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晨  胥颐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4028-4036
利用四川省地震台网的震相数据和双差定位方法对芦山MS7.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根据余震分布确定了发震断层的位置和断层面的几何特征,并对余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芦山MS7.0级地震的震中位于30.28°N、102.99°E,震源深度为16.33 km.余震沿发震断层向主震两侧延伸,主要分布在长约32 km、宽约15~20 km、深度为5~24 km的范围内.地震破裂带朝西南方向扩展范围较大,东北方向略小,余震震级随时间迅速衰减.震源深度剖面清晰地显示出发震断层的逆冲破裂特征,推测发震断层为大川—双石断裂东侧约10 km的隐伏断层.该断层走向217°、倾向北西,倾角约45°,产状与大川—双石断裂相比略缓,它们同属龙门山前山断裂带的叠瓦状逆冲断层系.受发震断裂影响,部分余震沿大川—双石断裂分布,西北方向的余震延伸至宝兴杂岩体的东南缘,与汶川地震的破裂带之间存在50 km左右的地震空区,有可能成为未来发生强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2.
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薛艳  宋治平  梅世蓉 《中国地震》2005,21(3):311-319
通过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0级大震前不同时空尺度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分析发现:①大震前10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深源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现为频度增多、强度增大、震源深度增加等,特别是震源深度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大(即地震集中分布在500~689km深度间);同期,苏门答腊岛及其附近肘≥7.0浅震活动也异常显著,形成长约1000km、宽300km的集中区。②震前1年全球肘≥7.0地震活动出现明显的平静一密集现象,且在密集阶段强震沿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呈带状展布;这时主震震源区附近出现5级地震空区。③震前半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的东、西两端先后发生2次7级以上深震,其中1次发生在罕有深震活动的苏门答腊岛。④震前3天,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上4级以上地震呈带状展布。⑤震前4年澳大利亚板块北部边界带火山活动增强,特别是震前1年火山活动异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主要地震活动区的地震间隙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地震间隙和强度变化分析了本世纪全国及国内主要地震活动区中强以 上地震活动特征,间隙大多在5.5a内,一半以上在2.5a内,最大间隙近18a.50年代 以后全国7.5级以上和7.0级以上、青藏块体7.0级以上地震活动及近20a来台湾 7.0级以上、华北和四川6.0级以上地震活动明显减弱,20-30年代青藏块体北部大 震的活动影响一直持续到70年代,5.0-6.5级地震活动自80年代明显增强,云南 70年代后形成的地震活动高潮实际上从60年代就开始增强,华北和台湾地区表现 了强震前活动增强而甘宁青地区表现了强震后活动衰减的典型过程,制约我国地震 活动的大三角应力场、东部应力场和全球应力场具有长期稳定的20a周期性,后面的 应力场依次滞后于前一个应力场约1/4个周期,前两者起主导作用,青藏块体东北缘 的地震活动除受东部应力场的影响外,还与青藏块体地壳物质东流的重要作用有关, 今后几年要特别注意四川和甘宁青6.0级以上、甘肃地区5.0级以上及新疆7.0级 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4.
1999年4月8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较完整地记录了发生在吉林省汪清县的7.0级深源地震。这是该台建台20多年来首次完整地记录到的远距离深源地震。这对于只配备微震仪的台站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宝贵资料。1 台站及震例位置宁波地震台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杭州湾南岸,浙江宁波盆地北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的宁波市江北区庄桥镇灵山村(29°58′N,121°31′E),距东海海岸约16km。震例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与汪清县之间,即北纬43°24′,东经130°18′,震源深度540km,根据计算(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78)可得震中距为15.1°。2 …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大华北浅源地震与日本海西部及我国东北深震的关系,认为本世纪来日本海西部—我国东北深震经历了5个相对活跃期,大华北各地震区相应经历这5个活跃期的影响期。根据大华北M≧6级浅源地震与深震活动的相关性,建立了太平洋板块楔形俯冲带端部重大深震事件导致大华北浅源M≧6级地震发生的板块俯冲模型,应变波传播速度约94km/年,地表视速度约100km/年。重大深震事件突出、模型稳定性强,预测实验表明模型公式可做大华北地震监测参考。用本模型可以解释浅源地震迁移、各地震区地震与深震活动相关等现象。  相似文献   

6.
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相对定位法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地区5.4级地震序列的前震、主震和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是该序列的主震震源位置为40.538°N,123.026°E,深度为6.958km;重新定位的前震震中分布长短轴差别不大,分布在长轴约1.38km,短轴约1.23km,深度为6~11km的震源范围内,其中4级以上前震明显沿NW向分布,主震位于前震震中NW向分布的东南端;重新定位的余震明显沿NW走向分布,长轴约3.26km,短轴约0.79km,深度为5~12km,余震分布范围比前震分布范围大,主要是后期余震活动向SE向发展的结果。分析表明,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主要沿NW向分布,这个方向与1975年海城地震序列的NW向分布一致,与海城7.3级主震和岫岩5.4级主震震源机制解NW走向节面一致,也与海城 岫岩震区活动构造方向和岫岩主震的等震线长轴方向一致。并认为岫岩5.4级主震可能被前震触发,这为主破裂成核过程提供了一次实例。  相似文献   

7.
2015年7月3日皮山6.5级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金  王琼  吴传勇  向元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8):2859-2870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2015年7月3日皮山6.5级主震和部分MS3.6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采用HypoDD方法重新定位了序列中ML2.5以上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并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了可能存在的发震断层面参数.基于上述研究,综合分析了皮山6.5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面特征,探讨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利用CAP方法得到的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I:走向280°/倾角60°/滑动角90°;节面Ⅱ:走向100°/倾角30°/滑动角90°,矩心深度19 km,表明该地震为一次逆冲型地震事件.大部分MS3.6以上余震震源机制与主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双差定位结果显示,ML2.5以上的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主震的西南方向,深度主要分布在0~15 km范围内,余震分布显示出与发震构造泽普隐伏断裂一致的倾向南西的特征.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得到发震断层参数为走向104°/倾角34°/滑动角94°,该结果与主震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Ⅱ的滑动角较为接近,绝大多数余震发生在断层面附近10 km左右的区域.根据本研究得到的震源机制、精定位结果以及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得到的断层面的参数,结合震源区地质构造情况,初步给出了此次皮山6.5级地震的发震模式.  相似文献   

8.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1,21(4):153-154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1年 4~ 6月 ,M≥ 7.0 )编号发震时间月 -日 -时 :分 :秒震中位置φ/(°)λ/(°)深度/km震  级MS MW地  区1 0…  相似文献   

9.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4,24(1):189-191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表1 世界地震目录(2003年7~9月,M≥7.0)编号发震时间 月 日 时:分: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MS  MW 地  区107 16 04:…  相似文献   

10.
冯浩  孟玉梅 《地震》2001,21(2):109-111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 ,ML 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0年 1 0~ 1 2月 ,M≥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    λ/ (°) 深度/ km…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博克图,德都等地震前后的余震衰减系数H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发现H值的变化能为地震预报提供某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强震前显著地震和逼近地震的震兆特征及判据指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加林  曹井泉 《地震》1995,(4):315-322
在研究国内26次强震孕育到短临阶段的地震活动图象演化的基础,对出现的两次重要的中等地震分别定义为显著地震、逼近地震,文章着重研究其主要震兆特征、判据指标、物理机制及在短临预报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的地震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的强震与中强震系列可以分类为板间地震系列与板内地震系列。本文研究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公式及其相互关系。如果把本区作为一个自动调节与相对平衡系统来考虑,可以较满意地说明上述结果。如果此看法能成立,使用地震系列准确地预测强震将有广阔的前景,并为地震预测提供一个现实的、可行的、较准确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库区地壳稳定性与地震预测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库地震预测的研究从以往的“现象描述-定性评价”逐渐进入“模式机制研究-定量评价”阶段。其重点是深入研究库区各种新构造运动的现象;地壳运动方式所决定的形变场与应力场和水载荷的作用等。具体作法较多,本文仅就水库区地质环境、水库规模、蓄水位、孔隙压和地形变与地震关系进行讨论。后两种方法是作者近期承担湖北省科委下达的有关课题研究时完成的。这些方法虽出于对水库区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15.
顺义、应县、凉城、浑源震群与张北6.2级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1996年12月出现了顺义震群、1997年11月出现了应县、凉城震群、1997年12月出现了浑源震群;这种现象可能预示着张北地震的到来,另外,这几次震群除应县震群体,b值均较低,可能是张北6.2级地震在孕育过程中应力集中的反映。再,在三省交界区,1997年ML3.0以上地震活动水平较1996年明显增强,b值出现了明显下降,可能是张北6.2级地震应力集中造成微破裂加剧的结  相似文献   

16.
李永莉  蔡静观 《地震研究》1998,21(3):211-220
本依据中国大陆近期调制强震密集发生的特点,提出了强震、强震的调制模式及对大震的预报意义,并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观点讨论了调制中强震、强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本文对地震预测的难点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其实质在于缺乏对地震发生规律性的认识。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些年来欧洲、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进展。实际情况表明,国际上虽对地震预测研究还存在着种种不同意见,但地震预测研究仍在扎扎实实地取得进展,然而,要期望取得突破,尚需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震群活动和地震预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震群和大地震的关系、用前兆震群预报未来地震的发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文章例举了震群的一些指标以说明前兆性震群的预报意义,并从大范围的众多震群活动阐述大震前震群活动的一些特征。根据震群的分布可确定未来大震的发生地点,并解释不同类型震群的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19.
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定位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1月10日在北京西北约180 km的河北省张北县和尚义县交界地区发生的ML=6.2地震是华北地区近年的重要地震事件.历史上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不高,迄今在地表未发现有明显活动的断裂.张北-尚义地震发生后,不同机构给出的主震定位结果不尽相同,他们所给出的余震分布也没有显示出优势的展布方向.因此,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亟待研究.本文应用相对定位方法,对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和ML3.0余震重新精确定位.得出: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主震震中位置为41.145N、114.462E,位于宏观震中的北东方向约4 km处,震源深度15 km;余震震源分布在与震源机制解给出的走向为180~200的节面一致的、接近于竖直的平面内及其附近.张北-尚义地震序列的重新精确定位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张北-尚义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一近南-北向~北北东向的断层.这次地震是在与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的﹑近水平的、北东东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右旋-逆断层错动.   相似文献   

20.
林甸5.1级地震及震后趋势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林甸5.1级地震的基本情况。对地震序列特征进行了研究,对震后趋势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