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在对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分布和油藏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地区典型油气藏的解剖,研究了潜山油藏的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潜山的成藏条件与所处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油气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反向断层的封堵及储集空间密切相关。依据潜山位置与烃源岩系接触关系及运移通道特征,把济阳坳陷潜山油藏成藏模式可归纳为它源(自源)-断块式潜山成藏模式、它源(自源)-褶皱式潜山成藏模式和它源-残丘式潜山成藏模式3种基本类型,分别论述了其基本特征、油气藏类型及典型实例,这对类似地区潜山的勘探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凹陷构造沉积演化分析为基础,以不同构造带和含油气层系油气成藏特征为依据,将文昌B凹陷及周缘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划分为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骨架砂岩近源垂向运移的古近系断层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南部陡坡带断裂+砂岩垂向运移的新近系背斜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北部缓坡带骨架砂岩近源侧向运移的古近系地层超覆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及北部凸起区骨架砂岩+断裂长距离侧向运移的新近系背斜圈闭聚集成藏模式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油气成藏模式的"源-汇-聚"等油气运聚成藏特征,指出了不同类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同时,根据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富集规律,对文昌B凹陷及周缘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了评价预测并经钻探获得了证实,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球化学、地质资料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地区的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具有多油源供烃、多类型输导、多期次充注的特点。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油气主要来源于清水洼陷,其次为陈家洼陷,其中清水洼陷沙三段为主要烃源岩。含氮化合物指示油气沿着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多种输导体,从生烃洼陷向构造高部位进行运移。流体包裹体与烃源岩生烃史显示研究区发生了多期成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末期。综上,建立了以下3种成藏模式:潜山油气藏的"单源供烃、断层—不整合输导、早期成藏模式",沙三段油气藏的"自生自储、断层—浊积砂输导、早期成藏模式"和浅层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油气藏的"多源供烃、断层—砂体输导、晚期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储集体,控制了深层可形成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油气藏。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渤海湾盆地深层具有源下潜山风化壳溶孔—裂缝、源下潜山内幕裂缝、源内火成岩裂缝、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和源外砂砾岩裂缝5种亚类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分布较广,火成岩油气藏分布较为局限,碎屑岩的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中、东部,源外砂砾岩裂缝油气藏发现较少。系统对比分析认为,潜山和欠压实碎屑岩油气藏是深层现实的勘探领域,火山岩油气藏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油气成藏分析是确定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和勘探部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我们从有机包裹体研究入手,结合成藏作用模拟,分析丽水凹陷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运聚成藏期为E2末期,新近纪至现今也有一定的油气运聚。通过成藏作用模拟,认为该区油气主要运聚成藏期可分为3期:E1、E2和N-Q。根据成藏特点,将该区划分出4种主要成藏模式,即凹中隆多期充注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东次凹西斜坡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西次凹西斜坡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和浅层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同时,从油气生成、运聚、成藏特点出发,将该区划分出下部异常压力和上部正常压力成藏系统。不同成藏系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藏的综合研究,总结出孤西潜山带经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拉张负反转和喜马拉雅期拉张断裂改造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受北西向孤西断裂控制的内幕褶皱-块断型潜山带,发育了不整合面风化壳型、潜山内幕孔洞型和构造裂缝型3种储集层类型,进一步厘定了高潜山和低潜山2大类5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高潜山油气藏模式有风化壳型、反向断块内幕型和地层不整合型,低潜山油气藏模式有反向断块和顺向断块型2种,这对济阳坳陷潜山勘探及多样性潜山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成藏规律指导下的潜山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砂岩储层整体欠发育这一地质背景,综合评价了陵南低凸起古潜山领域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并对该区的成藏模式与特征进行了预测和讨论。研究表明,陵南低凸起古潜山由邻近的乐东-陵水富生烃凹陷供烃,被成熟烃源岩包围,具有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储层与新近系厚层海相泥岩构成的储盖组合,发育大型沟源断裂及与之配置较好的大型继承性构造脊等构成畅通的运聚系统,具有源储压差大、近源直接充注的优势。相较已获勘探成功的松南低凸起古潜山油气藏,其成藏条件更为优越,成藏模式与越南白虎大型古潜山油田和渤海渤中19-6大型古潜山凝析气田具有一定的可类比性。陵南低凸起的石油地质条件切合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富泥贫砂”的地质背景,可形成大规模、连片性古潜山油气藏,是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领域之外又一有利的深水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了解王古1潜山的构造特征及成藏条件,利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的大量三维地震剖面和一些钻井资料,并结合东营凹陷南坡缓坡带区域构造背景及成藏条件分析认为,王古1潜山初始发育于印支期,后经燕山期拉张断陷,切割为断块并抬升,最后于燕山期定型,为典型的缓坡盆倾残丘潜山。该潜山被NW向和NE向断裂切割,潜山高部位侵蚀风化严重,上覆孔店组盖层及沙河街组烃源岩,油气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至潜山顶部形成侵蚀残丘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乌石凹陷发育优质烃源岩,具备优越的烃源条件,为油气的富集成藏提供了重要的前提。通过对乌石凹陷成藏主控因素深入分析,提出乌石凹陷不同构造单元的两种成藏模式。自古近纪以来,一方面乌石凹陷沉积多套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与上覆泥岩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另一方面,凹陷内主干断裂的发育演化不但控制了前期烃源岩的差异性沉积,同时还控制了后期已生成油气的运聚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断裂活动与砂岩的沉积充填形成复杂的油气输导体系,加之长期差异性的油气生成控制了油气的空间分布,形成了乌石凹陷东区源内横向运移-垂向有限调节与乌石凹陷中区近源垂向运移-横向有限调节两种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乌石凹陷这一成藏特征的发现对后期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南海区域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南海海域已发现油气藏系统分析,并对典型油气藏解剖,按照生、运、聚、保等特点,从纵向上将南海海域盆地划分出基岩、下部、中部、上部4套成藏组合,并剖析了各成藏组合内油气有利聚集带与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最后指出南海北部以中下成藏组合为主、南部以中上成藏组合为主、上部成藏组合是南海深水区最重要的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1.
岩浆岩储层的形成及油气藏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岩浆岩这一特殊油气藏的储层形成及其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 ,认为造成该类储层的决定性因素为构造运动、风化及热液作用等 ,形成了以次生的裂缝为主的复杂孔隙结构类型 ,其储渗空间的分布具有局限性和一定的分散性。由此 ,也造成该类油气藏在分类上的特殊性 ,即按其储层成因的主导因素可分为 :构造裂缝油气藏、古风化壳油气藏及火山碎屑岩油气藏等三大类、若干种 ;提出岩浆岩油气藏在地壳中分布的规律 ,为勘探和开发该类油气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可容空间变化规律控制着盆地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和生储盖发育规律,根据目前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地层响应特征,将沉积可容空间的变化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类型。油气汇聚体系是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研究对象,根据油气聚集规模将其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等三种规模类型。具备不同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的陆相断陷盆地一般发育不同规模类型的油气汇聚体系和相应的空间展布规律:低频率沉积可容空间变化的陆相断陷盆地可以发育大型、中型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高频率沉积可容空间变化的陆相断陷盆地一般发育中型或者小型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大型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欠发育。我国陆区陆相断陷盆地中的东营凹陷是低频率沉积可容空间变化的典型代表,东濮凹陷是高频率沉积可容变化的典型代表;海区陆相断陷盆地中的涠西南凹陷属于低频率可容空间变化的类型,海中凹陷属于较高频率可容空间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大港南部滩海区构造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港南部滩海区构造及油气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断裂是控制大港南部滩海区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油气主要分布在各主要断层的转折和交汇处,这些断裂的主要活动期为沙河街和东营期,因此,南部的滩海区的油气主要分布在古近系,有利的勘探目标应是东一段、沙一段和沙二段层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变换的瞬时谱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傅立叶时频转换时的时窗问题,提高了地震资料频域内的分辨能力。通过谱分析方法的比较,介绍了瞬时谱分析方法比传统傅立叶变换的改进效果,以及利用瞬时谱分析方法在分频数据体低频部分识别富气层下方的低频阴影来综合预测储层的横向展布特征和含气性异常的检测。研究实例表明低频阴影检测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火山岩储层地质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油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要求不断有效地寻找勘探新领域、新地区和新类型。随着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发现,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类型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末期,石油地质学中出现了一门生命力很强的边缘学科——火山岩储层地质学,其任务是深入研究火山岩油气储层的宏观展布、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分布、孔隙结构等特征以及在火山岩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服务。其研究内容包括储层地质特征、储层物理性质及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类型与空隙结构、孔隙演化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储层地质模型、储层敏感性、储层预测与储层综合评价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浅论东海盆地海礁凸起的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勘探资料证实 ,西湖凹陷内生成的油气由生烃深凹向西部和南部的古斜坡带运移。凹陷内的局部构造大多形成于中新世末期的龙井运动 幕 ,圈闭形成期晚于油气主运移期 ,致使油气运移到比斜坡带更高的海礁凸起上保存或散失了。作者利用现有东海地震资料及西湖凹陷钻井、测井及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从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方面探讨东海陆架盆地海礁凸起油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反转断层是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的一种叠加构造样式,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反转构造中油气勘探成功率的提高,反转断层越来越受到石油地质学家和构造地质学家的重视。从反转率的角度研究反转断层及其特征,着重分析了Williams和宋廷光对断层反转率的定义,总结反转断层反转率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济阳坳陷断层的研究中,认为反转断层的受力具有继承性,一级边界反转断层继承并反映断陷盆地的主要应力,各次级反转断层继承并反映凹陷内部接受的复杂的局部应力。  相似文献   

18.
单点系泊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体系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非线性逐步倒塌分析方法,考虑桩-土-结构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了单点系泊海洋导管架平台在极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蒙特卡洛随机抽样法,提出了单点系泊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方法。最后对工程实例BZ28-1SPM单点系?白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在20年设计基准期和50年重现期进行了体系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50年重现期的环境荷载参数来进行BZ28-1SPM单点系泊海洋导管架平台结构的设计是合理的;在环境荷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由波浪引起的系泊力;在海洋平台结构的设计及对已服役平台结构的评估中运用体系可靠度理论,可以为海洋平台结构的设计、维护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东部沿海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古潜山为窗口,分析了从震旦纪以来这里发育这一系列含油气原型盆地和烃源岩,形成了相互叠置的多幕次叠合复式含油气盆地和各种油气藏,这一认识将拓展东部沿海油气勘探的时空领域,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地温地压系统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地温和地压实测数据及声波测井资料等,利用地温-地压系统的原理,对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的地温场、压力场及温压系统特征进行了剖析,并从油气生成、保存及分布角度探讨了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断陷内各区带地温梯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与烃类生成;泥岩欠压实段主要出现在双阳组,强化了油气的封闭作用;斜坡带泥岩不发育异常压力,以毛细管压力封闭为主;莫里青断陷发育弱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上下2套温压系统流体能量相差较小,油气垂向运聚活动很少,深部弱高压型温压系统内部最有利于油气富集成藏,双阳组含油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