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尧 《中国地名》2014,(8):73-74
《尚书》之《禹贡》篇,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历史地理学著作,它主要记录了我国古代九州的划分,山川的历史方位及走向,各地的物产、贡赋、历史时期土地肥沃程度,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禹贡》之名源于:"禹"乃是夏代开国君主,而"贡"指的是由下往上贡献方物。1.《禹贡》地名总论全文内容大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讲全国九州的划分,对各州的疆域、水土的治理、物产、土地情况、贡赋等级、交通等作了介绍。第二部分"导山",把我国山脉依照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次序,分为四条东西走向的山列。基本上能够反映出这些山脉的地理位置、走向情况,同时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多平原,西部多山的情况。第三部分“导水”,对当时九条大河的源头、流向、支流、河口等情况作了描述。第四部分介绍了“五服制度”,同时颂扬了大禹的功绩。以下是笔者从《禹贡》中搜寻的一些地名。  相似文献   

2.
据《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史迹考》资料,五千多年前,在岳山脚下的北、东、东南一带,是一片烟水茫茫、黄波连天的大湖泊——荥泽湖。其域包括今武陟南、荥阳东北(原为河阴、荥阳县)、原阳县南部、郑州北部、中牟西部及黄河道在内的一片地区。据《禹贡》记载:“导(氵允)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即这一片大水域,原为一片低洼之地,夏秋季节,雨洪并发,济河之水自王屋山直泄入黄河,西来汹涌之黄河遇济水汇入,水势更猛,决岸溢出,且广武陵一带的季节性河流如京水,索水和海然河也借势发挥,滚滚而下,遂使这一带尽成泽国,浩浩“河泊相连”,荡荡“怀山襄陵”。广武陵周围河流环抱,东部则入浩渺的荥泽。此区为古时洪  相似文献   

3.
《禹贡》是我国古代有关政治经济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它在详细记载古代政治制度、行政区域、山水的方位和脉胳,以及土壤性质和物产分布的过程中,系统而又重点地载述了中华大地大量的古代地名。班固著《汉书》首立“地理志”一目,将《禹贡》全文列为开篇,奉为我国自然与人文地理著作之先导。如果从地名学的角度来审视,《禹贡》够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的地名录。本文对《禹贡》地名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莱州系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莱州历史悠久,名称更迭错综复杂。据记载,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莱州府志》记载:"莱之开辟以来,夷于唐虞三代。"相传,唐尧、禹舜时期,禹分天下为九州,胶东半岛属青州,称"东夷"或"莱夷"。《尚书.禹贡》:"隅夷既略,莱夷作牧"。注云:  相似文献   

5.
李长傅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生前著述颇多,是我国知名的历史地理学者,对我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做出了贡献。 《(禹贡)释地》是李教授遗著之一,经陈代光整理,最近由《中州书画社》出版,全国发行。 《禹贡》是《尚书·夏书》中之一篇,为我国古代地理志之始祖,谈沿革地理者,莫不宗之。 在封建社会,《禹贡》列为经典,为学者必读之书。历代注释、疏证《禹贡》者,指不胜屈;《禹贡》之学,蔚然成风,尤以清代最盛、其中清人胡渭之《禹贡锥指》用力最深,集历代《禹贡》研究之大成,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存在的两大分流,各在其下游段形成九河分流系统,即冀州九河与兖州九河o《尔雅》释九河,实属兖州九河即《汉志》河下游分流水系,在今高唐、黄骅、利津之间。《禹贡》河所播冀州九河,在今深县、黄骅、天津、容城之间。古白洋淀消亡的关键因素是《禹贡》河泥沙的长期堆积,其消亡过程即为《禹贡》河九河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九州”之称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充州等九州。然而,一些古文献所记九州的名称并不一致。上述九州典出《尚书·禹贡》,而《周礼·职方》所记九州,有幽州、并州,而无徐州、梁州;《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古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世间就出现“三代丸州”的概念,即《尚书·禹贡》所记为夏九州,《周礼》所记为周九州,《尔雅》所记为殷九州。由…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2,(2):30-30
银,永远闪耀着月亮般的光辉,银的梵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我国也常用银字来形容白而有光泽的东西,如银河、银杏、银鱼、银耳、银幕等。我国古代常把银与金、铜并列,称为"唯金三品"。《禹贡》一书便记载着"唯金三品",可见我国早在公元前23世纪,即距今4000多年前便发现了银。在大自然中,银常以纯银的形式存在,人们曾找到过一块重达13.5吨的纯银!另外,也有的以氯化物与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铅、铜、锑、砷等矿石共生在一起。银的导电本领,在金属中数第一。一些袖珍无线电中用银作导线。银也很富有延展性。我国内蒙古一带的牧民,常用银碗  相似文献   

9.
南阳 《中国地名》2013,(1):72-73
呼延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7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在史籍《汉书》中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这样记载:"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在史籍《汉书·匈奴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在史籍《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载:"异姓呼衍氏、须卜氏、丘  相似文献   

10.
李慧 《地理研究》2006,25(3):560-560
按照1956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规划,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负责整理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侯先生遂于1957年夏天邀请顾颉刚、谭其骧、黄盛璋、任美锷四位著名学者分别注释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地理著作《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汇为第一辑,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因出版时间早,该书在“文革”以后就很难找到,学界一直盼望再版行世。在初版46年之后终于由学苑出版社重印。《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之一《尚书》中的一篇,也是我国最早富有系统性、科学性记述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