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觉民 《福建地质》1999,18(4):207-212
闽赣交界武夷山脉中段里心--付坊地区,奠基于古岛弧的天井坪组和上坪超单元,五台-吕梁期发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角闪岩相变质岩主要为片岩、变粒岩夹长石石英岩及斜长角闪岩,其次片麻状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等。角闪岩相变质后续有重熔型混合岩化。五台--吕梁期变质尾声及叠加区域动力变质作用。该区变质作用自始至终,由于4个世代不同样式叠加,形成绚丽的构造景观。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金矿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省内金矿可划分为岩浆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同韧性剪切变质热液型,变质-岩浆热液叠生型,砂砾岩型及河相冲积型(砂金矿)六种类型,金矿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密切相关,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结晶基底-太古宙变质杂岩(第一矿源层)及早元古宙中浅变质岩(衍生矿源层)含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水,且多为两种水的混合物,大气水在成矿作  相似文献   

3.
乌拉山前大断裂控制着哈达门沟金矿带的延伸方向及含金石英脉、含金石类-钾长石脉体的分布格局。乌拉山金矿床的形成首先是金从地幔深处通过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于太古宙老变质岩中,经过区域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循环热液,混合岩化热液,主要在角闪岩相阶段促进了金的活化迁移,沉积形成了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大石桥-吉洞峪-带出露的主要为古元古代的变质层状岩、由云母片岩,长英质粒岩和大理岩组成。区域上形成一大型北东向的复式向斜构造,复向斜南北两翼变质地层对比问题是辽吉东部辽河岩群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根据五年来在大石桥-吉洞峪-带进行1:5万区调所获得的新资料,从标志层及组合标志层岩,岩相学特征,主要标志层的岩石化学和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泻化等方面的研究入手,讨论了复向斜两翼变质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5.
构造分析结合变质作用PTt轨迹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源指出,现今观察到的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区域构造框架,主要是在印支期中-朝与扬子克拉通斜向碰撞及超高压-高压变质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形成的(200-170Ma)。构造样式类似于北美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并发育多层低缓角度地壳尺度的伸展拆离带。几何形态表现为大型穹窿或小型穹窿群。区域伸展构造叠加于先期碰撞或挤压构造之上,控制了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石的空间分布。大规模的近水平韧性伸展流动,是在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石从地幔深处折返到中、下地壳层次及角闪岩相环境下发生的。广泛的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反映的壳-幔动力学过程和地壳热结构的变化,是促使造山带从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转换的因素之一。证明造山带尺度的地壳伸展和薄化作用,在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石折返到地表动力学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晚太古代碰撞造山带的三个构造岩片组成,即南部构造岩片-弧前混杂岩带,中部构造岩片-岛弧系和北部构造岩片-弧后混杂岩带,其间以大型逆冲型韧性剪切带相拼合。对三个构造岩片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变质反应研究,确定其具有相似的造山型PTt轨迹,变质早期对峰期明显的升温升压过程与地壳的拼合作用有关,变质峰期至晚期的近等温降压过程与地壳的纵向伸展作用相联系,三个构造岩片变质程度的差异是由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两广交界地区花岗岩中包体的类型,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保成 《矿物岩石》2001,21(1):8-13
据包体岩相学及矿物学研究,包体岩石为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的副变质岩,岩石类型有麻粒岩,变粒岩,片麻岩和富云包体,角闪岩相包体形成的温度为633度,压力为460Mpa-550MPa,麻粒岩包体形成的温度为781-883度,压力为530MPa-710MPa,包体为部分熔融形成寄主花岗岩岩浆的源区岩石列余,其中大容-十万大山地区角闪岩相- 麻粒岩相包体岩石为区域动热变质成因;云开大山地区麻粒岩包体岩石为热穹隆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8.
造山型金矿中金的来源是目前广泛争论的问题,尽管变质成因模式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研究实例还不多。加里东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金矿成矿期,浙江诸暨陈蔡杂岩发育了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岩石组合,变质时代为加里东期,同时,其变质温度和压力等都已经得到精确厘定,为研究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形成与变质作用的关系提供理想的研究剖面对象。通过系统采集陈蔡杂岩岩石样品,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黄铁矿中的金及亲硫元素进行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陈蔡杂岩角闪岩相岩石岩相学特征中有绿泥石,角闪石退变质为黑云母,反映退变质作用中有变质流体的回流。华南加里东期变质过程中,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相变过程中金及其他亲硫元素从主要赋存矿物黄铁矿中释放出来,进入变质流体,为江南造山带造山型金矿提供了金属来源。利用硫化物单矿物进行金的含量原位分析是解决变质过程中金活化迁移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华南加里东期变质过程中金的来源模式图。  相似文献   

9.
新疆太古宙变质岩系岩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发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太古宙变质岩系分布在库鲁克塔格-星星峡及阿尔金山前。铁克力克可能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的存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太古代变质岩出露较全,由古-中太古代及新太古代变质岩组成:阿尔金山前、南天山及中天山尾亚地区均有新太古代变质岩系分布。太古代变质岩系由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岩系)组成,前者往往呈规模不等的包体散布在变质深成岩中。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相为中深变质的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具中深部构造相的塑性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姜继圣  刘志宏 《岩石学报》1997,13(3):346-355
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区内的早前寒武纪基底划分为变质上壳岩、中粗粒黑云长英片麻岩、变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变质基性岩四个岩石单元。通过对上述岩石单元岩石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变形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其形成时序进行了讨论,由此确定了本区早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演化轮廓,即在中晚太古时期,本区经历了由玄武安山岩和英安岩双峰式火山建造为主体的上壳岩系的形成阶段,并于2.6Ga遭受角闪岩相变质;随即伴有大规模的TTG深成岩浆活动,晚太古末经历绿帘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至早元古初期,深熔成因的钾质花岗岩侵位,区内已存的早期变质岩石受到该期钾质岩浆的交代改造,并在其成岩之后遭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榴辉岩—片麻岩杂岩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晓春 《地球化学》1994,23(4):366-377
大别山榴辉岩由辉长岩、大陆拉斑玄武岩和少量泥灰质经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大别地块可划分出四个形成条件不同的榴辉岩区,它们代表一种构造-岩石组合体,片麻岩杂岩中各种高压变质岩类的发现证明它们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原地高压变质过程。二者变质作用P-T参数的差异归因于反响或过程中退变质反应速度的不同。不同地区榴辉岩退变质组合及P-T条件下围岩的一致性表明,大别杂岩现今所展示的“递增”变质带是由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别山北麓主要构造岩相带浅析—以信阳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商城群、苏家河群、信阳群具有十发复杂的结构并包容多重变质变形事件,从区域地质填图角度分析,已具备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典型特片和划分标志,且与区域构造岩相带相对应。故原岩石-地层学涵义应予以废弃。新划分出的构造岩带或构造地层单位,将从构造变形、变质建造及构造年代学角度反映其地质演化过程及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3.
原商城群、苏家河群、信阳群具有十发复杂的结构并包容多重变质变形事件。从区域地质填图角度分析,已具备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典型特征和划分标志,且与区域构造岩相带相对应,故原岩石-地层学涵义应予以废弃。新划分出的构造岩带或构造地层单位,将从构造变形、变质建造及构造年代学角度反映其地质演化过程及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4.
冀东“长城式”金矿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域构造和成矿特征研究表明,进入燕山期,华北地区开始了幔枝构造活动期,沿冀东茅山-金厂峪-肖营子EW向韧性剪切带与NNE向迁安-青龙韧性剪切带强烈活动。特别是2条韧性剪切带并汇部位的肖营子一带,岩浆大规模侵入,形成了以肖营子斑状花岗岩为主体的一系列大小侵入体。并带动变质围岩一起强烈隆升,中上元古界盖层则向外大幅度拆离滑脱,以致于轴部岩浆-变质杂岩呈揭顶式裸露,冷口-清河沿岸块就是由于受冷口断裂或反向铲状断理解活动影响,而残留在岩浆-变质杂岩之上的中元古界岩块。在岩块拆离滑脱过程中所形成的主拆离滑脱带、次级拆离滑脱带及层间滑动断裂成为较发育的构造扩容空间。主成矿期含矿流体沿构造扩容带贯入、聚集和成矿,形成一系列构造蚀变岩型、脉型矿体。新房子金矿的深部钻孔已证实了这种认识。矿体顶部的变宽及变富则是隆升过程中崩塌及风化淋滤造成的浅部表现,因此,应注意寻找深部矿体。  相似文献   

15.
甘肃敦煌地区太古宙孔兹岩系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甘肃敦煌地区广泛出露在太古宙TTG杂岩中的一套副变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典型矿物组合、变质相特征和岩石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是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其中夹有少量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原岩形成于具有基性火山作用的活动大陆边缘滨海-浅海环境。经过太古宙的区域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形成孔兹岩系。  相似文献   

16.
浊积岩型金矿是指产在浊积岩中的受背斜和断层控制的含金石英脉。这种浊积岩受到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并经历造山运动形成了许多褶皱和断层。同时有花岗岩侵入。含金石英脉是在浊积岩,造山运动和变质作用之后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背斜的轴部和两翼,且平行于地层(Bed Parallele vein;BPV)。  相似文献   

17.
乌拉山前大断裂控制着哈达门沟金矿带的延伸方向及含金石英脉、含金石英-钾长石脉体的分布格局。乌拉山金矿床的形成首先是金从地幔深处通过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于太古宙老变质岩中,经过区域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循环热液、混合岩化热液,主要在角闪岩相阶段促进了金的活化迁移,沉积形成了变质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召河庙地区金矿的成矿规律,指出本区所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化)点在区域上主要集 分布于青灰窑子-大井-程二沟-东柜一线,矿体均为含金石英脉。容矿岩系为新太古代变质石英闪长岩、斜长岩花岗岩。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古老的变质中基性深成侵入岩,即所谓广义的绿岩带。矿源岩中金物质的活化受深断裂作用、韧性剪切作用、退变质作用、变质流体以及岩浆热液的多重影响,其中以构造作用和岩浆热液最为重要。金矿的形成时期较长,主成矿时期在元古代。预测程二沟-白音查干-东柜一带为今后进一步寻找金矿的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19.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岩石变质作用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晓燕 《岩石学报》1997,13(3):369-379
鄂北-豫南地区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类型多样,其野外产状和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了原地变质成因。根据区域地质及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野外产状,结合榴辉岩中石榴石绿辉石的Fe2+-Mg互换温度计所计算出的峰期变质温度,将本区榴辉岩分为两类,一类为中温榴辉岩,产于晚太古界—早元古界大别群,为B类榴辉岩,由绿帘角闪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分为两阶段,首先为柯石英榴辉岩相阶段,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600℃~700℃,P=2.7~3.0GPa,然后近等温降压,出现蓝闪石等含水矿物,为蓝闪石榴辉岩相阶段,此时水活度在榴辉岩相变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类为低温榴辉岩,产于中元古界七角山组,为C类榴辉岩,由蓝片岩相岩石进变质形成,其峰期变质条件为T=490℃~560℃,P<1.5GPa。中温榴辉岩与低温榴辉岩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最后讨论了本区高压变质带的成因演化。  相似文献   

20.
西藏吉隆—康马变质带主要由串珠状分布的变质核杂岩穹窿体组成,其由内至外依次为内核滑脱层及盖层。内核,形成于地壳较深部位或下部构造层次,变质程度为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滑脱层自内至外具糜棱岩—碎裂岩的过渡分带,为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盖层形成于上部构造层次;其紧邻穹隆体的古生界变质较强,为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外围中新生界变质较浅或未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