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赤普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成矿区内,是川滇黔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将成矿期形成的石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阶段.本次选取了21件样品进行研究,对保存于石英、闪锌矿及硅化白云石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赤普铅锌矿床中包裹体类型相对较为单一,以气液包裹体为主.Ⅰ、Ⅱ、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230℃~270℃和2.74~19.68wt%(NaCl),150℃~200℃和3.71~16.99wt%(NaCI)和180℃~220℃和0.70~16.15wt%(NaCl)三个区间.主成矿阶段的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为127℃~210℃和4.34%~22.17%(NaCl).该矿床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范围主要在130℃~200℃和8.5%~17.0%(NaCl)之间,属于低温、中等盐度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aCl2体系;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始终处于相对还原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地层;成矿机制可能为含金属和舍还原硫流体混合成矿.该矿床应归属于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渌井矿床是广西西大明山地区内一个典型的脉状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中,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流体包裹体、硫化物矿物化学和硫同位素的系统测定和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和矿质来源。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渌井矿床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为主,主成矿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7~281℃(平均值为256℃),对应盐度为3.54%~12.69%(均值为8.39%)。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以富集Fe、Cd、In而贫Mn、Ga、Ge等元素为特征,多属于形成温度偏高的含铁闪锌矿类型。硫化物硫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总体变化范围为-1.9‰~4.4‰,呈塔式分布,均值为1.7‰,位于零值附近,暗示渌井矿床硫化物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硫化物矿物化学及硫同位素特征可知,渌井矿床应归属于热液脉型铅锌矿床范畴,在成因上与本区深部的隐伏岩体具有密切的联系,成矿时代可能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3.
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岩浆作用阶段、钾长石-硫化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和氧化作用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黄铁矿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为查明成矿流体特征,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对取自深部矿石中的碳酸盐脉(均为碳酸盐-黄铁矿成矿阶段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开展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其中,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t=80~600℃、w(NaCl,eq)=4.48%~18.79%;富气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t=240~560℃、w(NaCl,eq)=5.09%~9.73%;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t=240~560℃、w(NaCl,eq)=36%~72%。综合分析认为,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通过与国内外典型斑岩型矿床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对比,其与斑岩型矿床的中高温、高盐度流体特征相似。因此,推测地堡那木岗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许强伟  王玭  钟军  王成明  郑义  方京 《地学前缘》2018,25(5):151-166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长岭子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一个矿床,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海相火山岩建造中,矿体受夕卡岩控制。根据手标本中脉体穿插关系和岩石薄片中观察的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文中将长岭子铅锌矿的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干夕卡岩阶段、湿夕卡岩磁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分别以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石英+绿帘石+电气石+磁铁矿、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石英±方解石的矿物组合为标志。长岭子矿床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富液相(WL型)和富气相(WV型)两个亚类。干夕卡岩阶段辉石中主要发育S型和WL型包裹体,湿夕卡岩磁铁矿阶段绿帘石和石英中主要发育WL型、WV型和S型包裹体,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中可见所有类型的包裹体,石英碳酸盐阶段的石英±方解石脉中仅见WL型包裹体。干夕卡岩阶段辉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387~524 ℃和10.7%~52%(NaCleqv.);湿夕卡岩磁铁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12~533 ℃,盐度为11.3%~60%(NaCleqv.);石英硫化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82~329 ℃,盐度介于4.7%~38%(NaCleqv.);石英碳酸盐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4~199 ℃,盐度介于3.1%~22.4%(NaCleqv.)。上述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表明长岭子铅锌矿为夕卡岩型矿床。成矿流体经历了自夕卡岩阶段高温、高盐度岩浆热液向石英碳酸盐阶段低温、低盐度大气降水热液的转变。石英硫化物阶段发育沸腾包裹体组合,表明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这可能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藏南吉松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远  梁维  谢锦程  张继军 《现代地质》2015,29(3):553-562
吉松铅锌矿床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矿体由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脉组成,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为闪锌矿、方铅矿和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包括石英、方解石、毒砂和黄铁矿等。矿床可划分为:Ⅰ.毒砂-黄铁矿-石英阶段;Ⅱ.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Ⅲ.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Ⅳ.表生氧化阶段。石英、方解石中包裹体以气液两相水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2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成矿流体特征为中低温度、低盐度、低密度,显微测温结果显示:Ⅰ 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225~345 ℃,盐度为0.21%~11.93% NaCl eqv;Ⅱ 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145~339 ℃,盐度为0.35%~13.26% NaCl eqv;Ⅲ 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210~350 ℃,盐度为0.35%~15.31% NaCl eqv。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发生了沸腾作用,可能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分析表明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广东玉水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MVT(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带东段,铜铅锌矿体主要呈不规则囊状产于下石炭统忠信组滨海相石英砂(砾)岩和上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之间,少量呈不规则脉状分布于白云岩中。其主矿体中铜的品位极高,2013年入选品位为15.5%;矿石主要呈块状,少量浸染状。矿石矿物主要包括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方铅矿、浅色闪锌矿、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等,主要脉石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局部偶见石英。发育赤铁矿-磁铁矿和硫化物两个成矿阶段。选取主成矿阶段——硫化物阶段硫化物矿石中的闪锌矿和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玉水流体包裹体主要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气液比5%~20%,均一温度范围为90~289℃,其中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90~289℃,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10~287℃,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25~210℃,包裹体盐度范围集中在8%~15%。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是H_2O,个别气相成分CO_2。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玉水铜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层控的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是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铅锌(铜)矿床,具有超大型矿床潜力。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主成矿阶段的矿石矿物(闪锌矿、石英、方解石、石榴子石)进行流体包裹体测温和盐度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以气液型两相为主,含子晶的三相包裹体少量,气液两相包裹体气液比为5%~10%,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94.8~440.1℃和4.8%~44.32%;其中闪锌矿明显分为高温闪锌矿(331℃)和低温闪锌矿(145~181℃),盐度主要分布在8%~14%和18%~22%。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显示阿奇山铅锌(铜)矿床主要存在早期硅酸岩热液和晚期碳酸盐热液2个成矿阶段,二者叠加部位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盐度的特征,进而总结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进行了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和ICP-MS分析,获得它们的固结顺序为:黄铁矿早于闪锌矿,二者早于方铅矿(闪锌矿交代黄铁矿,方铅矿交代前两者)。从硫化物成分空间分布可以判断成矿流体以甸南-榛子沟为中心分别向二道-喜鹊沟和大地-白云迁移。根据方铅矿固结温度(327℃)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22℃),限定以方铅矿为主的矿床其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22~327℃;利用Cd在方铅矿-闪锌矿分配系数温度计获得铅锌矿成矿温度在344~464℃之间,结合闪锌矿出溶黄铜矿温度(高于350℃),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00~360℃),并参考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400℃),获得以闪锌矿为主的矿床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60~400℃,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温度被限定在390~400℃;由于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微裂隙中,利用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并结合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230~370℃)约束金成矿温度约为370~400℃。成矿温度较高可能归因于样品采集位置较深所致;最后利用矿石矿物、侵入岩、围岩微量元素对比分析判断成矿流体与中生代(特别是印支期)侵入岩具有亲缘性,根据印支期岩浆混合特征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对本地区成矿作用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河南王坪西沟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矿床成因类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王坪西沟铅锌矿床隶属于东秦岭外方山钼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位于车村-鲁山断裂北侧。矿床赋存于中元古代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岩系中,受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矿石主要由金属硫化物,少量石英和碳酸盐组成;成矿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组合、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为标志。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CO2-H2O-NaCl±CaCl,体系,石英或闪锌矿中可见CO2-H2O型、含子晶型和水溶液型三类包裹体,CO2-H2O型包裹体集中在早阶段产出。早、中、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80~386℃、180~350℃和120-230℃,从早到晚逐渐降低;盐度分别集中在3%~7%NaCl eqv.、3.55%~17.43%NaCl eqv.和3.06%-13.51%NaCleqv.。含子晶型流体包裹体主要出现在中阶段,子晶为方解石,该阶段为成矿主要阶段,可见CO2-H2O型包裹体与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均一温度相近,指示流体沸腾,发生CO2的逃逸,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总之,王坪西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造山型矿床一致,成矿机理可由碰撞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所解释。  相似文献   

10.
吉林集安铅锌矿地球化学与分散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贵  张忠  胡静 《矿物学报》2002,22(1):62-66
吉林集安铅锌矿床是我国最早报导的少数几个典型低温铅锌矿床之一。矿化具有多期次特点 ,富矿体都是多期次矿化叠加的产物。根据矿化先后和矿物生成顺序将矿化分为五个阶段 :①石英 黄铁矿矿化阶段 ;②重晶石 闪锌矿矿化阶段 ;③石英 方铅矿矿化阶段 ;④石英 黄铁矿矿化阶段 ;⑤碳酸盐 氧化矿物矿化阶段。用均一法和爆裂法测得石英、重晶石、闪锌矿包裹体成矿温度变化在 1 1 0℃~ 1 97℃之间。矿床中除含铅锌矿外 ,还有微量的Pt和Pd,并普遍含分散元素Cd、Ga、Tl、In、Se、Ge、Te,其中以Cd含量最高 ,闪锌矿中Cd含量最高可达 71 5 5× 1 0 6。分散元素主要呈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各种矿物之中 ,未发现独立矿物。通过矿床地质和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该铅锌矿床属低温沉积 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内展开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所累积的自然重砂数据资料,统计了全国各省72个典型银矿床的自然重砂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各自然重砂矿物在所对应的类型的矿床中的报出频率,得出火山沉积型、沉积型、变质型、侵入岩型4种类型的银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展现这4种类型矿床的重砂矿物组合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按照这种方式建立的不同矿床类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于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生矿床是指在内生和外生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度所形成的矿床.根据成矿要素的配置关系,联生矿床可以分为内源外成和外源内成两种类型;根据宏观地质环境可分为海相和陆相两类.海底火山喷气(喷流)沉积矿床(热水沉积矿床)是典型的海相联生矿床,陆相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属于陆相联生矿床,而陆相火山-次火山高度开放型的容矿构造中通过流体的沸腾浓缩形成的浅成高温热液矿床也具有联生矿床的属性.联生矿床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对成矿物质运动时空结构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3.
嵩县石门铷矿赋存于印支期碱性正长岩体中,岩体中主要成分为钾长石,印支期是本区岩浆活动的重要时期,岩浆活动为本区铷矿、稀土元素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后经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使岩体中的铷部分活化、富集,而形成本区铷矿床。通过对本区岩体成分、矿体矿物成分等基本特征的研究,认为在本区周边及河南省的方城和安阳等地存在类似的岩体,找矿潜力较大,应加强对碱性岩体的研究及找矿。  相似文献   

14.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的研究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是热水沉积—叠生成因矿床,早期呈现寒武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床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长坑矿田金,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华英 《地质论评》1998,44(2):194-199
长坑矿田金、银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与上三叠统不整合面之下的硅质岩中,金、银矿体分离。金矿体主要为浸染状,富集As、Sb、Hg;银矿体主要为脉状,富集Cu、Pb、Zn。金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寒武纪—石炭纪地层及硅质岩的相同,银矿体铅同位素组成与金矿体的不同。金、银矿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组成也明显不同。银矿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70.4Ma。据上述特征,笔者认为长坑金、银矿床是不同成矿作用形成的,金矿主要是热水沉积形成,银矿主要是燕山期晚期改造形成。  相似文献   

16.
沙柳河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阿尔茨托山南东段阿尔茨托山复式向斜南翼。为研究沙柳河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分析了矿区地质背景、矿床(体)特征、岩(矿)石化学成分及含量,研究认为矿区是以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产于金水口岩群地层,沿一定的地层层位分布,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特征。矿床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火山喷溢沉积作用成矿期、岩浆期后成矿作用期和表生作用期三个阶段,矿床成因受地层、岩浆岩、构造关系密切,矿床类型初步定为变质岩中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对已揭露工程地段进行取样,采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化学分析、微量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微区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铜厂沟铜矿矿石矿物组成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铜厂沟铜矿矿石类型为含铜砂岩型和含铜蚀变构造角砾岩型:砂岩型铜矿具有层控特征,矿体产出明显受三叠系飞仙关组等赋矿层位的控制;蚀变构造角砾岩型铜矿矿体沿SW向次级控矿断裂具一定规模展布并受其控制,矿石含铜品位达3.26%~3.88%。2类型铜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见少量蓝铜矿、自然铜、方解石、石英;主要围岩蚀变为沸石化、重晶石化、沥青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石化及碳酸盐化等。砂岩型铜矿控矿及赋矿围岩岩石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SiO2/Al2O3值、Na2O、 K2O含量特征和CaO+MgO含量分布特点,表明岩石为海相碎屑沉积成因。蚀变构造角砾岩型铜矿石为构造运动改造形成。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加给陇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揭示了加给陇洼金矿床的矿体均赋存于巴颜喀拉山群地层中,受北西走向的甘德-玛多区域性断裂控制,均产于深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中。矿体形态简单,以似层状为主,沿走向和倾向上具有膨大缩小、分枝复合的特点。通过资料对比,认为加给陇洼金矿的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云鄂博矿区的铁矿和铌、稀土矿分属两个成矿期和两种不同的成因。铁矿是中元古界蓟县系哈拉霍疙特组内的层控受变质铁矿,赋存在宽沟南侧的层状白云岩中,该白云岩及铁矿层是在两条同生断裂所控槽状泻湖中沉积的。除白云岩外,宽沟南北两侧地层均可对比,同属白云鄂博群。铁矿层的原生矿物为以菱铁矿为主的FeCO3-MgCO3系列矿物,受后期侵入岩的热变质作用转变为磁铁矿及赤铁矿。铌、稀土成矿作用与脉状、瘤状碳酸岩有关。矿区已发现该类脉岩40余条,可分为白云石质及方解石质两类,以前者为主。两类碳酸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均为轻稀土高度富集型,铕弱亏损到富集,其来源较深碳酸岩体沿断裂侵入造成强烈而广阔的碱交代蚀变带,以霓长石化为主,其强度与稀土矿化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推测矿区在不大的深度内赋存有较大的隐伏碳酸岩侵入体。  相似文献   

20.
蒙库铁矿床与镜铁山铁矿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库铁矿床被认为是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但存在很大的争议.文章将其与典型的喷流沉积型铁矿--镜铁山铁矿床对比,并结合野外的第一手资料,发现蒙库铁矿床的喷流沉积特征并不明显,而热液成矿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热液的性质和来源、成矿时间等尚不明了,蒙库铁矿的成因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