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前言海洋与气象密不可分。海洋遥测浮标作为海洋环境监测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要为海洋气象预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海洋环境要素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的实时资料,其中,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地面(或船只)气象观测不同,在海洋遥测浮标上测量气象要素,一方面受到了浮标时空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支持气象传感器的载体——浮标,尺度有限,它在风、流、浪的作用下起伏不定,摇摆不止,工作在复杂的海况运动条件下,是一个随机动态变化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承担的“中国海洋资源综合数据库集成”的建设是一项信息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项目。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应用信息科学、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等多种技术。系统开发涉及到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气象、海洋法规、海洋经济、海洋制图、海洋遥测遥感等多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3.
海洋遥测遥控浮标系统,是先进的海洋调查工具。它具有长期、连续、定点,同步、综合性、自动化等特点。自六十年代起,不同类型、功能各异的浮标系统相继投入研制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海洋监测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监测是国家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公益性海洋工作,其基本任务是对海洋要素不同时空尺度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自动的立体监测。海洋监测的基本手段包括:卫星、航空、调查船、志愿观测船、浮标、海洋站、海洋观测平台和岸基遥测等。海洋监测资料是为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开展海洋预报、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工程建设等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海洋监测在各项海洋工作中处于先行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5.
1999年下半年 ,我国在南沙预定海域成功地布放了两只海洋气象浮标。该两只浮标是我国自行设计的首批船型海洋气象浮标 ,浮标具有对海洋气象、水文数据的自动遥测和传输功能。该浮标的成功布放 ,标志着我国海洋浮标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步 ,对获取海洋资料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海洋开发事业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南沙海域布放海洋气象浮标@毛祖松  相似文献   

6.
自1965年8月以“全国海洋仪器会战”形式开始研制我国第一台“海洋遥测浮标站”以来,我国先后研制了多台大中型综合性浮标系统,多年的实践证明,海洋遥测资料浮标对于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工程、海洋环境预报以及海防事业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建立我国海洋环境主体监测系统中,它也占据着重要一环。为此,笔者就大中型锚系浮标系统的技术发展做以回顾,举例说明各部发展阶段的技术概况,并对今后的技术发展提出个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潮汐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引言 小波分析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在数学、物理、电子与通信、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等领域中。小波分析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小波的函数逼近、自相似、多分辨分析(多尺度分析)和数学显微镜的功能。尤其是对非平稳信号的处理:除人工信号(遥测、雷达和声纳系统中的信号)以外,尚有自然界信号(水文数据、气象数据、海洋信号和天气信号等),可见,小波分析在天气学、遥测、测绘、海洋科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国家海洋局与美国“雷声”海洋公司首次合作试制的声遥测锰结核系统。讨论了基本原理,设计思想和系统软件,并给出海上实际探测锰结核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道克敏 《海洋科学》1978,2(4):19-20
当前,研究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和海底的地壳结构,是海洋研究中的两个热门课题。遥感技术,从空中用电磁波(红外、激光、微波等)对海面附近进行遥感;声学技术,从海面用声波对海底地层进行遥测,是分别用于研究这两个课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从1977年~1985年利用九年时间,投资55亿日元研制出新的海洋观测系统。新的海洋观测系统分为测量系统、支援系统、情报系统三部分。其中包括调查船、卫星、飞机、岸站及海上遥测浮标站和各种水下观测装置,这样就使海洋测量、情报传递、资料收集和处理一体化、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能的利用、提供了海洋立体结构的综合性资料。新的海洋观测系统可以同时进行三种方式的海洋观测:即大范围同步观测、高密度观测和长期连续观测,大面积同步观测能迅速地掌握从浅海到深海的立体海洋空间的时空变化。高密度观测适于重要海域海  相似文献   

11.
应用浮标测量海洋波浪是近十几年来国外广泛采用的测波手段之一。SBF1—1型近海遥测波浪仪即是一种定点的具有弹性系留系统的遥测波浪浮标。它主要适用于沿海台站、港口码头及海上石油平台等处测量波浪的波高和周期。浮标通过天线连续发射波浪信号,岸站接收系统可连续或定时接收记录。  相似文献   

12.
许富祥 《海洋学报》1988,10(4):510-515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HFB-1A型海洋遥测浮标首创连续工作325天的新记录,为我国研制、使用和管理海洋浮标积累了宝贵经验,能否更好地利用浮标所测得的资料,使它在海洋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资料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则显得十分重要,日本林重昭等[2]曾进行过船体自身多点比测工作,探讨船体对观测气温、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1,18(4):74-77
1 海浪观测 海浪预报和气象预报一样是建立在广泛而实时的资料来源基础上。许多海洋国家在建设和完善本国的海洋观测网的同时,积极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筹建的“全球海洋环境监测网” 的活动。 目前实时收集、传输、处理和交换海浪资料主要依靠国家和国际海洋监测网。海浪观测主要由志愿测报船、海洋遥测浮标、海上作业平台和岸边海洋站进行。 海洋站海浪观测项目有海况、波型、波向、波高、周期、波长和波速。海况和波型通常采用目测方法,波型分为风浪、涌浪、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以涌…  相似文献   

14.
由美华海洋大气协会(Chinese-AmericanOceanicAtmosphericAssociation,简称COAA)和海下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华人海洋及大气会议”于2000年7月10日至12日在台湾台北市举行,有150多位科技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设海洋和气象两个会场,除联合议题外,两个会场分别进行报告。海洋部分有海洋生地化、东海与南海、海洋遥测、波浪测报、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近海预报、海洋技术、海洋工程、近海持续发展共9个专题。有力余篇论文在会上报告。气象部分有大气观测与分析、数值模拟、大气物理与化学、热带气象、气候、防灾共6个专题…  相似文献   

15.
3月28日,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暨海洋遥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出席仪式并讲话。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以及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缺乏现场海洋观测数据是限制我们进一步认识海洋的瓶颈之一。文章设计了具备远程遥测功能的全自动海洋监测平台, 该平台无人值守、采用走航观测方式自动获取长时间序列海洋监测数据。此研究还对该平台进行了近海和远洋走航共两次验证测试。结果表明, 该平台稳定可靠、兼容性好, 走航数据符合所监测水域的水体特征, 可用于探讨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 揭示事件和过程的机制机理。如果将该平台搭载于轮渡、渔船等非科考船, 则可以在现有海洋技术条件下, 高效地获取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实时大数据, 为解决海洋观测数据缺乏的问题, 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有许多海洋气象调查船、商船和遥测气象浮标站的甲板上安装有气温、湿度和风速测量仪器,其中不少仪器本身测量精度是符合要求的,可是在船上使用能否获取符合要求的气象资料,其代表性如何,即是否能准确代表和反映观测船所在地点一定  相似文献   

18.
1999年9月中旬,XHZO1型军用海洋浮标气象遥测系统(简称海洋气象浮标)301号标、302号标,在海司航保部的组织、协调下,由海军南海舰队海测船大队成功地分别布放于南沙赤瓜礁和渚碧礁附近海域(见封底)。该系统主要由浮标、信息中心(岸站)、数据终端(用户)组成,可实时获取该海域的气象、水文探测资料。 海洋气象浮标的布放成功,标志着我军已具备远海布放大型浮标的能力,也是海军  相似文献   

19.
缺乏现场海洋观测数据是限制我们进一步认识海洋的瓶颈之一。文章设计了具备远程遥测功能的全自动海洋监测平台,该平台无人值守、采用走航观测方式自动获取长时间序列海洋监测数据。此研究还对该平台进行了近海和远洋走航共两次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稳定可靠、兼容性好,走航数据符合所监测水域的水体特征,可用于探讨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揭示事件和过程的机制机理。如果将该平台搭载于轮渡、渔船等非科考船,则可以在现有海洋技术条件下,高效地获取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实时大数据,为解决海洋观测数据缺乏的问题,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555时基电路自8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开发以来,已在工业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电子乐器和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海洋仪器和测温传感器中的应用还未见报导。我们在研制机载抛弃式遥测温度计时,采用了555时基电路。该电路只需要很少的外围元件,就能产生稳定而较精确的频率信号,故测温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不要调试,标定方便,精度较高,稳定性好,造价低廉的特点。我们研制的机载抛弃式遥测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