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IS在衢州市茶叶种植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樊高峰 《浙江气象》2003,24(1):33-36,F003
建立了衢州市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气候要素推算模型和GIS的离散点插植,建立与DEM同分辨率的栅格图。由此利用小网格推算衢州农业气候资源的立体分布,分析研究茶叶种植气候区划,获得较好的效果,对茶叶种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万吉华 《贵州气象》2005,29(6):36-37
通过在低海拔地区种植延秋西瓜的实验,探索延秋西瓜各个生长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开发利用关岭县立体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鲁西北地区,麦蒜棉间套作能更充分利用土肥、气候资源和有效生长季节,显著增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推广立体种植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玉米产量及充分利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温、湿、光等自然资源,1996--1998在固始县进行了玉米、平菇、紫木耳套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平菇、紫木耳大田立体种植,可使三者间适宜生态因子互惠形成,单位面积积累生物量大幅增长,较传统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立体多熟种植中玉米产量是实现其高产的关键。通过对其关键生育期根系、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净光合强度及其果穗经济性状等多年的研究,表明,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采用大小行种植的四行玉米中存在着3个边行优势。指出,选择优良品种,采用机构覆膜种植技术,提高玉米整齐度,是充分发挥其边行优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玉米产量及充分利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温、湿、光等自然资源,1996-1998年在固始县进行了玉米、平菇、紫木耳套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平菇、紫木耳大田立体种植,可使三者间适宜生态因子互惠形成,单位面积积累生物量大幅增长,较传统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桐庐县高山蔬菜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章莹菁  何忠银 《浙江气象》2003,24(4):22-26,34
通过对桐庐县以歌舞乡为主的山区进行定点多层面的气象资料的调查分析,利用高山地区的立体热量差异,对种植高山蔬菜的气候适应性进行研究,以点带面,达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白龙江沿岸垂直气候分析和花椒生长的实地调查以及栽植试验,将该地花椒的立体种植划分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其适宜的品种,以期每个层次栽植的花椒尽可能充分利用该层次的气候资源,获得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河套灌区立体多熟种植亩产超吨粮田中主栽作物小麦、玉米的主要农艺措施(氮肥、磷肥、小麦播量、玉米密度)进行了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确定了各因子的最佳数学模型及优化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区热量资源立体分布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树庆  袁福香 《气象》1996,22(6):15-18
采用二次趋势势面函数模拟长白山区热量资料的地理分布,用地理细网格分析方法推算山区各地的热量资源状况,并以此为基本依据,分析山区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合理布局,指出不同品种在各地的适宜种植高度带,该项分析了已长白山区气候及农业资源立体开发中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浙中金衢盆地境内中小尺度地形复杂多样,层次多元,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立体种植。柑桔生产历史悠久,近十多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浙江柑桔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的制约,产量长期徘徊。冬季的寒风冻害和夏秋的高温干旱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1977、1988年灾害性大减产就是典型例子。近年又累遭5月干热风危害,引起异常落花落果,严重影响座果率和产量。本文根据近年的观测和试验结果,简述柑桔生长发育的  相似文献   

12.
浙中金(华)衢(州)两市、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区。境内盆地丘陵相间配置,地貌类型复杂,层次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重新分配大气候背景下的能量和物质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小气候,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立体种植。该区柑桔栽培历史悠久,几经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遵义立体气候明显,为了合理布局涪陵榨菜在遵义的种植,合理安排播种育苗时间及种植模式,【方法】本文采用了涪陵区及遵义13个国家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涪陵榨菜种植的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风险,对榨菜全生育期温度界限内积温值进行回归拟合,得出不同县域不同海拔种植榨菜的适宜播期,以及对秋季茬口时间的探讨。【结果】在市的西部和中部海拔800 m以下、东部600 m以下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为榨菜气候种植适宜区;在市的西部海拔在800-1000 m区域,市的中部和东部海拔在600-900 m区域适宜播期为8月中旬,尽量保障冬前壮苗,为榨菜气候种植次适宜区;在海拔1000 m以上种植榨菜,秋季茬口时间紧张,冬季受低温雪凝灾害风险大,引种榨菜需慎重。【结论】在遵义引种涪陵榨菜,在市的西部和中部800 m以下、东部600 m以下地区,界限积温充足,冬季凝冻风险小,可以发展涪陵榨菜。  相似文献   

14.
根据法国特细青刀豆生长发育特性及其气象条件的要求,在不同的生育期,结合贵州特殊的山地立体气候,利用气候相似性原理,运用贵州省1:25万地形数据和84个台站30a的气候资料,以GIS为技术手段,划分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3种不同等级、不同时段的分布范围,得出每年4—6月贵州的适宜种植面积较为广泛,西部局地可以延续到8—10月;有7个月的采收加工期(4月中下旬-11月中下旬);3—10月,适宜区的分布由南部边缘的河谷地带向西部高海拔地区逐渐推移等结论,为法国特细青刀豆在贵州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川东南立体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有关考察资料对川东南立体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小麦生产立体布局,制定栽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奉节脐橙品质与海拔高度及坡向关系的气候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张学文 《四川气象》1995,15(2):34-36
分析了奉节脐橙8种品质指标立体变化变化与海拔高度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脐橙品质立体变化与海拔高度及气象条件的关系方程,认为海拔高度引起温度变化是脐橙品质立体变化的根据原因,分析了不同坡向品质差异,指出,阳坡因光照较强,相对湿度较小等原因,胆橙品质比阴坡更好。  相似文献   

17.
川东丘陵山地蔬菜立体气候生态及蔬菜立体气候区划从四个方面进行:其1,广泛搜集整理前人关于川东丘陵山地气候及蔬菜气候适应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著作。其2,对川东丘陵山地的蔬菜生产和有关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考察和研究。其3,设置一些田间试验(如分期播种和自然分期播种试验)进行蔬菜的农业气象鉴定。其4,在蔬菜立体气候生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川东蔬菜的立体气候区划。在揭示川东丘陵山地蔬菜立体气候生态规律和区划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各个层次蔬菜生产的优势,科学布局城市蔬菜生产基地,以确保城市蔬菜供应。并以万县市为样板,对蔬菜基地进行综合规划。  相似文献   

18.
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中几种主要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套灌区春小麦生产中的春季潮塌、干热风和小麦全蚀病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害的成因、发生时段与危害程度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和示范,重点试验推广了适时早播、选取良种、缩垅增行、优化密度和带状立体种植及适时适量、优化灌溉等一系列减灾对策与配套技术,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了灾害,促进了小麦生产持续4年攀登新台阶。单产平均每年递增29.9kg,增产13.0%,总产平均每年递增7349.0万kg,增产16.48%,获得了显著的减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数字化雷达回波参数分析人工增雨播云条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迟竹萍  陈金敏  朱平盛 《气象》2001,27(4):46-49
利用数字化测雨雷达观测的层状云雷达立体扫描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得出层状云降水部分特征,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获得催化作业效果指标y=2.0mm.h^-1,在使用雷达立体扫描资料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时指导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部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华  曾皓 《四川气象》2004,24(3):14-16
青藏高原东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立体气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时间上的四季不分明给农业生产造成的缺陷。经综合分析。得到的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经济发展气候带.对综合利用立体气候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