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OMIS图像几何校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与卫星遥感传感器相比,机载成像光谱仪具有平台姿态稳定性差、飞行高度低、视场角较大等特点,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图像几何畸变的图案复杂化,几何纠正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消除这些几何畸变。该文详细分析了OMIS图像存在的主要几何畸变,提出OMIS图像几何校正的处理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NDVI的绿洲植被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使用经严格配准的同一季相1990年和1998年Landsat-TM和SPOT-HRV图像数据为基础底料,编制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进而简化生成植被盖度图像。根据策勒绿洲特有的生态景观特征,利用两个图像所提供的各植被覆盖级的数量和空间密度分配状况,来评价图像所包括时段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提出绿洲植被生态景观若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策勒绿洲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使用经严格配准的2个时相的TM和HRV图像数据为基础底料编制规一化植被指数图(NDVI),根据策勒绿洲特有的生态环境特征,研究植被指数灰度级与盖度级的对应函数关系,将其转换成植被盖度图。最终利用植被盖度图像所提供的各盖度级的数量和空间分配状况来评价图像所包括时段,即1990年至1998年期间植被环境质量的变化,为该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的遥感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类法。包括知识的获取和表达,以及将知识用于土地利用分类。知识的获取和表达包括两方面。一是将原有的GIS土地利用数据与新的遥感图像配准、叠加、集成,并从中挖掘各类型的光谱知识。二是通过对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中得到原有各土地利用类型经济数年后变成其它类型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将其定量化表达成新遥感图像上各类型的先验性概率。在知识的应用和分类方面,分别对原土地利用各类型所对应的遥感图像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处理,利用各自可能出现的类型及其各类型的先验性概率进行最大似然法分类。研究表明,该方法将原有的GIS数据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先验性知识综合集成用于新的遥感图像的分类中。这不仅可以促进GIS数据更新的自动化,而且还可以得到比常规最大似然法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Gram Schmidt变换的高光谱遥感图像改进融合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图像融合的目的是综合来自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信息,生成一幅具有新空间和波谱特征的合成图像。针对高光谱图像的特点,对基于Gram Schmidt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进行改进,首先采用光谱重采样方法模拟产生Gram Schmidt变换的第一分量,通过Gram Schmidt变换将高光谱图像转换到正交空间,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图像替换Gram Schmidt变换的第一分量,最后通过Gram Schmidt反变换获得融合图像。利用EO1-Hyperion航天高光谱数据与ALI全色波段进行融合试验,发现改进方法可有效提高高光谱遥感图像与全色高分辨率图像的融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志丽  陈曦 《干旱区地理》2001,24(4):353-358
遥感图像的几何精校正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利用ERDAS IMAGING软件对塔里木河流域TM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的方法,ERDAS IMAGING软件进行几何精校正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速度快、几何精度高等特点。几何精校正为TM影像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7.
卫星遥感影像中耕地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采用遥感图像处理ENVI3.2软件和TM资料,进行了7个县(市区)10个时相的耕地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结果证明,选择春季时相,TM432波段合成,经几何校正和增强处理,通过交互的非监督分类提取耕地信息,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平均分类精度达到98.22%。  相似文献   

8.
借助携带地理信息的图像数据,标注未知图像的地理信息,是图像视频地理信息系统迫切需要的基于内容的检索工具。传统基于文本的地理信息标注方法主要借助人工完成,效率低下且无法运用于视频GIS检索之中,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流形结构的图像地理信息标注方法。该方法提取图像的视觉特征作为相似度度量,重构地理图像的流形结构,用以刻画不同视角视图图像的渐进变化规律,建立相同地理位置不同视角图像之间的内部关联,以便携带地理信息的共享。构建地理图像的流形结构需要连续视角变化的地理图像,当已有地理图像视角变化跳跃时,提出利用主动学习策略,通过交互完成视角变化跳跃位置的地理图像补充,同时进行增量式训练,提升地理信息标注方法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给出携带地理信息的图像,该文方法可以获得相同地理位置处流形结构内的所有地理图像,高效完成地理信息标注。此外,在应对成像视角变化跳跃的情况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NDVI的绿洲植被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经严格配准的同一季相 1990年和 1998年Landsat -TM和SPOT -HRV图像数据为基础底料 ,编制规一化植被指数 (NDVI)图 ,进而简化生成植被盖度图像。根据策勒绿洲特有的生态景观特征 ,利用两个图像所提供的各植被覆盖级的数量和空间密度分配状况 ,来评价图像所包括时段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 ,提出绿洲植被生态景观若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极地记录冰川和达尔克冰川流速的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南极冰川的流速 ,对于研究南极冰雪物质平衡、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有重大意义。本文论述了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冰川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英格里特 .克里斯泰森海岸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和配准及叠加处理 ,测量和计算出极地记录冰川和达尔克冰川的平均流速 ,并对它们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南大洋海冰分布是南极考察过程中影响破冰船航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南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际上不同机构发布的南大洋海冰分布图,大多是球面投影,不能直接用于主流的瓦片地图发布。将极方位立体投影海冰图转换为目前主流的网络墨卡托投影地图,并利用合适的图像重采样方法,按照不同级别比例尺进行瓦片切割和编号存储,最终实现海冰影像地图的发布共享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笔者对不同的图像重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最邻近点采样方法、双线性内插和双三次卷积重采样方法的优劣,针对本文的研究优选双线性内插方法进行影像地图瓦片的切割,并最终叠加融合在Google地图上,实现了Google底图、准实时海冰影像图与破冰船走航位置的集成显示,为雪龙船的冰区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到地面状况的快速、精确配准方法:充分利用ArcGIS与ERDAS软件相兼容的特点,先用ArcGIS进行初配准,再用ERDAS进行精配准;对比二次配准结果,初配准中残差(RMS)均值为1.7235、最大值为4.19、最小值为0.45、标准差为1.32;而精配准中残差(RMS)均值为1.525、最大值为3.304、最小值为0.105、标准差为1.015.结果满足了实际工程的需求.同时,阐述了如何从理论学习上升到实际工作,对于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大比例尺地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初学者或没有工程经验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泉华  胡广臣  李玉 《地理科学》2017,37(7):1120-1126
为了更加精准地从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提取水边线,提出基于G0分布的SAR图像水边线提取方法。首先,将SAR图像域划分为大小相等的子块,并假设每个子块内像素强度服从独立同一的G0分布;利用矩估计方法得到对应每个子块的粗糙度和散射性参数;根据设定的参数阈值,可划分出粗略的水域,并确定该区域的几何中心;以该几何中心为圆心,向四周做射线,保留经过陆地区域的射线;利用似然函数确定每条射线上的水-陆分界点,依次连接分界点,进而实现SAR图像水边线提取。采用本文方法,分别对模拟和真实SAR图像进行水边线提取实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采用基于G0分布的SAR图像水边线提取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斑点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M影像与DEM的地形光照模型配准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蕾  邓孺孺  彭小鹃 《热带地理》2008,28(3):223-227
采用DEM数据得到每一个像元所处的方位和坡度,结合TM影像成像时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得到太阳直射光入射角的余弦值;将其与太阳直射光修正系数相结合,建立起TM影像与DEM的地形光照模型.将DEM数据转换为和TM影像相差系数为fL0的地形光照模型图,通过其选取DEM和TM影像的同名地物点进行几何配准校正.将该方法应用于广州市DEM数据和TM影像的配准工作.经验证,校正后的DEM数据和标准的TM数据之间的误差在1个像元以内.  相似文献   

15.
TM 图像在城市绿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化水平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平衡状况的主要标准,因此,收集城市的绿化信息非常重要.传统的借助人力实地勘察的手段费时费力且数据不准确,成了制约城市绿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以TM卫星图像的数据源为线索,辅之以一系列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如几何校正、图像增强、波段组合、专题信息提取、数据的换算等,适当结合实地踏查,就能准确及时便捷地收集城市的绿化信息,为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技术对区域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动态监测,定量提取变化信息目前是资源环境科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但是已有的变化信息提取方法存在种种缺陷。基于这些问题,选择策勒绿洲为重点研究靶区,利用两个时相同一季相的TM和XI-SPOT图像数据,先对两个图像分别进行了图像预处理,选取控制点精确配准,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和光谱特征变异相结合的方法来提取1990-1998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与以往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直接获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的类型与数量,实现过程简单、清楚,可操作性强;亦可有效避免以往方法中存在较多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多角度高光谱CHRIS/PROBA数据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评价多角度CHRIS数据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性能.分析了不同地物的多角度光谱特征,运用不同角度的CHRIS数据及其组合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不同地物在不同角度上的光谱特征不同,不同角度图像的分类精度不同,而运用多角度CHRIS图像可得到比单角度图像更高的分类精度,但要得到最佳的分类结果,需要选择合适的多角度图像组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形态学提出了多尺度遥感图像分割方法。首先使用面积形态学算子处理原始图像,构造不同尺度下的遥感图像;然后提取多波段遥感图像梯度,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多波段信息;再在不同尺度的图像上使用区域标记方法提取标记,作为分水岭分割算法的生长点;最后使用分水岭分割实现对遥感图像的多尺度分割。该方法在Matlab中予以编程实现,并将其应用于江苏省海安SPOT影像中,实现对图像不同尺度的分割,能够有效提取出多波段遥感图像中不同尺度下的地物。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快速显示海量图像数据的方法,以图像分块技术和金字塔技术为基础,使用数据缓存+显示缓存以提高图像显示速度。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线程技术的图像数据调度和绘制流程,保证了图像浏览的流畅性。经测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海量图像的快速漫游和缩放。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一种利用计算机遥感图像解译进行资源调查的方法———斑块边界自动矢量化辅以目视栅格图像校正法。解译的主要步骤包括 :建立解译标志、影像配准、数据分析、图像增强、监督分类、目视解译修正、草图输出、实地检验、栅格转矢量、结果输出等。笔者结合案例对每一步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取得了海岸带资源遥感调查蓬莱幅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