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新法曾达和塞拉达岩基以及托时塔马侵入体在巴西东北博尔博雷马省的东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花岗岩地块。NE-SW走向的新法曾达左旋平移剪切带切割了3个花岗岩体之间的接触带,3个岩体的内部及靠近它们附近的岩石发生了变形。塞拉达Japeganga的南边是右旋东西向的东伯南布哥剪切带。  相似文献   

2.
九资河—天堂寨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与大别造山带核部隆升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桑隆康  王人镜 《地质学报》2000,74(3):234-246
大面积分布在大别造山带核部九资河-天堂寨地区、构成著名的天堂寨花岗质杂岩体主体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包括九资河片麻状花岗岩、吴家山花岗闪长岩、天堂寨斑状花岗岩、薄力峰细粒花岗岩和笔架山浅色花岗岩等和个岩石类型(单元)。其围岩为遭受角闪岩相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的新太古代大别杂岩。根据其与研究区主体构造-巨型NE向右行走测韧性剪切带的关系,这些花岗岩可分为同构造、无构造和构造后等3个构造类型。从岩石角度看,  相似文献   

3.
前震旦纪康定杂岩中钠质花岗岩类,分布在四川康定至渡口一带,岩体多由规模宏大的岩基产出,呈南北向线性展布,出露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向北东延伸与彭灌杂岩、汉南杂岩断续相连。岩石组合为闪长岩一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其中以石英闪长岩与英云闪长岩占绝对优势。其成因从30年代至今历来存在混合说和岩浆说两种观点。近年来我们结合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钠质花岗岩类具典型岩浆岩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藏定结地区变质核杂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喜马拉雅造山带定结地区近EW向展布两条变质核杂岩带: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带和拉轨岗日-孜松变质核杂岩带,在研究区以拉轨岗日-孜松变质核杂岩为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带由多个变质核杂岩体组成,各变质核杂岩体具典型的三层结构。核部由两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花岗岩和拉轨岗日群变质岩组成;拆离断层、韧性剪切带及糜梭岩带组成滑脱层;盖层由二叠系、三叠系浅变质岩或未变质的沉积岩系组成。  相似文献   

5.
新开岭-科洛杂岩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嫩江-黑河构造带中,其变形规律与成因一直是制约东北地区乃至邻区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据详尽的野外调查,系统分析了岩石宏观糜棱面理、矿物拉伸线理、“A”型褶皱、不对称褶皱、眼球状旋转构造和显微书斜式、眼球状旋转等构造样式.构造解析及运动学分析反映杂岩带两侧整体分别向NW及SE向的伸展滑脱特征;杂岩带内黑云斜长片麻岩及侵入糜棱岩中的闪长玢岩锆石U-Pb(LA-ICP-MS)定年及区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其韧性变形变质作用时代为中侏罗世(167 Ma),变质峰期时限为170~163 Ma,中侏罗世晚期(163 Ma)暴露于地表.新开岭-科洛杂岩具上盘盖层、拆离韧性剪切带及下盘核杂岩3层式结构特征.核内为大面积分布的花岗岩类,地层时代远比核外地层偏新,并无“古老”的变质岩;拆离韧性剪切带变形温度约400~500℃,其变质强度达绿片岩相,后期发生明显退变质作用.新开岭-科洛岩浆核杂岩主要是在岩浆底侵、花岗岩岩体强力侵位引起地壳隆升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   相似文献   

6.
水泉沟杂岩体的地质学和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泉沟岩体为岩浆成因,岩体的侵位深度2-3km,侵位时代为印支期,划分为4种岩石组合1,水泉沟岩体是一个钾质-高钾质的钙碱性,弱碱性和碱性岩石共存的杂岩体。岩石化学成分变异图解证明岩浆存在两种演化趋势,一是酸性演化趋势;辉石闪长岩-角闪二长岩-石英碱长正长岩-碱长花岗岩;二是碱性演化趋势;正长岩-霓辉正长岩-碱长正长岩。  相似文献   

7.
采尔兰西北部多尼戈尔偏铝到过铝质花岗岩类岩基,侵位于Dalradian超群绿片岩一角闪岩相变质沉积岩中,年龄约为400Ma。本文提供了该区6个深成岩体的11个样品和唐群纽里杂岩体东北部1个花岗闪长岩样品的Sm-Nd和Rb-Sr同位素资料,主要结果是多尼戈尔岩基的Sr同位素初始比相似(0.7051-0.7068),但初始εNd值变化较大(-1.2到-8.3,纽里杂岩体的初始εNd值为-0.5)。不同的花岗岩具有不同的Nd同位素组成特征,一些岩石含有富轻稀土的古老地壳组分,而另一些岩石含有年轻地壳和(或)幔源岩浆组分。Nd和Sr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可用一种混合假说解释。  相似文献   

8.
黄智龙  颜以彬 《地球化学》1995,24(3):276-286
本文总结了位于川滇裂谷带南段,滇中地区罗茨碱性超基性岩杂岩体群成员之一-鸡街杂岩体中碱性超基性岩的主要元素、过渡金属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而从原始岩浆确立、岩浆源岩模拟以及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等方面讨论了杂岩体中这类岩石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雅拉香波穹隆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与剪切作用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东端,其拆离断层系的糜棱岩带构成了杂岩核部的外缘,带内主要变形岩石类型为石榴石千糜岩、糜棱状片麻岩和糜棱状花岗岩.糜棱状岩石中宏、微观韧性变形组构丰富,暗示区内存在多种显微变形机制:物质扩散迁移、晶内脆性破裂、粒内滑动及粒间滑动等,3种运动学涡度统计和计算结果表明: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拆离系的剪切作用类型是以简单剪切作为主的一般剪切;剪切带厚度变化为76%左右,属于减薄型:后期纯剪切应变速率比早期的有所增强,这可能与杂岩体核部岩浆岩后期上侵增强,穹隆进一步抬升和脆性垮塌下滑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
米仓山西缘变质杂岩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仓山西缘变质杂岩由后河岩群和八角树片麻岩构成,而后河岩群又可分为河口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汪家变粒岩,构造样式表现,为卵形穹盆构造和韧性剪切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口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拉斑玄武岩和杂砂岩、形成于洋-岛弧环境;汪家坪一岩的原岩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形成地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八角树片麻岩的原岩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套。因此变质杂岩应形成于早前寒武  相似文献   

11.
西藏康马热伸展变质核杂岩构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喜马拉雅特提斯亚亚带内沿定日-康马一线展布近东西向变质核杂岩带,在这个带上康马变质核杂岩是一典型代表,该变质核杂岩核部由花岗岩及花岗岩边部片麻岩组成,岩体之上分别为早古生代构造片岩带、石炭-二叠纪褶叠层带及三叠-白垩纪板岩带组成。  相似文献   

12.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6,11(2):21-26
信宜东镇的片麻状花岗质岩石是一种糜棱岩化混合岩一混合花岗岩;由岩体边部至中心,具有由长石化区域变质岩→条纹(条痕,斑点)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粗粒黑云混合花岗岩(具塑性流动特点)的分带规律,岩石内常含有早期的经受过韧性变形的长石,云母和石英等残留矿物(古成体)它是花岗质原岩经过深层次韧性剪切与重熔形成的原地型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再经受中浅层次脆韧性变形(糜棱岩化)形成的,其中锆石Pb-Pb法最古  相似文献   

13.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土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及外带,其中在内带见有燕山期花岗岩。剥离断层沿变质核杂岩边缘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展布。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由长城系赛图拉岩群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构成。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4.
大别岳西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学及其成因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金成伟  郑祥身 《岩石学报》1998,14(4):493-502
岳西地区花岗岩类主要由主簿原和白马尖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小岩体和晚期的淡色碱长花岗岩岩体组成。主要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为造山后花岗岩。岩基中花岗岩的暗色矿物为黑云母,主簿原花岗岩含有褐帘石,岩石化学显示为过铝质(A/CNK约为1.1),稀土配分为右倾的、中等负铕异常(Sm/Eu为0.16~0.25)曲线。花岗闪长质的、没有变形的小岩体中普遍含有角闪石和榍石,岩石化学表现为准铝质(A/CNK为0.8~0.9,A/NK为1.5~1.8),稀土配分为右倾的无铕异常(或略有正铕异常)的曲线,但其形成时代和εNd(0)值与主要岩基相同。花岗岩类的εNd(0)值均为较大的负值(-17~-26),在εNd(0)-εSr(0)图上,表现为一条水平带状分布,显示其源岩为存留时间很长的古老地壳。  相似文献   

15.
华北克拉通北部1.70Ga非造山环斑花岗岩岩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裂谷是古克古代晚期在华北拉通太古代基底上直接发育的初生夭折裂谷。U-Pb年龄表明,位于裂谷的断陷台阶至断陷中的四条平行的东西向带是同时的岩套。这包括北部大斜长岩-纹长二长岩杂岩体;赤城-古北口岩带的斜长岩,含橄石英正长岩及富钾与环斑花岗岩;沙厂环斑花岗岩杂岩体及南部谷-蓟县火山岩带。  相似文献   

16.
位于巴基斯坦北部西喜马拉雅的科希斯坦地体为夹持于亚洲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倾斜的岛弧型壳体。科希斯坦岛弧北界为主地幔逆总断层(MMT),北界为北部缝合带(或喀啦昆仑主逆冲断层,MKT),可将其划分为几个地质单元。奇拉斯(Chilas)杂岩体为一长约300km、宽50km的巨型基性侵入岩体,与MMT和MKT近平行展布。它被认为是科希斯坦岛弧的岩浆房根区。奇拉斯杂岩体主要由辉长苏长岩和几个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简称UMA)岩体组成。前侵入后之中。奇拉斯杂岩体岩石普遍发生轻微变形,出现叶理化和韧性剪切带。UMA主要由橄榄石(含或不含单斜辉石)堆积岩(纯橄岩,异剥橄岩)和斜长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堆积岩(二辉辉长岩)组成,含有少量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堆积岩(辉石岩)。辉长苏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岛弧环境下形成的非堆积岩,而UMA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岛弧环境下的堆积岩。辉长苏长岩和UMA的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AFM图解上可用堆积和非堆积的模式来解释,辉长苏长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100MgO/(MgO TFeO)图解上显示岛弧型特点,且UMA表明其堆积特性。  相似文献   

17.
秦岭杂岩中花岗质片麻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晓霞  王涛 《矿物岩石》1997,17(3):76-82
该片麻岩是目前秦岭杂岩中最古老的深成岩体,原岩岩性为(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是:SiO2较高;Al2O3,CaO,Na2O大离子亲石元素及过渡性元素低;稀土总量变化大,轻稀土分馏明显,Eu为负异常(0.31~0.61)。岩体中所含的黑云母变粒岩包体在地球化学方面与主岩有明显互补性,为难熔残体。研究表明该古岩体是成分相当于秦岭杂岩的长英质变质岩的岩石于晋宁期下冲深埋过程中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云南鸡街碱性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本文利用岩石学混合计算等方法对杂岩体源区成分、结晶分异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鸡街杂岩体来源于亏损地幔;岩体中相对早期碱性超基性岩(主体岩石:霞霓纳辉岩、霓霞岩和磷霞岩)为很少或没有受到上部地壳物质污染的幔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物;晚期碱性中性岩(脉岩:钠霞正长岩和霓辉钠长斑岩)为幔源岩浆(与碱性超基性岩同源)演化过程中发生岩浆液态不混淆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山东金岭杂岩体内发现了一种由尖晶石-刚玉-碱性长石组成的富铝碱质交代岩。此类岩石以往国内未曾有过报导,实属罕见,根据该岩石产出的地质,岩石及岩石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这类富铝碱质交代岩的形成机理,其成因独具特色,明显不同于由粘土矿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杂刚玉,可能是岩浆晚期富含碱质组分(Na2O+K2O)的伟晶岩流体与杂岩体内中石炭纪的粘土岩,粘土质岩碱或粘土质角央等捕虏体作用时形成的交代产物。  相似文献   

20.
Ree.  JH 叶玫 《地质科学译丛》1997,14(3):15-18,35
朝鲜半中部的构造,岩石和地质年代学资料表明,中国中东部的秦岭-大别山-苏鲁碰撞带穿越黄海延伸至临津江带。首次鉴定为临津江带西部的Yeoncheon杂岩,主要包含有向北倾斜的变质层序:(1)北部的Jingok单元,由巴罗型变泥岩组成;(2)南部Samgot单元,早钙硅酸盐岩和角闪岩组成;Jingok单元内,主要是具逆向剪切,向南倾倒的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