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金矿带控矿因素 与找矿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峰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56-1262
[摘要]金龙山金矿床主要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杨岭沟组的中厚层灰岩,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的粉 砂质(钙质)页岩夹中薄层灰岩,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的薄-中厚层灰岩、粉砂质灰岩。已知矿化体见于多 个层位的多种岩性岩石中。有利岩性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金龙山矿区存在着明显的褶皱剪切带, 控制了以金、汞锑成矿带。由于受南北向构造的影响,本区存在着“东西成行,南北成列冶区域矿产的分 布特点。北东、北西断裂在有利岩性部位交汇形成的“米冶、“V冶,正是由于多组断裂的交汇形成了成矿 热液的通道,当这些透入性破裂构造发育在有利含矿岩层的剪切带上时,破碎岩石可直接构成工业矿 体。我们得出的金龙山金矿成矿热液来源于深部、向上运移中不断演化的混合热液,在有利的岩性与构 造成矿观点,在南秦岭沉积岩区金矿勘查领域可扩展许多地区,浸染状矿化有可能发现于除南羊山组之 外的四峡口、杨岭沟、冷水河、西口组,镇板断裂北侧的九里坪组、铁厂铺组等钙泥质粉砂岩层中;脉型矿 化可能发育于除袁家沟组、冷水河组之外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界河组、九里坪群灰岩中。  相似文献   

2.
金龙山——丘岭金矿区含金矿源为层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组成含金矿源层岩石为高频互层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其中细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好.页岩、板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差,构成屏蔽层。金鸡岭Ⅰ级复式向斜控制着金、砷、锑等异常范围;松枣Ⅱ级复式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带;金龙山-丘岭金矿Ⅲ级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体;镇安——板岩镇断裂的次级断裂是金矿化体的容矿有利位置。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变形与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及储集密切相关。其规律是:①原生构造导致成矿流体的初次聚集。②第一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的聚集。③第二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运移及金矿床形成。此期变形是金的主要成矿期。④第三期构造变形使成矿流体进一步聚集和金矿体的富集。⑤第四期构造变形是石英方解石脉的形成时期。总结出矿床形成模式。据此提出了在4种不同的构造部位找金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金龙山-丘岭金矿区含金矿源层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组成含金矿源层岩石为高频互层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其中细砂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好,页岩、板岩含成矿流体物性较差,构成屏蔽层.金鸡岭Ⅰ级复式向斜控制着金、砷、锑等异常范围;松枣Ⅱ级复式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带;金龙山-丘岭金矿Ⅲ级背斜控制着金的矿(化)体;镇安-板岩镇断裂的次级断裂是金矿化体的容矿有利位置.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变形与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及储集密切相关.其规律是:①原生构造导致成矿流体的初次聚集.②第一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的聚集.③第二期构造变形导致成矿流体运移及金矿床形成.此期变形是金的主要成矿期.④第三期构造变形使成矿流体进一步聚集和金矿体的富集. ⑤第四期构造变形是石英方解石脉的形成时期.总结出矿床形成模式.据此提出了在4种不同的构造部位找金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金龙山金矿床矿源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山金矿床产于秦岭元古宙-晚古生代海槽特殊有限洋盆之中,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该层位金丰度度,认为赋矿层位为矿源层。通过对矿源层沉积区域地质环境,地层岩石组合,岩相结合,沉积地球化学诸特征分析,以揭示矿源层是在动荡海盆环境下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构造,火山热液活动是金矿源层形成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斌 《地质与勘探》2014,50(3):564-571
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金矿是产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上泥盆统南羊山组(D3n)细碎屑岩-碳酸盐岩既是金龙山矿区的容矿地层,又是金等成矿物质的矿源层。金矿脉的产出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尤其NE向的断裂构造控制了金龙山金矿绝大多数的矿脉产出。在金龙山金矿区金龙山矿段106号金矿脉应用EH4连续电导率仪成功区分出了两种不同的岩性,并识别出了3条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测区内灰岩表现为高阻异常特征,页岩表现为低阻异常特征。近EW走向的断裂构造Fa为测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深部延伸较深;NE向的断裂构造Fb与Fc近平行产出,并且深部均与Fa交汇,其中Fb为106号金矿脉所处断裂构造,而Fc为测区内一条锑矿脉所处的断裂构造。Fa断裂与区域上EW走向的深大断裂倾向一致,为SN向推覆过程中形成的,在成矿过程中为成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NE向断裂Fb与Fc具有容矿条件,推测应为张性断裂。  相似文献   

6.
金龙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镇安—旬阳盆地内,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个超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南阳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为一套由钙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粉砂质灰岩、泥质灰岩互层组成的浊积岩建造。矿体受断裂控制明显。笔者采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分析技术,对原生矿石中黄铁矿、毒砂等热液矿物中的Fe、As、S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低含量的砷在黄铁矿中易富集,且砷在黄铁矿中可以稳定存在。但当砷含量大于6%时,以黄铁矿和毒砂两相混合为稳定相。赋矿围岩中含Fe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Fe以及溶解Fe的大量硫化物化,部分亚稳定相含金的含砷黄铁矿的出溶,可能是金龙山金矿中次显微金以小圆球状和链状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综合信息在资源远景分析和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陕西镇旬地区金龙山式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例,通过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分析总结得出:本区含矿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g)、上泥盆统南羊山组(D3n)、星红铺组(D3x)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C1y);细碎屑岩是本区的主要赋矿岩石,碳酸盐岩次之;金矿体的分布、发育与断裂构造关系十分密切;Au、As、Hg、Sb组合直接指示金矿床的存在,其中Au、As异常吻合最好。将以上成矿控制因素作为区域预测要素,采用要素叠加分析法圈定成矿预测单元,在MARS软件中应用特征分析法对其进行优选,最终确定了6个金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南秦岭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时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龙山金矿带是南秦岭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带,主要产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在上泥盆统冷水河组、下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中也有产出,可分为明显受断裂控制的脉型金矿化和受有利岩性及小规模断裂、节理控制的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9.
李家冲金矿是近年来实施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时确定的具有一定找矿远景的金矿床.矿区地处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南缘的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的中段,距著名的大型沃溪金(锑钨)矿床南东约18km.金矿成矿主要受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含矿层位及断裂构造双重因素控制,地层提供了矿源层,构造提供了矿化进一步富集的动力条件,使矿质得以活化、迁移并在有利成矿空间定位形成金矿体.在对矿床的地质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寻找金矿体的勘查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以郭家冲断裂为主的NE向断裂带是今后找金工作的重点,具体部位是近EW向层滑断裂破碎带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并圈定出叶家坳-电厂、茶子山、文明等三处具体的勘查靶位,可作为矿区进一步工作部署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龙山金矿带是南秦岭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带,主要产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在上泥盆统冷水河组、下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中也有产出,可分为明显受断裂控制的脉型金矿化和受有利岩性及小规模断裂、节理控制的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