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保山镇康地块成矿条件及典型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文伟 《云南地质》2007,26(1):56-61
镇康地块位于怒江断裂、龙陵-瑞丽断裂与柯街断裂、南汀河断裂之间。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属与岩浆热液有关的多期、多阶段、多矿质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尕尔穷矿床是该成矿带中重要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对矿石物质组分做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在矿石中发现了罕见的Ni-Cr-Fe,Cu-Zn互化物,这也是矽卡岩型矿床中首次发现此类矿物,在国内外尚无报道.这些金属互化物均属自然界罕见的矿物种类,其生成条件独特,是在缺氧、低硫的强还原环境中形成.首次在矽卡岩型矿床中发现与幔源岩浆有着成矿专属性的成矿元素,在成矿理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条件、成矿环境、矿床成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主要矿床空间分布、矿化类型进行了总结;对主要成矿事件形成时代进行了统计,识别出6期成矿事件,分别为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晚期和中新世。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对主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岩浆岩基本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对比研究,明确了成矿岩体特征之差异。通过对班—怒成矿带西段主要矿床成矿岩体锆石Hf同位素和辉钼矿Re含量的梳理,阐明了成岩-成矿物质源区差异与矿化元素组合之间的耦合关系,即幔源物质参与成矿强度大,形成铜金矿。最后,文章对区域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梳理,并提出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可望取得找矿新进展的矿床类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为近十年来找矿突破明显的一个矿带,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矽卡岩型,矿种以铜金为主,总体研究程度尚低.荣嘎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西段,为2016年新发现的首例具大型远景的斑岩型钼矿床,其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99.3±0.1 Ma(MSWD=0.2,n=8),等时线年龄为99.2±0.4 Ma(MSWD=0.2,n=8),表明该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成矿发生在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后的拉萨-羌塘地体碰撞造山阶段.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班-怒带成矿理论认识,填补了该带钼矿资源的空白,对已有的成矿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预示着班-怒缝合带还存在一期斑岩钼成矿事件,并为该带进一步寻找相似的钼矿床提供了例证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王立强  范源  王勇  李申  高一鸣 《地球学报》2016,37(6):691-698
角西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系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个独立黑钨矿床。文章通过对其矿体产出形式、矿化特征、蚀变类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基于矿床现有的激电剖面测量和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结果并结合矿床成因类型分析,笔者认为矿区尚具有一定找矿潜力,尤其云英岩型钨矿体应为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的重点。角西石英脉型黑钨矿的发现将会丰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完善区域成矿规律,拓展区域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金矿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优势矿种之一。由于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金矿的评价。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成果,初步论述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矿床(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西成带,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金主要以共生、伴生的形式存在。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造山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等4类,其成矿时代集中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依据矿床成因及成矿作用主控因素,可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矿床归纳为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和与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金成矿系统。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可进一步划分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金铜矿床等3种成因类型;而与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金成矿系统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造山型金矿床、矽卡岩型金铜矿床等3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研究进展及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狭义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范围与班公湖—怒江洋盆残留的蛇绿混杂岩带一致,包括与超基性岩浆熔离作用相关的Cr,Fe,Ni等矿床;广义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包括缝合线南北两侧与班公湖—怒江洋俯冲、碰撞、碰撞后及陆内伸展作用有关的所有矿床和岩浆岩,其范围包括南羌塘地体南缘、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中拉萨地块的大部分区域,发育的矿床类型有斑岩型铜(金)矿、矽卡岩型铁(铜)矿、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和热液型钨矿等,涉及的动力学背景包括活动大陆边缘到板内的各个阶段。在2期重要的斑岩铜(金)成矿作用中,120~105 Ma BP矿床的形成与拉萨地体和南羌塘地体碰撞过程中深部俯冲洋壳物质的重熔有关,90~85 Ma BP矿床始于碰撞后阶段岩石圈地幔的底侵作用。一些关键的基础性科学问题,诸如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环境)、岩浆作用特征、典型矿床成矿机制、矿床的保存与高原隆升之间的关系等,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青草山斑岩铜矿位于班公湖―怒江斑岩成矿带西段,是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在开展1∶200 000区域化探工作时新发现的矿床。经过查证发现了厚大铜矿体,认为青草山化探异常为矿致异常,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正>西藏重要成矿带的找矿突破,关键在于确定各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把握主攻矿种和重要矿床类型,确定找矿方向,这是青藏专项下一步理清找矿突破头绪的重中之重。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江北段斑岩铜矿带、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我国3大重要斑  相似文献   

10.
<正>多龙矿集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改则县境内,地处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班怒缝合带北侧,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近年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资源评价工作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相继发现多不杂、波龙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和外围的拿若铜金矿、荣那铜金矿、拿顿铜金矿、色拉铜金矿、地保那木岗铜矿、铁格龙金矿、尕尔勤铜金矿等矿床点,揭示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成矿条件优越和巨大的找矿  相似文献   

11.
黄连沟钽、铌、铍矿产于燕山晚期花岗伟晶岩脉中,伟晶岩脉即为矿体、矿化体,该矿为明显的稀有金属伟晶岩脉矿床.矿区花岗伟晶岩脉众多,成群出现,单个脉体规模较大,加之铌、钽重砂异常明显,这些不仅显示了本区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同时为今后的勘查提供了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刘丽华  李章雄 《云南地质》2012,(1):47-49,35
矿床受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带控制,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地质构造背景,矿区找矿潜力很好,值得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矿体产于花岗岩以上断层附近大理岩中,大理岩与花岗岩接触部位是主要的矿化部位,在大矿山、小石林、灰窑等地见有强褐铁矿化、弱铅锌矿化的厚大矿化层。通过勘查工作,认为矿区具有寻找中-大型规模矿山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张翔君  李会恺 《云南地质》2011,30(3):275-279
解析三道沟金矿地球化学场,利用聚类分析得出3号矿脉主成矿元素、并伴有多种元素的综合原生晕;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横向分带、垂向分带及纵向晕异常特征;确定了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并建立矿床晕地球化学模式;优选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金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李泉  杨洪  杨勇 《云南地质》2012,(1):63-65
矿化体受区域构造断裂控制,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脉状铜铁矿床。地、物、化、遥综合研究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有望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铜、铁矿的勘查开发区。  相似文献   

16.
胡成军  杨洪  杨勇 《云南地质》2010,29(3):273-275
原始含金高丰度岩层,经变质作用使金在有利部位富集,矿床成因应属沉积—变质型低温热液金矿;综合分析显示,该矿化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及较大的成矿潜力,有望成为一条规模较大的金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7.
赵思传  罗泽雄 《云南地质》2010,29(4):404-408
南沙金矿处于滇黔桂"金三角"西段滇东南金成矿区富宁—广南成矿带。已发现金矿体10余条,远景可达中—大型规模。矿体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微细浸染状结构。低温气水热液控矿断层的次级破碎带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克其克坦纳铜矿区域背景、成矿环境,认为该区具备形成中大型铜矿的成矿条件;对比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该区具备中大型铜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王刚  龙庆兵  李俊  高建国 《云南地质》2011,30(3):344-347
忙牙区1∶1万土壤化探测量发现三个铜异常晕圈,三条矿化带,均赋存于火山岩与二叠系浅变质接触带内及其附近,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型,且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