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1997年以来,廊坊市共开发整理各类土地7950公顷,新增耕地4164公顷。其中,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123个、新增加耕地2810.85公顷:同期,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564.7公顷,连续7年实现了耕地补充有余。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全市农业平均每年新增产值15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2.
规划调整完善中,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测算需要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分析修正为现实潜力。本文首先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考虑到自然、经济社会等限制因素,分析测算现实潜力。通过选取自然限制因子,将其与农村居民点现状叠加分析,开展自然适宜性评价,获取宜耕性整治潜力;分别选取7个经济可行性指标和6个社会因素可行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影响权重,通过消除量纲影响的标准化数值与自然、经济、社会限制因子权重加权后,取得综合整治潜力指数。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测算农村居民点在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的评价体系限制下新增耕地的潜力。测算结果表明,长寿区2011~2020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新增耕地潜力为851.04公顷,新增耕地潜力系数为9.23%,长寿区各镇街2011~2020年新增耕地潜力约为14.29~97.64公顷。  相似文献   

3.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造中、低产田,整治闲散地和废弃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并把"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充分发挥土地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改革投资方向,扩展土地整理的外延和内涵,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4、2010、2015年Landsat-5 TM、Landset-80LI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解译数据,分析了江油市近1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同时,利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了2020年江油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4 ~ 2015年期间,江油市耕地、草地、水域面积总体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2015 ~2020年期间,江油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快,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将有所增加,林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面积基本不变;建设用地从原有基础往外围耕地扩张,耕地面积则主要由林地转入.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情报》2009,(3):I0001-I0001
安徽省绩溪县位于皖南山区,西依飞虹滴翠的黄山,东屏苍茫滚玉的清凉峰,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山多地少,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全县土地面积为111637.08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1786.6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5617.73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759.68公顷,未利用地面积7090.78公顷,耕地开发后备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近27 a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可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和尕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依据。在野外考察基本土地利用类型基础上,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Landsat卫星影像使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获取4期土地利用现状信息,通过运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模型定量计算,从面积变化、类型转化和空间格局变化三方面研究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确定了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间段内,林地、水域、草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耕地、建设用地、水域重心迁移明显,耕地、建设用地重心向西南方移动,水域重心向东北方移动。人类活动是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温度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加也是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福建省福清市大力创新土地整治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有序有力开展土地开发整治、旧村复垦和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再利用,有效保护了宝贵的耕地资源.福清市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三赢”:耕地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是地区发展的必要产物,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区经济的特征性。依据2016年、2020年南京市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分析“十三五”期间江宁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农业生产总值、劳动力数量和土地面积等数据分析其变化的可能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江宁区土地类型分布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其中林地在横溪街道、禄口街道及江宁街道呈递增趋势,而耕地在湖熟街道和淳化街道呈递减趋势;利用土地转移变化分析可知林地的转入类型主要为耕地、建设用地,其次为水域;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林地的转入受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而耕地的转出与农业生产总值联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9.
改进CA-Markov模型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CA-Markov模型未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因素驱动影响,难免预测精度过低的问题,该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Logistics回归模型,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变化多种影响因子,构建了改进的CA-Markov模型,对武汉市202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CA-Markov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现状预测精度;根据预测结果,武汉市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结构仍以耕地为主,2005—2020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增长幅度达到76.36%;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地类转换的主要模式。预测结果为武汉市的国家空间规划与和谐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广元市青川县是国家生态试点县和退耕还林实施县,查明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RS和GIS技术,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个时相的陆地卫星TM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获得了该区3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川县近10 a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过程,查明了引起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最后,对该区201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的面积比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青川县2000—2005年间,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005—2010年间,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两段时期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减小,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减小,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水域和未利用地先减后增,草地先增后减。究其原因,认为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经过预测,在相关政策不变且没有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2015年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将由2010年的58.57%增长为59.01%,到2020年将继续增长为59.44%,耕地面积比例到2020年将减少至29.13%,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继续增加至0.2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县以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以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着力点,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以促进农村发展方式转变为落脚点,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打造现代农业新引擎,助推农村“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生产机械化、生活社区化”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果.2008年以来,全县投资2.18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6个,整治规模达23.7万亩,新增耕地3.8万亩.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临澧县国土资源局秉承"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争先"的理念,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秉公执法、热情服务之路,先后荣获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地籍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塑造了国土资源部门新形象。土地开发整理--质量与数量并重。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五严格":一是做好前期工作,严格立项管理;二是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施工管理;三是做到专款专用,严格资金管理:四是健全项目档案,严格内部管理;五是发挥项目效益,严格跟踪管理。这一举错,有效地提升了全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近年来,全县先后报批建设用地42宗、面积282.87公顷,其中耕地136.77公顷;先后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1个,新增耕地面积266.12公顷。由于我们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耕地保有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基本农田保护--政府与基层共管。按照国家对基本农田保护实施"五不准"的要求,我们狠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通知》。二是控制了非农建设占用基农田。我们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把好建设用地预审关。三是完善了管理网络体系,形成政府、基层组织、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规划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斌  刘翔 《现代测绘》2011,34(5):60-61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有利于有效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是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影响力的形象工程,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对江西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特别是在人口不断膨胀,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更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4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为18.37亿亩,十年间耕地净减少1.14亿亩,人均耕地从1.59亩降为1.41亩。土地沙化、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已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侯颖 《国土资源通讯》2009,(4):40-40,42
山东省菏泽市是一个拥有9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各级政府在实践中认识到,耕地面积稳定则农村稳定,农业收入稳定则人心稳定。为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菏泽市国土资源局创新土地利用方式,使全市土地利用方式实现了“八个转变”,走出了一条科学用地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以遥感解译的漯河市近40年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叠置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景观格局指标,研究其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及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980年至2015年间漯河城镇用地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扩张主要占用耕地;(2)林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2000年来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3)漯河市各景观类型总体呈平衡发展态势,耕地优势度有所下降,建设用地优势度不断上升;(4)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及政府政策变动是影响漯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5年来,我省通过环境治理新增牧业用地13.3万公顷,工程治碱恢复利用灾毁地4.2万公顷,煤城塌陷区恢复治理面积1500公顷,盘活城镇存量建设用地2.1万公顷,盘活村镇建设用地9000公顷.扣除年度占用耕地指标后,仍连续5年实现占补平衡有余,新增耕地储备5.2万公顷.全省耕地保有量始终保持在1170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率一直保持在86.5%以上.新探明金、铅锌、钼、铂钯等重要矿产地21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处,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矿产资源平均回采率提高了5.8个百分点,资源综合利用率、科技支撑率、矿产收益率都大幅度提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丘陵区耕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为例,运用景观格局原理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6--2009年期间耕地景观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理(驱动力)。结果表明:13年间,研究区耕地面积呈急剧减少的趋势,变化率明显高于省内丘陵区平均水平;耕地景观空间格局稳定性逐步降低,格局时空变化的地形分异特征显著;变化趋势受坡度、新增建设用地、人口密度、高程、城镇化水平、GDP、起伏度等负向驱动力与灌溉条件、等级公路水平、土地整理程度等正向驱动力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GIS技术,对焦作市1980~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焦作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草地、城镇用地经历了一个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水域、农村居民点与未利用地的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其他建设用地一直处于增加状态;林地和滩涂一直处于减少状态。20 a间焦作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滩涂、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现结合昆山市实际,就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条利国利民利业的好政策,谈一点初步的认识。一、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意义重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利用不合理、不充分及废弃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科学的整理利用,并将由整理所得的新增耕地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建设区使用,以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促进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有序的开发利用,这对于保障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