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4,18(1):20-28
分析了雅江地块的构造环境、地震活动和震兆异常,探讨2001年雅江6.0级地震、2002年新龙5.3级地震发生后雅江地块的强震趋势。重点对理塘-德巫断裂带,新龙、白玉、德格及贡觉一带地区的异常地震活动图像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强震填空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杜方 《四川地震》2001,(4):40-46
对2001年2月14日和23日在四川省雅江-康定相继发生的5.0和6.0级地城的发震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对雅江地震引发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这些分析和探讨对雅江地震发震构造,块体内部中强地震孕育,块体内部中强地震跟踪预测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四川地震速报台网及地震速报处理的基础技术,总结了雅江5.0级,6.0级中强地震的速报处理经验,对如何改进速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永久  程万正 《中国地震》2003,19(4):340-350
利用成都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的S波段资料,使用波谱分析方法计算雅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在对不同时段的震源参数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到如下结果:①给出了适合于雅江地震序列的地震矩M0和矩震级Mw与里氏震级ML的关系;②拐角频率从5.0级地震前的1.4左右下降到5.0级地震后的1.3左右,6.0级地震之后又下降到1.2左右;③前震和余震的一些震源参数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预测未来强震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和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地震未能实现短临预报的原因,结果表明,雅江5.0和6.0级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记载时期短,构造不清,地震以网稀疏,中等地震活动长期平静的高原山区,要依靠现有的地震学前兆异常指标来实现短临预报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有地震活动增强的显示,但仅据此仍难以实现短临预报,过多地依赖不完整的历史资料,同时过多地依赖现有的震型判定指标是导致雅江地震短临预报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雅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解的程序求得雅江6.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对其可靠程度进行了分类,结合地震序列空间分布和现场宏观考察等烈度线,讨论了地震的破裂面和雅江地区的应力场.分析表明雅江5.0级和6.0级地震具有相同的震源机制解,但其余震的震中分布明显不同,5.0级地震的余震近南北分布,而6.0级地震的余震分布为北42°西.构成共轭破裂.雅江地区的应力场与鲜水河断裂上的应力场相近,主压力轴近东西,而与九龙附近的应力轴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雅江6级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万正 《地震》2002,22(2):47-52
概述了2001年2月在四川省雅江县与康定县间发生的MS 5. 0和6. 0地震的基本参数和震源机制,分析了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和中短期观测异常现象,并对雅江6级地震的短临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2001年2月14日和2月23日,四川雅江-九龙间相继发生5.0级和6.0级地震,在此之前,距震中约300km的甘孜水氡有较好的趋势异常和临震异常表现,震后研究发现,距此地震约190km的冕宁断层气CO2在雅江地震前有较好的异常表现,而水化学其客台项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川西地区2000~2001年雅江—康定间6.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绘制了重力场变化等值线图和三维曲面图,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雅江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图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重力变化与构造环境变化有关,地震前重力场有明显的异常变化。②雅江地震前后重力场空间分布图较好地反映了鲜水河断裂带及北西向的理塘断裂和北东的玉龙西断裂构造活动弓l起的重力变化。③地震发生在重力异常下降区及高梯度带附近。  相似文献   

10.
孙毅 《四川地震》2002,(1):37-39
2001年2月14日,23日四川省雅江县境内相继发生了5.0级和6.0级地震,地震前,省内部分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异常显示,分析预报人员也提出了一些分析意见,本文将这次地震前后的工作情况作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1.
四川强震活动的时间间隔初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6 级以上强震分为连发与单发两类, 分别讨论了各自的间隔时间。有些强震发震时间间隔的部分规则性可以作为地震趋势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2010年M7.1地震与2011年M6.3地震活动和灾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新西兰.2010年9月4日M7.1地震(国际标准时间)与2011年2月22日(国际标准时间)M6.3地震活动和灾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用同震位移方法计算了两次地震的地震烈度,结果表明尽管两次地震震级相差较大,但由于M6.3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两次地震在地表的烈度相同.本文用主余震序列方法计算了两次地震的断层滑动参数,结...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地震带8级地震活动图像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地震带8级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图像及其成对性、重现性特征;对近代25次8级地震发生前几年地震活动异常图像进行了震例总结。并对1~5年内本带的强震活动趋势提出两个值得注意的危险区,其中之一的仙台东侧近海,对应发生了2011年3月11日仙台9·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地区1972年以来的地震目录进行挑选和分析,得到四川地区4级以上调制小震与5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对应数据结果。在所发生的41组调制小震中只有14组对应发生了中强地震,这说明在四川地区调制小震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不是太好。但是,调制小震与中强地震的发震地点间的距离对应相关却比较好,平均距离间隔为93.49千米;所对应的调制小震与中强地震的发震时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7.5个月。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喜马拉雅弧型地震构造带西反射弧地带(简称“西触角区”),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及2005年10月巴基斯坦曼塞赫拉7.8级地震发生后,对中国大陆地震趋势的可能影响。西触角区(N30~45°,E61~80°)大震活动存在显著的时间上10年左右成组性及两次大震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的爆发性,地点上的成丛性,兴都库什深震区的地震有一定先兆意义,与东触角区(N20~29°,E95~102°)大地震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沿欧亚大陆与印度洋、澳州板块碰撞带上印尼苏门答腊8.9级地震后,再次发生巴基斯坦7.8级大地震,显示出这一板缘地震带正处于活跃状态。研究认为未来1~2年应注意西触角区尤其是天山地震带的大震连发的危险性及东触角区(缅甸及川、滇为主)发生响应性大地震的可能性。对中国大陆内部其他地区大震形势的影响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6.
应用P波初动半周期直接测定环境剪应力值的方法,测定了北部湾6.1,6.2级地震前后中小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τ0,由此分析了北部湾地震过程的环境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北部湾6.1级地震后平均剪应力值较高,达18MPa左右;6.2级地震及两次5级余震后剪应力值下降很快,降至目前的6MPa左右。在此基础上对北部湾地震活动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宁蒗5.3、5.2、6.2级地震的短临预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1998年10月2日宁蒗、盐源交界地带发生了5.3级地震。接着在原震区附近又相继发生了10月27日5.2级,11月19日5.0级和6.2级、1999年1月3日5.0级系列地震,组成了一次震群事件。四川省地震局的专、群地震队伍对前4次地震作了很好的短临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中国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的表彰。  相似文献   

18.
黄圣睦  董瑞英 《四川地震》2002,(3):15-20,26
作者在1996年底对中国大陆2005年前6级以上强震危险区(13处)作出了预测,其中对应1997年玛尼7.5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取得了很好的预报效果。本文分时段:1996年底前、1997年11月前、2001年11月前,分别总结了预测依据及震情跟踪分析。加上对同期(1997-2001年)其他强震预测的实际对应,表明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在分析预报研究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A great earthquake occurred on Sept. 25 of 1303 (Seventh of Dade, Yuan Dynasty) around Zhaocheng and Hongtong in Shanxi Province. The great earthquake is a very famous one, which is affirmed as the first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8 in Chinese history. The catastrophes took place; meanwhile, huge archives of the disaster were recorded. According to these disaster recordings, the first isoseismal map in China was delineated, which provide us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inten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