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忘不了浑厚起伏的山地,忘不了成为一名勘探队员时的欢乐和自豪.于是,我时常歌颂我的野外山村,我的高高的钻塔和悠扬的机声,我的朝夕相处的钻工弟兄们……那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更是我心灵中温情脉脉的依恋.  相似文献   

2.
一把大牙钳,走南闯北;一颗赤诚心,情系地勘。他多次被评为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及洛阳市的“先进生产者”。已退休十多年,仍一片丹心励后人,他就是不计得失的“拼命三郎”--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202钻机原机长晋建文。
  科学施工冲在前
  晋建文1959年被分配到钻机当钻工,他刻苦学习钻探知识,遇到困难时总是冲锋在前。由于表现突出,1974年他被任命为202钻机的机长。  相似文献   

3.
一把大牙钳,走南闯北;一颗赤诚心,情系地勘。他多次被评为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及洛阳市的"先进生产者"。已退休十多年,仍一片丹心励后人,他就是不计得失的"拼命三郎"——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202钻机原机长晋建文。科学施工冲在前晋建文1959年被分配到钻机当钻工,他刻苦学习钻探知识,遇到困难时总是冲锋在前。由于表现突出,1974年他被任命为202钻机的机长。1982年,202钻机在洛阳新安县云顶地区承揽施工6个  相似文献   

4.
梦回军营     
正昨夜,我梦见自己又回到那绿色军营,依旧是那一张张年轻充满朝气的脸,依旧是那整齐划一的队列,依旧是那拉歌声声震天,依旧是那军歌嘹亮豪迈!!随着"八一"的临近,我又忆起曾经飞扬的青春和绿色的海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离开部队20年了,然而,军营生活的经历,给我留下的珍贵记忆,让我永远都忘不了。忘不了亲人送别的恋恋之情,忘不了走进绿色军营兴奋的那一刻,忘不了第一次穿上军装时的激动,忘不了新兵连紧张的集训,忘不了第一次响彻夜空里紧急集合的哨子,  相似文献   

5.
汝阳县小店镇赵村的赵老汉今年67岁,腰板硬朗,精神矍铄。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已从以前村里的“穷老头”变成了今日的“小康户”,见到笔者时他笑得合不拢嘴:“我是托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福才过上好日子的。”2004年10月,赵老汉承包了小店镇赵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内的8亩土地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昔日的旧瓦房变成了今日的两层小洋楼,还买了自已梦想已久的老年摩托车。说起来,他满脸的笑容:“以前我家只有二亩地,大部分都是坡地,每年收获后,‘人吃一点,猪拱一点’,剩不下多少,自从承包了项目区的8亩地后,秋能种小麦,夏能种烟叶和西瓜,村支…  相似文献   

6.
夜走十红滩     
那是十年前倒霉的一天,我们钻机的钻具掉到孔里了,而最关键的打捞工具—母锥不够用,我和阿黄被机长派了个任务:去二号机借工具。在机长焦急的催促声中,等不及远在数十公里外的基地送工具来,我和阿黄深一脚浅一脚地小心前行在戈壁黑漆漆的夜晚,去借那鬼东西。在吐鲁番盆地,我们这群来自青海的钻井队驻扎在盆地南  相似文献   

7.
正他是一个朴素的测绘人,头戴一顶草帽,用一支铅笔、一架仪器,把青春勾勒成一个个测绘点,在田间里、在小路上、在丛林中实践着自己的使命。他就是北海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李小军。如果测绘是一场精神的冶炼,他在这场冶炼中写下了最壮美的诗句——奉献李小军参加工作20年来,历任测绘队队员、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第一钻探工程处副处长王军营,职工们都习惯地称他为"变脸王"。指导工作时,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俨然一副领导的派头;与职工谈心时,他一张笑脸,天南地北侃大山,像一个邻家老大哥;钻机缺少炊事员时,他围裙一系,做出的饭菜,香鲜、可口,大厨范儿十足……对待工作,一脸严肃1985年4月参加工作的王军营,从钻工、班长、机长到副处长,在30年勘探生涯中,他干的钻孔不下百口,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填满了脑海。2013年9月,队领导慧眼识  相似文献   

9.
崇尚清明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其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在他落难时一个臣子割自己的肉给他吃,但在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时,这个臣子却不要封赏隐居山林。晋文公为寻他而放火烧山,他宁死也不出。后来在他死去的树上。发现了他留下的一首诗,主要是劝晋文公廉政的.最后一句为“勤政清明复清明”,故此,把那天定为清明节。  相似文献   

10.
儿时的美味     
正每当走在大街上、超市里,看到那刚出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爆米花时,我总会停下脚步狠狠地吸上几口气,有时也爽快地买上一桶,不顾形象在大街上抓着边走边吃。朋友调侃我像孩子,其实她们哪里知道,我吃的是一种情结,吃的是一种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生长在20世纪70年代的我,每当回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日子,总感觉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不愿成为特殊的客人。1931年4月的一天,中央红军在东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到红三军团4师2团检查战备工作。中午饭时,团长叶长庚到伙房,把自己的2斤腊肉拿出来招待他尊敬的“毛委员”。毛泽东吃饭时,看见别人是一碗竹笋炒豆腐,自己则多一大盘腊肉,他微笑地问道:“叶团长,怎么搞我特殊化哟?”彭德怀军团长也道:“咱们红军可是官兵一致呀!”叶长庚连忙解释:“首长,这腊肉是我自掏腰包买的。”毛泽东听了,端起腊肉,对其他干部战士说:“你们团长请客,每人吃一块……”毛泽东下基层也不白吃白住。1933年7月中旬,时任…  相似文献   

12.
正也许是习惯了过苦日子的缘故,我对饮食向来不挑剔。然而,当听到人们越来越多谈论起饮食安全、绿色蔬菜时,我便更加怀念儿时吃过的豆芽菜。豆芽菜是我儿时百吃不厌的美食。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生豆芽的好手。在黄豆或绿豆丰收的年月,一到冬季,奶奶隔上十天半月便泡制出一罐白嫩嫩、胖乎乎的豆芽来。也正因为有了豆芽菜,无论多么难以下咽的食物都能让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灵宝,有一狄姓家族故事多多,前追几代人,有军官,也有县长,子嗣光宗耀祖,确令当地人羡慕不已。狄家后代狄树强是我的同事。2006年我初到现单位时,他尚默默无闻,2013年后,忽写开了文章,还成了灵宝市作协秘书长,实在让我感到意外,我便开始近距离读他和他的文章。恍惚间就到了2019年6月,他突然送来一本《塬上塬下》,把近年来写的文章结了集,这让我不得不刮目相看,又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通了,狄家人都要强,狄树强四旬后开始弄笔,便是大大发扬了这股子要强劲儿。  相似文献   

14.
我是农民的儿子,记得小时候非常能吃,一个人能吃三个人的饭量,兄妹三个的战斗力更是“非同凡响”,无论是什么粗粮野菜都能消灭掉一大锅在那个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为了填满我们这群半大小子的肚子,爸爸妈妈只有不分昼夜的拼命干活,白天随大队出工,晚上还要领一些剥花生米、编织竹篓竹篮之类的手工活回来干,千方百计地满足我们那好似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有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自己就尽可能的不吃或少吃,  相似文献   

15.
事情难以预料,完工的前一天,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我的老乡张顺利到一块长一百米,宽五十米的沼泽漂筏地中间立尺,被陷进漂筏泥潭里,正往下沉。只听他大喊大叫,我们急忙赶过去,告诉他将塔尺横在水面。这时我迅速将裹腿解下,一头抛给他,水线边上的三个人轻轻用力,才把他安全地拽上来。张顺利躺在地上,脸色蜡黄,休息了约半个小时就恢复了正常。因为知道了此处水深,不需要再到漂筏中间立尺了。收工时,我除了背脚架,还将他的尺扛上。平时都是他照顾我,因为我俩是老乡,两村只离五里地,1957年分开,再也没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正《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的出版发行,在温家宝同志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的师生中广泛传阅。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组织了读书交流会。他的地质生涯、朴实的文字,格外地亲切感人和启人深思,学生们更期盼这位学长能再回母校,为大家讲述他的人生感悟。作为温家宝同志大学期间的同学,我读此书时感想更多。  相似文献   

17.
最可爱的人     
我清楚的记得那次有幸和申勇胜同志在一起吃饭,当谈到写文章时,他严肃但不乏慈爱的分配给我一项任务,让我写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而我还没来得及完成此项任务时,他却悄悄的离我们而去,走的是那样的安静,如同没有消失的曾经。由于一直在野外,关于他的消息我们只是听说,那次沈  相似文献   

18.
总是忘不了那一片蓊蓊郁郁的长山。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桂北一个小山村蹲点。村子后边,就是一片大石山,高低错落的山峰一共有4座。天气晴和时,能看清远处最后一座山上的树木。每每由近到远地望上一遍,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有时得了小半日的闲空,我会爬上离村子最近的那座小山,在那藤萝拂面的林子里转上一圈。真让人惊奇啊,  相似文献   

19.
12月3日,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在山东莱州三山岛金矿5号机台施工现场召开的庆功表彰大会上,院长李学同亲自把写有“能打硬仗”机台的匾牌和3万元奖金颁发给该机机长张兴旺同志。表彰该机台在深孔施工中,创造了小口径金刚石绳索钻探单孔进尺2060.5m(终孔孔径75mm)的全国新记录。山  相似文献   

20.
渐变论 法国动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居维叶在研究化石时,发现不同地层中的化石不同,而且地层越老化石越简单。他认为不同地层中所以含有不同的化石是由于地球过去多次发生灾变所造成的。每次灾变使生物全遭灭绝,然后上帝又重新造出新的物种,由于上帝每次创造物种时忘记了过去物种的模式,因而新物种就与以前的物种不同了。英国地质学家赖尔在1830年发表的《地质学原理》一书中驳斥了居维叶的灾变论,阐述了地球渐进变化的思想。认为地球表面以及它上面的无机界和有机界是在水成和火成这两种自然作用相互作用下逐渐变化的。这就把自我发展变化的思想引进了地质学,粉碎了“上帝创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