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GIS支持下的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综合地质选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沁水煤田南部地质背景和煤层含气地质因素的研究,筛选出含气量、构造部位、纯煤厚度、储层压力梯度、有效埋藏深度为主要评价因素,在综合地质选区模型上,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权重叠加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引入了煤层气可采度作为煤层气区评价(可采性等级区划)的衡量指标,获得了一批表示煤层气可采性的新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域的圈定,划分出煤层气可采性有利区、较有利区、不利区三个等级,获得了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可采性区划结果。  相似文献   

2.
两淮煤田煤层含气性特征及甲烷富集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淮煤田是华东重要的煤炭基地,以其煤层层数多,煤类齐全,煤层气资源丰富而作为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选区之一.本文以淮南潘集、张集和淮北宿南向斜等三个靶区为重点,在对两淮煤田煤层含气性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煤层甲烷资源量,探讨了煤层气的富集机制,为两淮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淮南矿区煤的深成变质与深部煤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煤深成变质的现代理论,采用地质一煤质结合的方法,定量地评价了淮南矿区煤的深成变质作用,从而对深部煤质作出初步预测。成果表明,淮南矿区煤深成变质的阶段性和回返期后的变质作用相当显著;在由浅到深的可采深度范围内,存在着由低级烟煤到高级烟煤构成的垂直分带。据此推测,淮南煤田并不是单一煤种(气煤),更可能是一个赋存着多种煤类的烟煤区。  相似文献   

4.
河南焦作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河南焦作矿区地质条件、浅部煤田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煤层气含量,建立了数学模型,预测了深部煤田预测区二1煤煤层气含量.依据该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煤层气资源条件,初步评价了该矿区二1煤煤层气资源潜力和可采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利用实验的方法,并结合计算,对淮南煤田各研究矿区次生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煤层气的比例进行了对比估算。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估算的研究区煤层气的混合比例较为一致。淮南煤田混合煤层气中次生生物成因气所占比例较大,最高达到了79%,最低的也占到了43%。同时,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煤层中后期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可明显提高煤储层的含气量。因此,淮南煤田中后期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对矿区煤层气资源的贡献重大。  相似文献   

6.
舒兰煤田水曲柳区煤层气在平面上富气中心分布与富煤中心一致。该区煤层气属特低丰度、中等埋深的小型煤气田。适宜井下瓦斯抽采。可在建井后,在瓦斯富集部位煤层底板岩巷中,采用钻孔抽采方式,可回收近1.8亿m3煤层气,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煤矿生产安全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丰城矿区煤层气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黄文涛 《江西地质》2001,15(2):125-127
本文依据建国四十余年煤田地质勘探、煤矿井瓦斯地质、煤层气试验井的资料,较系统地总结了江西省丰城矿区煤层气的含量、压力及B4煤层的吸附性能,孔隙、透气性、渗透率、储层压力、煤体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并结合矿井瓦斯抽放及煤层气试验井的排采情况,对该矿区煤层气的资源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蒋博宇 《广西地质》1998,11(3):45-50
红茂煤田是广西煤层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文中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含量的地质因素-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及埋深,围岩性质,煤岩组分,煤变质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分别指出该煤田煤层气资源较丰富以及各矿区或井田分布不均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两淮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总结安徽省煤田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提出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将其划分为六大类18种亚类,并重点讨论了两淮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的成因及其与煤炭资源赋存之间的关系,从而查明了安徽省煤炭资源赋存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淮北煤田变形强烈,控煤构造样式以伸展控煤构造样式为主;淮南煤田受南北向挤压影响较大,控煤构造样式多以挤压控煤构造样式为特征,南北缘煤系改造变动频繁;在皖南煤田局部发育同沉积控煤构造。  相似文献   

10.
黄河北、章丘、淄埔煤田煤层在深成变质演化的基础上,受岩浆浸入的影响,局部迭加了区域岩浆热变质和接触变质作用,导致煤阶增高,对煤层生气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煤层气的基本特征和有利烃源条件的分析,估算了黄河北、章丘、淄博煤田煤层气资源量为1333.31亿m^3,可作为今后勘探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对国内外煤层气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以淮南矿区主采煤层131煤为例,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结构煤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富集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基础和主要技术方法,并建立了煤层气富集区预测的测井参数门限和多波地震勘探的技术指标,首次明确指出煤层气富集区和煤矿瓦斯突出灾害区有本质不同,并在地球物理标志中有明显的分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华北安鹤煤田煤储层特征与煤层气有利区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安鹤煤田采集煤样的煤质、显微组分、煤相、显微裂隙分析,等温吸附、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研究了该区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特征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 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了煤层气有利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 115.73×108m3,煤层气资源丰度平均为1.18×108m3/km2,具有很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在煤田中部的四矿到八矿之间的地区以及北部的水冶镇附近地区,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层埋深适中、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渗透性高,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生气潜力、储层物性和封盖性能)及对应的三级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级因素指标赋予权重,建立了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青海木里煤田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江仓矿区是木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佳试验区。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作为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平顶山煤田采集煤样的煤质、煤岩显微组分、煤相、煤岩显微裂隙分析, 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 研究了该区的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条件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 预测了煤层气资源分布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786.8×108m3, 煤层气资源丰度平均为1.05×108m3/km2, 具有很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其中, 位于煤田中部的八矿深部预测区和十矿深部预测区周边地区, 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 煤层气资源丰度高, 煤层埋深适中, 同时由于该受挤压构造应力影响, 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渗透性高, 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青山煤田包括拴马桩煤系和石拐煤系,其中石拐煤系五当沟组的G、J、L煤层是大青山煤田主要可采煤层,煤岩组分中镜质组占绝对优势,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依据有关矿区瓦斯涌出量连续观测显示,该区瓦斯涌出量大,并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加大。在构造上本区位于大青山复背斜南翼,压扭性构造发育,对煤层气起到较好的圈闭作用,在五当沟组中分布的致密油页岩在纵向上阻止了煤层气的逸散。根据大青山煤田各种地质因素分析.认为大青山煤田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煤田的北部、中部可作为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条件分区、分等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变化程度及其所涉及的相关地质条件分类问题是影响勘查工程布置的主要因素。借鉴原国家煤炭部技术咨询委员会1992年所作的《矿井综合评价及分类》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评价办法,对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条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区、分等综合评价。首先以两淮地区现有的地质报告成果为依据,以矿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选择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类型作为评价参数,将煤层赋存深度和水文地质条件作为修正参数,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层次权重系数及相关因素的隶属度,以此建立地质条件分等与煤层连续性、煤层连续性与构造复杂程度及煤层稳定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确定地质条件分等定量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两淮地区煤炭资源地质条件作出分区、分等综合评价:淮北煤田的宿县、临涣矿区和淮南煤田的潘谢、淮南定远矿区为地质条件Ⅱ~Ⅲ等区;淮北煤田的濉萧、涡阳矿区和淮南煤田新集矿区为地质条件Ⅳ等区。  相似文献   

17.
荥巩煤田二1煤层煤层气赋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钻孔数据和生产矿井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基本探明荥巩煤田二1煤层煤层气含量呈由西向东、由浅而深逐渐增大的分布规律,按照煤层气含量变化及其地质背景的差异将煤田分为4个煤层气地质单元;认为围岩、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地质构造是影响煤层气赋存的主要因素,其叠加效应增加了煤层气赋存的复杂性和不均衡性。据此,确定了荥巩煤田煤层气的富集带和排泄区。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生气潜力、储层物性和封盖性能)及对应的三级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级因素指标赋予权重,建立了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青海木里煤田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江仓矿区是木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佳试验区。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作为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分析华北型淮南煤田大构造4期成因及其构造控水作用,利用淮南煤田大构造褶皱断裂形态与华北克拉通地史学、地层学、区域构造进行相互验证对比,并依据构造控水对矿区8对生产矿井影响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淮南煤田大构造为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叠加形成,印支运动Ⅰ期形成淮南煤田近东西向构造线(体),Ⅱ期形成淮南煤田近南北向构造线(体),印支运动后淮南煤田主体构造格局基本成型,Ⅲ期燕山运动、Ⅳ期喜马拉雅运动对淮南煤田大构造格局影响不显著;根据运动时间、形成构造的切割关系,得出Ⅱ期构造切割Ⅰ期构造、近南北方向断层(裂)切割近东西向断层(裂)、Ⅲ期的岩浆岩均穿越Ⅰ、Ⅱ期断层带(组),不存在切割关系,不存在断层(裂)发育到新生代地层;Ⅰ—Ⅳ期构造对各个矿井水害影响程度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顾北矿。淮南煤田为石炭-二叠纪聚煤后全球构造事件参与者、见证者,淮南煤田大构造中蕴含的分期构造特征为研究华北克拉通及周边区域构造最直接的佐证资料。   相似文献   

20.
滇东煤田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煤层厚度适中,埋藏适宜,煤层气含量高。从沉积、构造、煤层煤质、煤储层特征等方面对滇东煤田煤炭资源较好的老厂煤矿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老厂矿区龙潭组第三段是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独立系统,是沉积—水文—构造条件耦合控气作用的产物。含煤地层的层序格架特点奠定了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的地质基础,每套独立含煤层气系统分别被限定在对应的二级层序格架内;含煤地层与上覆、下伏含水层之间缺乏水力联系,含煤地层内部不同岩层(组合)之间相互封闭,这些条件构成了多层叠置含气系统的水文地质基础。老厂煤矿煤层气由四个含煤层气系统组成,各系统间相互独立,其岩性分段具备完整的生储盖层,形成了一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