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10):54-54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的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 大足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党项,是拓跋氏的后代。十一世纪初其贵族首领割据了夏、银、绥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陕、甘、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于公元1032年(即西夏显道元年)建立大夏。西夏的国都在鄂尔多斯西南的统万城。公元1036年前,西夏就仿照汉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传十代,到了公元1227年才为成吉思汗所灭。西夏灭亡后,它的民族文化和文字并未一下子完全消失。元朝时,政府还印刷了许多西夏文的石刻和佛教经文典籍。著名的居庸关元体文字石刻中就有西夏文。我国南方杭州也存有西夏文的佛经。明代晚期万历年间,还有人能用西夏文将诗文写在藏…  相似文献   

3.
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我沿着野藤垂悬、芳草萋萋、荒凉沉寂的大寨坎古栈道,再次登上寨顶"东寨门"。醉读"万丈危梯九曲盘,惊魂飞上碧云端"的古代摩崖题刻,脚下的万丈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2,(3):42-43
中国发现和利用石墨的历史悠久。古籍中曾有不少关于石墨的记载。如《水经注》载"洛水侧有石墨山。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矣。"从考古挖掘出来的甲骨、玉片、陶片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就有用石墨书写的文字,一直延续至东汉末年(公元220年),石墨作为书墨才被松烟制墨所取代。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湖南郴州农民开采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地图遗产与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章  齐清文  姜莉莉  张岸  梁迅 《地理学报》2016,71(10):1833-1848
中国古地图学创于公元三世纪《西晋·裴秀传》提出的“制图之体有六焉”,被西方誉为中国地图学之父的裴秀(西晋司空),领衔制作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和《地形方丈图》(公元224-271年)。其后的1600年间,先后完成了一批著名的中国古地图,例如南朝大臣谢庄领衔完成的”木方丈图”(公元502-557年)、隋炀帝命学者崔绩(550-618年)撰《区宇图志》(公元581-600年)、唐朝宰相贾耽领衔绘制《海内华夷图》(公元730-805年)、北宋科学家沈括领衔绘制《守令图》(公元1031-1095年)、南宋礼部尚书黄裳绘制《苏州石刻天文图》原图(公元1190年)、元代玄教宗师朱思本制作《舆地图》(公元1273-1333年)、明代航海家郑和领衔完成《郑和航海图》与地理学家罗洪先领衔制作《广舆图》(公元1504-1564年)、明代天文学家徐光启等完成的《恒星屏障图》、清代高邮知州魏源受林则徐委托编撰《海国图志》(公元1842-1852年)等,继承与发展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地图学,即使西方经纬度制图技术于公元1584-1600年前后传至中国,启动了中西地图融合发展,中西两种制图理论和方法并行地使用了400余年。闻名中外的中国古地图,包括古天文图、世界图、中国图、航海图、区域图、水利图、军事图、风景名胜图、历史图、教育图等,迄今仍被国内外著名藏图机构分散地保存着,构成了世界古地图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挖掘和利用。本文最后初步地探讨了中国古地图的稀有价值、应用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黄河下游古河道变迁 黄河具多泥沙和下游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黄河下游改道的范围,西以郑州的桃花峪为顶点。北经海河出大沽口,南经淮河入长江,其冲积平原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在有史记载的三四千年中,黄河在辽阔的冲积扇平原上南北滚动,决口漫溢达1593次,大改道六次。①禹河故道(公元前2278年至公元前602年)。②西汉故道(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1年)。③东汉故道(公元11年至公元1048年)。④北宋故道(公元1048年至1128年)。⑤南宋故道(公元1128年至1368年)。⑥明、清故道(1368年至1855年)。⑦现行河道(公元1855年至今)。  相似文献   

7.
桂林摩崖石刻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不仅拥有甲天下的山水名胜和凭依自然山水兴造的古代城市建筑,而且拥有早自南朝下至明清与民国的历代摩崖石刻、壁书1643件、造像602尊。这些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石刻壁书和造像与桂林自然山水名胜相得益彰,具有历史悠久、代有佳作、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分布普遍的特点,拥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摩崖石刻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8.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将海城辖境牛庄(后移营口)开埠,英国人诡称营口为牛庄,由英国开为商埠,从此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在营口设领事、开办海关、洋行。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辽宁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9.
张晋光 《地理研究》2013,32(3):590-592
《方舆胜览》是南宋祝穆撰写的一部地理总志,始刊于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后经其子祝洙增订,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重刊。200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施和金教授点校的《方舆胜览》,全书70卷,分为上、中、下三册,共计70余万字,这是施和金教授继《读史方舆纪要》后整理的我国又一部历史地理名著,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0年中华书局又重印了这部著作。  相似文献   

10.
“章华台”之名最早见于《左传》、《国语》,当时称“章华之台”,为楚灵王所修。三国吴韦昭(公元204—273年)注:“章华,地名”。但没有指在什么地方。西晋杜预(公元222—284年)明确指出“台在今华容城内”(《左传·昭公七年》注)。华容为汉县,隶南郡。属荆州刺  相似文献   

11.
到重庆旅游,不能不去大足看石刻。大足石刻是目前重庆地区惟一一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的风景名胜。去大足,交通也很便利,沿成渝高速公路,出重庆东100公里便到了石刻景区——  相似文献   

12.
天池     
天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位于阜康市南偏东40余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10公里。“天池”一名来自乾隆48年(公元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天池湖面海拔1900余米,南北长3000余米,东西最宽处1500余米,旺水时面积达4.9平方公里,最深处105米,总蓄水量1.6亿立方米。这是一座200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其北岸的天然堤坝就是一条冰碛垅。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2014,(6):75-75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明确记载石油产地的是《汉书·地理志》。秦汉时期的高奴县(今延安一带)人民,发现延河的支流洧水的水面上有可燃烧的液体,便"接取用之"(《水经·河水注》)。东汉时候,人们又在酒泉延寿县南山流出的泉水中发现了石油。由于这种液体装在器皿中"始黄后黑",有如漆状,所以当地人叫它"石漆"(张华:《博物志》,《续汉书·郡国志》引)。这种"石漆"不仅"燃之极明",而且"膏车甚佳",可以作车轴的润滑  相似文献   

14.
王北辰 《中国沙漠》1986,6(4):34-38
依据唐代文献主要是《元和郡县图志》(该书成于公元813年),考证鄂尔多斯高原公元九世纪初人文地物与自然地物,试图复原当时流沙分布情况,为研究沙漠化历史过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吴迪 《中国地名》2012,(2):36-37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崖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史记梳理了塔里木河过去约2 000 a的变迁轨迹,发现在过去的2 000 a间,塔里木河一直表现为向北移动并逐步萎缩的态势:北魏(约公元386年)以前,塔里木河由南河和北河构成,两者相距240 km以上;北魏至唐中期(约公元755年),塔里木河南河北移约160~180 km,使其失去2条源流并开始瓦解,同时北河下段北移60~85 km;唐中期至元前夕(公元1225年),南河进一步瓦解,仅剩一条源流;元至清初(约公元1670年),南河仅存的一条源流北移约70 km汇入北河,南河消失;清初至民国,塔里木河干流沙雅以下河段发生南北摆动,但总体上继续向北迁移;近60 a来,塔里木河中游北移50~100 km。研究分析,塔里木河河道变迁及北移是区域构造运动与地势特征、盛行风和沙丘移动、气候水文变化以及人为经济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隋军 《中国地名》2012,(2):23-24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64年~公元710年),唐代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中国古代"巾帼宰相"第一人。上官婉儿的故里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陕"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至商代。作为县治,陕县最早设置于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陕,  相似文献   

18.
近读陈平先生《平谷置县岁月考》,据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五《畿辅杂记》“平谷县:平谷在盘山西,故称盘阴,本古渔阳郡地。汉初封卢绾于此,绾亡始置县”这段话,联系《史记》和《汉书》有关记载,考证平谷建县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至今(公元2005年)已有2200年的历史。清代雍正年间刊本《平谷县志》、民国时修的《平谷县志》、今人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北京市》、《北京百科全书·平谷卷》等书也持此观点。①平谷建县历史悠久,很有纪念意义。陈平先生在文章中进一步建议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作为置县的节日。2005年的农历…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史:天下第一行书文学史:一篇不朽之作书法史:无人可逾越的高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公元353年4月22日,王羲之在曲水流觞的祭祀之后,写下了《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和书法上的"双璧",尤以"天下第一行书"之名声闻天下。很少有人知道,这件旷世之作曾  相似文献   

20.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