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EM、XRD、FT-IR等手段对氨基酸、多糖以及有机酸混合体系中形成的碳酸钙晶体进行了表征,进而比较了多组分有机质作用下碳酸钙的矿化现象。结果表明,氨基酸-单糖体系(A-M)促进了碳酸钙的沉积,其钙化速率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36%;有机酸则抑制了碳酸钙的沉积,单糖-有机酸体系(M-O)、氨基酸-有机酸体系(A-O)和氨基酸-有机酸-单糖体系(A-O-M)的钙化速率分别下降了33%、29%、17%。其次,A-M体系合成的晶体以方解石为主,包含少量的球霰石,M-O、A-O和A-O-M体系则在柠檬酸的调控下合成了方解石。最后,A-M体系合成了块状晶体(粒径为10μm)及中空的环状晶体(粒径为5μm),而A-O和M-O体系合成了棒状晶体(长轴径5~15μm,短轴径3~5μm)。A-O-M体系存在含量最高的有机质,导致成核速率高于生长速率,因此合成的晶体呈粒状(粒径1~3μm)且发育不完整。研究揭示了多组分共存体系中的生物矿化现象,阐明了柠檬酸在多组分体系中对晶体成核及生长的主导调控作用,对研究黄龙高寒环境下的生物矿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抽真空石英管在干体系中对Tl-Ge-S三元系在300℃等温切面相关系和沿Tl_2-GeS_2及Tl_2-GeS变温切面假二元系相平衡进行了实验研究。 Tl-Ge-S三元系在300℃为三个液相区与三个二元相、八个三元相(包括三个固溶体)和十四个两相区、二十四个三相区稳定共存的复杂相关系。本实验首次合成了三个三元相(Tl_2Ge_(1-x)S_2、Tl_5Ge_(13)S_(24)、TlGe_3S_5)和三个固溶体相,即S·S·a(Tl_2~+Ge~(4+)S_3~Tl_2~+Ge_2~(2+)S_3)、S·S·b(Tl~+Ge_(0.5)~(2+)Ge_(0.5)~(4+)S_2~Tl~+Ge_3~(2+)S_4),S·S·c(Tl~+Ge_2~(2+)S_3~Tl_2~+Ge_5S_6)。  相似文献   

3.
华建伟 《地质学刊》2005,29(1):45-45
2004年12月23日~24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在南京对“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和“江宁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2~2010)”进行了预审。  相似文献   

4.
石英—锡石—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理刚  刘敬秀 《地质与勘探》1990,26(5):31-37,17
本文在400~500℃及250~370℃温度范围内,盐度为0~15wt%,压力约0.3~0.6kbar条件下,分别在水溶液中完成了由硅胶及非晶质SnO_2合成石英-锡石矿物对以及由非晶质SnO_2等合成的锡石与水之间氧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获得了石英-锡石-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作用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方程:1000lna_(石英-锡石)=3.11×10~6T~(-2)+1.63(400~500℃),1000lna_(石锡-水)=2.60×10~6T~(-2)-9.91(250~370℃±),1000lna_(锡石-水)=0.20×10~6T~(-2)-4.34(370±~50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显色剂2 (四氮唑偶氮) 5 二乙氨基苯甲酸(简称TTZDBA)的合成。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测试确定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试剂的性质及其与钒的显色反应的条件,建立了光度法测定钒的新方法。在pH3.5的HAc NaAc介质中,TTZD BA与V(Ⅴ)形成摩尔比为2∶1的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至少稳定18h,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66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52×104L·mol-1·cm-1,V(Ⅴ)质量浓度在0~0.8mg/L内遵守比尔定律。经标样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加标回收率为101.3%~102.8%,RSD(n=6)在1.0%~2.5%。所拟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样品及合成废水中的钒。  相似文献   

6.
以合成的配体N-月桂酰基ED3A为基础合成了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N-月桂酰基ED3A铁,并通过红外光谱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试验的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N-月桂酰基ED3A铁可使辽河冷42-平2稠油(85 600 mPa·s,50℃)在200℃时,催化剂用量(wB)为0.03%,加水量(φB)30%,反应时间24 h的条件下,降黏率为93.4%,并有10.2%的重质组分裂解为轻质组分.  相似文献   

7.
水热法分解钾长石制备雪硅钙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CaO作为助剂,在低温、中压的水热条件下分解钾长石,继而合成一种水合硅酸钙--雪硅钙石,同时得到KOH稀溶液,可用于制备高纯碳酸钾。影响晶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有n(Ca)/n(Al+Si)、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水固比(质量比)、搅拌速度等。讨论了各因素对钾长石分解及雪硅钙石形成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CaO为助剂分解钾长石,同时合成雪硅钙石的工艺方法可行,资源利用率接近100%。实验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晶化温度为220~250 ℃,n(Ca)/n(Al+Si)在0.8~1.0之间,晶化时间5~8 h,水固比为20~25,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钾长石中K2O的溶出率达80%以上,同时得到结晶良好的针状雪硅钙石晶体。  相似文献   

8.
高温熔融研制安山岩玻璃标准物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质标准玻璃物质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于地质标准玻璃物质合成方法研究还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高精度应用。本文对国家一级安山岩粉末标准物质(GSR-2)采用高温熔融法合成安山岩玻璃标准物质(GSR-2G),探讨了熔融温度、时间、淬火方式对安山岩玻璃均一性的影响。实验确定了在熔融温度1300℃、熔融时间4 h的最佳条件下,采用液氮淬火合成的安山岩玻璃标准物质GSR-2G均一性较好,可作为微区分析的内部标准物质。利用193 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LA-Q-ICPMS)分析合成的GSR-2G中35个微量元素和10个主量元素,精密度(RSD)均优于10%。GSR-2G的7Li~238U共35个微量元素,化学法分析测定值与LA-Q-ICPMS测定值的相对偏差优于10%;23Na~56Fe共10个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测定值与LA-Q-ICPMS测定值一致。利用LA-Q-ICPMS法分析GSR-2G中40个元素,获得的平均测定值可作为初步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独立岩金矿床.对马攸木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各矿化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H、O同位素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98~259℃)、低盐度(3.10~7.08%NaCl)、低密度(0.85~0.93g/cm3)的流体,属(SO24-)Cl--(K )Na 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22.7~26.7 MPa)浅成(0.825~0.971 km)环境.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与大气降水有成因联系的地下热水.马攸木金矿床可能是与热泉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西藏西部马攸木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独立岩金矿床.对马攸木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各矿化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H、O同位素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98~259℃)、低盐度(3.10~7.08%NaCl)、低密度(0.85~0.93g/cm3)的流体,属(SO24-)Cl--(K )Na 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22.7~26.7 MPa)浅成(0.825~0.971 km)环境.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与大气降水有成因联系的地下热水.马攸木金矿床可能是与热泉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区地下7~24m的古滹沱河沉积物中产出丰富的大型哺乳类化石:诺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umanni)、原始牛(Bos primigenius)、杨氏水牛(Bubalus youngi)、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鹿(Cervus sp.)、四不像鹿(E...  相似文献   

12.
中科院地理所、河海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地理所、河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河北省水文总站等单位的几位专家,应河北省水利厅的邀请,于1987年12月23~24日在河北衡水市参加了河北省平原水资源实验站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在听取了介绍和实地考察后认为:(1)设站目的、任务明确;(2)站址有代表性;(3)观测场地和仪器布置合理;(4)已取得1985~1987年的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气象要  相似文献   

13.
以合成雪硅钙石为晶种回收废水中的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成雪硅钙石为晶种,探索了用结晶法以磷酸钙形式回收废水中磷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水质条件下,模拟废水pH=8、n(Ca)/n(P)=2、晶种用量大于1.6g/L、振荡24h后溶液中残留磷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0.5mg/L)以下;在优化条件下证实了合成雪硅钙石的供碱能力,循环利用18次,回收磷的效果仍然很好。运用XRD、FTIR、SEM和EDS等测试手段对在实验条件下重复使用18次的雪硅钙石进行了表征,证明回收的磷主要以结晶度不高的羟基磷灰石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4.
纤蛇纹石纳米管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水热法进行了纤维蛇纹石的合成研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合成了多个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表明在180℃~220℃、pH值为10.39~13的水热体系中均能够合成纤蛇纹石结构纤维;在220℃、pH值为13的条件下合成晶型最好、纤维最长的纤蛇纹石纳米管,其内径约6 nm~8 nm、外径约30 nm~35nm,长约200 nm~400 nm。  相似文献   

15.
余涛  周忠泽  岳春 《世界地质》2009,28(1):1-10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江淮丘陵区合肥秋季开花的24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呈超扁球形至长球形,P/E值最大和最小的花粉分别为丝兰(Yucca smalliana Fern.)和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体积最大的花粉为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最小的为香槐(Cladrastis wilsonii Takeda.)。花粉的萌发孔主要有单沟、3~6沟、不规则散沟、三孔沟、2~4孔及散孔等6种类型,其外壁纹饰主要包括刺状、细网状、粗网状、颗粒状及条纹穿孔等5种类型。该研究为花粉分布区提供了地理位置(31°31′~32°37′N,116°40′~117°52′E)、海拔高度(70~20 m)、年降水量(900~1 000 mm)和≥10℃的年积温(4 500~5 300℃)等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高温下水基钻井液中膨润土颗粒会发生高温分散或高温聚结作用,从而导致钻井液性能发生剧变,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合成锂皂石用作钻井液造浆材料实验研究。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对合成锂皂石H-6样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其分散性、抗盐性及抗温性能等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合成锂皂石抗高温增稠机理。试验结果发现:合成锂皂石H-6样层间存在Na+与Li+两种阳离子,其阳离子交换容量(CEC)为149. 1mmol/100g,而且远高于钠膨润土的CEC值;合成锂皂石极易分散在水中,能明显提高水相的黏度,而且不受水化时间及水化温度影响。例如,当H-6加量从0. 5%增加至4%时,其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从1. 5mPa·s增加至63. 5mPa·s;随着温度增加,合成锂皂石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呈先增加后基本不变趋势,未出现高温明显增稠或高温减稠现象。例如,2%H-6分散体系在180~240℃高温老化后,其表观黏度在22~24mPa·s变化;合成锂皂石H-6样与其它处理剂配伍性好,采用其作为造浆材料配制的超高温水基钻井液具有优良的抗高温稳定性及高温流变性能,无需添加抗高温增黏剂及抗高温稀释剂来调整钻井液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锂皂石具有优良的抗高温分散性能,适合用作抗高温造浆材料,用于配制超高温水基钻井液。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西准噶尔北部的赛尔山地区识别出早志留世喷发的流纹斑岩底垫侵入到和布克赛尔蛇绿混杂带内。流纹斑岩具有高Si O2(70. 88%~73. 36%)、Al2O3(14. 30%~15. 31%)和极低的MgO(0. 36%~1. 09%)含量,同时,还具有中-高的Sr含量(130×10-6~527×10-6)、高的Sr/Y(22. 26~78. 42)和(La/Yb)N(20. 27~24. 24)值及低的重稀土元素含量。此外,流纹斑岩与谢米斯台山北缘早志留世-早泥盆世埃达克质岩都具有正高的εHf(t)值和年轻的Hf模式年龄,同时它们还具有较高的K2O含量、较低的Mg#值和低的Cr、Ni等相容元素含量,认为它们均形成于年轻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在早奥陶世—早泥盆世,西准噶尔北部可能经历过洋内俯冲、弧-弧碰撞、洋盆闭合和碰撞后伸展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其中,早志留世之前洋盆已经闭合,随后西准噶尔北部逐渐进入碰撞后松弛期,幔源物质向下地壳渗透,与新生不久的下地壳发生混合形成岩浆池,岩浆通过多通道、多层次的复杂渠道到达中上部地壳,从而形成大量435~400 Ma的A2型和I型花岗岩以及少量埃达克质的中酸性岩浆岩,完成了大规模的地壳垂向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文宝  王汝建 《地球科学》2016,41(5):742-756
海平面的变化往往对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全球相对海平面变化(relative sea level,简称RSL)记录的再分析结果,合成了近2 Ma BP以来的全球RSL变化记录,分析了合成RSL记录对原始RSL记录数理特征的继承性,并基于频谱、滤波等数理分析验证了合成RSL记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合成RSL与大气CO2浓度、中高纬度海域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全球大洋底栖氧同位素(δ18OB)等参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 合成RSL不仅与原始RSL记录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继承了原始RSL记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而且显示出合成RSL记录对地球轨道参数周期变化响应明显;(2) 近2 Ma BP以来,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合成RSL与δ18OB变化呈良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平均值可以达到约0.81,高于合成RSL与大气CO2浓度及中高纬度海域SST变化的相关系数;(3) 在地球轨道参数周期上,合成RSL与极地冰盖体积(δ18OB)的变化几乎同时,在偏心率周期上,合成RSL落后于SST和大气CO2浓度变化;在斜率周期上,合成RSL落后于SST变化而领先于大气CO2浓度变化.推测这些变化的诱导因素可能是在太阳辐射量改变的前提下,大气CO2浓度及大洋SST变化对极地冰盖体积产生了差异影响,进而引起海平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动态过程中更直观地研究黄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的颜色成因和改色机理,本文对5颗黄色高温高压合成钻石进行高温高压改色实验,并对样品改色前后的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DiamondViewTM图像进行了分析,发现受合成方法限制,高温高压法合成钻石所含缺陷较多,除应力缺陷外,还含有较多空穴和杂质元素,如N、Ni等,对合成钻石的品质和颜色有较大影响。同时,通过红外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得到,改色前、后合成钻石样品内的色心包括(N_V)-、(N_V)、H3、C心、(Ni_V)-、Ni_N复合体和Ni-。实验所提供的7 GPa高压及1 480℃高温条件有助于钻石晶体内部氮的聚集,从而改变合成钻石的类型,即由Ⅰb型(含少量A集合体)转变为Ⅰb+ⅠaA混合型,同时对合成钻石的颜色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委员会(IHP)在苏联莫斯科大学举办了为期2个月(1990.6.8~8.6)的第二十期国际高级水文培训班。该班的主要内容为水文预报及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应用。参加该班的有24个国家共50名学员,其中苏联学员25名,中国学员2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