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数字前兆遥测台网中心数据库及数据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实现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着重介绍了该系统软件结构、工作流程、软件设计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2.
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克昌  蒋春花  纪寿文  刘春国  叶青 《地震》2010,30(2):143-151
基于应用需要, “十五”项目对前兆数据库系统重新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 吸取了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制定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结构规范 第一部分: 固定台站观测》。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规范设计的有关方面, 包括对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分析、 设计时的考虑因素、 包含的内容、 规范的主要特点、 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解决, 如同一台站多套相同仪器的处理等。 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库表结构, 并与“九五”数据库结构进行了查询速度比较。 基于该结构的前兆数据库系统已在前兆台网的各级节点使用。 实际应用表明, 该数据库结构具有结构稳定、 查询速度快、 表数量和表大小适中、 基础信息全面以及开放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地声的主要频谱特征,同时探讨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地声的实时监测从而实现对地震的临震预报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地震前兆数据的传输与处理流程为基础,针对流程中多个传输处理环节的不同前兆报文,加以规范和分析。同时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语言,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多层次纠错检查,并对此系统软件的研制背景、思路、功能特色及应用情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CDBC技术、工作流程及数据传递方式;分析了研制数据卸出与转换程序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描述了程序的组织结构。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程序在全国前兆台网中心卸载与转换地震前兆数字化的观测数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我国在“九五”期间实施的前兆台站流体测项的数字化中推广的仪器型号、主要性能指标及改造的规模,观测取得的成果及其有待完善的技术问题;简要介绍了我国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中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的布设,观测井下地下水特征,数字化观测技术系统及建设的基本结果;最后介绍了流体学科前兆台站分级分类管理的改革意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建设完成后的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的整体功能,以及各种前兆观测手段在全疆的分布情况,给出了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整体结构,数字地震观测仪器的基本信息、前兆观测数据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台站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介绍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台站的产权与管理权关系,观测点的井泉类型、观测井深度,观测层类型与地下水物理化学特征,观测项目及仪器类型与运行现状,井房及其供电与通讯条件,观测人员的学历与专业结构、年龄与工龄结构等,为“十五”台站优化与建设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数据的管理与服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及其前兆数据来源和特点,重点分析了该中心的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及应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在剖析地震前兆数据的结构和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了自行研制的基于双表数据结构的CAPOmen平台来管理和维护各种前兆数据,并枚举了该平台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前兆台网中心还运用Web和FTP等网络传输手段与用户及研究单位进行各种数据交换和共享,提供以CAPOmen 平台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的基于浏览器的前兆数据查询、浏览、下载及其他服务等。并对地震前兆数据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刚  何案华  郭藐西 《地震研究》2005,28(3):298-301
介绍了利用eZ80F91 Flash微控制器实现地震前兆仪器的网络化功能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微控制器与前兆仪器的嵌入式连结方案,满足了前兆仪器网络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资料     
  相似文献   

12.
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地震计将感应到的地面运动信号转换成电压值输出给采集器,采集器将模拟电压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再进行A/D转换成512KSPS的1位数据码流,该码流经DSP的两段滤波后得到COUNT值,DSP从RAM中取出COUNT值归一化后打包输出。  相似文献   

13.
Data and debate     
Sue Bowler draws together some of the NAM scientific sessions, to capture the flavour of this lively and popular meeting.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技术为处理海量地震观测数据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存储与计算模式。为了解决现有基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案的读写速度低、用户并发度低和可扩展性差等问题,以地震前兆观测数据为例,在详细分析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Base和Open TSDB的地震大数据存储方案,搭建了大数据测试平台,完成了不同存储方案下查询、插入性能实验和并发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关系数据库存储方案相比,基于HBase和Open TSDB的存储方案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并发性,经过优化后的HBase存储方案具有更高的读取和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地球物理观测网络的核心业务软件“十五”地震前兆数据管理系统已运行十多年,随着观测数据量的增长,数据库的读取和统计查询的性能逐渐降低。此外,管理系统存在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等漏洞的安全问题,系统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基于分布式组件的大数据架构,使用消息中间件和时序数据库等技术对管理系统进行重构,将原来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基础信息、产品数据等按照各自特点在时序数据库中建表,并将历史数据和增量数据都迁移到新的时序数据库,显著提升了系统读写和统计性能、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多副本技术)。分布式和容器化等技术的引入,增强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并可通过横向扩展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勘探开发信息数据纷繁复杂,为了高效的管理和运用这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数据,本文以ORACLE为数据库工具,对结合实际业务的勘探开发数据模型设计元数据管理方案,并分别从数据类型及数据项代码角度入手抽象出元元数据进行规范化,在此基础上以PowerDesigner设计工具中域的使用和工具的开发对规范化进行实现.经过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选取郑州台2002年地磁相对观测D、Z分量资料,对同期数字化和模拟观测数据采用日变形态、趋势分析、差值分析、极值时间等方法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观测一致性较好,说明数字化仪器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用来代替模拟仪器是可行的,但因数字化仪器还存在观测数据突跳的问题,尚需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Ground-truth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for location calib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itoring System network being developed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The objective of the calibration effort i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event locations and to reduce the size of the error ellipse, both in automatic and in human analyst-reviewed bulletins, in order to meet the On-Site Inspection requirement for the size of the inspection area. Several databases were compiled and are maintained at the Prototype International Data Center (PIDC) to support calibration efforts. The Nuclear Explosion Database contains most readily accessible information about all nuclear explosions worldwide. The events in the Calibration Event Bulletin (CEB) carefully selected well located events from the PIDC Reviewed Event Bulletin and relocated using additional arrivals from regional networks requested from various National Data Centers. The Ground-Truth Database contains carefully selected events with known or well estimated location accuracies from the Nuclear Explosion Database, CEB, as well as from bulletins of U.S. 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er and International Seismic Centre. It also contains data on chemical explosions and quarry blasts when confirmed by local or national authorities. Ground-truth events are subdivided into various ground-truth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location accuracy. The databases have been used in various calibration studies to derive and test corrections to improve event locations. Several location calibration techniques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validation test for any proposed operational change requires that the results meet the location calibration metric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at the PIDC.  相似文献   

20.
地震目录在地震预报和震害分析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从网站上手动下载各个地震目录资料时效率比较低下,此外由于下载的地震目录格式固定,对开展更广泛的数据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地震目录资料的下载效率,采用节点流程的方法对地震目录文本进行自动下载,并将其解析后存储到数据库,实现了高效率的地震目录资料自动下载和数据存储功能,方法简单灵活,可为科研预报及相关地震数据应用服务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