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矿床地质概况本区含矿石英脉,赋存中板溪群紫红色板岩中,沿层间剥离裂隙充填,呈似层状之脉状矿体。受张开倾伏式小褶皱的控制,矿化富集于小褶皱轴部(特别是小背斜轴部)。走向不大,倾斜特大,一般的倾斜  相似文献   

2.
浊积岩型金矿是指产在浊积岩中的受背斜和断层控制的含金石英脉。这种浊积岩受到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并经历造山运动形成了许多褶皱和断层。同时有花岗岩侵入。含金石英脉是在浊积岩,造山运动和变质作用之后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背斜的轴部和两翼,且平行于地层(Bed Parallele vein;BPV)。  相似文献   

3.
脉岩分布在某地槽区一背斜构造轴部的太古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中。该区脉岩有中-基性脉岩(闪长岩、黑云母角闪岩、煌斑岩),酸性脉岩(花岗斑岩、花岗伟晶岩、霓石正长岩、石英斑岩)和石英碳酸盐脉,构成了一个脉岩群。 太古代变质岩系。下部出露在背斜构造的轴部,为黑云外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有时彼此互层出现,某些地段见大理岩夹层;上部分布在背斜构造的两翼,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质混合片麻岩,局部夹大理岩  相似文献   

4.
具有高放射性异常铅的穆家庄铜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地区的泥盆系中.该矿床距柞水县城40余km,距西安100余km.矿体产于红岩寺-黑山复式向斜南翼金井河-胡家沟次级背斜南翼近轴部断裂中,赋矿岩石为泥盆系青石垭组中上部白云质岩,其空间展布明显受背斜的陡倾南翼(倒转翼)近轴部的层间断裂-裂隙带的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为团块状和网脉状.铅同位素结果研究表明,穆家庄铜矿矿石铅和近矿围岩岩石铅具有富含放射性成因铅的特点.这是在秦岭地区首次发现的放射性成因铅--异常铅的铜矿床,它的发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云鄂博矿床分布在内蒙地轴北部边缘的过渡带。含矿岩系为元古代海相沉积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主要由石英岩、白云岩和板岩组成,其中白云岩是矿体围岩。 矿床受东西向向斜构造控制。向斜以北为一大背斜构造,沿轴部被断层破坏,出露有古老的片麻岩和片岩。向斜以南的背斜构造轴部有海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使背斜构造轴部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6.
具有高放射性异常铅的穆家庄铜矿床位于南秦岭造山带柞(水)山(阳)地区的泥盆系中。该矿床距柞水县城40余km,距西安100余km。矿体产于红岩寺一黑山复式向斜南翼金井河一胡家沟次级背斜南翼近轴部断裂中,赋矿岩石为泥盆系青石垭组中上部白云质岩,其空间展布明显受背斜的陡倾南翼(倒转翼)近轴部的层间断裂-裂隙带的控制,矿石构造主要为团块状和网脉状。铅同位素结果研究表明,穆家庄铜矿矿石铅和近矿围岩岩石铅具有富含放射性成因铅的特点。这是在秦岭地区首次发现的放射性成因铅——异常铅的铜矿床,它的发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石坑铅锌矿床产于泥盆系天子岭组碳酸盐岩中,矿体受NW向苏石坑-和尚岽背斜控制,背斜倾伏端的层间破碎带和近轴部NW向断裂为其容矿构造。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矿石的物质组成简单,主要为方铅矿和闪锌矿。  相似文献   

8.
以大佛寺井田构造和演化特征为基础,结合地面煤层气开发实际情况,分析了构造与煤层气井产能的关系,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构造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大佛寺井田煤层气井产能与构造部位密切相关。产气好的直井基本位于主体构造背斜的轴部附近和次级构造向斜的轴部附近;产气差的直井位于主体构造向斜的轴部附近和次级构造背斜的轴部附近。井田主体构造祁家背斜轴部附近煤储层较好的渗透性和次级构造向斜轴部附近煤储层较好的含气性共同控制了井田煤层气井的高产区。建议后期井位部署首选次级构造向斜轴部和主体构造背斜轴部相互重叠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剑河南加石英脉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加金矿普查资料,在简要叙述其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该矿床是产出背斜轴部,受顺层构造断裂(裂隙)控制,与毒砂、黄铁矿密切共生的热液型金矿床,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何英  张江 《地质找矿论丛》2012,27(4):469-478
野马泉金矿床位于准噶尔微板块东段,东准噶尔晚古生代陆缘盆地的南部,喀斯开尔索克坎大断裂西侧,哈萨坟复背斜轴部;矿体呈脉状主要赋存于蚀变闪长玢岩脉中及其内、外接触带。蚀变闪长玢岩脉的围岩为志留系库布苏群下亚群粉砂质板岩、千枚岩化粉砂岩;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变质热液叠加型。  相似文献   

11.
在详细的地质工作基础上,在伊春七号闸地区,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同时配合物探,进行1:20000的大比例尺找矿工作.经过对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浓集区进行找矿工程查证,异常浓集中心与新发现矿体吻合较好,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找矿效果显著,值得在邻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水泉沟矿区在找矿初期,开展了1∶1万次生晕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工作。通过对该区异常的分析、筛选、野外地表检查、评价,圈定综合异常4处。为了对综合异常成因进一步的了解,对矿区圈定的异常区重点地段进一步开展了大比例尺(1∶2000)次生晕和地质综合剖面测量,详细的分解和解剖了异常地质成因,明确了区内的找矿方向,选定了下一步找矿靶区,为该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性化探资料。利用槽探对优选靶区异常进行地表查证,采用钻探工程对靶区槽探查证发现的矿体深部进行揭露,扩大了矿体规模。截至目前已发现多条工业矿体,增加了资源储量。充分证明了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该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位于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1:2.5万沟系沉积物测量在矿区圈定出以Ag、Cu、Pb、Zn、Mo为主的综合异常4处.经异常查证,圈出9条矿化带,21条矿(化)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通过进一步异常查证,在AS1、AS2异常中Ⅶ、Ⅷ和Ⅸ号矿带内圈出银、银铅锌以及银金砷异常高值段,展示出了异常区具较好的银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AS3异常内的Ⅳ号含矿花岗斑岩体深部发现多条铜多金属矿(化)体,且发育较强的围岩蚀变,显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AS4异常内Ⅰ-Ⅲ号金矿化带具较好的金多金属矿找矿潜力.本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异常发育,且已发现了较好的银多金属矿找矿信息,充分展示出本区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凉城县草几坝一带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浩 《地质与勘探》2011,47(3):473-482
数学地质可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图件综合显示多元地球化学数据中的核心信息,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凉城草几坝一带1:2.5万土壤化探测量显示出本地区矿化异常是一个以Au为主,伴随有As、Cu、Ag等元素的多元素组合异常.本文应用数学地质分析方法对凉城草几坝一带的南伙房1:2.5万土壤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区异常主要是由一系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所形成的矿化异常.南伙房和坝底地区的土壤化探数据聚类分析表明,8种微量元素可以分为4类,Cu、Ag、Au、As为一类,Pb、Zn为一类,Bi和Sb各为一类.第一类是反映石英脉或蚀变岩型矿化的指示元素组合,第二类反映了中低温的矿化元素组合.南伙房土壤化探元素主因子F1可能代表了石英脉-蚀变岩金矿化.对南伙房440个样品分别计算F1因子得分,得分大于1的有33个,F1因子得分异常等值线图与南伙房工作区Au、As、Cu异常等值线图异常分布情况大致相吻合,因此,Au、As的异常区域及F1因子得分>1的样品所在的区域重叠处应该是以Au为主的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在西口沟钼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胜 《地质与勘探》2016,52(5):838-845
通过梳理、筛选1∶20万区化异常,结合成矿地质背景,选择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化探异常,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1∶1万土壤测量等地球化学方法及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等地球物理方法,在物化探异常对应较好及矿化发育地段,择优开展钻探工程验证,最终发现了西口沟钼矿,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这说明综合运用物化探方法找矿是可行、有效的,对于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在甘肃北山西段覆盖区寻找隐伏铁矿,深入研究了古堡泉铁矿区的1:5万航磁资料,依据航磁圈定的异常结果,在重点地区进行1:5000地面磁法测量,划分出两个异常带,圈定出C1 ~ C8地磁异常,对这8个磁异常进行推断解释,再进行工程验证,最终发现了古堡泉铁矿床.分析航磁异常、地磁异常和矿体三者间的对应关系,认为外围还有一些航磁异常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喀拉通克铜镍矿物化探方法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20万航空磁测中仅发现小而弱的磁异常,在地表发现了铁帽,并在铁帽下发现了铜矿化的基性岩后,通过地表磁测,发现磁异常,经钻探发现了致密块状铜镍矿.选用重力、磁测、激发极化法及化探土壤测量等方法进行工作,获得明显的综合异常,指导了钻探工程的正确部署,钻到了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8.
陕西商洛马角寺钼矿位于小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部,矿区出露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区内褶皱和断裂较为发育。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出Mo、Pb、Zn等元素异常,指示有多金属找矿前景。在区内开展1∶10 000土壤测量工作,并对取得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Mo、(Au)为成矿元素,Ag、Pb、Zn等为指示元素;同时,在区内再次圈出Mo、Ag、Pb、Zn等元素异常,异常再现性较好。运用1∶2 000地球化学剖面对土壤异常进行查证,发现一条含钼矿化构造带(Q1),从中圈出Mo矿体多条。综合研究1∶10 000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仍有Mo、(Au)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在一个多金属矿区用汞量测量寻找盲矿体的生产试验的过程和效果。在已知的矿床上做了九条试验剖面,在矿脉的上部或前缘均有明显的汞异常。在全区进行了1:5千比例尺的汞量测量,全区圈出29处异常,对一部分异常用钻探验证,在预定的部位发现了矿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内蒙古1∶5万保胜屯等四幅矿产调查项目的工作,在西南沟地区圈定了以Ag,Cu,Pb,Zn为主要元素的HS1化探综合异常,异常区浓集中心明显,规模较大,各元素套合较好,物探异常特征亦明显,通过开展异常查证工作,发现银铅锌多金属矿体4处,矿体与物化探异常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