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湿地是生物资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对四川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破坏湿地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湿地应受法律的保护。为切实加强湿地保护,在国家尚无湿地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四川省经过反复立法调研,并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出台了这一地方性法规,将该省湿地保护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城市湿地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湿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不合理的湿地开发行为导致城市湿地面积减少、污染严重和湿地功能退化,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从城市湿地的功能出发,分析了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湿地修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研究了国内外对于城市湿地保护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展望了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趋势和方向.最后,结合我国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现状,提出了我国城市湿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动整体湿地保护更好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湿地保护状况和未来湿地保护的目标和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保护对于维持国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运用湿地保护率和点密度分析法,评价中国湿地保护现状,识别湿地保护空白区与关键区,提出未来湿地保护目标与重点。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中国的湿地保护率为44.68%,湿地保护和管理方式以自然保护区为主,各类湿地、各湿地分区、各一级流域、各省级行政区、各地理区的湿地保护率差异较大,中国重点保护湿地的面积为2 656.46×10~4hm~2,重点保护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52.29%,重点保护湿地的保护率为74.15%;未被保护湿地主要包括辽宁省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岸带、松花江流域西北部片区、青海省中部地区、四川省北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湿地保护关键区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组成的西部片区、东部海岸带、长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组成的东北部片区,未来湿地保护一级关键区包括东部和南部海岸带、长江下游流域干流和湖泊、松花江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湖泊和水库、四川省北部地区、江苏省西部地区;未来15 a,需要分省推进湿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有大面积湿地,这些湿地中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景观资源,湿地资源是辽宁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投入资金、管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如湿地保护的管理权分散、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湿地水源短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不够等,致使辽宁省湿地总体上在萎缩或严重退化.在分析辽宁省湿地保护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尽快建立起市、县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全省湿地保护体系建设以及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的对策,以解决辽宁省湿地保护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子湖湿地保护与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有轩  刘华  熊汉锋 《湿地科学》2011,9(4):382-386
梁子湖湿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景观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投入资金、管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如湿地保护的管理权分散、湿地产业粗放发展、功能定位不明确、湿地保护和产业开发的技术水平落后等,致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分析梁子湖湿地现状的基础上,从发挥宏观政策作用与建立生...  相似文献   

6.
湿地生态评价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自然断点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77处被重点调查的湿地的生态状况进行了分级与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四川省被重点调查湿地中,生态状况综合得分为"好"等级的湿地的得分范围为5.905~6.715分,"中"等级的得分范围为4.962~5.904分,"差"等级的得分范围为2.959~4.961分;2生态状况为"好"的湿地有25处,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数的32.47%,湿地面积合计为34.78×104hm~2,占被调查重点湿地总面积的36.02%;生态状况为"中"的湿地有21处,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数的27.27%,湿地面积合计为56.04×104hm~2,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面积的58.03%;生态状况为"差"的湿地有31处,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数的40.26%,湿地面积合计为5.75×104hm~2,占被重点调查湿地总面积的5.95%;3全省重点调查湿地生态状况总体偏中、差水平,部分湿地生态状况不容乐观,湿地保护仍需要加强。四川省以丘陵、山地和高原地貌为主,全省湿地偏少,其中能够被有效利用的湿地资源更少,而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十分有限的湿地资源,尤其是处于人口稠密区的湖泊,使这些湿地受到不合理利用的严重威胁,形成了目前的湿地生态状况及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密云水库调节池湿地是密云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社会地位十分重要,对保护密云水库具有指标性意义。总结了调节池湿地的保护现状、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以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湿地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对调蓄长江洪水、候鸟与湿地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湿地保护、恢复与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随着退田还湖的实施而突现。文中在对鄱阳湖湿地主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湖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2008年湿地遥感数据,对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分类体系构建的湿地类型、保护状况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Marxan软件作为空间优化模型,构建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优先格局,建立优先保护单元150个,面积共有49 109.24 km2。已有湿地保护体系中的滨海湿地面积仅占不到中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10%,许多重要滨海湿地生境在已有保护系统之外,需要依据优先保护格局,对已有滨海湿地保护体系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合理保护网络,这对中国滨海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东的湿地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4,24(3):265-269,274
广东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密度高,亚热带和热带特色明显,近数十年来,由于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不合理改造利用、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对湿地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不少湿地已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广东的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李海生  陈桂珠 《热带地理》2007,27(2):107-110
湿地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退化,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圳市湿地类型有3大类(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13种类型,占深圳国土总面积的8.12%。深圳湿地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滨海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小,生境面临退化;红树林和湿地水草的生存受到威胁;河流水质不断恶化,河流底质污染程度持续加剧。针对深圳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恢复对策:保护好西部滨海滩涂湿地;控制污染,修复河流自然湿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吕咏  陈克林 《湿地科学》2006,4(4):268-273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湿地保护开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的通常做法是:选择国际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同类型的湿地建立保护区或湿地公园,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建成具有指导性的样板。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湿地作为合理利用湿地环境和水禽资源的示范点,借鉴示范点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其它湿地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和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使整个国家的湿地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中国,湿地公园作为新生事物,把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已经受到了人们广泛赞誉。湿地公园的发展,为湿地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必将推动湿地整体保护事业的更好发展。通过分析浙江绍兴镜湖城市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并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提出了镜湖城市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公园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体,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区域.北京市湿地分布广泛,保护与管理状况各不相同,虽然许多地方自发建设了一些湿地公园,但同北京市的实际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从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推进北京市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城市的长远战略出发,规划建设北京市湿地公园十分必要.湿地公园是北京市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北京市湿地公园布局合理化、均衡化,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要在加强现有湿地公园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同时,分期、分批规划建设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湿地公园,并对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景观建设、科普宣教、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内容以及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设施、管理能力建设等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法制保障体系、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为北京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里诺尔湿地是亚洲重要湿地,是众多珍稀鸟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维护当地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达里诺尔湿地的保护现状、面临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柳河县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从湿地类型、面积及其比例构成等方面介绍了柳河县湿地资源现状与基本特征;根据近20年来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湿地资源变化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湿地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湿地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都较低、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缓慢以及泥炭地开发利用过度等方面,是目前柳河县湿地利用与保护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柳河县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建立湿地生态农业模式等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湿地保护立法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岚  郭会玲 《湿地科学》2009,7(2):112-117
江苏省作为湿地大省,目前尚未形成湿地专门立法.现有省级湿地保护法律散见于多个地方性法规、规章之中,且存在不少问题.分散立法过分强调湿地生态系统中单项因素的保护,忽视湿地整体保护的立法;分散立法必然导致多头管理;目前,湿地保护立法偏重湿地经济价值,忽视湿地生态功能价值;立法滞后会导致湿地遭受严重破坏;也影响了江苏省湿地保护进展.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当务之急需要制定江苏省省级层面专门的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针对江苏省大面积滩涂湿地被过度围垦现象,建议制定江苏省沿海湿地围垦利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建议制定保护特定生境的地方性法规,共同组建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区,分别以流域内湿地类型和湿地中的水鸟物种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和物种保护目标,利用系统保护规划工具Marxan 1.8.2软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等因素,最终构建了能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达到最大程度的湿地保护优先格局,并识别出现有湿地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已经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12%,将保护30%的湿地作为保护目标,通过调整后的湿地优化保护格局,将被保护湿地的面积所占的比例提高到32.98%;就各类型湿地而言,辽河流域内的滨海湿地和沼泽湿地保护现状较好,而广泛分布的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的保护现状较差,具有较大的湿地保护空缺空间;在各子流域湿地的保护方面,除了辽河干流流域和东北沿黄海、渤海诸河流域内的湿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外,其它各子流域的湿地仍然具有较大的保护空缺,东辽河流域和鸭绿江流域的湿地仍未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8.
湿地保护是公众参与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湿地保护要以公众自觉积极参与作为重要突破口。选取三江平原最具科研历史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洪河农场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参与主体(学生、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媒体、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试验站和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领导)的湿地保护参与意识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参与主体对湿地的认知程度及其参与湿地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促进人与湿地和谐共处,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湿地公约>是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有158个缔约国.<湿地公约>已成为国际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1886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1.85亿hm2.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广泛,生态区位重要,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现状、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护区域内重要湿地构建完整的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为目标,探索提出“一核、两带、三片区”的湿地空间布局,为有效巩固和提升徐州湿地保护成效,打造徐州生态湿地修复“绿色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