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質概況及地层的物理——地質性質 和村鋁土矿区位于峰峰煤田和村彭城向斜西翌,呈南北带状分佈。从地貌上看为丘陵、台地、冲沟及黄土平原組成的洼地;但从內部地質結构来說,則为一不对称南北傾沒的向斜。組成矿区的地层有:中奧陶系馬家沟統灰石,中石炭系本溪統硬質砂岩,上石炭系太原統砂頁岩(本統为峰峰煤田的主要产煤地层),及二疊系石盒子統砂頁岩和第四紀沉积物。 鋁土矿粘土矿及鋁土頁岩分佈在中奧陶系灰岩侵蝕面上,与底板粘土呈漸变消失关系。鋁土矿一般多賦存在灰岩侵蝕面上的低洼地区。矿体长度一般数十公尺至一百公尺左右,厚度約3~5公尺。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发生断裂,使鋁土矿矿床遭到錯动。从矿床露头分佈看,鋁土矿呈不連续的透鏡状或楔形产出。  相似文献   

2.
地質知識于1955年第六期刊登了“我國北方G层鋁土礦及其时代問題”一文。其中根据鋁土矿上复岩层厚度变化与南方泥盆、石炭紀沉積鉄矿,紅色岩层的出現,將北方G层鋁土矿对比为下石炭紀,山西式铁矿对比为泥盆紀。作者認为在这篇文章中的論点尚值得商榷,时代的比較可能还不是完全正确。今將自己的意見寫成如下,供大家討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來,为了滿足工業建設的需要,在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展开了耐火粘土的詳細勘探工作。所勘探的硬質耐火粘土礦,其层位是大家所熟悉的在奥陶紀灰岩之上的G层鋁土矿。該层鋁土矿被地質工作者置于不同的地質时代,在河南一帶被置于太原系,在河北山西一带被認为中石炭紀本溪系,在去  相似文献   

4.
我們五月份在粤北找到一个中型以上的鉄矿,全部是黄鉄矿氧化的铁帽,有千余公尺长,平均数百公尺寬,十多公尺厚,按褐铁矿要求,一般为富矿,矿体位于两层砂岩中的頁岩灰岩夹层中,頂板砂岩已剝蝕,所以褐鉄矿呈原生和坡积状态露出地表;这一发現,不仅使我們获得一定的鉄矿儲量,而且对寻找原生黄鉄矿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知錳矿可分下列成因类型一.海相沉积矿床: (一) 震旦紀深积錳矿:1.下震旦紀底部位于冰磧层下的錳矿层,以湖南等錳矿为代表;2.中震旦紀高于庄石灰岩以下的锰矿层;分布于河北北部;3.上震旦紀铁嶺层下部錳矿,分布于辽宁南部,从上述錳矿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北方震旦紀地層中,有幾处發現產狀相似的錳礦。該种礦床,產於震旦紀的海退層序中,在某地所見岩層層序自下而上为:(1)震旦紀矽質隧石石灰岩,厚1000多公尺;(2)震旦纪黑色紙状頁岩,厚70公尺,(3)震旦紀矽質石灰岩,厚30公尺;(4)含錳岩系,厚0—40公尺;(5)寒武纪底礫岩和  相似文献   

7.
一、矿床地質概述 (一) 地层: 矿区內最老的岩层为震旦紀白云岩和角頁岩。白云岩的出露宽度一般在300~1100公尺,岩层中常夹有燧石和白云質的条带及結核。角頁岩在矿区內出露常可1~2层以上,在矿区内常与花崗閃长岩体接触,也有夹于白云岩层中者。角頁岩多呈黑色、黑褐色、紫色块状結构及不明显的片状結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石英及少量长石、黃鉄矿、磁鉄矿和磷灰石等,在靠近接触带的边部,有时出现紅柱石。在北湾子、朝梁子一带角頁岩的厚度較大。  相似文献   

8.
1982年7月,我队在老君庙清真寺沟一带进行煤田远景调查工作中,见到四层天青石,经岩矿鉴定和激光分析证实无疑。 含天青石矿的地层属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与上覆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呈整合接触,与下伏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呈不整合接触。三工河组主要岩性:灰绿色细砂岩夹少量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薄层。岩层基本水平,稍有凹凸,倾向190℃—195℃,倾角2℃—4℃。其中夹  相似文献   

9.
一、工作概况: 1958年我队由辽西轉移至本溪地区,並无鋁矿勘探任务,由于“大搞铜鋁”形势的发展,才迫使我队逐步轉入以鋁土矿的勘探为重点。我們勘探的矿区由本溪——田师付,相距百里,矿区总面积达二百五十多平方公里。我队在党和上級的正确領导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使鋁土矿的勘探工作发展很快,初步确定了矿区的远景,年末超額36.5%完成了年度跃进计划,从而保証了全公司鋁矿跃进計划的完成。二、礦床地質概况: 矿区位于“太子河沉降带”內,鋁土矿床賦存在大  相似文献   

10.
漠峰  山丁  金弟 《地质科学》1960,3(2):79-81
1958-1959年大跃进中,我們曾在某地硷性岩体的正长岩中发現晶形十分完美的黑色矿物,經室內研究后,証明其为板钛矿(見63頁图1),并且含Nb2O5达0.57%。这在我国恐是一个新的产出矿物。一、产状和物理性貭板钛矿产地系一硷性杂岩体,侵入于寒武紀石灰岩和侏罗紀砂岩和砾岩中,侵入时代为下侏罗紀。硷性杂岩体主要由硷性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組成,正长岩侵入較早,主要位于岩体的边部。板钛矿产于与侏罗紀砂岩接触的正长岩中,呈脉状及浸染状。正长岩含有相当量的石英,可能为围岩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11.
某矿为了满足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要求,在渤海湾沿岸的海面上进行了海上人力廻转冲击钻探.该矿所处的地形特点,为一个向海缓倾斜的低地,海岸与陆地连接的地带极为平坦,专门水文工程所摆佈的钻孔是由海岸到300公尺的海面上.在近海岸的地段水深为1~3公尺,远海岸的地段水深为3~6公尺,个加地段则大于6公尺.海底的地层,由上到下大致有四层:即沙层及沙砾层,含10%小石砾的重粘土,亚粘士及亚沙土瓦层,坚硬的花岗岩类及风化片岩类等.海上钻深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其钻进的方法、按装工作、人员配置等亦显著地不同于陆地钻探,且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许多特殊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解放以前本省从来沒有发現过鋁土矿,在第二个五年計划的头一年,党提出要配合鋼鉄工业的发展,建立炼鋁工业的要求,我省地質工作人員在党的英明領导和大力支持下,仅經过一年多的普查就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目的所发現的铝矿点还仅限于我省的西部,所以本文例举的矿床也都屬于这一带。湘西一带发現鋁土矿从地質观点来說这並不是偶然的,鋁土矿的生成和其他矿产一样,它要在特定的地史时期,特定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生,因而湘西一带的地質特征就有概括叙述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鋁代替鉛     
匈牙利的优品質的鋁土矿儲量是著名的。因此这个國家里輕而坚固的鋁便獲得愈來愈广泛的应用,它可以代替钢、鉄、有色金屬。布达佩斯有一个工厂已开始用鋁片來制造无  相似文献   

14.
东胜煤田锡尼布拉格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层层数较多,且钻孔间距较大,煤层对比难度较大。根据区内勘查成果结合区域资料,采用煤层组合宏观结构、沉积旋回、地震波阻抗追索、测井曲线特征、标志层、煤层间距及煤层结构对比法等综合手段进行煤层对比,使3-1、4-1、4-2、5-1、5-2主要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可靠,3-2、3-3、4-1下等次要可采煤层和不可采煤层达到对比基本可靠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侏罗紀地層在鄂尔多斯地台分布非常广泛,北起內蒙东勝,南至陝北之麟遊永寿,南北延展約600公里。在地台西沿內蒙棹子山东麓,以及甘南灵武、鹽池、同心、華亭等地,亦有侏罗紀地層的零星出露。由于鄂尔多斯地台地区广闊,前人在各区对地層的定名都不一致。下侏罗紀在內蒙及陝北北部名为延安統,在陝北南部名为瓦窑堡煤系或衣食村煤系,在隴东一帶名为華亭煤系。中侏罗紀及上侏罗紀在陝北一帶名为直罗統和安定統,在隴东为華亭煤系上部和崆峒山統下部。为了統一起見,我們將地台区的下侏罗  相似文献   

16.
一緒言本項工作为山东淄博鋁土矿研究工作中的一部份,这种矿石主要由水鋁石和高嶺石組成。为了解决鋁土矿中的成份及其量的变化,我們用差热分析並配合化学分析、X-光粉晶照像定量分析及偏光显微鏡的研究,进行了这一实驗。实驗的方法,是利用矿物加热后的相变化和能量变化关系作为理論根据,所採用的标本除山东淄博鋁土矿外,还用江苏苏州所产的高嶺石。矿物加热后可能有各种物理与化学的变化,如失水(附着水及结晶水)、分解、結晶構造破坏、氧化、相变和重結晶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矿区位于四川省南部,远在1752年即已进行土法开采,矿区屬低山地形,自南而北漸次低下,所見为前震旦紀之地层,均呈順斜坡出露,石英岩分布于南部形成山脊,石灰岩位子北部,呈和緩的低地,含矿岩体縱贯于石灰岩及石英岩中,构成南北向的凹地,矿区平均海拔在1800—2100公尺,力馬河呈南东向流经矿区。  相似文献   

18.
新疆含煤岩系大多沉积在中新生代拗陷型、断拗型及断陷型盆地中,煤层的赋存条件比较复杂,虽单层煤厚度可达100多m,但煤层沉积厚度在区域上变化较大,煤层煤组的尖灭、合并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新疆煤田煤组标定、归并工作变得非常复杂。根据新疆煤田地质特点和地震勘探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例探讨利用钻孔、单炮记录和折射波速度等资料确定煤层赋存情况的方法。利用折射波速度资料编制了新疆煤田勘查区地震波速度平面图,在钻孔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疆哈密煤田依据其速度判断煤层赋存状态的辅助方法:①速度4 000~5800m/s的区域,其高速界面深度较浅,属无煤层赋存区;②速度3 000~4 000m/s,高速界面不明显,存在煤层赋存的可能性;③速度低于3 000m/s,其新近系、古近系及侏罗地层较厚、有煤层赋存的可能性,但煤层埋藏深度较深。  相似文献   

19.
朔南麻家梁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共含煤11层,其中可采煤层8层,4、9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4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厚度1.35~11.09m,结构复杂,总体呈南部厚度大,中部及北部厚度变小,其厚度变化与下部K4砂岩呈负相关关系并受上部K5砂岩的冲刷影响,在29线以北存在一个北东向的薄煤带,煤厚小于4m;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厚度1.15~18.16m,在北部及东南部(35线附近)厚度皆大于10m,在西南部63线以西及37线以南地区煤层分叉,分叉区面积仅占9号煤层总面积的1/5。9号煤层含2~11层夹矸,以含3~5层夹矸的居多,且多集中分布在煤层下部,反映出9煤层聚煤环境由动荡逐渐趋于稳定的沉积环境。井田内各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稳定或比较稳定,虽然厚度有变化但规律性较强,掌握这一规律,对工程施工、煤层对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1951,16(1)
甲、地层:在区内仅见震旦纪和第四纪地层 (1.)震旦纪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六层:6.变质页岩层:以暗蓝灰色板状角页层为主夹片状石英岩及石灰岩层,厚度300——350公尺。5.矽质石灰岩层: 下部为黑灰色石英岩与棕色石英岩之互层。上部以石灰岩为主,厚度在801 公尺上下。4.黑色页岩层:以黑色页岩为主,夹石英岩多层,厚度约计0 50公尺。3.暗色石英岩层:以暗蓝灰色石英岩为主,中夹黑页岩,厚度 3 50——400公尺。2.黑色页岩砂岩:下级为黑色页岩,棕灰或蓝灰之石英砂岩及石灰岩之累层所成,上部以黑色员岩为主,共厚约 400公尺。1. 淡色石英岩层:以白色块状石英岩为主,以上各层均相连续,据其岩性及层次可与华北的下震旦纪各层相比较。 (2.)第四纪地层:自上而下为:3.黄土:为闪生黄土,富白砂质,分布沟谷一带。2.鄂博层:砾岩成角砾岩,砾石成为铁矿石,成为石灰岩,胶结物均为石灰质,不具层次,现露头已剩残余。厚度最大处不过三公尺。1.铁矿砾石堆积:仅见於试沟内,由铁矿崩解后就地堆积,中充黏土,尚未胶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