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处理了1985~2010年的VLBI观测数据,提取了日长变化信息,分析了其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通过傅立叶分析以及小波分析得出了日长变化的半月周期、月周期、半年周期、周年周期以及更长周期;利用解算出的日长变化信息绘制日长变化积分曲线,分析日长的季节性变化和长期变化,并分析了日长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地理信息变化发现与信息收集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天地图现有的公共框架要素为基础的变化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以监测道路变化为重点,跟踪监测与之相关联的水系、居民地、地名的变化以达到发现变化并快速更新的要求。该系统的开发保障了要素信息采集的规范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为在短时间内发现变化,实现快速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3年、2008年和2003年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利用盘锦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设计了盘锦市湿地时空变化监测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空间格局变化分析、变化热度分析、生态安全评价和变化预测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空分析的贫困丘陵山区耕地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 ,利用耕地面积变化时间序列模型、耕地动态度模型、耕地重心变化模型等 ,对湖北省咸宁市耕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研究 ,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 ,选择 2 3个因素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耕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艳  陈军  金华 《测绘科学》2015,40(4):38-42,52
针对几何图形变化对时空变化进行描述研究中较少考虑形状、结构等空间形态特征在变化语义描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一问题,该文针对河流要素的空间形态特征,总结了7个形态特征描述子,并基于此给出河流形态特征变化的基本类型库,通过构建形态特征变化与几何变化间的映射关系,从语义层面解释了几何变化在现实世界中代表的意义,为时空变化描述和时空分析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太阳活动高峰年山东区域电离层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为太阳活动高峰年份,为了研究太阳活动高年区域电离层的变化特征,该文选取了山东区域内的SDCORS站点,构建了山东区域垂直电子含量(VTEC)球谐格网模型,对该年山东区域电离层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实验研究表明,在空间变化上山东区域电离层表现出较强的纬度相关性,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同时给出了山东电离层在时间上呈现出的时段变化、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发现VTEC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除了存在明显的单峰和双峰结构外,该年还发生了半年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GRACE和GOCE重力卫星在地球重力场模型以及局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卫星测高的检核与校验、全球和局部海平面变化监测、内陆湖和水库水位变化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综合利用卫星重力、卫星测高以及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等技术方法监测冰川和冰盖变化的成果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南极冰盖变化监测的研究成果。对综合卫星重力、卫星测高、DInSAR、GNSS/水准、GNSS等多种技术在冰川冰盖、局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和大面积覆盖等优势, 是全球变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 它在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述了全球变化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 并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碳循环和全球变暖3 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详细归纳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所做的工作和贡献, 这些研究为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呼兰区1998—2018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ENVI、ArcMap等软件,采用监督分类、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法等方法,科学系统地分析了1998—2010、2010—2018、1998—2018年3个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并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呼兰区20年间呈居民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变化不大、林草不断减少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格局,且前8年的变化速度和幅度大于后12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框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继贤 《测绘科学》2003,28(3):13-16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信息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过程,为提高遥感信息提取的自动化和定量化水平,本文针对变化信息本身的内涵(容)将这一复杂过程分解为变化位置发现、变化区域提取、变化类型确认以及变化信息表示等过程,构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信息提取技术流程,并对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本文的技术方法能有效应用于多时相遥感数据或已有土地利用与覆盖数据支持下的单一时相遥感数据情况下的变化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利用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卫星重力、卫星测高和海洋温盐数据分析了2003-2012年间南海海水质量的变化特征,进而结合海洋和气象资料探讨了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净淡水通量、海水体积输送和陆地径流在此期间对南中国海海水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水质量变化主要受海面净淡水通量和海水体积输送的联合调制影响,周边陆地径流对其影响有限。南海海水质量季节性变化显著,且具有明显的长期增加趋势;ENSO通过改变降水和黑潮自吕宋海峡流入南海的水量影响南海海水质量,使得南海海水质量存在着显著的具有ENSO特征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2.
吴炳方  高峰  何国金  张宁  曾红伟 《遥感学报》2016,20(6):1479-1484
本文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之"全球变化大数据的科学认知与云共享平台"项目介绍。针对中国全球变化数据"数据海量、信息缺乏、知识难觅"的困局,项目力图通过联合中国对地观测领域、大气科学领域、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变化大数据共享平台,践行破除信息数据"深藏闺中"的壁垒。该平台将集大数据快速汇聚、大尺度产品快速生成、不确定性分析、大数据驱动的全球变化敏感因子认知于一体,一方面为中国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中国区域最好的全球变化大数据集,另一方面为在国际相关活动中,掌握全球变化问题的主导权,发出中国的倡议与声音提供应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1983—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演变特征的变化矢量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以NDVI时序资料为基本数据源,综合应用变化矢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83年至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的变化强度、变化类型及空间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陆地植被NDVI变化有以下特点:(1)十年间NDVI变化东西分异明显,东部变化幅度远大于西部。NDVI变化整体表现为稳中略增,增加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四川、河南等地;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新疆北部等地。(2)空间结构信息表现了景观异质性,其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方,反映了植被的生长和衰老过程及地形(山脉走向)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地区地域辽阔,干旱面积分布较广,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是典型的气候敏感区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然而,该区域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响应的规律还不清晰,研究这些规律对加强北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历史高分辨率生态环境质量数据(CHEQ),以及气候指标、夜间灯光等遥感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重标极差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北方地区2001—2018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①2001—2018年CHEQ指数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②近18年来,北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区域仅为18.66%,而退化面积比例为40%;③生态环境质量与气温和人类活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起主导作用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90%。本文在弥补现有研究不足的同时,可以为快速掌握北方地区绿色经济发展下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孙睿  朱启疆 《遥感学报》2001,5(1):58-61
在假定气温平均升高1.5℃,降水平均增加5%,地表植被分布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利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和1992年12个月的1km AVHRR-NDV1资料及地面气候资料对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华南沿海NPP略在下降外,中国大部分地区NPP将有所增加,平均增加6.2%。其中从相对增加量来说,青藏高原NPP的增加幅度最大;而从绝对增加量来说,森林植被的增加量最大,荒漠地区NPP的增加量最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星载微波辐射计SSM/I多通道、多时相亮温数据开展了中国陆地覆盖特征的季节变化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星载微波辐射应用研究分析,提出了归一化极化指数(NDPI)的概念。处理了1997年4月、7月、10月和1998年1月的(每月的20、24日各两天)多通道SSM/I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形成了第一幅中国陆地区域的归一化微波极化指数图,开展了中国陆地区域覆盖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陆地覆盖特征有特征的NDPI值,NDPI随季节而变化,植被、水分是引起NDPI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首次联合Topex/Poseidon(T/P)与Envisat高度计数据,提取了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两高度计Ku波段的后向散射系数,采用连续张力曲线样条格网化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数据稀疏区容易出现极值以及对数据密集区进行格网化时不平滑的问题,得到了格网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T/P与Envisat两高度计后向散射系数的统计差异,进而讨论了我国陆地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定性地研究了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后向散射系数的成因机制及其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因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而导致地表覆盖变化的监测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attern of vegetation, climate factor, and their complex relationships from seasonal to inter-annual scale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1982–1998 through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based on GIMMS data-sets. First, most vegetation canopies demonstrated obvious seasonality, increasing with latitudinal gradient. Second, obvious dynamic trends were observed in both vege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especially the positive trends. Over 70% areas were observed with obvious vegetation greening up, with vegetation degradation principall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desert. Overall warming trend was observed across the whole country (>98% area), stronger in Northern China. Although over half of area (58.2%) obtained increasing rainfall trend, around a quarter of area (24.5%), especially the Central China and most northern portion of China,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ainfall trend. Thir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climate relationship was generally observed on the de-noised time series in most vegetated reg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ir synchronous stronger seasonal pattern. Finally, at inter-annual level, the NDVI–climate relationship differed with climatic regions and their long-term trends: in humid regions, positive coefficients were observed except in regions with vegetation degradation; in arid, semiarid, and semihumid regions,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ould be examin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increasing rainfall could compensate the increasing water requirement along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is study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long-term vegetation–climate relationship in China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ir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and overall trend in the global change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基于SPOT-4/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植被覆盖变化的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阐明近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整体状况,利用SPOT4-VEGETATION/NDVI时间序列数据,以各个像元的线形回归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为植被覆盖活动的指标,对我国1998~2005年8年间的植被覆盖状况及其年际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遥感与GIS支持下近十年中国草地变化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动态监测我国草地资源近十年的变化情况,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近十年来,我国的草地资源变化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表现为草地变耕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东部地区;草地变为城镇交通用地在很大程度上与区域的人口、经济发展有联系;草地变林地分布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草地退化集中于内蒙古、新疆、青海。草地变化虽然与自然条件有关,但人类活动对草地变化有很大影响。同时草地的退化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北方将产生不良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