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河南小秦岭是我国重要金矿田之一。金矿赋存于太古界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中,金矿化受韧性剪切带及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以含金石英脉型矿化为主。金矿的形成时代是许多地质学家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栾世伟等(1983,1988)多次强调燕山期金的成矿作用,并特别强调晚燕山期花岗岩与金矿的成因联系。我们在“小秦岭韧性剪切带特征及与金矿成矿关系研究”中,根据金质来源、成矿环境以及控矿条件等因素分析,认为小秦岭金的成矿作用是多期的,金矿的形成是长期、多次、多阶段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区域复背形南侧的“秦仓沟组”,原定为一套混合岩和混合岩化变质岩,划属太华群的上部组元.近年经研究确认为具典型韧性变形的动力学标志的古老糜棱岩带,是在左行走滑的强烈挤压条件的深层塑性变形产物,从而肯定了太华群南侧也与北侧一样,为古韧性剪切带所围限.结合实际资料提出了对太华群划分方案的意见.太华群边缘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对小秦岭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的认识具重要意义,开辟了认识区域构造格局和金矿分布规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金的嵌布类型,通常划分为裂隙金、晶隙金、包体金三类。近来作者在河南省陕县申家瑶金矿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嵌布类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黎盛斯先生,根据金的特征照片,建议将嵌布在含金构造角砾岩的砾砂间的金命为砾间金。一、地质概况申家瑶金矿位于河南省小秦岭金矿田以东的崤山台穹中,为一断裂构造型金矿床。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太华群混合花岗岩。金的矿化与硅化、多金属褐铁矿化密切相关。金主要赋存在含金多金属褐铁矿化石  相似文献   

4.
近年有许多地质工作者将我省小秦岭地区的太华群定为太古代绿岩带。因小秦岭太华群中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资源,故又将金矿床与太古代绿岩带联系起来。笔者根据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成果,对小秦岭太华群是太古代绿岩带的论点提出质疑,并希望进一步探讨。一、太古代绿岩带浅释太古代绿岩带,《地质辞典》解释为:“是发育在太古宙克拉通范围内的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的特殊组合。……平面形态呈长条状或树枝状,剖面形态一般呈向斜状。规模不等,一般长几十公里,宽几公里,大者断续延伸达七百公里以上。地层由独特的三位一体的岩石组  相似文献   

5.
分布于豫陕交界的小秦岭金矿,虽然在矿床成因、生成机制或控矿条件等方面目前还存在着较大分岐,但是有一点认识却是颇为统一的,即几乎所有金矿均被限定在太古界太华群的变质岩系内。如果我们把研究领域稍加扩大即可发现,在崤山、熊耳山区域内绝大多数金矿仍然分布于太华群内或与其紧邻的熊耳群陆相火山岩底部,而不论它们是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或者是爆破角砾岩型。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小秦岭地区太华群整个含金岩系中,闾家峪组含矿更为集中。无论是石英脉条数或者是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矿脉数都占去了全岩系中总数的80%左右(表1)。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矿成矿元素的克拉克浓度、同位素等特征,运用统计、数学地质差别分析等方法,探讨小秦岭金矿田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聚积规律.  相似文献   

7.
近日,从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在三门峡市召开的资源储量报告评审会议上传出好消息,以三门峡金渠金矿为代表的小秦岭地区部分国营地方金矿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勘查投入,所开展的中深部生产探矿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在小秦岭新查明了数个资源储量达中、小型规模的金矿,实现了储采基本平衡或有余,黄金生产企业逐渐步入了良性持续发展轨道。 金渠金矿在2001年提交一个中型规模的一期勘探报告后,于近日又提交了一个中型规模的二期勘探报告;小秦岭金矿经过几年生产探矿工作,提交了一个资源储量为中型规模的一期勘探报告;桐沟金矿、枪马金矿…  相似文献   

8.
8号金矿脉(Q8)是小秦岭金矿田中含金量较高、具中等规模的一条金矿脉,产于小秦岭复背斜的南翼,赋存于太华群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的变质岩系中。矿床属中低温中深岩浆热液型矿床。矿脉长4430m,地表厚0.7~1.2m,地下最大厚度可达7m。 金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尤其与黄铁矿密切相关;矿石具粒状、压碎、交代、次生四大结构类型,以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条带状为主,其次是块状、团块状、浸染状、细脉状、晶洞状、次生构造较少;矿石类型主要是黄铁矿型和多金属硫化物型两种,金品位较高且分布广。  相似文献   

9.
航磁、重力异常和遥感影像证实,在崤山太华群之下有一隐伏花岗岩体存在,其规模可与小秦岭文峪岩体相比,岩体从南西(深处)向北东(浅处)侵入,在申家窑以北又转向北西。岩体的发现,深化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解决了金矿成矿的热源问题。研究表明,崤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优越,具备找到大型金矿的前景。经综合分析,预测了三个有希望的成矿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根据已掌握的豫西熊耳群火山岩金矿资料,从层控观点出发,对金矿物质来源进行初步探讨。文章以熊耳群火山岩本身的主要特征、含金丰度及其中金矿的分布特点与环太平洋安迪斯山型火山岩金矿的对比为依据,明确地提出了熊耳群火山岩金矿物质来源分为一元和多元两种类型及熊耳群火山岩为金矿矿源层的观点。以期对今后在熊耳群火山岩地区找金的地质和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小秦岭金矿自1964年开始勘探以来,投入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求得数以百吨计的金矿储量。目前,已成为国家重要黄金产地之一。随着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加深了对小秦岭金矿成矿规律、成因机制的认识。本文拟就“成矿物质来源及层控作用;变质作用与成矿物质聚散关系;热液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的关系;成矿作用的时空观念与构造控矿的意义”等问題的提出,旨在读者中引起反响,欲对今后的找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80年代前后国内外大型、特大型金矿的发现史,总结新形势下的找金工作;加强基础地质,研究成矿规律;注意预测和寻找新的金矿类型;运用矿床模式指导找矿;注意信息找矿,大力加强化探工作等四个方面。同时结合豫西基本地质情况。对小秦岭地区及秦岭褶皱系北缘的找金工作,提出具体意见。这对豫西今后的找金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桂西辉绿岩型金矿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辉绿岩型金矿是桂西微细粒型金矿的重要矿床类型之一,但桂西辉绿岩(玄武岩)区域金丰度仅为2.45×10-9,不具备形成金矿的物质基础。为此,文章对此类金矿的形成机制、物质来源(金源)以及矿床类型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此类金矿属于改造型金矿,金主要来源于基性岩浆对地层含金地质体的混熔改造,并指出那坡等地是广西寻找该类金矿最具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磁性矿物的减少是小秦岭绿岩带石英脉型金矿田显著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磁法勘探可鉴别区域规模的绿岩地体、圈定花岗岩体、划分构造断裂带和蚀变带,井测定石英脉的位置。进而提出小秦岭金矿物探找金模式,为寻找新的隐伏金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豫陕两省交界地带,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余条,探明金矿储量巨大。为我国重要脉金产地之一,具有一定的成矿远景。一、矿田地质概况区内广泛出露的太古界太华群地层,自下而上分为:蒲峪组、焕池峪组、闾家峪组、观音堂组和抢马峪组等五组。它是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各类混合岩夹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变质相以角闪岩相为主,局部具麻粒岩相。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喷发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矿田构造受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所制约,又受太行山新华夏系和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河南灵宝小秦岭金矿带矿化特征,提出了全区金矿化富集的层位性、分带性、主从性、方向性及似等距性,同时探讨了工业矿脉内金矿化的若干局部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7.
翻开人民共和国黄金事业的历史,人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记载: 1975年,随着位于小秦岭矿区的河南省第一个国有金矿-秦岭金矿投产的鞭炮响起,河南省的黄金矿业开始起步.之后,也算春风得意,一路凯歌,河南省的黄金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现大中型金矿34处,小型金矿26处,累计探明金金属储量600余吨.黄金矿业发展迅猛,现已建成国有金矿40座,乡镇集体金矿28座,黄金冶炼厂2座,金矿日采选能力近万吨.全省黄金年产量逐年上升,到2002年时达70余万两,连续19年居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18.
东闯金矿自然金以其不依赖硫化物而存在的特殊产状、巨粒的形态有别于小秦岭其他金矿的自然金。本文在叙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着重论及了它的产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特征;给出了自然金X射线衍射数据;提供了完整的自然金反射率色散曲线;计算了自然金的颜色指数并指出了它们与成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该矿区金在热液中搬运、沉淀方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南秦岭正河金矿区控矿剪切带特征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河金矿是在秦岭泥盆系成矿带板沙矿田中新近发现的一个前景可观的金矿勘查基地.对该矿的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对控矿剪切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还对剪切-流体-金矿化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对矿区的成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信息荟萃     
《河南国土资源》2009,(8):50-51
小秦岭深部或有"大金矿"本刊讯记者8月13日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由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承担的"小秦岭深部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共划分了18个深部成矿预测区,预测金资源量467.656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