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采出液含砂量对井下两级串联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开展采出液含砂量对双泵抽吸式两级串联旋流器的速度场、浓度场及分离性能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受含砂量影响较小,二级旋流净化器的分离性能受含砂量影响较大。旋流器分离效率随含砂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含砂量不高于0.010时,随含砂量的增大旋流器分离效率逐渐升高,在含砂量为0.010时,达到最大分离效率99.67%。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选择双流体模型和RNGκ-ε湍流模型对新型未开孔螺旋管气液分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螺距、管径等结构参数及液体黏度、入口速度、入口含气率等操作参数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在螺距为26.67和47.22 mm,在入口速度为1~30 m/s时,增加螺距或入口速度可以改善分离效果.当入口速度较大时,减小管...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东半岛大沽河下游咸水体修复过程中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问题,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悬浮物质量浓度和粒径对咸水体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人工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的时空变化,定量分析和评价含水介质物理堵塞的机理和程度.结果表明:悬浮物质量浓度和粒径是影响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关键因素;在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200 mg·L—1的条件下,含水介质的等效渗透系数分别为其初始值的38%、20%0和10%;随着注入悬浮物质量浓度、注入时间的增加和入渗深度的减小,相对渗透系数不断减小;悬浮物的粒径越小,迁移距离越大,造成渗透系数下降区的厚度越大;随着悬浮物粒径的不断增大,粒径大的颗粒容易被截留在表层,造成表层渗透系数下降幅度增大,其余各层渗透系数下降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一、技术类型该技术属于有色金属选矿技术。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黄金矿山及比重大的矿物选厂尾矿回收有用矿物,对于采用浮选的黄金矿山企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三、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根据选矿旋流分级浓缩理论,采用旋流器分级浓缩脱药—球磨细磨—机械搅拌浮选生产金精矿,采用分级浓缩使尾矿达到分级抛尾、沉砂达到浓缩、脱药及富集的目的,用旋流器组替代单台旋流器以稳定沉砂浓度及沉砂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疆喀纳斯湖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结合放射性同位素210Pb、137 Cs定年,研究了喀纳斯湖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喀纳斯湖沉积物以细颗粒组分(粒径小于16μm)为主,但1814~1830年(32~35cm深度处)和1893~1903年(18~20cm深度处)这两个时期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发生了突变,粗颗粒组分(粒径大于16μm)尤其是粒径大于63μm组分含量迅速升高。对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的分析表明,这两个时期的沉积物来源或沉积动力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此,首先运用粒径-标准偏差法提取了沉积物中的敏感粒度组分C2(粒径为15~238μm),进而通过敏感粒度组分与器测气象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和沉积物粗粒径(C)-中值粒径(M)图分析,研究了喀纳斯湖沉积物沉积时的动力条件。组分C2的含量大小与区域春季、夏季温度有关,反映了山地春季和夏季雪、冰融水入湖的强度,组分C2含量在1814~1830年和1893~1903年这两个时期的快速增大与水动力异常偏大有关,据此识别了两次显著的洪水事件。与区域树轮、冰芯记录及文献记载的对比分析表明,洪水事件的发生与对应时期内暖湿的气候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6.
石炭—二叠系是东濮凹陷煤成气的主力气源岩,尚不明确煤、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等组分在新生代的成气演化特征。基于高压釜热模拟实验,对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气产率及气体组分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热模拟结果表明:初次加热过程中,不同类型烃源岩热解烃类气体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暗色泥岩生气能力最强,煤岩的次之,碳质泥岩的最差;不同类型烃源岩热解产物组分演化规律相似,随温度升高,甲烷摩尔分数逐渐增加,重烃气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非烃气摩尔分数减小。二次加热结果显示:研究区在新近纪可能存在规模成气;相比于一次生烃,二次生烃重烃气、总烃气及非烃气产率降低,但甲烷产率升高,干燥因数增大。研究结果对认识东濮凹陷煤成气演化规律、指导进一步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纳微米聚合物微球的水化膨胀封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聚合物微球的深度调剖效果,利用蒸馏沉淀聚合法制备纳微米聚合物微球,并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微孔滤膜装置和驱替装置对纳微米聚合物微球的粒径、水化膨胀能力和变形封堵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微米聚合物微球为较规则均匀的球形,粒径分布集中,具有良好的水化膨胀性能;随着盐矿化度增大,纳微米聚合物微球膨胀性能变差;随着温度升高,微球的膨胀性能变强;在氯化钙和氯化镁水型中,微球膨胀性能变差;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微球膨胀性能变差;随着水化时间增长,微球的封堵性能和变形能力逐渐增强,对孔道产生有效封堵的同时又能变形通过孔道,在渗透率较低的岩心中具有更好的深度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压差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在深孔钻进中的输出性能,利用MATLAB程序编写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程序,对此型冲击器冲锤质量、节流孔直径、活阀行程、自由行程和冲锤上下端有效面积差5个主要结构参数与其输出性能的影响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模拟分析结果对液动冲击器结构设计及优化、提高冲击器的工作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普通泡沫稳定性差问题,通过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制备一种稳定性好、均匀度高且直径细小的微泡沫体系,用显微镜对微泡沫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微泡沫直径的影响,分析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与普通微泡沫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液同时注入玻璃珠填制的填砂管时,可形成直径为10~100μm、变异因数小于10%的微泡沫体系。可通过改变溶液黏度、起泡剂质量浓度、两相流速、温度和回压等影响因素调节微泡沫的直径大小。随着溶液黏度、两相流速、回压的增大,微泡沫平均气泡直径减小,均匀性变好;温度升高导致微泡沫直径增大,均匀性变差。当起泡剂质量浓度高于5g/L时,起泡剂质量浓度增加对微泡沫直径影响不明显。由于溶液中的黄原胶增加液膜黏度和厚度,减缓微泡沫液膜排液过程,促使黄原胶稳定的微泡沫具有优越的稳定性,并在160g/L矿化度、90℃温度、6 MPa回压条件下,其稳定时间长达2h,而普通微泡沫的稳定时间少于20min。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十二烷基羧基甜菜碱(BS-12)在气/液界面的聚集行为,采用界面密度、径向分布函数、基团占有面积等参数分析BS-12气/液界面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BS-12分子在气/液界面紧密排列形成紧密单分子层界面膜,界面膜厚度随着BS-12分子数增加而增大;BS-12分子亲水基团—N+—CH2—COO-中季氮阳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高于亲水基团羧基与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加入Na+和Ca2+后羧基与水分子间的径向分布函数值没有变化,也未对扩散双电层产生较强的压缩作用,BS-12分子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羧基阴离子与Ca2+间的相互作用高于与Na+间的相互作用,说明Ca2+影响BS-12分子的抗盐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