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东部旱作区小麦产量变幅大,不分生产力变化极不稳定,但潜力很大。冬小麦降水和土壤水分生产力平均为0.92kg/mm和0.85g/mm和0.75kg/mm。土壤贮水量是旱作区小麦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秋季土壤贮水量是翌年小麦产量的基础,有收无收的关键,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小麦产量对春季土壤贮水量的利用率最高,对小麦高产优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1冬小麦1995年度全疆冬小麦生长发育期农业气象条件是近些年来最好的一年,冬麦获得大丰收。全疆冬麦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4448kg/hm2,比前一年增产4.3%;总产为2701000t,比前一年增产11.5%。全疆大部冬麦区虽播期正常偏晚,但秋季温高气爽,秋季日数比常年明显偏长,冬麦越冬开始期也比常年明显偏晚,冬麦冬前≥0℃生长积温充足,达到壮苗所需的最佳水平,冬前锻炼好,一、二类苗比例相当高,真正做到了壮苗越冬。冬季北疆积雪虽形成得晚且薄,但能保证冬麦安全越冬,大大减少病害发生,越冬状况成为近些年来最好的一年。返青后…  相似文献   

3.
小麦产量与降水的关系王玉江1资料来源采用宝泉岭国营农场管理局1975~1993年的气象资料,对应气象资料的产量资料取自该局东部的二九零农场和中西部的宝泉岭农场,并以亩产量表示1年的收成。2分析与结果对历史资料作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二九零农场和宝泉岭...  相似文献   

4.
小麦灌浆期是决定最终籽粒产量的关键时期,灌浆时期小麦种植区的气象条件是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因素之一。1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的影响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的影响,表现在灌浆时间与灌浆速度两方面。灌浆时间是指从开花到硬仁的整个灌浆持续时间,灌浆速度则指千粒重的每日增长量。小麦粒重一灌浆速度X灌浆时间,灌浆速度越快,灌浆时间越长,积累的干物质就越多,反之则少,因此,气象条件影响粒重的变化,实际上是影响灌浆速度和灌浆时间的结果。1.五温度对小麦灌浆的影响小麦灌浆持续时间主要受日平均温度的影响。灌浆期的适宜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省小麦欠收的气象条件分析刘文平,张爱芝(山西省农业气象中心030002)1994年,我省的小麦总产为29.53亿公斤,比上年减少3.01亿公斤,单产比上年减少15kg/亩,是近年来减产幅度较为明显的年份。影响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小麦生育期...  相似文献   

6.
钱锦霞  郝智文 《山西气象》1995,(1):21-22,29
临猗县麦棉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钱锦霞,郝智文(山西省农业气象中心030002)1引言本文利用临猗县1961~1993年麦棉产量资料和该县对应年份的气象资料,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对麦棉产量与主要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气候关键期,为该县麦棉生产...  相似文献   

7.
小麦霜冻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霜冻预防郑献敏,梁祖宪,刘天增(郸城县气象局·477150)(郸城县农科所)霜冻已成为郸城县近年来小麦高产稳产的障碍。针对这一自然灾害,我们开展了小麦霜冻预防研究,以期为小麦生产预防霜冻提供科学依据。l处理割叶:地面15cm以上叶片割去。割棵:地...  相似文献   

8.
运城地区小麦病虫的发生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城是山西的重要产粮区,被誉为“麦棉之乡”。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的产量。本文通过分析掌握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本地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做出预测,对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防止和减轻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小麦增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晋城小麦干热风灾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城小麦干热风灾害分析牛晋源石兰瑛王密凤(晋城市气象局048000)干热风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灾害之一,我市地处太行山南部,丘陵面积约100.2万亩,占总面积的30.9%,十年九旱,往往在春末夏初小麦扬花至乳熟阶段,大气温度回升较快,在高温低湿,土壤干...  相似文献   

10.
使用天门市1971~1994年小麦产量资料及其同期气象资料,采取模糊统计方法,建立了预报小麦产量年景的隶属函数,并分析了多个气象因子对小麦产量的隶属程度。结果表明,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作小麦产量年景预报是可行的,通过回代检验,其历史拟合率达83.3%。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长军  刘焕彬 《气象》2004,30(8):49-52
利用全省 2 7个台站 1 96 1~ 1 998年的温度、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要素资料 ,对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省年、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增暖趋势 ,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暖有利于生产潜力的提高 ,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总的变化趋势是波动性的上升 ,但较光温生产潜力倾向率小 ,反映了小麦生育期内光、温、水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麦田耗水与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3—1984年和1984—1985年两年人工控制水份条件下的冬小麦农田水分试验资料,分析了农田耗水量与小麦生长特性、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关系,得出了冬小麦拔节到成熟期的最佳水份指标和最佳产量。另外,讨论了水分利用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莹  马晓群  王晓东  杜世州 《气象》2014,40(7):852-859
本文根据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春霜冻害观测调查数据,针对不同品种(春性和半冬性)冬小麦,全面分析了拔节期前15 d至拔节后20 d的最低气温变化规律,以日最低气温为指标,将春霜冻害等级划分为轻度和重度2个级别,并分时段确定等级。验证结果表明,虽然春霜冻害的发生受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低气温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出冬小麦拔节前后不同品种春霜冻害的发生规律,可以在霜冻监测预警业务中应用。用该指标进行霜冻发生风险分析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主产区为轻度霜冻频发区、重度霜冻基本不发区,冬小麦春性品种春霜冻高发区比半冬性品种明显偏南,可用于指导冬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减轻春霜冻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丽姝  李志富  李梅  李庆  李长军 《气象科技》2012,40(6):1030-1038
根据山东省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利用逐级订正法计算了山东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进一步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探讨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冬小麦及夏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存在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和空间差异,其中冬小麦优、劣年景气候生产潜力相差3~9倍,夏玉米相对较小,为2~3倍;全省冬小麦、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高值区位于水热条件匹配较好的鲁南地区,低值区在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单产的年际变化基本一致,山东省粮食产量,特别是夏玉米产量的年际波动受作物生长期间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全省冬小麦、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区域互补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 以县为单元, 从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出发, 分别就各县灾损率、易灾性、抗灾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 在GIS系统 (City Star) 中, 按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县属性值进行分级、赋色, 获得GIS系统支持下的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图, 并分区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6.
气温变化对鲁西北冬小麦最佳适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十几年来,地处鲁西北地区的桓台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半年气温上升较明显,冬小麦的生长受其影响,冬前旺长和绿体越冬时常出现,冬小麦抗低温能力受到影响,容易成灾。降低冬小麦冬前旺长几率,可以通过选取适应气温变化的播种时间来增强冬小麦抗低温能力。将冬小麦播种出苗所需要的日平均气温、播种至停止生长期积温、播种到收获所需总积温等3个农业气象指标,与近10年气温变化统计比较,发现在气温升高趋势下,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最佳时段比传统的播种时间明显后推。  相似文献   

17.
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对冬小麦苗情定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 《气象》2002,28(7):33-37
在对1989-1999年的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和同期24个站点的小麦苗情地面观测资料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省冬小麦苗情定量分类监测模式。在建立模式时,为了消除由于地理位置引起的发育期差异,全省划分为5个生态区。该模式经2000年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干物质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金岗  高苹  汤志成  陶炳炎 《气象》1997,23(3):46-49
针对徐淮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建立了冬小麦总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综合因子逐蒸发量的工模式,并在引进三种群生态模型基础上,结合穗茎叶之间关系,研制出穗茎叶干物质相互作用模式,用数学方法研究了冬小麦干物质形成的规律,对生长模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CO2补偿点是作物生长模型中最基本的关键模型参数之一,本文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1949年以前和1949-2005年中国华北地区不同年代冬小麦主要品种的生理生态参数进行大量的系统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光合作用模型进行拟合,以确定不同年代不同品种冬小麦CO2的补偿点。结果表明:中国华北地区冬小麦CO2补偿点随光强升高而降低,在800 μmol·m-2·s-1光量子通量密度条件下,野生麦种CO2补偿点最高,达123.40 μmol·mol-1。1949-2005年华北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中泰山1号CO2补偿点最高,达107.07 μmol·mol-1;红秃头CO2补偿点最低,为57.25 μmol·mol-1;不同品种冬小麦CO2补偿点最高值和最低值差值为49.82 μmol·mol-1,说明华北地区冬小麦随品种演化CO2补偿点变化明显。建立了中国华北地区7个典型冬小麦品种包含CO2因子的直角双曲线光合作用模型,确定了不同年代不同品种冬小麦CO2的补偿点,为进一步建立包含CO2直接作用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机理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型统计检验聚类分析 (CAST) 方法对山东省冬小麦种植区进行合理分区的基础上,利用基于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关键气象因子影响指数、气候适宜度指数、WOFOST (world food study) 作物生长模型分别建立各区域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方法,利用这4种方法分别对2004—2011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进行动态预报,在分析历史预报结果平均准确率的基础上,剔除预报准确率低于90.0%的预报方法,确定每种方法的权重系数,采用加权方法建立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集成预报方法。结果表明:4种单一产量预报方法在各区域各时段的预报准确率很不稳定,波动范围较大。而集成预报方法对山东省各区域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准确率相对于4种单一预报方法均有所提高,预报准确率普遍在95.0%以上,且其预报结果稳定性较好,变化比较平稳, 集成预报方法更适合在业务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