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海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2—2014年珠海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地面气象资料,通过对多种气候舒适度计算模型比较分析,构造适合珠海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得到了珠海市城市气候和人居环境特点。结果显示:通过对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进行本地化权重赋值得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方法克服了单一模型的缺陷,体现了珠海微气候特征下城市化对人居环境舒适度的综合影响;珠海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总体上属于"较舒适"等级,其中12和3月是非常舒适的月份,7—8月是一年中非常不舒适的月份;珠海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呈下降趋势,向较不舒适区间靠近。  相似文献   

2.
选取金华市8个代表站1970—2020年的气象资料,以人体舒适度指数为指标对金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进行评价,并采用通径分析法比较各气象因子对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金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一定的地域差异。总体而言,各个舒适度等级中“舒适”等级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不舒适”和“舒适”之间,出现“很不舒适”和“极不舒适”的频率很小。分季平均舒适度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均有上升趋势,其中秋季和冬季的上升趋势略明显。在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子中,气温对其起到最直接、最大的正向影响,而风速和相对湿度主要通过气温间接对舒适度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梅县气象观测站近30年资料,采用综合舒适度指标、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为人居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对梅州城区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梅城的综合舒适度指标呈波动下降趋势,即舒适感总体趋向更好;梅州城区全年无极不舒适的时候,无极端寒冷和闷热的恶劣气候,一年中最适合居住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春、秋2季气候舒适度最高,其中5和10月是全年最舒适月;冬季舒适度较差,总体感觉偏冷,较不舒服;夏季的大部分时间舒适度水平一般,感觉热,处于较不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漾濞县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站的气温、湿度、风速及日照等资料,以《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GB/T27963-2011)的等级指标和评价方法为依据,计算境内各海拔点各月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漾濞县气候舒适度达到"舒适"的月份在海拔2143.0 m及以下地区长达5个月以上,随着海拔的降低长达7~9个月。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1—2020年固原市各地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舒适度评价指标,结合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和评价方法,分析固原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固原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以寒冷为主,占全年日数的71.4%;冷和舒适的日数分别占全年日数的15.8%和12.8%;热的日数极少,仅占全年日数的0.02%,无闷热日数。(2)1—4月、9—12月固原市各地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均为寒冷;6—8月,固原市各地气候以冷、舒适为主,7月固原市各地舒适日数为15.7~24.6 d,无闷热感觉,是固原市最舒适的月份。(3)固原市各地人居环境舒适日数在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舒适日数达36.2~70.2 d,占夏季日数的38.3%~67.4%,其中原州和西吉夏季舒适日数均超过50%。  相似文献   

6.
利用铜川市1981—2017年三个国家气象监测站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铜川市气温、降水量和风的特征;基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使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评估铜川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结果表明:(1)铜川市四季分明,气温的升降与降水量的多少呈同步变化,7月气温与降水量均为全年峰值,4月平均风速最大为3.02 m/s。(2)铜川市全年无闷热期,耀州区适宜期最长达5个月(5—9月),王益区及宜君县适宜期均为3个月(6—8月)。夏季人居环境舒适度等级均为3级舒适,宜君县较耀州区和王益区体感更凉爽。10—3月气温偏低,处于不舒适状态,1月为全年体感最寒冷月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川县2004—2014年间的气温、风速、湿度和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以体感指数、风效指数和温湿指数为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重点对武川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进行了时间维度分析和划分,形成武川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天数及分布月份定量评价,为今后武川县旅游业的开发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芦山1981~2020年气象观测及生态质量监测等资料,计算出近40年及各月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评价其旅游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4~11月为芦山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期,负氧离子等级高;近40年气温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和风速呈减小趋势;温湿指数呈上升趋势,风效指数呈下降趋势,人居环境舒适度增加,NDVI缓慢增长;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均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少是气候舒适度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典型低碳宜居社区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平  王凯  吕桅桅  王苗 《气象科技》2015,43(1):156-161
利用武汉观象台近32年气象资料及区域加密站近5年资料,计算了近10年武汉市入四季日及四季长度,并与近30年四季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采用以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及体感温度指数为基础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市一个典型低碳宜居社区进行人居气候舒适性区划。结果表明:近10年来武汉市夏季延长,春秋冬季略微缩短,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日在减少;典型低碳宜居社区近10年平均人居气候舒适季129天,供冷季72天,除湿季74天,冷季34天,供暖季132天。社区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结果可以为社区能源科学调度、合理利用自然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萧山国家气象观测站30 a(1981—201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浙江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气候特征和主要旅游气象灾害发生时段,利用湘湖落雁岛1 a(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负氧离子监测数据,分析了度假区负氧离子浓度特征。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进行气候舒适度分析评价,采用度假气候指数(HCI)进行气候适宜性评价,采用负氧离子浓度等级,进行空气清新度评价。同时,利用湘湖越窑和湘湖落雁岛自动气象观测站2012—2019年的气象要素资料和同时段萧山国家气象观测站日照数据,对比分析评估了近10a度假区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度假区全年都适宜旅游活动,全年有2个度假旅游黄金期,分别为4—5月和9—11月,为度假旅游的"很适宜期"或"特别适宜期"。度假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时段为5—6月和9—10月,长达4个月,近10a人居环境舒适时段增加了1个月,长达5个月,适宜旅游时期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1100个/cm~3,浓度较高,空气较清新。度假区大风、积雪和暴雨主要旅游气象灾害的影响时段不同,全年各月都可能出现旅游气象灾害。最后根据度假区的气象环境条件分析情况,对做好度假区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浙江省43年的气候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对浙江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出现极热和极冷的概率极小,人居气候适宜度等级为Ⅰ(很冷,极不舒适)、Ⅷ级(热,很不舒适)的概率为0.07%和0.78%,出现Ⅸ级(很热,极不舒适)的概率基本为零;适宜度等级为Ⅳ—Ⅵ级(较舒适至舒适)的天气出现概率为55.0%,其中Ⅴ级(舒适)出现的概率最大,为33.1%。5月和10月是浙江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最好的时段,其中Ⅴ级(舒适)天气出现概率的平均值超过99%;1月是浙江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最低的月份;7月、8月中气候适宜度为Ⅶ级,即暖热不舒适的天气出现概率平均值分别为62.3%和42.8%,出现概率呈现沿海低于内陆,浙南低于浙北,浙中高、浙北浙南低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实地监测屏山、西递、卢村和西溪南4个徽州传统聚落在7、8月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气象参数,运用数学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夏季气温最高日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作为评价夏季舒适度的指标,对4个徽州传统聚落的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并辅以THI(温湿指数)进行验证评价,结合徽州地区特有的人居环境,研究了徽州传统聚落宜居性的气候特点。结果表明:1)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单因子隶属度关系不能良好地评价夏季气候舒适度指数,结合每个传统聚落所处的区域环境、地形地貌和人为活动等因素,才能更为充分反映徽州地区宜居性的特点。2)徽州地区4个传统聚落舒适等级指数均在0.5以上,夏季整体气候舒适,屏山和西递舒适度条件最佳,卢村次之,西溪南的舒适度条件最差,与THI评价结果一致。3)水体对微气候改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4个聚落日均相对湿度值均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66—2015年贺州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50a的气象资料,利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度指数对贺州市50a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贺州春季属于较不舒适到较舒适范围,但绝大部分年份属于较舒适范围,夏季属于较不舒适级别,秋季指数属于较不舒适向较舒适的过渡季节,冬季属于较不舒适到较舒适的范围,冬季舒适度在变好,具体表现为6至8月的是一年中非常不舒适月份,3月、4月以及10月属于比较舒适月份,11月份,是全年中最舒适的月份,其余月份舒适度一般。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61-2017年马山县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总云量等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等4个气候指数,对马山县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马山县人体舒适期有9个月,属一类气候适宜区;(2)人居环境舒适期有6个月;(3)全年12个月均适宜旅游度假,"特别适宜"的月份高达8个;(4)最为适宜旅游度假期为3月27日至5月1日和10月5日至11月20日。结果可为马山合理开发特色旅游产业提供参考,也可帮助游客选择适合的出行时间。  相似文献   

15.
赤峰市人体舒适度评价及指数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体舒适度就是在不特意采取任何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温措施的前提下,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是否感觉舒适及其达到怎样一种程度的具体描述。人体舒适度也叫做"舒适指数",是对"舒适"进行数字化定义,用来反映不同的温度、湿度、风、日照等气象环境下人体的舒适感觉。文章从气象角度来评价赤峰地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查找影响舒适度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制作不同气象环境下人体的舒适指数预报。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选取湖北省6个具有气候代表性站点30a(1978-2007年)夏季(6、7、8月)的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环境卫生学理论将舒适程度分为很舒适、舒适、较舒适和不舒适4个等级,对湖北省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评判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夏季旅游气候不舒适主要是由高温、高湿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1—2016年5—9月吉林省50个气象站气候资料,对消夏旅游期影响人们生活舒适度的主要气候要素进行统计,并构建旅游气候相关指数。结果表明:主要气候要素和旅游气候相关指数在1981年后均发生显著变化,各月平均气温升高,7—9月降水量减少,各月平均风速减小,6月、8月和9月的平均相对湿度略有减小,各月平均日照时长减小;各月温湿指数增大、避暑指数减小,6月、7月和9月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增大。吉林省消夏期具有"温湿适宜、日照适宜,多微风日,且白天少降水"的气候特点。消夏旅游期各地区的温湿指数处于"偏热、较舒适"水平,避暑指数较高,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处于"很舒适"及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计算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参照人体生理舒适指标分级标准和综合舒适度模型,获得综合舒适度指数,综合评估长寿乡村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发现:①全区乡村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空间差异主要来自地于“三山夹两槽”的地形差异。长寿地区除了夏季乡村旅游气候舒适度为不舒适外,其余大部分时候全区气候舒适度较高。②全区各地乡村旅游气候舒适期为4~6个月,不舒适期为2~3个月,可见全年舒适期长,不舒适期短,具有较强的乡村旅游气候资源优势。③乡村旅游气候舒适期较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寿城区及以南和长寿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河源市5个县区1960—2014年气象资料,利用综合考虑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等综合舒适度评价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河源地区近55年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源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平均为5.5,旅游气候舒适月数平均达8个月,平均指数处于较舒适区,且整体上南部优于北部,最舒适期为10月,较舒适期为9、11月。55年来,河源地区年综合舒适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气候舒适期长度有所增加,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普定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逐日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资料以及普定县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空气质量指数(AQI)等资料,运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人体舒适度与空气质量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普定县近50a的人居环境气候条件。结果表明:普定县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以及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降水量以及气压呈降低趋势。常年体感主要为凉(3级)~最舒适(5级)之间,全年体感无寒冷及酷热等级,且体感舒适(含凉舒适及最舒适)月份主要为4-10月,占全年58%。普定县气温上升、风速增大、气压下降的趋势有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好,而相对湿度降低、降水量减少的趋势不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影响空气质量。普定县空气质量以4-5月、7-11月为优,且其四季空气质量均为优,表明空气质量好,人体舒适度高,适宜人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