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石海明  陈平  马海军 《高原地震》2007,19(2):78-79,41
我国西部的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自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次8级以上大震,均分布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大陆地区有90%的6.5级以上强震发生在西部,现今强震活动依然活跃。西部地区60%的大中以上城市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反应谱最大加速度值为0.15g。在这种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地震破坏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由此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郝文娟 《山西地震》2005,(Z1):43-43
防震减灾的科普宣传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科普宣传工作,为防震减灾工作出谋献策是每位地震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资料表明,我国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都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或Ⅶ度以上地区,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经济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现处在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面对这样严峻的地震形势,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任务会更艰巨.  相似文献   

3.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交界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地震的发生除了对建筑物及构筑物与水利、交通、电力、电信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外,在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包括Ⅶ度)地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灾害主要为场地砂土液化、地裂缝与河流陡岸滑塌等类型。随后在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灾区开展了地震小区划工作,对Ⅶ、Ⅷ、Ⅸ度区进行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与综合评价,判定该地区未来可能产生的主要地震地质灾害为场地砂土液化、河流陡岸滑塌。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张掖地地区位于祁连山地震带中段,是国家地震局划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由于该防御区在90年代中期仍有发生6-7级强震的可能,因此,该地区的各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抗震防灾措施。本文介绍了该地区中强地震的对策,包括:不断加强短临监测预报能力;制定并不断完善、落实地震应急顶案;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加强抗震设防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1.1989年地震活动概况 今年我国大陆至今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发生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6次在西南地区,表明大陆地震活动仍处在起伏活跃中,西部乃是主体活动地区。 1989年1—10月,新疆境内发生的地震3.0—3.9级(M_S下同)138次,4.0—4.9级26次,5.0—5.1级3次。地震活动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西昆仑地震带、乌恰地区和南天山地震带。北天山地震带继续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6.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得到十堰市农村房屋建筑基本资料的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建筑物地震易损性概率分析法,对十堰市的农村房屋建筑进行震害预测。结果表明,十堰市现有的三种房屋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尤其是土木结构,当遭遇烈度为Ⅵ度的地震作用时,会发生大面积的轻微破坏,土木和砖木结构聚集的局部地区甚至会发生相当规模的中等破坏。当遭遇烈度为Ⅶ度的地震作用时,会发生相当规模中等程度的破坏,局部地区会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破坏,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尤其是郧西、竹山、竹溪和房县等地区。最后,在十堰市潜在震害规模和分布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民居防震减灾政府规划管理建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引言天津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北依燕山,东邻渤海,是我国北方的商贸金融中心,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国际港口大都市。天津位于郯庐强地震活动带以西,河北平原地震带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交汇处,是我国沿海地区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历史上,天津曾因遭受6级以上地震波及,而造成Ⅶ度以上地震破坏的就达6次之多,众所周知的唐山地震给天津市造成了重大损失。80年代后期,我国大陆地区已进入本世纪第5个强震活跃期。在这次地震活跃期中,华北地区地震活动也将明显增强。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6]2号文件明确将天津市列入“首都圈(晋…  相似文献   

8.
2021年8月26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38.88°N, 95.50°E)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5 km,震中烈度为Ⅶ度,震区总面积为1 352 km2,距震中30 km处存在烈度异常点。本次地震震害较轻,未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轻。本文从地震应急响应、现场震害调查、建筑物破坏情况调研、烈度评定、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对本次地震震害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造成震害的致灾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震害经验和相应的防震减灾启示,以便本地区查找防震减灾不利因素,进而采取属地化措施,尽可能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9.
常业军  吴明友 《山西地震》2001,(1):23-25,29
历次地震的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安徽省合肥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中合肥市中市区房屋的抗震资料,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各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按Ⅶ度设防的建筑物遭遇Ⅶ度地震时,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框架砖房以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为主,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基本完好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漳州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泉州—汕头地震带上,历史上发生过两次破坏性地震,即1445年12月12日的6级地震和1791年4月8日的5.5级地震。是福建省陆地上历史强震次数最多、震级最大的地区。福建、江西两省地震烈度区划时,把漳州地区作为未来100年内泉州—漳州—东山Ⅶ度(53/4级)危险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利用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关系的判定指标,他们是:①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10时,其后第6年我国大陆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②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31时,其后第6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为6次,预示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再次使前一个判定指标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地震周期性规律等角度,着重研究了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强震自公元849年以来,具有百年尺度的周期性特征,1900年之后进入第五活跃期,且当前应变处于较高状态,未来几年内该地震带发生6级以上地震可能性较大。临河—乌海—巴彦浩特地区是7.0级地震的主体空区。ML5.0以上地震具有以东经110°为轴东西对跳特征,东经110°以西地区是新一轮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1970年以来,发生的6次5.9级以上地震前,均存在ML4.0级以上地震空区或条带。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阴山地震带逐渐形成两条明显的ML4.0级以上地震条带,条带交汇部位所在临河—乌海地区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新疆伽师-岳普湖5.8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岳普湖县的铁热木乡和兵团农三师42团的北面,震中烈度为Ⅶ度。本次地震影响范围位于巴楚-伽师6.8级地震Ⅵ-Ⅶ度影响区域内,累计破坏效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房屋破坏。通过对大量震害资料和强震记录的分析,根据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和场地峰值加速度衰减特征,在尽可能排除累计破坏效应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震烈度分布,分析了不同烈度区中的建筑物结构破坏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影响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发生5.8级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和家庭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震后我们立即组成了震害调查与评估小组奔赴灾区,按照《震害调查及地震损失评定工作指南》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在充分了解灾区概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支柱、人口及建筑物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对Ⅷ,Ⅶ,Ⅵ,Ⅴ度区建筑物破坏及家庭财产损失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地震损失评估软件EDEP-93的要求建立了输入数据,分15个评估项目对灾区的地震损失进行了合理和科学的评估.另外,还对灾区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灾害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有关这次地震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我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关系不显著。6级以上地震平静460天与其后1年2月内我国大陆及边境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得到丹江口市农村房屋建筑基本资料的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的概率分析法,对该市农村房屋建筑进行震害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农村房屋建筑基本能到达Ⅵ度的抗震设防要求,但当遭遇到烈度为Ⅶ度的地震作用时,发生毁灭性破坏的可能性极小,可能会大范围发生中等破坏,并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抗震措施经济分析认为,增加约6%的建房投资,即可实现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民居防震减灾政府规划管理建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市与重庆潼南县交界5.0级地震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年1月31日四川盆地中部即四川省与重庆市接壤地区发生5.0级中强地震.经考察,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老木垭村与石佛村之间,震中烈度达到Ⅶ度.震区建筑物受损明显,重灾区内出现建筑物倒塌现象;水库、道路、桥梁等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地震共造成1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9405亿元.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特点及其防灾启示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本文介绍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震源与余震分布特点,认为该地震是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块体东向运动并与四川盆地相互长期作用的结果,地震主要能量释放在长330km、宽52km、深20km的块体(震源体)内,能量释放时间长达100多秒.地震在震源体内释放的能量极其不均匀,地面运动在震中区也具有强烈的时间、空间不均匀性.高烈度区沿震源体分布,烈度分布具有明显异常特征.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90%以上位于烈度Ⅸ度以上地区.居民建筑、学校和医院等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交通、水利等生命线也遭受重大破坏.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十分严重.巨大的地震灾害暴露出防震减灾管理、地震科学研究、防震减灾技术研发应用,以及防震减灾宣传等方面的严重不足. 震主要能量释放在长330kin、宽52kin、深20kin的块体(震源体)内,能量释放时间长达100多秒.地震在震源体内释放的能量极其不均匀,地面运动在震中区也具有强烈的时间、空间不均匀性.高烈度区沿震源体分布,烈度分布具有明显异常特征.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90%以上位于烈度Ⅸ度以上地区.居民建筑、学校和医院等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交通、水利等生命线也遭受重大破坏.地震 发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十分严重.巨大的地震灾害暴露出防震减灾管理、地震科学研究、防震减灾技术研发应用,以及防震减灾宣传等方面的严重不足. 震主要能量释放在长330kin、宽52kin、深20k  相似文献   

19.
1、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89年我国共发生Ms≥5.0级以上地震36次,其中6级以上9次。大陆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4月16日和4月25日四川巴塘2次Ms≥6.0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8月3日的Ms6.0级地震。就大陆地区而言,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云南、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内蒙和宁夏。 1989年我国地震活动时、空、强的分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频度、强度仍显示出较高水平,释放的总能量已超过1次Ms7.0级地震的能量。1988年11月以来我国中强地震活动的频度明显增加,澜沧-耿马2次7级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我国西藏自治区受损较为严重,西藏地区的重灾区地震烈度达Ⅶ度。介绍了该地震序列及地震对西藏地区造成的震害、震后应急响应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