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763记录受地电测数干扰原因及其排除方法陆永义,李少云,许国娥,闫素平(中国安徽省230031合肥地震台)郑志坤,史升大(中国安徽省230031合肥地震局)合肥地震台763记录受地电干扰非常严重,特别是地面潮湿时更为突出。干扰幅度最大时达到20mm(...  相似文献   

2.
VS型垂直摆倾斜仪的安装调试与标定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铁岭地震台安装,调试与标定VS型垂直倾仪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喀什台763长周期地震仪水平向抗干扰能力差的原因及改进赛来义,王居云,阿衣夏木,庄茂良,沈新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震台,喀什,844000)763长周期地震仪在全国已有20多个台站安装试记,总的看来工作是正常的。垂直向记录一般都很好,抗干扰能力比...  相似文献   

4.
怀来地震台伸缩仪观测中存在一种干扰,此干扰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干扰变化幅度每年基本相当.本文就引起此干扰的因素、干扰机理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一种消除此干扰的方法,剔除怀来地震台伸缩仪数字化观测资料中的干扰后,发现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提高了地震观测资料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对数字形变观测过程中辽宁丹东地震台、营口地震台、抚顺地震台、朝阳地震台DSQ水管仪、SS-Y伸缩仪存在的自然干扰现象进行研究,对其机理和数据形态作了对比分析,为快速、准确地判别自然干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包头地震台形变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整理包头地震台伸缩仪、水管倾斜仪和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依据干扰类型分析发现,风扰、雷电降雨、温度与气压、标定与地震,仪器故障与停电是影响3台仪器观测的主要因素,干扰特征主要表现为缺记断记、数据突跳、尖脉冲、高频干扰、台阶、毛刺,大幅度变化、曲线加粗和趋势性变化等。不同类型观测仪器对干扰的响应不同,识别并剔除干扰,有利于地震观测数据应用,对地震异常判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成都遥测台网速报和极远震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地震局要求各遥测台网速报7级以上的极远震。可是,成都遥测台网以短周期的速度量和位移量记录为主,只有两套千倍级电容延长周期的中长周期地震仪,没有各基准台为分析处理远震,极远震而配备的763地震仪。因此,速报极远震一直是成都遥测台网速报工作中的一个困...  相似文献   

8.
对漳州地震台SS-Y型伸缩仪日常观测资料中出现的多种短时畸变,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谱分析和滤波处理,总结各种干扰表现形式,以便更好识别非地震前兆因素干扰,为地震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9.
对易县地震台SS-Y型伸缩仪2014—2021年观测数据受环境干扰的5个典型事件进行异常分析,结合易县台形变山洞所处的构造应力背景场,并利用模型定量计算得出:①荷载干扰源对易县台伸缩仪观测数据造成的荷载应变量与干扰源的距离、荷载量有关并呈正相关;②易县台SS-Y型伸缩仪三分向中NS测项、NE测项受到荷载干扰曲线异常幅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格尔木地震台地磁组合仪FHDZ-M15近5年所记录到的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各种典型干扰分析,找出仪器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提出对干扰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本台地磁观测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1.
春秋两季鄱阳湖浮游动物的编目、数量分布与变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鉴定了1999年春、秋两季,在鄱阳湖区8个断面24个采样站采得的水样.共观察到各类浮游动物共150种.其中轮虫动物物种最为丰富,为96种,占总种数的64.0%,且单位体积的数量亦呈明显优势,说明轮虫动物是该湖区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其次为原生动物.24个采样站中,原生动物、轮虫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这四类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分布的差异极大,其中第10、12、13和23号站中的个体数量较高,超过100ind/L最大数量出现在13号站,个体数量高达1101.60ind/L鄱阳湖浮游动物的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尤属轮虫的变动最大.本次调查中轮虫和枝角类的数量春季大于秋季,而原生动物和桡足类则秋季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12.
高墩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将对两座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一座是连续-刚构组合梁桥,另一座是刚构桥。这两种是高墩桥梁普遍采用的桥型,对其进行详细的动力分析对此类桥梁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针对这两种桥梁结构,本文首先分析直接影响结构动力响应的自振特性,从中总结高墩桥梁的特点,然后采用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分析结构地震响应,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讨论桩-土相互作用对高墩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荆红卫  华蕾  孙成华  郭婧 《湖泊科学》2008,20(3):357-363
根据2006年对北京市区不同功能重点湖泊水体进行的逐月监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泊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源湖泊目前处于中营养状态,但在夏秋季由于温度和光照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可接近轻富营养;重要景观湖泊处于轻一中度富营养;一般景观湖泊处于中度一重度富营养状态。湖泊富营养程度随季节变化明显:盛夏和初秋形成高峰,冬、春季最低,总磷、总氮含量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尤其总磷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更加显著。由于城市排水管网不健全,雨污分流不彻底,暴雨期大量溢流生活污水直接向湖泊补水河道中排放;湖泊补水沿线降雨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较严重;加上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质较差,加重了补给湖泊富营养程度。  相似文献   

14.
四个鲤鱼种群ITS-1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国四个鲤鱼种群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1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序列分析显示,370bp的ITS-1序列中GC含量明显高于AT含量,共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96个样本得到14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637±0.05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857±0.00200,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低.黑龙江野鲤种群...  相似文献   

15.
肺结核球的高分辨率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球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l例共24个肺部球形结核灶的HRCT平扫及强化表现,病灶部位用层厚1.5~2.0mm扫描。结果:24个病灶中右肺上叶13个(54.2%),下叶5个(20.8%),左肺上叶6个(25.0%)。最大者3.8cm,最小者1.0cm。边缘清楚者18个,不清楚可见毛刺或分叶者6个。周围有卫星灶者16个。密度不均可见钙化者8个。增强扫描无强化者15个,有强化包膜者8个,广泛强化者1个。结论:HRCT能较好的显示结核球的边缘形态及内部密度,增强扫描后密度的变化有助于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淀山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阮仁良  王云 《湖泊科学》1993,5(2):153-158
从淀山湖环境研究入手。全面考察湖区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湖泊的输入,分析湖内污染物的动态变化,采用模糊矩阵复合运算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水质污染预测模型,进行水质污染趋势分析。最后,提出了淀山湖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温压条件下岩石破坏前后的力学性质与波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温压条件下,对大理岩和砂岩进行了全过程应力应变试验,研究了温压条件对岩石的极限强度,残余强度,剪切破裂角的影响,以及岩石破坏前后的弹性模量与波速的变化。得到了在温压条件下,岩石变形全过程中有关弹性参数和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83,自引:11,他引:72  
用ICP方法分析了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含量,以太湖宜溧河口下层沉积物作背景样品,用均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综合指数计算,并根据划分的污染等级对宜溧河水系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宜溧河及其入湖口沉积物平均呈轻污染状态,北部支流未受污染,南部支流和太湖沿岸呈轻污染,干流河段污染最为严重,呈偏中度污染水平,在个别测点综合评价已达到重度污染状态。全水系Cu,Zn,Cd和Pb的污染指数略高。其中仅有Cd含量高出我国土壤一级自然背景值,表现为Cd污染型,其原因能与该地区水泥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的污染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上海市河流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2011-2013年对上海市31条河流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对31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以及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确定构建上海市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4个参数:(寡毛类动物+蛭纲)数量百分比、耐污类群分类单元数、双翅目数量百分比和集食者分类单元数百分比.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上海市河流B-IBI值.利用构建的B-IBI对上海市31条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1条河流中,有4条河流处于健康状态,8条河流处于亚健康状态,9条河流处于一般状态,8条河流处于较差状态,2条河流处于极差状态;远郊河流健康状态最好,近郊次之,市区最差.  相似文献   

20.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5.5级地震给震区建筑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选择震区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砖混结构以及土石木结构等3类典型建筑结构,介绍了各类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特点,分析了震害特征与破坏机理。结果表明:RC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抗震性能,即使在震中区,破坏也仅仅表现为非结构性破坏,如填充墙开裂和吊顶脱落等;砖混结构绝大多数抗震性能优良,仅震中区的少数建筑物发生了承重墙墙体开裂情况;土石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最差,地震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该次地震人员伤亡主要原因。建议地震高烈度设防区房屋建筑应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RC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而抗震性能差的土石木建筑房屋应尽量避免继续建设和使用。结果可供类似地区房屋建设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