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应用三维技术立体化地展示工程设计成果成为了可能。文章应用了GOCAD软件在地质方面三维建模的强大功能,以真实工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了探讨了研究场地的三维工程地质地层模拟、地层属性模拟、场地开挖和地基处理工程桩模拟的快速建模流程及关键技术,并对模拟地层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应用实例证明,GOCAD软件具有快速建模,可视化效果良好的特点,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地层分布情况,能够快速实现基础工程中相关的构件建模,将其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工作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GOCAD在岩体三维可视化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OCAD是主要用于地质领域的三维可视化建模软件,具有强大的三维建模、可视化、地质解译和分析功能。基于CAD技术和大量编程经验,借助CAD图形环境平台,进行多源地质资料分析和耦合,建立了贵州安顺坝陵河大桥西岸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并将GOCAD模型转化到CAD模型中,使CAD将属性信息附着于图形,进而从图形上获知整个区域的属性分布,并清楚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三维地质建模的意义以及应用GO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的原理和方法,以本溪地区深部地质调查为例,对本溪地区的地层、构造、岩体进行分析并建立三维模型.每个地质三维模型都能更好地反映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形态,同时也可以根据研究目标不同,建立所需的目标地质体的三维形态.深部地质三维模型的建立除了依靠地表信息外,还要靠钻孔、地球物理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的约束来不断修正、完善模型,共同建立一个符合地质规律、能真正反映客观地质现象的三维模型,为以后地质技术人员认识地质现象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李林  王涛  董英  曾磊  张戈  张新社 《西北地质》2023,(3):169-177
支持结构——属性一体化表达的建模方法是三维建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已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往往存在结构与属性建模过程的割裂,难以实现对地质结构先验知识与属性分析模拟的融合表达。笔者以西咸新区工程地质建模为例,基于多要素精细化探测成果,建立区域统一的地质构造框架模型;在地质构造约束下,充分考虑地质单元特征,精细剖分建模网格,采用随机模拟算法开展属性建模研究,从而实现地质结构约束下的三维属性模型构建。本方法既保留了构造建模对层面的清晰划分,又可以在地层内部更加合理地展现地质属性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能够在工程地质勘察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CAD软件在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如何快速、准确地建立地质体的三维模型一直是众多岩土工程数值模拟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虽然三维地学模拟软件具有很好的三维地质建模能力,但是由于数据结构的差异,采用他们现行三维地学模拟软件建立的地质模型难以导入数值模拟分析软件中,以为相应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服务。目前,随着各种CAD、CAM软件行业的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三维建模软件,而且这些软件大都与现行数值分析软件有着良好的数据接口功能。据此,本文提出了采用现行CAD软件来建立工程地质体的三维模型,使得建立的模型达到既可视又可算的目的。将其应用于云南某高速公路边坡的三维建模中,证明了该法具有方便、快捷和合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层信息的三维洞室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邵军  冯夏庭  王威  周辉 《岩土力学》2008,29(1):235-239
在大规模的岩土工程建设中隧洞和洞室群是最为常见的地下结构。由于受岩土工程所处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针对地层和洞室的三维GIS综合建模及可视化分析是信息岩土工程面临的难题。讨论了基于栅格模型的地层三维建模技术,提出了由多层数字等高模型(DEM)生成三维地层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地层中的三维洞室可视化仿真技术,提出了地层信息和洞室的三维综合建模技术,通过地下洞室的三维实体模型生成、洞室和地裙相减、洞室和地层相交等运算,实现了基于地层模型的洞室开挖与漫游,最终生成了赋含地层信息的三维洞室,并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质建模是目前水利水电地质行业发展的趋势,GOCAD及CATIA是行业内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通过两种软件的运用和在三维地质建模实际生产的优、缺点分析,得出GOCAD软件比CATIA软件更加适合三维地质建模生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赵增玉  陈火根  潘懋  贾根 《江苏地质》2014,38(4):652-656
阐述了利用GOCAD软件进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的思路及主要步骤,重点介绍其模拟地质界面的3种主要方法。以宁芜盆地云台山地区为例,利用GOCAD模拟了该区地层、岩体及断裂。在构建地形、地层及构造面时,利用剖面建模法以及离散光滑插值技术,快速构建研究区的表面模型。由面模型向体模型转化时,选用GOCAD的SGrid代替Solid功能,更加方便准确地反应了真实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9.
鉴于FLAC3D难以建立复杂三维地质体的缺陷和GOCAD强大的地质建模能力,本文提出了基于GOCAD软件建模和划分网格,并通过GOCAD与FLAC3D的接口程序,将其导入FLAC3D的复杂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从而实现了复杂地质体FLAC3D模型的直观、快速建模。该建模方法在郴宁高速公路某软土地基斜坡高填路堤建模中得到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专业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Geological Object computer Aided Design),通过野外实测离散的工程勘测数据拟合和插值,建立了该边坡(含地形、地层分界线等信息)的三维地质模型,把地质结构信息通过三维可视化具体体现,并且可以任意切割剖面加深对地质结构的认识.由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一方面为地质工程人员进一步分析研究桥基边坡稳定性及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为非地质工程人员对边坡三维地质结构直观认识均具重要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于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两个概念进行了详细对比 ,指出他们的异同。指出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 ,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一个延伸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彭友君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6):303-306,310
通过对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沿线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的分析,说明了在不同地貌单元和不同地质条件下针对地铁施工工法、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指出了地铁勘察在场地条件、勘察要求、试验内容等方面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特点,并据此合理安排勘察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上海海岸带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前缘。由于长江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在潮汐动水力作用下,使海岸不断向外伸涨成滩涂。随着上海土地资源的紧缺,开发与利用滩涂,成为上海的当务之急。目前在卢潮港等地正在对滩涂兴起大规模的促淤圈围,而圈围前期的岩土工程勘察尤其重要。对圈围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围堤的稳定及沉降;对吹填沙源均需进行分析评价。该文对南汇东滩圈围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第四系的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余项工程代表性的钻孔岩芯分析,对比了上海市120m以浅晚第四纪各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并按地基工程要求。编制了“地基土层次名称表”。表中将沉积层划分为12个工程地质层及众多亚层。在此基础上,参照已有2000多项工程勘察资料,编制成多时段1:5万古地理图,从而摸清了本区各土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结构变化特征。根据地层结构差异,编制了 桩基工程地质分区图”,阐述了天然地基和三个不同桩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为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和麓工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桩基工程勘探中忽视桩端主要持力层范围内相对软弱夹层存在的情况时有出现。文章从第四纪地质角度分析了相关地层组成复杂性的客观因素,它是松散土层垂直相变的反映。同时指出,当前工程勘察工作中现场勘探劳务施工和岩土工程工作脱离、岩土工程师缺乏第四纪地质观念,常以建筑材料观念看待、处理地基土层,以及过分依赖计算机的倾向。建议按ISO9001精神,加强桩基勘探工作的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地层的工程地质统一划分和编号是一项标准化工作。和所有的标准化工作一样,应具有科学性、通用性和严肃性,应体现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水平。上海的工作应以已完成的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分层研究成果为基础,直观地反映各组地层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异。应注意各地段地质结构的差别。并避免由於各地地层的差异性和地层编号上人为的多层编码所产生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海洋工程地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文通过对海洋工程地质发展的简单回顾阐述了其调查和评价的类别、方法与内容 ,对海底滑坡、砂土液化和原位土工测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重点展开 ,并对 2 1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德亨  田钢  王帮兵 《世界地质》2005,24(2):188-193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的地震探测方法之一。在工程地质调查中,根据不同的场地地质条件和勘察目的,合理地正确应用浅层折射波法可以取得较明显的岩土工程勘察效果。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浅层地震折射法的发展历史,对各种新近发展的折射波解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并列举了工程勘察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