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海岩礁环境系高生产力区,在中、高纬度海域中,由大型海藻和大叶藻(Zosteramarina)所构成的初级生产力常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数倍(Miller et al.,1971)。同时,此种环境又是以大型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物的珍贵海产品鲍鱼(Haliotis)、刺参(Stichopus)、海胆(Strongylocentrotus)等的栖息场所和采捕作业区;还是一些优质鱼类星鳗( Astroconger myriaster)、鲈(Lateolobrax japonicus)等的藏匿场所和游钓渔业的渔场;重要经济藻类石花菜(Gelidium)等也在此环境中定着、生长。所以,浅海岩礁的资源开发前景很好。为了促进上述珍贵海产品的增、养殖生产和发展游钓渔业,有必要对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岩礁区的资源开发和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1987年初步调查的基础上,1992年以灵山岛为点,对水下岩礁环境和生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文主要分析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相似文献   

2.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相然 《海洋通报》1998,17(2):65-71
滩涂是海陆之间极为活跃的地带,也是近代经济与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本文分析了我国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的现状,对滩涂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沿海滩涂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耕地稀少矛盾尤为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滩涂资源的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滩涂地区的开发利用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水深15m以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约1238.02万hm^2,仅占世界浅海和滩涂面积的0.4%。我国沿海滩涂资源为208万hm^2,这是发展我国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大连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海滨城市,人地矛盾突出,丰富的滩涂资源也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文章在深入阐述大连市滩涂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如何保护利用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选用慈溪2000,2006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对慈溪市围垦区 13 a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慈溪围垦区各类景观在时间尺度上具有显著变化;(2)13 a间围垦区面积增加,其中最明显的是水产养殖塘景观增加;(3)围垦区内部景观水平之间的相互转化较多,突出表现为水体、林地、草地和裸地向建筑与养殖塘等的转化;(4)13 a间研究区景观形状变得复杂化,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有所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无居民海岛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标尺,在现有的承载力条件下如何设计合理的海岛规划方案,如何分配各资源环境成为海岛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多目标规划方法,以海岛旅游人口和经济总量最大化为目标,从资源、生态、环境的有限性或限制性作为模型约束条件,以期为海岛规划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海洋拥有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丰富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陆地国土的延伸。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现有土地已难以承受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重重压力,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宝贵财富的海洋,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向海洋要资源、要生存空间已成为当今各国发展与竞争的焦点。 开发和利用海洋并不是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新兴产业,而是一个永恒的发展主题。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看,一些经济强国的崛起,无一不  相似文献   

7.
沿海滩涂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便捷的国际通道,它为全世界也为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国沿海地区一直成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我国沿海地区承载人口近5亿,创造全国GDP的58%,其中的海洋产业是沿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沿海滩涂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海陆  相似文献   

8.
滩涂,是国家重点资源开发区。因此,莱州湾生物资源已引起重视。但长期以来限于常规手段难以及时进行生产潜力的估价。本研究依据卫星遥感理论与技术,应用大地卫星MSS数据监督分类,将获取的地貌类型因子量值,配合生物定量采样相关因子参数,算得莱州湾主要经济贝类资源潜力。其资源量:文蛤(Meretrix meretrix)17505吨,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21886吨。这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同时也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岸线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更是沿海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优势资源.东营市地处黄河人海口,海岸线长约412.67 km,滩涂面积12.23万hm2,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约48万hm2,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滩涂养殖资源,且沿岸滩宽、水浅、地势平坦、河流众多,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发展浅海贝类增养殖产业的良好前景;同时由于地壳迁移变化,东营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大、分布广,油气资源开发是东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加之本海区的卤水资源丰富,是得天独厚的制盐基地.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所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便捷的国际通道,为全世界也为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国沿海地区一直成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沿海地区承载人口近5亿,创造全国GDP的58%,而其中海洋产业是沿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实际用海效益包括海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负面效应,文章通过建立海洋高质量用海效益评估模型反映和量化实际用海效益,并将该模型在台州市海域应用,研究结果发现,台州市涉海县、市、区中椒江区实际单位用海效益最高为68.85万元/hm2,玉环市最低为4.02万元/ hm2。原因在于椒江区不仅其海域资源价值表现良好,而且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得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绝对不是海域资源过度使用,也不是海洋生态环境的绝对保护,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保证海域资源使用价值保值增值是海洋经济合理运行的基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系统是海域资源使用价值保值增值的根本,这是引导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针对赤道海域茎柔鱼特定种群小型群体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茎柔鱼生物学数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557 g;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月渔获量最高;CPUE曲线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W~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重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 °C,最适Chl-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的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有一定的供水缺口,是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与工、农业用水量的急速增长,水资源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可能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必须采取以下措施,缓解青岛市中长期水资源与人口、环境的矛盾:合理用水;积极开辟新水源,提高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加强水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有效改善水资源质量;强化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地下水污染;积极开发替代性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海域承载力的定量化探讨--以辽宁海域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海域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有关承载力研究的成果,依据近几年辽宁海域开发现状,采用状态空间法对辽宁海域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辽宁海域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但是承载状况总体趋于好转。本文还对其今后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探讨了提高辽宁海域承载力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Decline in tuna fish stocks due to weak enforcement of regulations on fishing effort poses a challenge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tuna fishery. Intervention programs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requir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al behaviour of the fishers and how various socioeconomic factors may impact fishers’ decisions to continue or discontinue their fishing efforts.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to find whether fishers are willing to keep, change their fishing strategies or exit the fishery if their regular catch will decline by half. Boat captains, assistant boat captains and crew from General Santos City, Lupon, Mati City and Governor Generoso in the Philippines (n=293) were purposively selected for interviews. Results show that fishers from General Santos City with ancillary industries and Lupon with fewer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more willing to adapt or change their fishing strategies. The catch value or price was found to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likelihood that anchored FAD tuna fishers will adapt or change their fishing strategy when their catches decline. Fishers whose catch fetched a price of PhP 151.00 (US$ 3.48) and above Php 200 (US$ 4.61) have 80% probability to change their fishing strategy. The proportion of catch sold also had a high influence on the decisions to adapt in the fishery with fishers selling 36% and 73% of their catches have 100% and 70% probability to adapt. The results suggest a reluctance to exit the fisheries even when tuna fishing is no longer economically viable, fishers opt to adapt.  相似文献   

16.
威海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如何更好地挖掘、利用传统优势,更好地转型、再造新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前,是威海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文章从大海洋概念入手,系统、科学地分析了威海在海洋空间与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经济发展机制模式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过程性、结构性问题,并深入地剖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文章立足于海洋发展的全过程,创新性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符合威海实际、切实可行地巩固传统优势、塑造新优势和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浙江乐清湾资源优势及其开发中的矛盾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辉 《海洋通报》2003,22(6):49-55
通过分析浙江省乐消湾的环境条件、资源优辨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来探讨乐清湾沿岸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海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区域行政管辖条块分割,资源开发涉及行业和地区利益敏感性强。在乐清湾的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围涂(堵港)与养殖、围涂(堵港)与港口、港口(航道、锚地)与养殖、潮汐能与港口、滨海工业与养殖及环境保护、海水增养殖与环境保护等矛盾。为了合理、有效、充分发挥海湾的资源优辨,确保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强化区域主导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体系;严格控制围涂(堵港),合理布局沿海工业,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赋权指标体系与计算权重,测度发展潜力值并划分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和镇海的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区。结果显示:(1)低发展潜力区面积为237.14 km2,占比为17.73%;中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23.08 km2,占比为24.15%;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473.34 km2,占比为35.38%;极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04.27 km2,比例为22.74%。(2)按照地类的级别面积分析,交通运输用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在极高潜力区中达到峰值,呈由高向低等级面积递减态势;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高潜力区中占比最大,且基本布局于极高、高潜力区;园地、河流水面、水利建设用地集中于中潜力区,而沿海滩涂与林地基本分布于低、中潜力区。(3)余姚、慈溪和镇海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分区呈现不同特点,余姚属于待提升型,慈溪为均衡发展型,镇海是高质发展潜力型。  相似文献   

19.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淤蚀及湿地植被消长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盐城海岸有限的滩涂资源构成自然保护区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之间矛盾的焦点,滩涂的淤蚀和湿地植被消长变化是协调保护区和地方经济发展用地的主要科学依据。通过2005年7月对盐城海岸7个断面滩面高程、泥沙粒度和植被分布进行测量及调查,结合1992年6月、2002年5月、2005年4月的卫星图片资料,分析滩涂的淤蚀和植被的分布及扩展状况。研究表明,现阶段盐城海岸北部以5~45 m/a速度后退,以5~10 cm/a的平均速度下蚀;新洋港以南高滩不断向海推进,平均淤进速度为50~200 m/a,淤高速度为2~5 cm/a;滩涂湿地高等植物面积迅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2 000 hm2/a,湿地植被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改变。近时期内滩涂总体面积不断扩大,新洋港以南岸段高滩面积持续增长,这为盐城自然保护区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不断增长的区域空间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