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渗透系数(K)是一个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对地面沉降、越流补给等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到了解原状粘性土渗透系数的重要性。以往求解越流系数(B=K/M),一般采用抽水试验方法,但误差往往较大。近两年来,我系“渗透固结实验室”采用了张人权、曹文炳等讨论设计的渗透固结仪,通过试验,能够较好地测定原状粘性土的渗透系数。我们利用这种仪器已为河北地质九队、山西水文一队等测试了一些原状粘性土的渗透系数,一般亚矿土、亚粘土渗透系数在10~(-6)~10~(-7)(cm/sec)之间,粘土可达10~(-9)(cm/sec)。  相似文献   

2.
粉土、粘性土的渗透系数受土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颗粒级配等因素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可在土性指标(尤其是塑性指数IP)上得到集中体现。基于常州地区土的室内渗透系数K与塑性指数IP试验数据,初步建立了粘性土、粉土渗透系数K与塑性指数IP间的地区经验关系,对常州地区土的渗透系数的确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饱和粘性土的渗透固结特性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太沙基—维固结理论的一条重要假设是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中,土体的压缩系数(a_v),渗透系数(K)均不变。对于饱水粘性土尤其对淤泥,这种假设并不成立。笔者设计了K_o固结仪对饱水粘性土进行了试验,得出了渗透固结过程中土体的孔隙比(e),a_v,K及受其控制的固结系数(C_v)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其它试验资料对饱水粘性土渗透固结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新的看法,以便今后建立更符合实际的一维固结模型。  相似文献   

4.
江汉平原第四系弱透水层渗透系数求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婧玮  梁杏  葛勤  李惠  朱波 《地球科学》2017,42(5):761-770
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是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划分和关键带水-土-生作用的重要参数.结合江汉平原关键带调查采集1:5万杨林尾-陆溪口图幅钻孔52组不同深度、不同岩性的原状土样,利用改进的渗透仪进行室内渗透实验,对粘性土样的渗透系数和粒度特征参数进行经验公式修正.发现研究区沉积物渗透系数与含水岩组埋深和岩性有关.浅层孔隙潜水含水岩组以粉质粘土、粘土为主,沉积环境稳定,渗透系数约10-9 m/s,变异系数为1.56;中深层承压含水岩组夹有多层粘土和粉砂,呈现多旋回分布的典型河湖交互作用的沉积环境,渗透系数为10-10~10-6 m/s,变异系数为2.04,变异性较大.利用有效孔隙比eu与黏粒含量P的显著二项式关系,修正预测粘性土渗透系数的太沙基经验公式,预测值与室内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二者比值均小于10,验证了太沙基修正公式在河湖相平原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防渗衬里粘性土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鉴于垃圾填埋场常用天然粘性土衬里存在防渗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复合土(石灰 粘性土 膨润土)作为改性村里,并以垃圾浸泡液作为渗透液进行了改性衬里和天然粘性土衬里室内土柱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然粘性土衬里,改性后衬里的渗透系数由lO^-8~lO^-7cm/s之间降低到lO^-9~lO-8cm/s之间,对垃圾浸泡液中的COD、三氮及铁离子的平均衰减百分比,分别由75.9l%升高到84.42%、91.3l%升高到94.06%、93.05%升高到94.67%。  相似文献   

6.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测量,是研究非饱和土渗透特性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渗透系数测量困难,多数研究仍然以理论为主。为试验研究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利用GDS系统,研究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测量的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DS系统的非饱和土渗透试验细化了试验阶段,简化了试验过程,得到有效的试验数据,为试验研究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模拟地基土普遍受上覆荷载等实际情况,研制了可加载渗透仪。文章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一处典型膨胀泥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原状土和重塑土不同荷载等级下渗透试验,荷载大小为0,0.1,0.2,0.3,0.4 MP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渗透时间变长,原状土和重塑土的渗透系数略微增大。原状土渗透系数随荷载增大而变小,为现场地基土随埋深增加渗透性变小提供依据;重塑土渗透系数随荷载增大而变小,对于高填方路基底层土而言上覆荷载对其渗透性产生影响。通过进一步对比原状土与重塑土渗透性差异,可知重塑土渗透系数比原状土渗透系数大1个数量级,且原状土渗透系数呈“外凸形”减小,重塑土渗透系数呈“内凹形”减小,荷载对两种土体渗透系数影响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该区域各段地层岩性分析表明,区内表层以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夹少量粉砂,加少量粘性土,表层粉质黏土夹粉土,中高压缩性,渗透系数1.00×10~(-5)cm/s,为弱透水性,天然含水量25.00%~38%;锤击数为3.0~9.0,密实度较差,呈流塑~可塑状态,属于软土,易发生冲刷变形。下部以粉砂粉土为主,中低压缩性,渗透系数1.00×10~(-3)cm/s,为中等透水性,天然含水量20.00%~28%;锤击数为10~30,密实度相对较好,且埋藏在较厚的粘性土以下,不易发生渗透变形。  相似文献   

9.
唐晓松  郑颖人  董诚 《岩土力学》2007,28(Z1):133-136
粗颗粒土的渗透规律十分复杂,由于现有的一些定量公式考虑的影响因素过于简单,因此,无法准确确定其渗透系数的大小。以三峡库区现场取得的粗颗粒土为原料,通过渗透试验得到不同级配下土体的渗透系数,并利用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动态处理能力对渗透系数进行预估,从而考虑了不同的颗粒级配对粗颗粒土渗透系数的影响。通过神经网络得到的预估值和渗透试验得到的试验值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粗颗粒土渗透系数的预估是可行的,该方法能充分反映不同的颗粒级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钻孔降水头试验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并与上海勘察规范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发现上海规范公式未能反映渗水段的各种边界条件、套管内径与渗水段直径差异、土层各向异性。在粉土或砂土层做注水试验、且套管隔水设置在上覆粘性土层中或者在夹粉土较多粘性土层做注水试验,采用上海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将偏小。采用钻孔+隔水带注水试验方法时,采用上海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将偏大。综合分析结果,建议对上海规范公式进行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1.
周中  傅鹤林  刘宝琛 《岩土力学》2006,27(Z2):665-669
粗粒土作为土和块石的介质耦合体,具有非均质性、非连续性及试样的难以采集性等内在的独特性质,从而给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粗粒土属于典型的多孔介质,其渗透特性与砾石的百分含量关系密切。利用自制的常水头渗透仪,测定了不同含砾量时粗粒土渗透系数值,研究发现含砾量与粗粒土渗透系数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在工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粗粒土砾石的含量,达到控制其渗透性能的目的。基于幂平均法,提出了粗粒土复合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式的正确性,为粗粒土渗透系数的理论计算提供了一个简明实用的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2.
对粘性土孔隙水渗流规律本质的新认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粘性土中孔隙水运动规律具有若干种不同认识,用传统粘性土结合水运移的理论无法作统一的解释,妨碍了该领域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本文对粘性土孔水渗透规律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结合水运移理论的新认识,认为粘性土饱水时,存在重力水、毛细水和结合水,水在土中渗透运动是不同的水力梯度条件下3种孔隙水相互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参与运动的孔隙水的释出规律,决定了粘性土孔隙水不同的渗透规律。  相似文献   

13.
结构性软土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原状软土和重塑软土进行渗透特性试验,考察了饱和软土的渗透特性。原状样加载初期,渗透系数变化较小,当固结应力大于结构屈服应力时,渗透系数急剧下降,而结构屈服应力前后阶段的孔隙比与渗透系数对数坐标的直线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胶结对渗透性的影响较小。重塑土的渗透系数在加载过程中变化相对较小。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孔隙比时原状土渗透系数要明显大于重塑土。这是由于两者的组构不一样,即原状样的大颗粒和凝聚体间的大孔隙以及历史上形成的土颗粒的排列使其渗流通道要比重塑土通畅。用相同重塑方式制样得到的不同含水量土样,其渗透系数值相近;而用不同重塑方式制样得到的相近含水量土样,其渗透系数相差相对较大。确定饱和软粘土渗透性时要考虑孔隙比和组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曹文炳  万力  龚斌  曾亦键  王大纯 《地学前缘》2005,12(Z1):101-106
开采孔隙承压含水系统,引起含水层水头下降。通常认为相邻含水层一经出现水头差,便会有通过粘性土层的越流渗透。但在粘性土两侧含水层出现水头差初期,粘性土内部水头降低缓慢,并伴随有释水压密过程。笔者采用多用途饱水粘性土固结和渗透试验装置,对不同岩性的粘性土原状样进行了释水、吸水与越流发展过程之间关系的试验。试验表明,含水层水位升、降变化,首先引起相邻粘性土吸水回弹或释水压密,而后出现粘性土吸水或与释水越流并存阶段,越流的出现,明显滞后于含水层水头变化,当吸水或释水过程结束后,越流渗透达到稳定。越流滞后时间与土的固结程度有关,笔者采用一维固结理论提出了计算越流滞后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开采孔隙承压含水系统,引起含水层水头下降。通常认为相邻含水层一经出现水头差,便会有通过粘性土层的越流渗透。但在粘性土两侧含水层出现水头差初期,粘性土内部水头降低缓慢,并伴随有释水压密过程。本文采用多用途饱水粘性土固结和渗透试验装置,对不同岩性的粘性土原状样进行了释水、吸水与越流发展过程之间关系的试验。试验表明,含水层水位升、降变化,首先引起相邻粘性土吸水回弹或释水压密,而后出现粘性土吸水或与释水越流并存阶段。越流的出现。明显滞后于含水层水头变化,当吸水或释水过程结束后,越流渗透达到稳定。越流滞后时间与土的固结程度有关,笔者采用一维固结理论提出了计算越流滞后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粘性土介质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白冰  赵成刚 《岩土力学》2003,24(4):533-537
分析了温度效应对粘性土介质若干基本力学特性的影响。对粘性土的热固结问题、温度对粘性土介质渗透特性的影响、粘性土中的热传导规律及热阻抗特性、土-水体系在温度效应下的作用机理、温度作用下粘性土的本构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就温度诱致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机理及不同性质土类粘性土体积变化的可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非饱和土渗透函数方程的间接确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海宁  姜彤  刘汉东 《岩土力学》2004,25(11):1795-1799
利用应力应变控制式非饱和土三轴仪,测定了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和体积含水量,由此得出粉质粘土一系列的土-水特征曲线,并由非线性曲线拟合得出土-水特征曲线方程,根据其与渗透函数的关系,推导出Mualem渗透函数方程的具体形式,由其计算得出的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和直接测量法得到的渗透系数较为一致,从而进一步证明了Mualem方程的具体形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黏土大剪切变形中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雷红军  卞锋  于玉贞  孙逊 《岩土力学》2010,31(4):1130-1133
利用改进的三轴渗透试验装置对某高堆石坝心墙黏土进行了一系列剪切过程中的渗透试验,揭示了黏性土发生大剪切变形过程中其渗透系数随轴向应变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对围压、渗透压力、渗透方向等因素对土体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黏性土大剪切变形过程中其渗透性变化规律一般表现为:在剪切变形起始阶段,渗透系数迅速减小,随着轴向应变的增加,其变化越来越缓慢,最后基本上趋于稳定。轴向应变、围压、渗透压力等是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垃圾土的渗透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取自京郊某垃圾堆填场的垃圾土样进行渗透试验,比较不同密度情况下渗透系数的差别。试验中同时记录了渗透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土的渗透系数随密度的不同,可以在(10-3~10-7)cm/s之间变动。试验中也发现垃圾土的渗透系数随时间而逐渐减小,大约6天左右趋于稳定。对垃圾土的渗透系数室内试验测定应以观测7天时间为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对饱和粘性土的渗透规律进行研究,得到几点新认识。利用此认识建立了饱和粘性土越流补给量的计算公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