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八方山-银母寺铜铅锌成矿带位于凤太金铅锌矿集区西部的次级热水沉积盆地中,成矿条件优越,已探明八方山大型铅锌矿床、银母寺中型铅锌矿床及多个小型铅锌矿床。目前已进入寻找隐伏铜铅锌矿阶段,找矿靶区的确定和找矿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带内典型矿床的控矿条件进行分析,矿床明显受一定的层位、热水沉积岩相和次级紧闭(倒转)背斜等因素综合控制。在已知矿床延伸地段及与其控矿背斜平行的次级背斜构造部位,优选甘沟铅锌铜矿点、尖端山东西部及杨家湾铜(铅锌)矿点等为主要找矿靶区,需开展物探工作、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及工程验证等综合方法进行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2.
基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矿体的产出受背斜构造、地层、特定岩性层位控制,主要铅锌矿床随控矿背斜构造的倾伏,铅锌矿成矿特征从出露到完全隐伏的认识,依据区内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研究,把铅锌找矿有利地段分为已知矿体的延深部位、已知矿体深部(或周边)的未知矿体、暂无已知矿床的新区共3类。通过工作,预测提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深部、白杨沟-洞沟铅锌矿带、银洞梁-手搬崖铅锌矿床深部和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深部等4个找矿靶区,找矿靶位的预测聚焦于4个找矿靶区内已知铅锌矿床走向延伸与倾向延深部位、矿床两翼深部对赋矿有利的褶曲部位。近年来的找矿实践证明,地质综合研究、构造叠加晕找矿法、以广域电磁法为主的大探测深度物探方法以及深部探矿工程验证是该矿集区深部铅锌找矿的有效勘查方法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控矿-成矿机制一直是该区深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长期困扰该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提升和制约深部找矿突破的构造研究瓶颈,基于10个主要铅锌矿床的矿体赋存规律研究,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了成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力学等特征,识别和厘定了该区存在五种控矿构造组合样式:正断层-背斜式、双向断层-背斜组合式、同向斜落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反倾断层-背斜式、同向斜冲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结合典型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等信息,研究认为,自印支期以来,该区构造体系呈现从NE构造带→NW构造带→SN构造带(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过程。其中,NE构造带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成矿构造体系,进而论证了构造控矿作用机制,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式,为区域勘查部署和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康家湾铅锌矿是湖南省水口山矿田大—超大型隐伏矿床,近十多年来,矿床东部深处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查工作,矿床地质特征发生了变化,发现了第二找矿空间,新增铅锌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通过系统总结矿区地质特征,全面分析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因素,提出了“背斜+两刀”的成矿模型,升华了水口山地区铅锌矿床找矿理论,对成矿有利靶区进行预测,指明下步找矿主攻方向。研究结果认为硅化破碎角砾岩带仍然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兼顾探寻碳酸盐岩古溶洞、构造裂隙带中发育的小而富铅锌矿体,深部寻找矽卡岩型盲矿体依然潜力较大,铜等高温元素可作为今后重点勘查方向。同时,矿区东部新盟山等地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菊兴  王立强  郑文宝  钟康惠 《地质学报》2014,88(12):2545-2555
根据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项目成矿规律研究之成果,开展综合分析,将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划分为驱龙-甲玛铜多金属矿集区等13个矿集区,确定了主要矿集区中重要矿床的矿床类型,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和矿床组合等方面成矿规律,完善了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和矿床谱系,建立了中新世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控岩控矿模式.提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冈底斯中部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似IOCG型铁铜金矿、早中侏罗世—中新世斑岩型铜矿外围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与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下一步找矿的重要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6.
兰坪矿集区是西南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有大型-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找矿潜力巨大。文章在分析兰坪矿集区典型矿床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构造旋回、含矿建造、成矿时代、成矿作用,将兰坪矿集区中的矿床划分为2个成矿系列、5个成矿亚系列,并对成矿系列的时空分布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论述,其中燕山期与晚三叠世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和喜玛拉雅期与沉积、填充交代作用有关的铅锌银铜钴多金属矿床是兰坪矿集区的主要成矿类型。  相似文献   

7.
昭通毛坪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的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成矿作用过程等方面均与控矿构造休戚相关。本文以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不同级别控矿构造的精细解析,揭示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控矿构造体系及控矿构造型式,总结提出了构造控矿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床自印支期以来主要历经了北东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等四期构造体系演化过程。其中,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为区域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滇东“多”字型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区域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NE向毛坪左行压扭性断裂、SN向洛泽河左行扭性断裂为矿床一级构造;其派生的NE向猫猫山复式倒转背斜、NNW向左行扭张性断裂及NE向切层左行压扭性断裂,为矿床的二级构造; NE向左行压扭性层间断裂为矿床三级构造;低序次的节理裂隙为矿床的四级构造;斜冲走滑断裂-复式背斜组合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毛坪富锗铅锌矿床斜冲走滑-断褶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提出矿区深部勘查部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尖端山铅锌矿床与八方山铜—铅锌矿床的成矿类型及控矿因素是类似的。八方山—尖端山倒转背斜的倾伏部位和较陡翼部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而其次级背斜、局部向斜部位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深部钻探资料表明尖端山背斜南翼矿体有向SW倾伏趋势,具有形成隐伏矿体的潜力。由此,推测尖端山背斜以南相邻的八方山—尖端山背斜的次级向斜部位有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性,应该作为今后寻找隐伏矿体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王允 《江苏地质》2020,44(3):265-270
荷花山大型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是该矿集区内最新类型的典型矿床。矿区出露一套以砂页岩、硅质岩、灰岩为主的沉积岩地层,由F1断层、F2断层、褶皱和朱村断陷盆地以及热液共同作用,使早—中三叠世灰岩中发育构造溶解垮塌角砾岩,矿体赋存于其中。通过沉积成矿、热液成矿和岩浆作用等成矿规律的分析,认为荷花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前景,荷花山铅锌矿床受晚期岩浆热液的影响,铅锌进一步富集。荷花山铅锌矿床与沉积作用和热液作用关系较密切,岩体侵入对荷花山矿床进行了破坏和改造,并形成少量的闪锌矿和方铅矿。荷花山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内,其成矿规律与矿集区其他矿床的成矿规律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其独特的成矿规律丰富了铜陵矿集区的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云南楚雄盆地是我国砂(页)岩型铜矿重要矿集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危机矿山勘查成果,从铜矿的空间分布、地层层位与成矿、构造与成矿、岩性与成矿、浅紫色砂岩交互带控矿、金属矿物组合等方面,总结了云南楚雄盆地砂(页)岩矿床的成矿规律,认为区内铜矿床为典型的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贵州普定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黔西北五指山铅锌矿集区是川滇黔接壤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已探明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储量超250万t,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文章对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邻区及MVT矿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矿体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陡倾斜脉状产出,断控和层控特征明显。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硫化矿型,主要金属矿物由闪锌矿和方铅矿组成。矿床形成受构造、层位及岩性、沉积岩相等因素的约束,构造是必要条件和主要控矿因素,灯影组和清虚洞组鲕状白云岩是有利赋矿层位和容矿岩性,局限-半局限的台地-泻湖相沉积为有利沉积岩相条件。成矿物质具有混合特征,其中成矿金属Pb、Zn等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而矿化剂C和S则分别来自赋矿海相碳酸盐岩及其内的蒸发膏岩。成矿流体属于与右江盆地演化有关的低温中低盐度盆地卤水,矿体是富金属流体在早燕山期区域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卸载,与富硫流体混合的产物,成矿过程与MVT矿床相似。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有望推动区内找矿新突破,并为邻区铅锌成矿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东昆仑F e-Pb-Zn-Cu-Co-A u-W-Sn-多金属-盐类成矿带中,随着地质勘查进程的不断深入,该区现已成为铁矿、钨锡矿、铜矿、铅锌矿等矿产的矿集区,其地质找矿潜力非常巨大。笔者从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球物理场、区域地球化学场等角度对鸭子泉—维宝地区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白干湖钨锡矿、维宝铅锌矿等典型矿床的特征对区内的各主要成矿元素的成矿类型、成矿期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层控型铅锌矿、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等矿产的有利地质条件,并对以上各类型矿床的产出环境、成矿时代、沉积(变质)建造、岩浆建造、控矿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总结,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陕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位于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之间,是著名的铅锌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发育海相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类型多样。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铅锌金矿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流体来源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凤太矿集区铅锌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认为凤太矿集区铅锌金矿床是多种成矿作用叠加改造形成的,早期泥盆纪热水沉积预富集形成矿胚,晚期印支—燕山期脆韧性变形-岩浆热液作用富集形成工业矿床。  相似文献   

14.
阳山县石寨矿区隶属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属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是武警黄金九支队首次针对此类型矿床进行勘查。矿区内花岗岩体广泛与石炭系地层接触,接触带长度延伸较长,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的矽卡岩带,受接触带构造影响,在走向与倾向上整体呈"S"型舒缓波状,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带中。通过物化探基础性工作,并利用钻探及槽探工程进行查证,物化探异常与已发现矿脉吻合度较高,且深部呈现铅锌多金属元素富集增高的趋势,显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区内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分析与找矿前景分析总结,为在该区深部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探,扩大其远景规模提供了明确方向和详实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控矿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是我国南方一条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由芒场、大厂和五圩等3 个主 要矿田组成。作者通过系统的构造调查,将带内控矿构造样式归纳为上脉下层、以脉状矿为主的“马鞍 山式冶;上脉下层、以层状矿为主的“铜坑式冶和以脉状矿为主的“箭猪坡式冶。总结了不同构造样式的产 出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芒场矿田马鞍山铅锌矿和五圩矿田箭猪坡铅锌矿的找矿 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赣杭构造火山岩带铀成矿规律及深入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杭构造火山岩带的形成是区域构造环境演化的产物,晚中生代强烈的构造、火山岩浆活动孕育了大规模铀成矿作用,形成了区域上北东向的构造岩浆成矿带。通过对铀矿时空分布、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成矿作用研究,认为不同级别成矿单位的铀矿受火山构造、断裂构造联合分级控制,不同类型铀矿床的定位既有受构造控制的普适性、亦有受其它因素控制的特殊性,并进而提出了赣杭构造火山岩带新一轮找矿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矿集区亮岩铅锌矿区成矿构造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亮岩铅锌矿是川滇黔接壤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之一。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该矿床三个中段出露的垭都—蟒硐断裂带结构进行精细解析,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分析,认为该区至少历经了三期构造成生发展过程,相应的主压应力方向依次变化为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其中在成矿期主要受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为北东构造带。因该断裂带走向变化,在其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质相应发生改变,导致矿体赋存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合黔西北矿集区内其它典型矿床控矿构造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构造控矿规律,而且与滇东北矿集区会泽型(HZT)铅锌矿均受到统一的构造应力场控制。不同于垭都—蟒硐成矿带在成矿期受北西构造带构造体系控制的传统观点,该新认识认为燕山期北东—西南向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北西构造带构造体系为成矿后构造(破矿构造)。这些认识为该区乃至黔西北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板溪锑矿床位于桃江板溪锑矿成矿带内,开采历史悠久,但对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缺乏深入研究。为了在区域上进一步寻找该类型锑矿,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深入研究控矿因素和成矿时代。结果表明: 锑矿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交汇处,深断裂控制金锑成矿带的展布,矿体主要产于NW向、NE向、近EW向、NNW向和NNE向次级断裂中; 区域锑矿的形成开始于加里东期,在燕山期达到高峰。矿区背斜或背斜倾伏端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而背斜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倾伏端等控制了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板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其次赋存于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有毒砂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 矿石自然类型有石英-辉锑矿矿石、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毒砂-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碳酸盐-石英-辉锑矿矿石; 矿床成矿时代属燕山期。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板溪锑矿床找矿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保山镇康地块矽卡岩型铅锌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山镇康地块是"三江"南段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地质构造复杂,铅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中核桃坪与芦子园是近年发现的两个大型铅锌矿床,矿床受近NE向断裂、背斜轴部和地层控制明显,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与沙河床组大理岩化灰岩为主要赋矿地层,近矿围岩矽卡岩化强烈,流体包裹体,Pb、S、H、O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核桃坪和芦子园铅锌矿床均经历了中温、高温两个矿化阶段;核桃坪铅锌矿床矿石铅同位素较芦子园铅锌矿床有较高的比值和较大的变化范围,均以高μ值为特征,属于放射性成因铅,暗示其成矿物质以壳源铅为主;硫化物硫同位素均多为较低正值并呈塔式分布,具有岩浆硫特征,两者均无生物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参与,其中硫同位素分馏已达平衡;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δDH2O(-109‰~-91‰)和δ18OH2O(-4.3‰~2.3‰)同位素研究表明核桃坪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并遭受后期大气降水或地层水的混合;核桃坪矿床与芦子园矿床的微量元素具有岩浆热液型矿床特征,不同于VMS型、MVT型铅锌矿床。因此,笔者认为两个矿床应属于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的中-高温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区深部隐伏岩体的侵入产生岩浆热液并携带Pb、Zn等成矿物质与地层水或大气降水混合,在背斜轴部与NE向断裂的交汇处形成该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