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基于耕地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以及耕地保护的强烈正外部性,要切实取得耕地保护的实效,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构建耕地保护的社会化扶持机制,形成人人自觉参与耕地保护的社会氛围,并激励耕地实际耕种者的耕地保护行为,奠定耕地质量与生态保护的基石。针对耕地质量与生态保护面临的挑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与优化城镇化环境并举,促进承包地经营权的长期流转;二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培育耕地质量与生态保护的监管主体;三是推行生态耕种,维持耕地健康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保护耕地是当今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共同关注的热点。纵观世界各国耕地保护的动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食物安全。二是耕地为社会提供的公共自然福利功能。除了生产农产品外,耕地还给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非生产性功能,如农田耕作传统文化、开放空间、农村独特景观、生物栖息、空气与地下水的净化,这些功能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为社会公众共同享受,且不能通过市场规律调节,人们对这种公共自然福利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2月26日,湖州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全市耕地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四项举措加强全市耕地保护工作。一是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在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落实年度任务的同时,开展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示范县区”活动,建立政府全面负责、部门联动监管和社会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责任机制。二是部署实施万亩造地保障工程。开展以低丘缓坡开发、农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为重点的造地工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原理,结合湿地生态系统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以及代际外部性等属性,分析湿地退化的成因.结果表明:湿地萎缩加剧、生态服务功能衰退主要是由于人类缺乏对湿地功能与效益的正确认识,以及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的成本外溢现象,从事湿地保护的正外部性行为未得到应有的补偿,负外部性行为未付出应有的代价,并提出应建立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日照市近几年的耕地资源数据为研究基础,从剖析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角度出发,运用分解求和法、替代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选取2000年到2012年中的五个代表年份,按照耕地的社会、生态功能,分别测算耕地资源的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社会稳定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价值。结果表明:日照市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总量和生态功能价值总量波动较大,在一段时间内呈持续下降趋势,表明日照市应当全面的认识耕地资源的价值,尤其是重视其非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质》2012,(6):1-1
5月22日,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真正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耕地保护问题上的又一次重大探索和实践,我们为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而喝彩。  相似文献   

7.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是提供有效的耕地保护激励从而实现耕地资源保护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合理划分其补偿区与受偿区更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和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采用粮食安全法和耕地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测算模型对该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区域的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9个地市可划分为2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支付区(漳州市和厦门市、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泉州市、三明市和南平市)和4个平衡区(福州市、宁德市、莆田市和龙岩市)。结果有助于为科学划定耕地保护补偿区域提供理论依据,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实践参考,从而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浙江地质》2008,(1):21-21
1月15日,国土资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全国统一标识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要求。此举是为了强化全社会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依法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意识,进一步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标志,加强社会监督。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为标识模型揭牌。  相似文献   

9.
张玮 《上海国土资源》2012,33(1):20-23,34
"两规合一"要求在严格落实国家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控的前提下,在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的生产生态功能,优先保护具有较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并强化区域生态结构控制,因地制宜地分解落实规划指标;在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面,应当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的阻隔功能,利用基本农田刚性的控制手段,阻挡建设用地无序蔓延,有效保护现状耕地,从而形成最佳的粮食生产区域和最优的生态空间。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全面阐述了在"两规合一"要求下,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指标和保护图斑的规划方案,实现了区、镇两级基本农田在功能、布局和数量的协调和统一,为大都市基本农田规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主体明确、责任明晰、经济激励、监管制约的思路,建立政府为责任主体、部门联动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统筹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机制,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机制工作持续推进,近日,胶南市国土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了检查。该局在检查工作中将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补充耕地情况检查、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强化了对胶南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情况、相关部门履行共同责任情况的共同监管。通过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耕地质量和数量的逐年降低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国着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对耕地保护主体进行补偿,以缓解耕地质量和数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分区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2013及2017年三个研究时点,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湖北省13个市(州)进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在数量变动上基本保持稳定,耕地盈余区主要分布在鄂中和鄂西南地区,耕地平衡区和赤字区分布在鄂东地区。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敏感性是衡量生态系统质量及实现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川藏铁路沿途跨越多个自然地理单元,生态环境保护是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川藏铁路西藏昌都段为研究对象,采取资料分析与野外调查结合的手段,运用生态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对铁路途经区域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昌都境内川藏铁路涉及的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重要区和一般重要区占比分别为42.19%、52.69% 和5.12%。评价结果有助于在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对工程活动进行合理布局,有针对性地降低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空间冲突展开理论分析,探讨空间冲突概念、表现形式和冲突类型.在福建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应用ArcGIS空间叠置分析技术,实证研究福建省国土空间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等不同功能上的冲突现状.结果表明:空间冲突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生态保护重要性与生态红线、现状耕地、现状城镇建设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质》2009,(6):3-3
一是构建共同责任机制,提高耕地保护的能力。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办法,坚决落实国务院“15号令”,推行耕地保护失职问责、渎职追究和日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使保护耕地成为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完善纪检、监察、法院、检察、公安、人事、国土资源、城管执法等部门参与的土地违法案件发现预防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有效防止和严肃查处乱占滥用破坏耕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吕红  杜占德  王健 《水文》2007,27(3):75-77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划分地下水功能区,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政府行使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山东为实例,阐述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原则、划分体系及各种功能区划分方法,针对功能区的各功能特点制定其保护目标,提出管理措施,为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管理制度奠定统一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优选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基础上,对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为慈溪乃至全省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慈溪市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区域以3等为主,但总体等级偏低。该区域耕地无限制性障碍因素,属于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区域划定首选对象;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提升区域以2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市滩涂地和观海卫镇滩涂地。该区域耕地受分布零散、田块不规则、耕地综合质量降低等影响,存在一定提升障碍;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优化区域以2等为主,主要分布在半山区、山区乡镇。该区域耕地受地形和区位的影响,耕地综合质量较低,改造难度较大。建议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保护区域应发展以规模化经营为主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提升区域应发展以提升耕地质量为主的农业综合整治开发示范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的重点优化区域应发展以生态退耕为主的农业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是对土地资源需要保护的优先级别进行评价。以长沙市为例,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采用栅格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针对研究区域主要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问题,建立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模型,实现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评价结果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丁菡 《浙江地质》2013,(6):29-32
近年来,随着土地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进步,耕地保护政策不再只是对数量和产能的管理,既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二者的并重保护,是当前土地管理的新特征。而标准农田就是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好标准农田是对耕地质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储粮于田,保护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结合耕地保护新要求,同时为保障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20.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行为,导致大量湿地被破坏,功能退化。因此,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措施,有效保护和利用城市湿地。要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增强保护湿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地搞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切实加强对城市湿地的监测评估及湿地保护的法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