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介绍柏正平教授从风痰论治哮病发作期的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总属本虚标实,以风、痰为本。柏教授还指出,哮病患者气道黏液分泌增加、喉中痰鸣,体现了痰为本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而气道痉挛亦符合中医风性主动的特点。治疗方面,柏教授采用自拟舒喘汤以祛风解痉、降气化痰、纳气平喘,并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临床效果显著,为哮病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经验。张教授临床将COPD分2期辨治: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分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2型辨治,病情迁延者兼顾扶正;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分肺气亏虚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3型辨治,重在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治其本。并以显效病案为例,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介绍王建玲教授治疗月经先期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在于“虚”与“热”,“虚”责之于肾虚、脾虚,热多为肝郁血热,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密不可分,临床常肝脾肾三脏同治,辨证论治,不同年龄各有侧重;同时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变化随症加减用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正虚痰瘀,以肺、心、脾、肾等脏亏虚为本,痰浊、水饮、瘀血为标,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提出标本同治、正邪兼顾的治则,并创经验方“补肺化痰益心汤”治疗阴虚痰浊或痰瘀证患者,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理想。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沈其霖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经验。沈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以肺气虚为主,渐及脾肾,后期肺、脾、肾三脏俱虚,痰浊、血瘀、水饮互结,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COPD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即肺、脾、肾三脏亏虚,治疗宜以补肺健脾温肾为法,兼活血化瘀。自拟冬令咳喘膏方应用于临床,收效较佳。  相似文献   

6.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朱镇华教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的中医辨治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样,常见有禀赋薄弱,素质不强、内伤劳倦,失于调理、情志内伤等;病机以风、痰、虚为主,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关键,调理重在标本兼治,如健脾益气、补气养血,填精生髓,滋补肝肾,祛风化痰,疏肝健脾等,随证辩治。  相似文献   

8.
介绍卢敏教授辨治长骨骨折迟缓愈合的经验。卢教授认为长骨骨折迟缓愈合主要病机为“虚”“瘀”,虚责之于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脾肾不足,瘀责之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临证之时应结合脏腑、气血辨证。在治疗上,卢教授灵活使用经验方,病证结合,处方具有祛邪不伤正,脾肾同调,气血并治,筋骨并重的特点,并结合中医外治疗法,重视宣教及功能锻炼,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范伏元教授从痰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范教授认为,哮喘的发作与“痰”密切相关,其中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职关系密切,因感受外邪、饮食不洁、情志失常导致脏腑气机失调,痰气搏结于气道,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而发为哮喘。临床分为痰热壅肺证、风痰袭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互结证四种证型,分别予定喘汤加减、自拟疏风宣肺汤加减、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自拟平哮方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胡学军教授从脏腑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与肺、脾、肾虚损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风、气、痰、瘀,久病不愈之关键为脏腑虚损,气机失调,多体现在肺失宣降,痰伏肺络;脾失健运,胃肠壅滞;肾气亏虚,虚气上逆等。治疗上主张急则治其标,祛风顺气以化痰行瘀;缓则治其本,调节脏腑功能,分脏论治,着重于理肺行气,健脾和胃,补肾纳气。将扶正与祛邪有机融合,从而达到邪去正复而病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虞鹤鸣教授辨治眩晕的经验。虞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肝脾肾,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治疗倡导肝脾肾同治,组方用药擅用泽泻、白术,钩藤、菊花,天麻、山茱萸,煨葛根、川芎等药对,强调结合膏方进行整体调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柏正平教授对肺结节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肺结节发病之内因多为肺气亏虚,肺之抗邪能力降低,外因为外邪隐袭犯肺;病理因素有痰、热、瘀、毒等;其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热毒滞肺、痰瘀互结,以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总原则。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清肺散结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强调苦寒清热及祛瘀散结之品不宜久用,应中病即止,以防损耗肺气,并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介绍李国徽教授辨治前庭神经炎(VN)的经验。李教授认为VN眼目旋转之机与风、痰饮、瘀、虚的动摇之象符合,其病位除在脑、肝、脾、肾外,还与耳、目、项关系密切。其采用内、外治法,内治之法以祛“动象”之因为关键,强调分期治疗,早期以风、痰两邪为主,宜散风火、化痰湿;中期以内风兼痰瘀为主,宜息内风、化痰瘀;后期以本虚为主,宜益气血、补肝肾。外治之法则提倡前庭康复训练,其头动、眼动的动态训练方式符合中医学“以动治动”的理念。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15.
介绍焦安钦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焦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三脏之气虚、阳虚、阴虚为主,标实以痰、瘀、湿、热为主,其病机核心为肾虚、血脉涩滞、瘀血痹阻。焦教授主张通过整体辨证结合临床及病理分期论治该病,治以补虚泄实,并随症调整虚实侧重,注重补肾祛瘀,以益气、温阳通阳、滋阴、祛痰、化湿、化瘀通络、清热为具体治则。  相似文献   

16.
介绍胡学军教授治疗肺结节的经验。胡教授认为肺结节与肺、脾、肝关系密切,虚、郁、毒、痰、瘀是其基本病机,治当立足调补脏气不离肺脾肝、祛邪散结重在热毒痰瘀。其中补虚扶正、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化痰散结是治疗肺结节的主要方法,以六君子汤、逍遥散、温胆汤、自拟补肺消结饮等为基本方,配合软坚散结药物,并随症加减。胡教授强调要明体质偏颇处方,审气候环境用药,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赵瑞成教授辨治眩晕的临床经验。赵教授认为眩晕之疾,病因虽繁,但以虚实为纲。虚证多责之脾肾,或清阳不升,或肾精不足;实证多责之于肝,或风阳上扰,或痰瘀蒙塞。临证以升阳举陷、益肾通络、息风化痰为法,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益肾通络汤、息风化痰通络汤加减,多获良效。并附验案3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总结周胜红主任医师运用中药结合揿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PIF)的临床经验。周师认为本病病机以血瘀痰凝、肺脾肾三脏虚损为关键,治疗时应虚实兼顾,标本同治,治疗原则包括:明辨分期,慢病慢治;立足整体,内外同治;益气养阴,健脾益肾;化痰祛瘀,止咳平喘。其于临床采用中药结合揿针疗法,可以有效控制PIF的进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达到带病长期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加味桂枝茯苓丸从痰瘀论治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胡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晚期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先为肺气虚,渐及脾肾心诸脏,标实多为痰瘀互结,故胡教授从痰瘀论治,拟方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柏正平教授论治慢性咽炎的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慢性咽炎的病位在咽,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发病亦有虚实之分,病机以肝郁脾虚、肺胃实热、肺肾阴虚为主,治以疏肝健脾、清泄肺胃、补肺益肾为法,其在临证治疗中以先辨病、后辨证、病证结合为原则,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程轻重不同,运用自创咽炎经验方清咽汤加减治之,效如桴鼓。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