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和县奥陶纪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部(图1)。该区奥陶系虽早有报导,但未作详细研究。由于紧邻南京,因此长期以来均认为与宁镇山脉地层相似。 1961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本区工作时,于早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笔石。这一发现,对下扬子区奥陶纪地层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解决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1963年11月中旬张全忠、仇洪安、焦世鼎三人前往该区四碾潘三道坝口测制奥陶纪地层剖面。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大量化石的采集,初步认为和县奥陶纪地层和宁镇山脉一带并不相似。尤其是庙坡组、四碾潘组等含笔石页岩地层的发现及其生物群的研究,我们确认这里的奥陶纪地层与鄂西、黔北一带比较接近。为了对奥陶系笔石页岩地层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次年六月由张全忠、焦世  相似文献   

2.
青海拉脊山火山岩系地层,过去笼统称为“南山系”,后又划归震旦系,但都没有化石为依据,青海区测队在1/20万区测补课工作中,在拉脊山中段采到了寒武、奥陶纪地层化石,对拉脊山早古生代地层的存在给予肯定,且进行了相应划分。笔者在参加拉脊山地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以铁、铜、铬为主的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的课题工作中,有机会从构造因素、火山作用与古地理沉积环境等对地层又进一步进行工作,采集了化石。现对拉脊山寒武、奥陶纪地层及有关问题的认识提出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河北兴隆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 ,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完整 ,出露齐全 ,主要为一套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该区研究历史较早 ,研究程度高 ,主要在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方面的研究。然而对遗迹化石的研究尚属首次。河北省区调研究所十分队 1996— 1999年在承担 1∶2 5万承德市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于河北兴隆大石洞测制寒武—奥陶纪地层剖面时 ,首次发现并采集了丰富的遗迹化石样品。经中国地质大学杨式溥教授鉴定有 15个遗迹属和 2 5个遗迹种。遗迹化石产出层位自下而上依次为 :寒武系徐庄组 :紫红色页岩、泥质粉砂岩…  相似文献   

4.
<正> 吉林省境内的北方型奥陶纪地层主要分布于和龙—辉南—库仑一线以南地区,在辉南样子哨、浑江沿岸及鸭绿江江北沿岸等处出露较好。1979年8、9月间笔者对本区的野外考察及有关门类化石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本区奥陶系的划分对比及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等问题。野外工作期间得到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等的大力支持及帮助,并承提供剖面资料;施从广鉴定介形类,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5.
<正> 辽宁太子河流域的奥陶系经王钰等(1954)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以后,已成为华北地区奥陶系的典型剖面和对比基础。1979年8—9月间,笔者在本溪、田师付和辽阳五顶山等剖面采集了化石并着重对区内凤山组的生物群序列、寒武系与奥陶系之分界、奥陶纪地层系统及动物群序列等问题作进一步补充研究和探讨。 野外工作期间得到赵祥麟、段吉业、梁仲发等支持和帮助;施从广鉴定介形虫,杨荣庆  相似文献   

6.
引言江西西部的笔石地层是在近几年才发现的。1961年,江西省地质局区测三分队首次在宁冈县棋子石的前泥盆纪“演吉岭系”浅变质岩系中发现了奥陶纪笔石。1962年,我队地层组先后在永新、宁冈及井冈山等地(图1)详细测制剖面,系统采集化石。此次采获的化石很多,全属笔石。这里仅就上述地区的笔石地层剖面予以介绍,提供参考。江西西部奥陶纪笔石地层,过去尚无报导。因此,这些材料的研究,对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分组建带工作都很有帮助。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中奥陶统上部(如砚瓦山组或宝塔组)多为介壳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笔石极为少见,但本区则全为笔石碎屑岩相。因之,江西西部笔石地层的研究及与邻区对比,对了解我国古地史发展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额济纳旗早二叠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遗迹化石产自内蒙古额济纳旗南部戈壁滩古硐井下二叠统菊石滩组;产遗迹化石的地层剖面,位于酒泉以北约250km,沿酒泉至额济纳旗公路,即到达化石产地古硐井。遗迹化石系甘肃省第一区测队二分队采集,后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同志转赠,甘肃区测队李志琛、李大庆等同志提供有关地层资料,作者对以上同志表示感谢! 一、含遗迹化石的地层本区附近出露的地层,在北部有长城系石英岩,南部见有华力西晚期石英闪长岩体,  相似文献   

8.
川北—陕南地区奥陶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洪荣 《地球学报》1988,10(1):201-201
<正> 四川广元及邻区陕西宁强一带奥陶纪地层发育,在地层区划上属于杨子区的最西北缘,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间的过渡带。该区奥陶系研究较早,虽然地层层序和一些大化石序列业已建立,但是不少地层问题的争议一直留存至今,例如宝塔组、西梁寺组时代归属等;另外对该地区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基本尚属空白。 最近笔者在广元三磊坝、谭家沟;陕西宁强赵家坝和双河口等地对奥陶系及其所含牙形石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获得不少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较系统地总结了几十年来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研究的成果,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对该区奥陶系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同时厘定了本区腕足类化石组合和笔石等重要化石层位,为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与我国华南、华北标准地区和其它地区以及与世界各区的对比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研究该区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较系统地总结了几十年来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研究的成果,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对该区奥陶系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同时厘定了本区腕足类化石组合和笔石等重要化石层位,为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与我国华南、华北标准地区和其它地区以及与世界各区的对比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研究该区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却尔却克山、雅尔当山位于新疆尉犁县库鲁克塔格以南,孔雀河以北,构造位置上处于塔里木地台库鲁克塔格断隆南缘。该地寒武、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研究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理想地段。却尔却克山寒武、奥陶纪地层是新疆发现较早的地点,但研究程度却很低。1981年笔者在该区进行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又新发现了雅尔当山的寒武、奥陶纪地层,并在该区测制了完整的地层剖面,采到了丰富的三叶虫、笔石等化石。根据化石、岩性组合,将该区寒武系、奥陶系划分如下: 上奥陶统乌里格孜塔格组划分有第二段(O_3W~2)及第一段(O_3W~1)。中奥陶统却尔却克组划分有第五段(O_2q~5)、第四段(O_2q~4)、第三段(O_2q~3)、第二段(O_2q~2)及第一段(O_2q~1)。  相似文献   

12.
湖南攸县、茶陵一带红色岩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攸县、茶陵一带是断陷盆地,广泛分布红色砂岩。1964年湖南区测队在这一带进行地质调查,较为系统的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将地层作如下划分:  相似文献   

13.
最近的研究表明,安徽霍邱地区安阳山(白大山)剖面下部碳酸盐岩段属于晚石炭世,上部碎屑岩段属于青白口纪。我们进一步对剖面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其中以牙形石和虫颚化石数量最多。经鉴定,有牙形石Belodina和虫颚化石Marlenites marginatus,Chairidogenys borealis,Cornugenys sp.,Porrhogrnys sp.,Channahania sp.,Paradrilonersgenys cherylae等,Belodina时代为晚奥陶世,虫颚化石的时代为奥陶纪。晚石炭世地层中存在奥陶纪化石,表明可能存在奥陶系的物源区,微体化石是通过剥蚀、搬运再沉积保存到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显然,新发现的微体化石可能并不具有地层意义,但是具有古地理和古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绍兴漓渚的寒武、奥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浙江绍兴漓渚地区寒武、奥陶系发育较好,大致呈狭长条带自漓渚附近往西南延伸至诸暨江藻,因第四系掩盖和断层切割,分布不甚连续。1980年9月和12月笔者在区内测制剖面,采集各门类化石五百余块。依据剖面及化石将本区寒武系划分为五组,奥陶系划分为六组。何家山头剖面是这次所测寒武、奥陶系的主要剖面。柁山坞剖面是增补化石的辅助剖面。谢坞、棠棣和朱家站三个分界剖面分别补充何家山头剖面未见寒武系底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山的早志留世地层主要为笔石页岩相,分布面积广,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早志留世地层的良好地区之一。1956~1958年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在玉门市南的肮脏沟—旱峡,测制了第一条详细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建立了早志留世晚期的三个笔石带。1958年以后,甘肃省地质局两个区测队在北祁连山全面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志留纪地层剖面约51条,采集了大量的笔石化石。1964年穆恩之、张有魁发表了青海祁连县二道沟下志留统剖面,剖面中含有早凡伦中期的带化石Demirastrites triangul atus(Harkness)。  相似文献   

16.
陕西耀县桃曲坡中、上奥陶统及其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耀县桃曲坡的奥陶系最早由原地质部石油第三普查大队1964年作过工作,随后陕西省地质局区测队、西北大学以及一些石油部门的单位也在这里作了调查.1975年5月石油第三普查大队张根欣、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周志强和笔者在这里实测剖面,根据所采的腕足、珊瑚、三叶虫化石,认为这里除了中奥陶统,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层属于晚奥陶世同年7月,中国地质科学院林宝玉、赖才根和郭振明也在这里采得大量中和晚奥陶世珊瑚、头足化石.本文系综合历次成果提出奥陶系划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贵州奥陶纪地层发育完好,化石丰富,分布广泛,地跨扬子、江南两个地层区,是深入研究我国奥陶系的重要地区之一。最早研究贵州北部奥陶系的是乐森(王寻)(1925),在乐氏之后到黔北研究奥陶系的地质学家逐渐增多,他们中有丁文江、黄汲清、王曰伦等。乐、丁先后在遵义十字铺页岩内采集了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后经孙云铸(1931)研究,其时代属中奥陶世兰代洛(Llandeilian)期,一些属、种后经卢衍豪(1965、1975)修订。盛莘夫(1939)和刘之远(1940)亦在遵义和桐梓附近研究过奥陶纪地层。在盛、刘之后,尹赞勋和王钰等  相似文献   

18.
以岩性组合及牙形石化石资料为基础,同时以油气勘探所倚重的测井曲线为主要参考,对冀中油气区众多钻井所揭示的奥陶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统一了油气区内部地层划分标准,理清了横向对比关系;以岩性组合及牙形石化石群特征为主要依据,同时借助于海平面变化这一线索,讨论了冀中油气区奥陶系与鄂尔多斯盆地钻井剖面、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以及河南北部露头剖面奥陶系的对比关系;进而对冀中油气区奥陶纪岩石地层序列进行了修订,使之可以在华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河北卢龙武山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剖面暴露良好、沉积连续、具有典型海相沉积特征以及丰富的古生物标准化石(如三叶虫和牙形刺等),因此该处受到许多地质研究人员的重视并被选为华北型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地点。本文配合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型剖面的研究,对界线附近地层的粘土矿物进行了鉴定并探讨了古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凯里荷花中奥陶统十字铺组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里奥陶纪地层属于扬子型沉积区黔东分区的凯里——都匀小区沉积。前人对该地区地层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据所获资料,都没有在该区发现过奥陶系中统沉积。一九八七年十一月,我队1:5万区调分队在凯里万潮区荷花村进行剖面测量工作时,首次在该地区发现了奥陶系中统十字铺组地层。荷花剖面地层出露良好,层次清楚,无断层构造影响(图1)。经初步整理,现将剖面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