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空间规划是重要的海洋空间管理工具,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对海洋空间规划及其体系的基本认知,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空间治理需求,提出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着力点和基本路径。研究表明,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是由各类海洋空间规划组成的,具有一定逻辑组织关系的管理制度集合,是海洋空间发展与资源环境管制的基础性机制集合;其构建应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海洋空间治理需求,体现国家海洋生态文明意志和海洋空间治理现代化,以总结多样化实践、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和统一技术体系为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海陆一体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本文以自然资源部"两空间内部一红线"海洋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总体要求为指导,以基于生态系统管理、陆海统筹为基本原则,从格局目标确定、格局分区探索、陆海统筹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县级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并以广西北海市海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例进行了应用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实现了北海市海洋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了生态优先的空间发展格局和综合管控体系,可为市县级海洋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以及德国海洋空间规划相关领域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在核心法律、立法体系层次、涉及海域、与陆地空间规划的联系4个方面对两国海洋空间规划法律体系进行异同分析,探讨我国未来可行的海洋空间规划法制建设方向。提出推动海洋空间规划专项立法,规范地方立法建设,重视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空间规划,有机结合陆海空间规划等建议。同时展望了我国和世界海洋空间规划法律体系的建设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国家着力构建陆海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更好的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海岸带专项规划的建立实施,满足新形势下海域海岛管理的新要求,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本文对已经建立的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平台进行了总结。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平台主要目标是实现海洋空间"一张图"、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评估、海洋空间综合决策,主要功能包括多规分析与一张图、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评估、海洋空间分区辅助编制与审查、海洋空间符合性判断等。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规划的海洋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鑫  陈培雄  黄杰  王权明 《海洋通报》2020,39(4):408-415
国土空间分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对整个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用海分区既有其独立性与特殊性,也面临着陆海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海洋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提出的 新要求。文章系统梳理了 1983 年以来海洋功能分区体系 4 次演变历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分区体系的内在需求,指出海洋功能分区体系存在未覆盖海域全域,分区层级的尺度、分工、内容和结构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不一致,分区方案未考虑用途管制的需求,以及陆海统筹不足等问题。在剖析现有各类规划政策分区、管制分区和功能分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以海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海洋生态红线为底线,以原海洋功能区划分区为主体,将无居民海岛纳入规划范围,并在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大框架下统筹协调海陆分区,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海洋分区体系。全国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海陆主体功能,划定主体功能区,并建立海洋产业保障区名录、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名录和海洋自然保护地名录。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功能+管制”的利用分区,共划分出海洋保护区、海洋发展区和海洋保留3个一级分区以及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海水增养殖区等 12 个二级分区。  相似文献   

6.
海洋空间规划是重要的海洋空间管理工具,建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挪威、美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等世界主要海洋发达国家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发展状况进行概述,结果表明:各国已逐步形成基于各自国情、适应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其中既存在"国家-区域-地方"的层级控制体系,也存在"战略-结构-使用"的内容控制体系,还存在"国家管辖与地方管辖并行"的独立自由型控制体系。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研究实践以及开展区域海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英格兰东部海洋空间规划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和实施现状,总结可供我国借鉴的相关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空间规划的范围应尽可能地与陆域空间规划相对接,以推进陆海统筹理念的落实;设立明确和清晰的海洋开发与保护总目标尤为重要,同时依靠政策、空间规划和海域使用许可制度,逐层将总目标予以细化和落实;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必要环节,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海洋空间规划是适应性管理过程,须开展持续性监测和评估,情境监测、过程监测和结果监测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监测和评估方式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陆地与海洋作为国土空间的两大主体,落实陆海统筹战略、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陆海统筹的重点内容并分析其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陆海统筹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有效落实,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从6个方面实现陆海统筹:有机衔接陆海主体功能,统筹协调岸线两侧矛盾,统筹塑造陆海空间格局;统筹规划陆海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统筹布局和协调发展陆海产业;建立陆海一体的交通和防灾支撑体系;开展陆海协同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建设陆海统筹的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海洋空间规划是一个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过程。文章采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基于WOS核心合集和CNKI数据库,系统梳理分析2000—2020年海洋空间规划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主题及其突现词演变路径。结果表明:当前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3国占比超过50%,各机构间合作度较高、跨国交流活跃;国际方面,栖息地、海洋保护区域、渔业发展、生物多样性是热点研究方向,国内则更加关注陆海统筹和可持续发展;近20年来,国际研究趋势变化为"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空间规划尺度的拓展及跨界研究-经验总结与环境保护",国内规划时期则从"空间规划政策综合管理-具体功能区划分-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深入探索的重点领域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洋空间规划是协调用海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海洋综合治理机制,也是提升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蓝色经济的有效工具。《柬埔寨海洋空间规划(2018-2023年)》运用实地调查、综合评价、GIS空间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技术方法,构建了柬埔寨海洋功能区分类体系,划分了9类33个功能区,制定了功能区管理要求、行动计划和用途管控清单,提出了"发展目标+功能分区+用途管控+实施引导+决策系统"的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徐青 《海岸工程》2003,22(1):86-90
以奥运为契机,综合利用青岛地下空间,平战结合立体开发青岛,切实减少地表资源环境的压力,在地下空间规划中,综合提升青岛城市素质。  相似文献   

12.
舟山群岛的发展与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大奎 《海洋地质前沿》2004,20(7):28-34,36
阐述了舟山市在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地位;分析了杭州湾3大海洋工程及其对舟山的影响;指出舟山海洋资源主要有深水岸线、海洋渔业、海洋旅游资源等;提出了舟山海岸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多规合一"的视角,从概念内涵、规划体系、区别联系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海洋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差异性和关联性。重点分析两者在功能定位、时间定位、层级体系、分类体系、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海洋功能区划需完善之处,并提出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期限及目标的设置、明确不同层级的细化标准和要求、增加海洋保护、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类等功能区类型、加强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情况评估制度的建设等对策和建议,为实现海洋功能区划在"多规合一"进程中与土地利用规划等其他规划统筹衔接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array of many-year average seasonal value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represented for a one-degree scale of averaging, by using a quantitative criterion, we select the climatic discharge frontal zone of the Amazon, determine its physical and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ength, width, thickness of the frontal layer,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nsity gradients, and specify its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We also describe the many-year average inter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Translated by Peter V. Malyshev and Dmitry V. Malyshev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中国海洋生态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国内海洋生态形势的分析,提出中国海洋生态保护目标与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结合国内外海洋保护区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中国海洋保护区规划工作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功能一致性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预防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1 2月 7日在范登堡美国BBC基地 ,将人造地球卫星“Jason(伊阿宋 )”号发射到高度为 1 3 3 6km的轨道上。在观测世界海洋状况的宇宙仪器中 ,该卫星装备了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它的测高仪能很精确地测量卫星在海洋上空的高度 ,收集有关海洋地形 (其表面的起伏 )、海浪高度、风向和风速等资料。为了有效的水文气象预报 ,卫星每 3h提供 1次报道 ,特别是对预报厄尔尼诺这种信息很重要。“伊阿宋”将取代从 1 992年开始在轨道上工作的法—美卫星“TOPEX 海神号”。新的仪器设备将在世界海洋的同一海区上空飞过 ,但具有 1min的移位 ,然…  相似文献   

17.
无居民海岛空间资源价值评估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借鉴了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无居民海岛空间资源价值评估的3种方法,提出无居民海岛空间资源价值评估技术的研究趋势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06,49(9-10):597-609
The Sulu-Sulawesi Marine Ecoregion (SSME) is an outstanding ecoregion situated within the center of global marine biodiversity. Three countries—Indonesia, Malaysia and the Philippines—share, and directly benefit from, the rich resources of the SSME.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ecoregion indicates that the resource extraction has exceeded the natural capacity of this marine ecosystem for recovery. Shared boundaries, ecosystem dynamics and resources, as well as transboundary environmental issues (including human migration) justify an ecoregion approach to conserve the SSME.In 1999, the World Wide Fund (WWF) for Nature and its partners launched the SSME Conservation Program. The Program adopts a two-pronged approach: planning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SS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mediate conservation actions on the ground. The ecoregion planning process involves the formulation of a Biodiversity Vision—a 50-year conservation goal—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keholders’ Ecoregion Conservation Plan (ECP) based on the ecoregion's Biodiversity Vision. Notable was a shift from a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facilitated to a government-led planning proces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im governance mechanisms to ensure coordin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P. These interim mechanisms that operate within country and across countries during the planning phase of the SSME Program are perceived to evolve into form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P.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 the use of fish for food security in the Pacif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sh is a mainstay of food security for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PICTs). Recent household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urveys, and socio-economic surveys, demonstrate that subsistence fishing still provides the great majority of dietary animal protein in the region. Forecasts of the fish required in 2030 to meet recommended per capita fish consumption, or to maintain current consumption, indicate that even well-managed coastal fisheries will only be able to meet the demand in 6 of 22 PICTs. Governments of many PICTs will need to increase local access to tuna, and develop small-pond aquaculture, to provide food security. Diversifying the supply of fish will also make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Pacific more resilient to natural disasters, social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the uncertainty of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