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陈平 《地图》2012,(1):96-101
堂安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因其小巧玲珑、整洁有序和侗文化保存完好,而成为一座活着的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地处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有160余户、800多人,据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1999年,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在这里落户,堂安也被誉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堂安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因其小巧玲珑、整洁有序和侗文化保存完好,而成为一座活着的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地处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有160余户、800多人,据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1999年,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在这里落户,堂安也被誉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今日资讯     
《今日国土》2011,(10):5
我国博物馆已达3020座截至2010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博物馆已达3020座。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已达到每10万人一座博物馆的国际平均水平。目前,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已达1700余个,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58%。中国博物馆通过藏品展出、主题活动、专题展览、节日活动等方式让普通民众走近文化、体验文化。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博物馆是一种结合前沿技术开发的区别传统实体博物馆的综合服务信息系统。本文对目前采用的基于图形和基于图像的两种数字化博物馆构建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室外采用三维建模、室内采用360°全景图的混合式构建方法。探讨了混合式数字化博物馆在场景漫游和场景切换方面的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混合式数字化博物馆的框架结构与部分功能,是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结合传统的实验思想与方法以及最新的虚拟地理技术,阐述并发展"虚拟地理实验"思想、概念、特征与方法。从虚拟地理环境、三条黄河、仿真虚拟科学等阐述了虚拟地理实验思想的最初形成与发展;从实践哲学角度,探讨了虚拟实践的特征、以及与现实实践的相互关系,并认为复杂性地理科学的研究需要集成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以及计算虚拟实验等的多样化实践形式。探讨虚拟地理实验的特征、类型,尝试建立虚拟地理实验核心理论的虚实相似原理和虚实协同原理;最后,以洪水动力过程与人群活动过程为例,开展了虚拟自然地理实验与虚拟人文地理实验的初步应用原型试验。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情报》2014,(11):F0002-F0002
正乾安泥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西南部,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这里地质地貌丰富,生态类型多样。有国內唯一的潜蚀地质地貌景观及各种地形、地貌、河流等微缩景观。博物馆内展出了泥林中出土的披毛犀、猛犸象等19种古生物化石及各种珍稀鸟类标本。乾安泥林不仅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深邃的民族文化和古老淳朴的风土人情。这个占地112.9平方公里的  相似文献   

7.
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游客常常难以深入到矿山公园中进行游览参观。本文研究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矿山公园场馆旅游建设方案,使用高精度三维激光仪器,对矿区典型景区进行三维建模,据此生成3D微缩景观模型,并在该缩微景观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增强现实导览系统。游客使用手机扫描模型标签时,自动激活增强现实解说系统,可增强游览时的体验性、交互性和趣味性。该技术在景区模拟讲解、博物馆游览、旅游会展、旅游景区营销、休闲房产营销、高尔夫会所营销、旅游规划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贾奋励  张威巍  游雄 《遥感学报》2015,19(2):179-187
作为新一代地理分析工具,虚拟地理环境对于增强人类地理认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虚拟地理环境的基本框架、实现技术均有较多论述与成果。但在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研究方面尚缺乏有效指导。为提高虚拟地理环境构建的科学性,本文通过对虚拟地理环境现有概念的分析,提出从系统论角度进行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的观点;并对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与地理认知、地图认知等相近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间的相似性入手建立了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研究框架,该框架从思维相似、感觉相似、几何相似、特性相似和离散相似5个方面探讨了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目前的着眼点,并将思维相似作为虚拟地理环境认知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该框架将虚拟地理环境的认知问题置于一个更广泛背景中进行研究,一方面体现了虚拟地理环境所具有的地理实验研究新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重点强调了人的作用,对深入开展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虚拟地理环境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再到虚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剖析发展虚拟地理环境的实际需求,从而对现阶段的虚拟地理环境进行定位;其次,从虚拟地理环境架构设计的角度,对虚拟地理环境各个组件功能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难点进行阐述;最后,面向国家层面的重大需求,以虚拟地理环境与遥感技术、全球变化研究相结合为契合点,提出对虚拟地理环境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桂雅文 《地图》2012,(3):118-125
M:您是典型的博物馆达人了,从求学到创业,都围绕着博物馆文化,能说说在您心目中,究竟什么是博物馆?它都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G:其实我还蛮怕成为一个专家,给一个定义,然后大家听我的.我只能说,我此刻想的,博物馆是一个说故事的地方,让我的创意的灵魂能享受片刻跟其他创意的灵魂相遇,这些灵魂可能是在15世纪或16世纪或是不同国家,具体不知道.这个短暂的相遇在博物馆里就像电光火石一样,我自己形容叫被"电"到.当然,有很多创作的人,像文字工作者、画家、广告人啦,他们常常要进到博物馆,其实是有意识的想要看到精品或者之前的文明所留下的东西,给他一个刺激.国外有非常多的艺术教育拉到博物馆去做,搞不好就是这个原因,想要被"电"到.  相似文献   

11.
林键 《测绘通报》2017,(4):130-133
针对目前对测绘历史的研究没有与博物馆学科相结合,难以在博物馆中展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国古代测绘历史框架。基于对测绘历史的研究,按照博物馆展陈的规律,将测绘历史按时间顺序分成萌芽、奠基、发展与繁荣、衰弱与转折4个阶段,每个阶段归纳为若干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梳理测绘历史。这种方法较好地平衡了历史的严谨性和展览的趣味性之间的矛盾。基于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布展与装修工程的实践表明:所提的中国古代测绘历史框架,不仅能够保证展陈历史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还有利于让社会大众认识测绘、了解测绘,宣传测绘历史和文化。实现了在博物馆展陈的背景下对测绘历史的挖掘,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中国古代测绘历史。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地形图测绘,工程需要的准备,控制测量的布设,地形图的测绘内容,地形图数字化,检查验收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博物馆建筑信息管理应用为例,从建筑信息管理和应用的角度,提出了基于三维GIS的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提出系统总体框架,详细阐述了三维建筑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组织结构、功能设计方法,并总结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数字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对既有建筑进行数字化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群以及校史馆的数字化实验,总结出了既有建筑的数字化流程,其包括数据采集、点云去噪补洞、点云配准、表面重建以及模型的纹理映射5个步骤.采用该方法对既有建筑进行数字化,能够得到几何精度较高的、表面带有丰富细节和逼真纹理的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故宫博物院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综合在线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为例,研究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建筑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北斗建筑安全监测的监测对象、内容以及精度;介绍了北斗建筑安全监测服务平台的三级监测服务平台以及监测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结构光系统结合数码相机的小物体高质量纹理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鸟饕餮纹夔神鼍鼓等小文物或其他小型物体,提出了基于结构光扫描系统结合普通高分辨率单反数码相机的纹理重建方法。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效率和质量高的特点,其中主要解决了单张高分辨率影像与物体几何模型的自动配准,以及配准后从多张影像生成无缝纹理模型的问题。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泉州市享有"宗教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誉,拥有众多的宗教旅游资源。本文根据WebGIS的设计模式及泉州市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从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三个方面对泉州市宗教旅游资源信息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该系统可以对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并通过Internet发布,有利于泉州宗教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Yunnan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and its rich set of multiethnic toponyms (place names) has earned itself a nickname of “museum of toponym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1) construct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database of toponyms in Yunnan from a comprehensive toponymical dictionary series of China, and identify their ethnic roots; (2) enhance the mapping of their spatial patterns and detect possible clusters of ethnic toponyms by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3)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of multiethnic toponyms with geographic factors by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4) examin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opony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Zang–Mian (Tibeto–Burman) toponyms are in the northwestern and the northeastern mountainous areas, and Zhuang–Dong (Kam–Tai) toponyms cluster in the southwest and the southeast lowlands. In comparison to Han (Chinese majority) toponyms, the Zhuang–Dong toponyms also tend to be closer to rivers and in more remote areas (i.e., farther from major transportation routes and major cities). The centrographic method helps reveal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gradual expansion of Han settlement in Yunnan as recorded in the time stamp of toponyms.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GIS-based analytical methods in toponym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Gaia Journeys is a collaborative multimedia musical and virtual reality art performance conceived by author Williams, with the aid of staff at the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Inspired by astronauts who spoke of seeing a border-less world from orbit, Gaia Journeys’ chief goal was to deliver this experience to museum audiences via photo-realistic virtual depictions of the Earth (from orbit as well as via spherical photographic panoramas taken from the ground) choreographed to live musical accompaniment. Gaia Journeys took place in the high resolution digital ‘fulldome’ Gates Planetarium, with Williams playing the violin and keyboards, enhancing a previously recorded backing track, while visuals were generated with SCISS AB's Uniview. The eight tracks of audio were three-dimensionally spatialised to the 16.4 sound system of the Gates Planetarium, providing an immersive sound experience to match the visuals. The audience feedback was generally positive, with great interest in repeat or similar future programming. These visitor evaluations suggest the potent power of the new class of digital planetaria for displaying virtual globe datasets to the public, via both multimedia entertainment like Gaia Journeys as well as traditional le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