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鱀豚哨叫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6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暨豚馆人工饲养池和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使用频响范围分别为0-100kHz和0-16kHz的磁带记录系统,记录了一头成年雄性和一头成年雌性白暨豚的哨叫声。采用计算机信号分析系统详细分析了哨叫声的结构和声谱图,并与其它鲸类哨叫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暨豚哨叫声的最大和最小频率平均值分别为5841Hz和4975Hz,频率变化幅度一般小于1000Hz。哨叫声平均持续时间为907ms。频率随时间变化不连续,且较平缓,起伏很少,有部分重叠现象。白暨豚哨叫声的结构与另一种淡水豚─—亚河豚相近,但相对于一些海洋性种类(如宽吻海豚)则呈现较大的差异,表现出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孙洁 《海洋世界》2011,(8):52-54
同样是小须鲸“啵嘤”声转换成的图像,一排被拉长的绿色的“小水滴”如同孔雀的羽毛,细腻、柔软,传递给人们小须鲸声音的柔韧质感.这幅图相较于之前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转化的图形来说,更好的捕捉了鲸类的声音特征:脉冲,也就是图中绿色的“小水滴”.非常明显,菲舍尔更喜欢一种比较不常用的数学方法——小波变换,这种方法可以将声音分解成...  相似文献   

3.
4.
乌鳢和白乌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前人的工作,乌鳢分为三个亚种,乌鳢指名亚种Ophicephalus argus argusCantor黑龙江乌鳢O.a.warpachowskii Berg和白乌鳢O.a.kimurai(Shih)本文重点对乌鳢指名亚种和白乌鳢进比较。从形态特征、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表型及染色体组型上,没有发现明显差异(体色除外),并且两者分布区重叠。据此,作者认为,白乌鳢不能被划为一个亚种,而只能认为是普通乌鳢(指名亚种)的变异个体。文章还对亚种划分的标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听阈值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友芙  王丁  王克雄 《海洋学报》1993,15(1):125-128
目前世界上已对很多种鲸做了听觉灵敏度的研究,大体上采取的方法有两种:(1)行为反应法[1-4]和(2)诱发电位法[5].我们采取行为反应法研究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的听觉灵敏度.由于1987年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所王丁等人已对白暨豚的听觉灵敏度进行了研究,因此我们这次的测试研究就在其灵敏区域内,重点研究白暨豚对调频刺激信号及对宽度不同的单频信号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白沙湖四角蛤蜊的生长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角蛤昨为汕尾市白沙湖的优势滩涂贝类,根据1992-1994年的多年观察,描述其生长及种群组成的变化,为本种贝类增养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影响海洋光学遥感的海面白泡云研究回顾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内外影响海洋光学遥感的白泡云的反射率和覆盖率的研究进展情况。根据海洋水色高光谱遥感发展的需要,指出应当开展海洋白泡云中信号白浪和白沫光学反射特征的测量和研究,以便评价和排除白泡云的反射分量在光学遥感中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进行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室内培养以及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和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等因子分别对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水体为水温25℃、盐度30的膜滤海水,幼体培养密度为1只/ml,饵料为牟氏角毛藻,投饵量为(0.75-5)×10 5 cells/ml的培养条件下,白脊藤壶无节幼体在培养4天后即大部分顺利发育至金星幼体阶段,实现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在实验室内的大量培养.另一方面,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中,玻璃培养皿和聚苯乙烯六孔板都可采用作为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及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0-35℃、15-45、1-20只/ml和0-8天.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白脊藤壶可作为筛选天然海洋防污产物的模型生物,并确定了其基础实验条件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