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1,28(1):79-79
清明时节,贵阳气候阴冷潮湿,毛毛细雨连绵不断,仿佛天空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久远而悲壮的故事…… 那是民国33年,1944年4月,中国地质学会第26届年会在贵阳召开。会后,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兼无脊椎古生物组主任许德佑、技佐陈康和练习员马以思(女)一行三人,前往贵州西部进行地质调查,4月24日,行至晴隆至普安之间的璜厂(罐子窑),被匪徒密谋杀害。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24日是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三位地质前辈在贵州普安一晴隆遇难60周年。我们纪念他们,要学习他们为祖国地质事业、为地质科学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4月24日是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三位地质前辈在贵州普安—晴隆遇难70周年的纪念日。为纪念和学习他们为地质科学、为地矿事业、为国家和贵州发展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4月3日,贵州省地质学会在贵阳蔡家关地质陵园,举行了由省地质学会、三位地质学家(马以思)的后人、贵州理工学院资环学院师生共计30余人参加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4.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5,32(2):160-162
马以思是我国早期少有的女地质学家之一。她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主要研究古生物。1944年在与许德佑、陈康到黔西普安、晴隆一带考察三叠纪地层古生物时,不幸惨遭土匪劫杀。马以思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地质事业。纪念她,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她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纪念她,是为了激励后学热爱地质,为地质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马以思是我国早期少有的女地质学家之一。她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主要研究古生物。1944年在与许德佑、陈康到黔西普安、晴隆一带考察三叠纪地层古生物时,不幸惨遭土匪劫杀。马以思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地质事业。纪念她,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她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纪念她,是为了激励后学热爱地质,为地质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24日,是许德佑、陈康、马以思先生贵州遇难42周年。我们今天悼念先生,缅怀先烈,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先生之志,更好的完成先生未尽之事业。 42年前,先生们在食无荤腥,行无车马,土匪如毛的环境下,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置生死于度外,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踏遍了千山万水,多次来到贵州,对贵州的三叠纪地层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今天的研究工作,开劈了捷径。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44,9(Z2):166-166
该所技正许德佑技佐陈康练习员马以思於今春派赴黔中调查地质,四月初在贵阳参加本会第廿届年会後,开始往盘县及普安县一带工作,四月廿三日至普  相似文献   

8.
穆恩之     
穆恩之,著名地质古生物家.江苏丰县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后即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佐、技士.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  相似文献   

9.
吴福元 《岩石学报》2021,37(1):284-316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时期我国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单位。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被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当时新中国地质工作"一元化"的要求,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的部分地质研究人员也一同并入该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地质研究机构。1952年6月开始,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始分流。首先是研究所的古生物研究人员分流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它是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1952年9月,研究所土壤研究室扩充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1952年底左右,因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大批科技人员分流到刚成立的地质部及所属的地质勘探队。从这一脉络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和延续,而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已于解放初期解体或撤销的观点与史实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10.
花溪至青岩一带属贵阳市南郊(图1)。地处杨子地层区与右江地层区的接壤地带.地层变化大、相变显著。历来为地质界所瞩目.1939年李四光创建了青岩组,1943年许德佑、陈康在青岩采集并研究了化石90余种。解放后,石油地质八普、原北京地质学院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也作了一定的工作。特别是近年1 /20万区调以后,该区的地层划分、空间展布、岩相变化等作了大量的工作。笔者参加该区的1/5万区调工作中,对安尼锡克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岩相特征提出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地层学杂志》2011,(4):466-467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以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北平分院新生代研究室为基础组建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同时组建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周恩来总理签发任命书,任命李四光为所长,赵金科、卢衍豪为副所长。1951年5月7日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于1959年4月、1971年3月决定改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和地质学家、中国古生物学会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星学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0年10月31日18时57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李星学先生字行之,湖南郴州人。1917年4月生,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2年7月—1946年8月在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1946年9月—1950年1月在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技士,1950年1月—1951年5月  相似文献   

13.
计荣森,字晓清,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慈溪)。解放前中国著名的青年地质古生物家。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任前实业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兼前北平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员。后任前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兼古生物学研究室副主任及无脊椎古生物组主任。  相似文献   

14.
马以思 《地质论评》1944,9(Z3):287-290
绪言下面描述之材料,系盛莘夫先生1938年於桐梓之下三叠纪中所采集,存於中央地质调查所标本室内者。此文之作:承许德佑先生之指导,作者应向彼衷诚感谢,  相似文献   

15.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4-2022092004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三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三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机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星学(1917—),湖南郴县人。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任中央地质调查所练习员,技佐、技士。1949年后,曾在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任工程师。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古植物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南京大学地球  相似文献   

17.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8,13(Z2):264-265
笔者於民国三十四年奉命整理许德佑先生所遗贵州三叠纪标本,见有完美之海百合化石,冠茎具备,乃采自关岭县法郎村者,标签书为Encrinus carnalli,其冠则远较Encrinus复杂,其茎则具Traum-  相似文献   

18.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3,69(1):316-338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3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3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  相似文献   

19.
尹赞勋字建猷,河北省平乡县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留学法国里昂大学地质系,1931年获地学博士学位。旋即回国,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师。1933年兼任北京大学、中法大学讲师。1937年任江西省地质调查所所长。1940年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代所长。1942年仍任该所古生物地层研究室主任。解放后,1950年任中  相似文献   

20.
全国古遗迹学及层序地层学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2 8日至 3 1日在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工学院召开。会议由焦作工学院、中国古生物学会、河南省古生物学会、湖北省古生物学会、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大学 (华东 )、西北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调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湖北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主办 ,到会专家约 50人 ,宣读论文 3 6篇。会议期间参观了焦作工学院古遗迹学陈列室并考察了河南济源中生代剖面 ,会后考察了河南嵩山地质。会议上宣读的优秀论文将在《古地理学报》上刊出。这是我国古遗迹学领域的一次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