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6年2月26日—3月5日,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召开,来自国内高等院校、中科院研究院所、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地方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7月18~25日,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召开。会议由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22位台湾同仁,以及国内高校、调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21-23日,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中国海洋资源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会议由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来自中科院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中国地质调查局、解放军院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就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滨海湿地环境与评估、海岸带沉积与环境、海洋国土及城市主题功能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23—29日,“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云海宾馆举行。本次研讨会同时也是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线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和城市与资源学系、南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26日—3月5日,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召开,来自国内高等院校、中科院研究院所、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地方院所65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海岸、河口环境演变、热带生物海岸、天然气水合物、数字海洋系统等展开了充分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主要论文集中在《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3期上刊载。本专辑收录了北海市市长精练、全面介绍北海历史和发展的大会致词以及篇幅适宜的6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海岸、河口的海洋地质环境调查和变迁以及海岸工程的研究,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海岸环境变化对人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海岸带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 1 1月 1 1~ 1 7日 ,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线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 2 0 0 1年学术年会 ,即“人类与海岸海洋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琼苑宾馆召开。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以及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承办了本次会议 ,来自教育部高校、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系统的海洋地理、地貌、地质、工程水利专家 ,以及沿海投资开发决策、高级工程专家和学者们近 6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南京大学朱大奎教授主持大会 …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13—21日,"中国海岸与海岛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厦门维也纳国际酒店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系统的5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也是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联合学术年会(封底照片)。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在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相似文献   

8.
前言     
20 0 4年4月2 3—2 9日,“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行。本次研讨会同时也是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线专业委员会2 0 0 4年学术年会,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和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港研究所为主办单位。会议代表近10 0人,分别来自教育部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台湾大学等,大会报告17个,分组专题报告30人次,会议收到论文摘要5 0余篇。本研讨会以“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工程”为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专业委员会、连云港港口协会于1991年11月5日至11月9日在江苏省连云港联合举办第六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此届讨论会共收到论文、研究报告330多篇,内容涉及海岸动力、海岸泥沙、港口淤积及海涂围垦;河道、  相似文献   

10.
第七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在珠海市召开第七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13日至16日在广东省珠江海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分会、广东省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工程》2007,21(3):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2.
正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Abstracted/indexed in: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ASFA2-Ocean Technology,PolicyNon-Living Resources,Oceanic Abstracts):Ei Compendex;SCI(SCI Expanded,Research Alert and Current Contents/Engineering,ComputingTechnology);Abstracts Journal(VINITI)  相似文献   

13.
<正>An Intenuitional Journal Aims and Scopc Be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China Ocean Engineering takes as its prime funclion the integration of new research concepts,equipment,technology,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and other scientific advances within the field of cstuarial,coastal.ol Tsliorc,aiul deepvvater engineering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developments.The Journal is concerned with all engineering aspects involved in th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cean resources.Topics regularly covered include research,design and constructi on of structures(including wharfs,dikes,breakwaters,platforms,mooring systems,etc.),inslrumcntation/testing(physical model and numerical model),wave dynamics,sedimentation,structura I/stress analysis,soil mechanics,and materi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东海黑潮温盐与中国东部气温和降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东海黑湖主流段长时间序列的实测温盐资料,研究了东海黑潮上层温度、上层盐度的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和地面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内,东海黑潮上层海温呈上升趋势,而上层盐度略呈下降趋势。东海黑潮上层海温和我国东部地面气温的关系在冬季十分密切,呈现出大面积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冬季南下冷空气的整体降温作用有关。夏季,长江中下游江水的增多致使大量长江冲淡水入海,导致黑潮上层水盐度下降,此时东海黑潮上层盐度与我国大陆东部降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Much of the recent Canadian activity in marine technology has focused on development of capabilities in Arctic waters, and on the update and replacement of naval vessels. This paper describes some of the significant projects and programs now under way, and suggests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6.
In the course of identifying the samples of Siphonophora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a new Siphonophora, Vogtia microsticella sp. nov. , was noted. The new species is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five species in the genus in nectophore as follows: Parahorse-shoe shaped with five bluntly rounded projections, the two projections below the ostium, i. e. the basal projections, approach each other. The dorsal facet is smooth without any gelatinous prominence. Smaller are the nectosac and the ostium.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40a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实测研究表明,九段线不仅是显示我国南海主权的历史性水域线,而且总体上也是南海与东部、南部和西部陆区及岛区的巨型地质边界线。根据实测数据,本文将从地质成因、来源、演化的角度论述此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包括:历史性水域线的东段在地形上基本与马尼拉海沟一致,海沟西侧为南海中央海盆洋壳区,东侧为菲律宾群岛。根据国际地质研究的资料,菲律宾群岛始新世以前位于较偏南的纬度,后来于中晚中新世(距今16~10Ma)仰冲于南海中央海盆之上,因此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外来群岛。而黄岩岛在马尼拉海沟以西,是中央海盆洋壳区的一个岛礁,与菲律宾群岛成因不同。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南段在地形上基本与南沙海槽一致,伴随南沙地块由北部陆缘向南裂离,古南海洋壳沿此海槽以南俯冲至加里曼丹岛陆壳之下,因此南沙地块与加里曼丹陆块为两个来历不同的地块。南海历史性水域线西段的分布在地形上与越东巨型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可能与西沙地块、中沙地块、南沙地块从南海北部陆缘向南滑移有关。南沙地块北缘陡直的正断层结构,突显中央海盆是拉裂形成,其基底和中新生代地层与北部珠江口盆地的地层结构可以对比,说明南沙岛礁原属我国华南大陆南缘,后因南海的形成裂离至现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中国Argo计划:Argo观测和资料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中国Argo计划已经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中国Argo观测网的建设、浮标技术、数据质量控制及共享等。同时,讨论了Argo数据产品的开发以及数据在海洋、气象和大气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热带气旋(台风)、海洋环流、中尺度涡、湍流、海水热盐储量与输送、大洋水团,以及海洋、天气/气候业务化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最后,文章阐述了中国Argo海洋观测网长期维护和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在印度洋增加浮标数量,同时建立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促进Argo资料在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中日东海之争谈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日东海之争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纠纷中颇具代表性,争议的焦点始终是主权归属及大陆架划分问题。从理论上讲,“自然延伸”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大陆架划分的最基本原则,“中间线”仅是日本单方面的主张。面对不容乐观的海洋国土现状,只有树立当代海洋观,充分利用国际法赋予的权利,才能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20.
Surface maps of nitrate, phosphate and silicate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 are described. Reports on exchanges of material between the ECS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are reviewed. Recent advances seem to have reversed the earlier view that the SCS exports nutrients to the ECS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This is because the northward flow of seawater in the summer carries little nutri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waters flowing southward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in winter carry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The outflow of subsurface waters from the SCS, however, is the major source of new nutrients to the ECS continental shelves because these subsurface waters flow out of the Luzon Strait, join the northwardly flowing Kuroshio and enter the Okinawa trough. Around 10% of the nutrients exported from the SCS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upwell onto the ECS shelf. These inputs are larger than the aggregate of all the rivers that empty into the ECS, contributing 49% of the externally sourced nitrogen, 71% of the phosphorous, and 54% of the silica for the E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