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学中如何处理"点(重点)面(覆盖面)关系"这一教学难题,从区域地理教育"以原理阐释事实"这一本质入手,提出主题探究式区域地理教学策略——以区域问题为载体、以思维建构为导向、以原理应用为落脚,通过设置主题情境、寻找探究问题、引导探究思维、实施探究活动、展示探究结论、实施评价反馈等教学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对区域"主题"的主动探究,达成对区域环境特征的正确把握,区域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辩证认识,以及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特征形成影响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章彦芳 《地理教学》2012,(15):62-62,26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而且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地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正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及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均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倡导科学探究学习。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已有10余年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实施地理科学探究学习的状况,从而深化课改,纠偏扶正,我们进行了"地理科学探究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一、问卷设计自编问卷"地理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情况调查问卷",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地理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教师实施地理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与形式、科学探  相似文献   

4.
黄雷 《地理教学》2016,(5):31-33
基于真问题探究教学,就是要跨越传统教学模式的障碍,凸显以"建构"为指导,以现实背景中的真问题为主线,以真实场景的活动为驱动,以合作学习为形式,以自主探究、参与体验为方法,以培养地理核心地理素养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重点是"真",基于现实中的真问题;关键是"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核心是"做",实现做中学,达到在活动中发展、在参与中感悟、在合作中互惠,以此培养学生求  相似文献   

5.
张建珍 《地理教学》2013,(12):16-18
正一、"探究之探究"活动概述探究之探究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史或者当代科学家对某些科学问题的探究资料,学生针对科学家研究的细节展开讨论:研究的问题、搜集的数据、技术在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对数据的解释以及科学家所作的结论。[1]如果可能,学生还应阅读其它解释、不同或相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一课为例,还原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历史真相,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艰难历程,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7.
李桂花  唐光全  邱睿 《地理教学》2021,(10):29-31,25
本文基于体验性课程设计理念,在准确解读课标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野外考察、地理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创新设计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土壤"课堂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朱懿 《地理教学》2014,(16):41-42
正导入:展示图片和素材:前总理温家宝于2014年5月28日来到河北六道河中学给初中生做"与中学生谈地理"的讲座,在2个小时的讲座和答问中,温家宝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线,阐释了学好地理这门综合学科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古今中外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不畏艰苦、探索真知的精神。为了这次地理讲座,这位七旬老人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亲自写讲义,七易其稿,他除了观摩地理课外,还专门向一些地理老师试讲、请教。思考:通过这个新鲜案例让学生体会国家领导人对地理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是“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一节中的重点内容。但因该部分教材的内容量大,罗列的地理材料多,知识点零碎等特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感到枯燥难记。为此,笔改用探究法教学,即将教材中的地理材料和事实转化为图表或音像,通过投影机和放像机显示,并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通过形象直观地比较、分析、归纳、认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避免了被动地去记教材上的结论。其教学过程为:显现图表或音像→设问→结论。  相似文献   

10.
卢彦凝 《地理教学》2014,(16):20-22
地理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地理思想为依据,选取人教版《必修2》中"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内容,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和体现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地理过程思想、空间观念、因地制宜观、人地关系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知识形态,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转向,地理学向“软”的一面转向并关注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倾向于关注“社会→地理→科学”关系的历史解释,地理学家在科学史的地理解释思想上的贡献等理论基础上,拙文主要阐述科学地理学这一新学科在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体系上的独特性:①建构关注过去的、现在的及未来的“社会→地理→科学”关系;②践行“以任务带动学科”和“任务学科并重”的地理学发展方略,主要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③聚焦于科学活动因素的区域性,注重区域相关性分析方法论。基于这种独特性和地理学方法论精髓,科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包括:①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②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与地理环境、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结构要素的时空结构及其相互关系;③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自然景观、社会景观、文化景观等的影响;④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的影响。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的独特性和研究内容决定了科学地理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与地理学特征是一致的,促进着现代地理学微观上的“深”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春 《地理教学》2021,(12):58-60
本文以俄罗斯为例,设计"横跨亚欧的大国、巨大的东西差异、能源经济何去何从"三个教学主题,探讨了主题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的应用.通过问题导学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11月16日,笔者跟随国培计划(2012)——中学骨干教师华中师大地理班观摩了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地理教师龙泉的"河流地貌的发育"公开课,感触颇深。深深地被他那种开阔的地理视野、开放的地理课程观、科学家式的教学思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所吸引。对于一些教师难以习惯的新课程教学环境,难以实  相似文献   

14.
朱燕 《地理教学》2021,(6):29-3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探究则成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方式。本文以乡土地理“黄河三角洲”为例,分析土地盐碱化,着力探究乡土地理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情景化教学和实验教学方式为手段,引导全体学生深入探究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陈韬  杨丽萍 《地理教学》2021,(8):41-42,45
本文以"等比例太阳系模型制作"的课堂实践活动为例,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释,探究地理课堂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研究验证了选择合理的主题,可以实现地理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的统整,更好地达成核心素养培育、学业成绩提升等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6.
惠明 《地理教学》2021,(12):55-57
项目化学习能够培养地理实践力和大概念思维.本文在分析了项目化学习与地理实践力关系的基础上,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概念,以"无锡市南泉镇自然村落名称研究"项目为例,对项目化学习各个操作环节中地理实践力的生长点和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杨若  谢卓昂 《地理教学》2021,(18):43-45
本文整合"产业区位因素"相关内容,以隆昌夏布为主题,构建主题情境,设置一系列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转变地理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真正读懂和认同自己身边的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武强 《地理教学》2021,(8):52-54
生活是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为了充分发挥生活素材的育人价值,本文提出了将生活素材进行故事化处理的设想,并以"人口迁移"为例探究了以故事的视角进行搜集和处理生活素材的方法,以及地理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分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沙"为主人公,列举近年来与"沙"有关的高考试题,讲述风与沙、水与沙、风沙与水沙等地理"神奇故事",探究各种"沙"象的具体形成过程,从要素综合、地方综合、时空综合等三大视角,探究地理事象的原理与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达成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以思政价值为引领,以富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地理学科内容作为载体和抓手,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支撑,以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提升地理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课堂思政教育的基本路径有: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思政价值引领;对接区域发展理念,创设主题情境;问题驱动,引领协同探究;多维度评价,凸显实践和价值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