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001年上半年,全球发生MW≥6.5地震22次,其中浅源地震19次,中源地震2次,深源地震1次;发生MW≥7.0地震8次,最大震级达MW8.4。6月23日秘鲁沿海发生了MW8.4地震,这是36年来矩震级最大的地震。上半年地震灾害严重,1月26日发生在印度的MW7.6地震使2万多人丧生。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下半年,全球发生MW≥6.5地震15次,其中浅源地震13次,中源地震2次;发生MW≥7.0地震6次。下半年MW≥7.0地震的地震矩释放是1976年以来的中等水平。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中国新疆-青海交界的MW7.8地震,是下半年全球矩震级最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上半年全球共发生MW≥6.5地震14次。其中MW≥7.0地震7次;浅源地震10次;中源地震3次;深源地震1次。浅源大地震发生的区域集中于印度尼西亚和南印度洋地区。6月份发生的地震所释放的地震矩占上半年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地震矩的一大半。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上半年,全球发生MW≥6.5地震16次,其中13次浅源地震,2次中源地震,1次深源地震;发生MW≥7.0地震6次。上半年MW≥7.0地震的地震矩释放是1976年以来的偏低水平。中国及邻区地震活动比较活跃:3月3日,在兴都库什地区发生了1次MW7.3中源地震;6月28日,在中国吉林汪清发生了1次MW7.3深源地震。统计检验表明,地震矩释放表现出持久性质。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地震资料统计,2006年7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206次。其中M5~5.5地震177次,M5.6~6.0地震24次,M6.1~7.0地震4次,7级以上地震1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震时间2006年7月17日08时19分28.7500秒,Mw=7.7。在发生的206次M≥5.0地震中有161次发生在东半球,45次发生在西半球。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地震资料统计,2006年9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8次。其中M5~5.5地震72次,M5.6~6.0地震20次,M6.1~7.0地震6次,无7级以上地震。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萨摩亚群岛地区,发震时间2006年9月28日06时22分09.7300秒,Mw=6.7。在发生的98次M≥5.0地震中有62次发生在东半球,36次发生在西半球。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地震资料统计,2008年1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5次。其中M5~5.5地震65次,M5.6~6.0地震19次,M6.1~7.0地震11次,无7级以上地震。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发震时间2008年1月5日11:01:05.3500,Mw=6.6。在发生的95次M≥5.0地震中有53次发生在东半球,42次发生在西半球,东西半球地震频次相当。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4年8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1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69次,M5.6。6.0地震20次,M6.1~6.5地震2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智利—阿根廷边界地区,发震时间为2004年8月28日13时4127秒,Mw=6.5。在发生的91次M≥5.0地震中有55次发生在东半球,36次发生在西半球。其地震事件分布图见图1,地震事件目录见表1。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地震资料统计,2008年5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51次。M5~5.9中强震139次,其中M5~5.5地震116次,M5.6~5.9地震23次;M6.0~7.9强震12次,其中M6.0~7.0地震11次,M7.1~7.9地震1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中国四川,发震时间2008年5月12日06:28:01.5700,MW-7.9。全球发生的151次j坦≥5.0地震中有119次发生在东半球,32次发生在西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发生的慨≥5.0浅源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附近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9次(组)Ms≥5.0地震中,有8次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孕震空区,其中7个孕震空区中强震前出现了逼近地震;6次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异常地震条带。  相似文献   

11.
对地磁九倍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磁九倍法是没有道理的,在地磁地震可能前兆的探讨过程中,应加强科学性。地磁场的变化绝不都是地震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自1977~2006年,新疆伽师地区相继发生了多次强地震.本文运用哈佛大学公布的该区域的CMT解,通过对不同地震的分布及断层性质的定量化分析,将地震分为三个时段,并由P,T轴拟合了该区域分时段的应力场方向,分析震源性质及区域应力场发现,1997年3月1日至2003年1月4日该区域的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而2003年2月24日起,其地震断层性质和应力场方向又恢复到了第一时段的状态,结合该区域地层速度模型和区域受力状况、构造背景、以及地震断层性质和分布规律等,作者提出了该区域地震断层性质及应力场变化原因是由于障碍体的存在结论.  相似文献   

13.
摩擦摆基础隔震上部偏心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部结构存在偏心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上部结构偏心距和抗扭刚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上部结构偏心距对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位移反应和加速度反应均有较大影响,即使在上部结构偏心距较小时,其对结构地震反应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上部结构的抗扭刚度对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影响较小,而对上部结构的位移反应影响较大;上部结构的抗扭刚度对隔震层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影响较小。因而,对于上部结构存在偏心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应减小上部结构偏心距并增大其抗扭刚度以减小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扭转反应。  相似文献   

14.
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宋治平  薛艳  梅世蓉  宋先月 《地震》2003,23(1):15-22
在回顾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前的长期、中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预测意见基础上,对该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次巨大地震前存在地震条带、地震空区、地震活动增强区、象限性等空间异常及地震活动参数异常, 这些特征对巨大地震的研究与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Eleven PASSCAL broadband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were employed in the Tibetan Plateau by the Sino-US team from September, 1991 to June, 1992. Seven of them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Qinghai-Tibet highway, others in Maqin and Yushu of Qinghai Province, Linzhi and Xigatze of Tibet. The data included 31 local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se stations from July, 1991 to January, 1992.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s of digital data, we identified the seismic phases carefully in several methods using SAC softwares (Seismic Analysis Code) in SUN workstation. We compared the seismic phases after converting the seismograms of the single stations to the seismic profiles; analyzed the first arrivals of P waves in the incident planes by rotating 3 component seismic records; identified the seismic phases from the particle motion pictures. The Pn apparent velocities were calculated in the distance range of 230–1200 km from Linzhi earthquakes, western Changtang earthquakes, Xitieshan and Gonghe earthquakes and the earthquakes in Indi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n velocities change slightly in the Tibetan Plateau (8.0–8.1 km/s). These values near the velocities at the uppermost mantle of the normal continents. The Moho undula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also studied by using Pn data by the time-term method. The prima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ho beneath the Tibetan Plateau is flat, and its depths are 67–70 km.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4, Supp., 593–600, 1992.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及邻区地震活动概况进行背景性分析,从该地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入手,阐述了影响该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构造,对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活动空间、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灾害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2001年以来2次8级地震和2010年4月青海玉树M7.2地震为例,分析了Rt值在强震前后随时间和空间异常变化特征,同时对综合参量的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强震前Rt值大都出现明显的异常降低过程.在地震综合参数异常和强震关系的研究中,利用地质构造块体约束研究的区域,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强震前后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帕米尔东缘区域中深源地震与浅源地震进行波形对比,并使用交切法和Hyposat地震定位方法进行地震定位对比,从不同角度探讨该区域中深源地震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地球自转是天文学和地球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地球自转动力学理论的研究一般是在旋转对称模型基础上进行的,并得到了一系列与观测相符合的结论.但实际地球是一个非旋转对称的椭球体,甚至是梨形椭球体.因此,三轴地球模型的自转理论研究应该是有一定意义的.文献[17~19]认为,三轴刚体地球除了Euler自由摆动外,还存在第二自由摆动,以及地球自转存在自由加(减)速运动等.本文在经典力学和刚体地球自转Euler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球自转的自由运动,指出文献[17~19]给出的关于地球自转存在自由加速或减速的证明是不正确的,完全刚体地球自转也不可能存在第二自由摆动.  相似文献   

20.
收集全球纪录的1947年7月29日,中国西藏朗县东南M7.7大地震的观测数据,分别利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和国际地震中心 ISC(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er)的定位方法及技术重新测定。所定震中在里龙断裂带附近,经过比较分析,首选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的定位方法测定结果。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和当地的里龙断裂走向一致,修订的震源位置也在该断裂上,表明里龙断裂可能是其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