陕西镇安西口剖面进行了生物地层、层序地层、磁性地层、事件地层多学科综合研究。在石炭—二叠系界线附近建立了4个牙形石生物带,自下而上依次为Streptogna-thoduselegantulus带,S·elongatus带,S·gracilis带和S·isolatus带。将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界线置于S·isolatus带的底界,较以带Pseudofusulinakrotowisphaeroidea-Dunbarinella(PD)带的底界为标志确定的石炭—二叠系界线层位低3·3m。在西口剖面上石炭统逍遥阶至下二叠统隆林阶,以初始海泛面作为层序界面,识别出12个四级层序(大体相当于副层序组),构成5个Ⅱ型三级层序。这5个三级层序及其对应的海平面变化与贵州独山、罗甸纳水、紫云扁平剖面同期地层中三级层序及海平面变化旋回之间显示出较好的对应关系。除下杨家河阶外,其余各阶的底界,包括逍遥阶、上杨家河阶、范家河阶、垭口阶及隆林阶的底界,基本上都位于沉积相转换点或其附近,即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旋回的关键界面或其附近。表明这5个三级层序的关键界面与年代地层界线的关系相当密切。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与碳酸盐岩微相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显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磁化率大小的重要因素。另外,在重要地层界线附近常出现磁化率异常高值,说明碳酸盐岩磁化率可能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西口地区晚石炭世逍遥期至早二叠世隆林期地层中可识别出两次明显的类辐射事件。第一次类辐射事件发生在Occidentoschwagerinaalpina-O·postgallowayi(OS)组合带底部,即下杨家河阶的底部。第二次辐射事件发生在Mccloudiaregularis-Par-aschwagerinafragosa-Robustoschwagerinaxiaodushanica(MPR)组合带底部,即范家河阶的底部。具有三级和三级以上隔壁的四射珊瑚动物群突然大量繁盛,代表四射珊瑚演化进程中一次重大变革。在陕西镇安石炭—二叠系界线附近,这个生物事件首现层位相当于类Pseudofusulinaurdalensi(PU)带下部,高于该带底界不到12m,以Xikouphyllum-Shaannanophyllum-Szechuanophyllum-Wentzellophyllum组合带为代表。在这个层位牙形石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各类地质事件记录出现的层位关系密切。在垭口阶底界各类地质事件记录吻合最好,隆林阶底界次之,然后是范家河阶底界。与上述3条界线相比,在镇安西口剖面上,以牙形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的首现位置确定的石炭—二叠系界线事件地层特征不明显,既不是一个生物辐射演化面,碳酸盐岩磁化率变化也不太明显,在实际工作中不易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从层序地层学研究试论华北地区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季强  章雨旭 《地质论评》1997,43(3):241-248
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过渡沉积可划分为三个层序:凤山层序、两河口-红花园层序和大湾层序,凤山层序与两河口-红花园层序之间的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SB2),而两河口-红花园层序与大湾层序之间的界面为I型层序界面(SB1)。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应置于两河口-红花园层序的海侵体系域的下界面,在徐州地区为三山子组(狭义)与韩家组之间,在北京西山为韭园组微晶丘与冶里组之间。  相似文献   

16.
王训练  徐力 《现代地质》1998,12(2):160-167
摘 要  运用综合地层学方法讨论了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年代地层划分。为了便于和国 际年代地层标准进行对比‚建议把华南岩关阶的底界提高到与国际上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相 一致的位置‚把上泥盆统锡矿山阶与修订后的岩关阶之间的地层归入邵东阶。邵东阶和岩关 阶分别相当于欧洲的斯特隆阶和杜内阶。这个方案使阶与地球演化的自然节律相对应。阶的 界线和重大地质事件吻合‚它不仅是一条生物地层界线‚而且有明显的事件地层标志。在邵 东阶和岩关阶之间的界线上古群落的分布模式和地层的磁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都发生了显 著变化‚可能代表一条自然界线。从层序地层学的观点来看‚邵东阶大体由1个三级层序组 成‚岩关阶由3个三级层序组成。上述各种地质事件中‚海平面升降似乎起着关键性主导作 用‚其变化导  相似文献   

17.
古新世特提斯北缘前黑海地区盆地的演化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EXXON公司P.R.Vail等人创立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准,对华南泥盆系的层序地层进行了区域上的研究、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下泥盆统的洛赫科夫阶至上泥盆统的法门阶可识别出20~21个Ⅲ级层序。华南泥盆系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界线均已确定,与层序地层研究结果对比,生物地层界线均比相应的层序地层界线滞后。本文试图以层序地层序列为准,建立一新的地层系统作为相应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系、统、阶相对应的辅助性地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程度高的地区,可建立层序地层的系、统、阶界线系统以利于野外作业。华南地区的泥盆系内,除弗拉斯阶与法门阶的阶间界线置于饥饿层(starvedsection)外,其他的阶、统、系界线均位于有关阶(统)顶部层序中的HST的顶面。  相似文献   

18.
试论陆相层序地层学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陆相层序地层的自身特点,对其层序界线、层序级别、层序界面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把陆相层序地层分成断陷和坳陷两种盆地层序模式。最后根据层序模式特征阐述了陆相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黔南独山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约 《贵州地质》2001,18(3):154-162
通过独山地区10余条剖面的追踪调查,分析了独地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除河湖相沉积的丹林组外,可识别出31个层序,其平均形成时限约1.29Ma,组成4个层序组;在出露较完整的晚泥盆世中可识别出195个副层序,其平均形成时限为102.6ka。层序相当于Ⅲ级T-R旋回,受沉积作用、冰川作用和构造作用等的影响,更明显地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具有全球性对比的意义,副层序,相当于Ⅳ级T-R旋回,与米兰科维奇效应相关。通过生物组合、地质事件和层序地层的对比,下、中统界线应置于海平面明显下降,并且有古风化层的大河口组之上;中、上统界线应置于望地统组第一次最大海泛面,其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的界线应置于鸡泡组之下的风化壳,受地壳运动影响、发生于P.varcus带早中期的独山抬升可进行全球对比;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Cystophrentis-Psudouralina间隔带之中的汤粑沟组第一次最大海侵面,其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应置于生物绝灭与复苏的尧梭组四方坡段第一个层序界面。还探讨了该有关矿产矿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台中、上寒武统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生物地层对比基础之上通过对河北顺平清醒剖面、山东张夏和河北赵各庄标准剖面以及北京西山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将华北地台张夏阶和上寒武统自下而上划分并命名了5个总体向上变浅、以间断加深面为界的层序:张夏层序、崮山层序、崮长层序、长山层序和风山层序,并将上寒武统的4个层序与美国的相应层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层序地层单位与原来的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并用层序界面对原有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进行了优化;同时探讨了在克拉通陆表海背景下层序地层的发育特征以及相应的地质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