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ASOM2.0)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预报服务和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ASOM2.0平台中故障填报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分类总结,探讨国家级自动站维修信息的填报规范并给出建议。维修信息的规范填报可以为管理人员采取措施提高自动站运行的可靠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ASOM二次监控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小云  吴俞  李静 《气象科技》2013,41(3):480-483
通过研究ASOM系统在监控各类气象探测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收集整理气象探测保障相关信息,最终实现对气象探测设备的高效保障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自动气象站监控不及时、天气雷达等设备监控没有声光报警等,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了ASOM系统的二次监控平台。实际运行监控业务工作表明,该二次监控系统平台有效解决了ASOM系统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ASOM系统对气象探测设备运行监控更加方便、及时、可靠和准确。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天气雷达2009—2014年运行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鸣一  李峰  夏元彩  李雁  曹婷婷  秦世广 《气象》2017,43(3):365-372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是地面观测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及探测数据的监控保障系统,文章基于ASOM中2009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维护维修数据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指标进行评估,统计其业务可用性(Ao)、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平均故障持续时间(Tfd)、故障次数(Nf)和故障分布情况,2014年,Ao和MTBF分别提高到99.06%和1465.08 h,Tfd和Nf分别降低至13.15 h和4.68次。此外文章对故障案例中的备件更换情况按照雷达分系统和不同型号进行统计分类,建立针对性的备件供应管理,以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维修能力,提升综合观测系统装备供应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梁海河  孟昭林  张春晖  李雁 《气象》2011,37(10):1292-1300
为了提高我国气象装备运行保障能力和观测数据质量,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从2006年起创建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并依此逐步建立了监控业务。文中围绕气象装备保障业务关于台站、省级和国家级的三级用户需求,明确了以探测设备运行状态监视、技术保障信息管理、观测数据质量监视为主线的监控业务设计思想,并奠定了监控业务系统的技术框架,提出了"两级布设、三级应用"的分布结构,基于互联网和WebGIS技术,建立了一套实时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和分析系统,具备实时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装备保障信息管理、观测数据质量监视、基础信息管理、运行统计评估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文中介绍了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概况,通过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全网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掌握,开展监控产品分析服务,定期评估装备运行效能和数据质量状况,使重要气象装备如天气雷达的可用性大幅提升,为提高气象装备运行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翀  宋连春  吴可军  李雁  李巍  邵楠 《气象》2011,37(2):213-218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我国气象预报服务的基础,保障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是我国气象探测事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阐述了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ASOM)的结构、系统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系统功能和特点,并结合我国气象探测设备监控与保障业务实际,探讨了系统未来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动气象站的设备故障及技术保障水平影响着其运行效能的发挥。基于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中运行的2400多套国家级自动站,通过调研各型号自动站厂家备件以及22个省(区)2007—2008年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故障信息和维修数据,统计平均故障维修时间和平均故障持续时间等量化指标,对自动站的维修保障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自动站故障部位、故障原因进行了统计分类,从而为实现统一的故障管理、提高技术保障能力、促进自动气象站维修保障能力评估自动化与标准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的投入和使用,该系统的设备监控管理和信息填报工作已经纳入平时的业务工作中。通过对台站填报工作进行详解,以便更加完善填报信息。  相似文献   

8.
介绍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重点阐述数据监控、观测员管理、故障填报等,旨在为台站使用监控平台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动气象站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中运行的2400多套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各型号自动气象站厂家备件的调研以及22个省(区)2007—2008年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故障和维修信息,从采集系统、传感器、供电系统、业务终端设备、通信传输设备、软件等方面对自动气象站的典型故障原因、故障现象以及简单解决办法进行了汇总分析,为技术人员在维修活动中提供参考,为分析排除故障、提高维修效率、提高自动气象站的技术保障能力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0.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及系统升级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及运行监控系统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运行监控业务的发展设想,并对运行监控系统升级做了科学的设计。结果指出,运行监控业务将成为装备保障工作的核心中枢,具有监控、指挥、调度、管理功能,应形成设备监控、维修保障、装备供应与评估业务关联互动的业务体系。运行监控系统需突破目前依赖观测资料质量检查为主要手段的技术,建立以设备自身状态信息为主,故障维修业务填报信息和观测资料检查等多元信息相互校验的技术,实现监控、维修保障、装备供应的信息联动。  相似文献   

11.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提升了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保障能力。作为运行监控系统在移动端的扩展,以Sencha Touch框架为核心技术,以混合模式移动应用为应用类型,构建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天气雷达运行监控移动应用系统软件。文章重点阐述了系统框架及功能设计,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探索了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在移动端快速化改造的方法,可以为我国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长势监测可为田间管理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信息和早期估产提供依据。为了更好地研究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同遥感监测作物长势方法的适用性,从多光谱遥感数据、高光谱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的应用及遥感监测指标与模型模拟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研究及业务化应用的最新进展,指出了未来拟重点加强的研究任务,包括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的业务化技术、多遥感反演参数协同监测作物长势技术研发、基于遥感信息与作物过程模型的集合预报技术研究、全球尺度作物长势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研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ASOM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系统功能存在的欠缺或漏洞,并提出解决方法:做好自动站本身的监控软件和业务软件的监控,应用人工或其它业务软件快速审核地温,业务转型中新业务软件的监控要点。在仪器故障时按照ASOM业务流程做好仪器故障处理及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是基于C/S架构,研发的面向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灾害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子系统,是农业气象业务的基础性软件。系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实现了全部子系统数据管理、模型运算、产品制作等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系统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规范了农业气象各类业务数据,基于插件技术集成各项业务功能,实现多元数据、多指标、多模型在农业气象监测、评价、预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农业气象产品的定量化、精细化、客观化水平。系统于2012年投入业务应用,基于该系统制作的农业气象情报、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保障等服务产品,在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显提高了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和业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沙尘暴同一化监测模型与灾害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将GIS/R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沙尘暴灾害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中的方法,提出利用不同遥感数据源建立同一化的沙尘暴监测模型的方法,将沙尘暴监测由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特征参数计算.引入GIS技术建立了可业务使用的沙尘灾害评估模型,通过对下垫面数据的集成与叠合分析,可以快速、机动、准确、可靠和多层次进行沙尘暴的灾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王鹏 《气象科技》2018,46(3):497-502
世界气象组织信息系统(WMO Information System,WIS)为WMO各项计划及各成员提供实时观测数据和产品的收集和分发,以及发现、访问和检索服务。WIS服务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是最根本的业务运行指标。为保障WIS服务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解决目前WIS服务缺乏监视的问题,需要建设WIS服务监视。WIS服务监视门户基于一致的JSON格式规范监视信息下,实现了对各中心服务状态和指标的定时采集和统计,覆盖了WIS监视要求的服务可用性、服务连接延时、WIS核心网络流量、元数据数量、数据缓存数据量(个数和字节数)等监视项目。北京WIS服务监视门户采用开源企业应用框架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实现,实现了通过WIS服务监视门户的及时展示,通过互联网提供公开服务及时发现了WIS服务的问题,为提高WIS服务质量和能力的不断改进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